走出日本列島

2021-01-19 李劍華地球美術視線

走出日本列島

· 李劍華(海外藝術家)

幾年前,我開始萌發要沿地球作美術旅行。出發前,特別記起東山魁夷先生散文《一片樹葉》中的一段描述:人應該謙虛地看待大自然,有必要經常出門旅行深入異鄉,領略一些當地人們的生活情趣。

十年前收藏我畫作的、日本登山運動員藤井邦夫曾告訴我,在這些山林之間珍藏著無數的、很少被人知曉的名貴植物,透過這密境山間中的湖泊,可見幽靜的山谷間溪流和積雪都是山中最美的風景。如果說要取景、獲取創作素材一定要深入到深山中去,面向自然作一次遠程旅行,你才能真正領略大自然中的美妙景色。

從靜崗市的最北端,這裡常年積雪很深很厚,從伊豆、箱根往山間走去到處都是奇珍異彩。正如藤井先生所言極是,他曾告訴我富士山或其他的山間上有無數的奇珍異彩,有數不盡的山珍名貴的植物一樣。

為了探究深山裡神秘的美景,我作了一次深入大山對景創作的寫生之旅。從伊豆、箱根、東海沿岸的奇珍異彩的景色之外,還有從愛知、靜崗、神奈川的旅行風景看過去,聞名的日光市中的出光之景美不勝收。

往南是南九州、伊豆海灘、富士山、箱根、東海岸奇妙的風光,這片風景的景色最長也最美。上世紀六十年代,新幹線開進了奧大井的大山之間,一架長約10公裡的川井大橋連通著山與山之間的交通,它就是著名的「川井線電車」,在山谷間採用拉鎖結構建成的。

深入大山中探秘,要數深藏於大山深處的古寺院「松蔭寺 」。它是一座年代久遠的古寺院,在弘安二年(1279年)建成。往大山深處一路尋去,看見一座「清見寺」距離興津電車站約一公裡地。步行走過石橋見古寺院門朝南開,日本武士出身的德川家康的出現,使日本的建築文化帶有很厚的武士將軍的色彩。

德川家康在這片大山間修建的古寺院建築,以「臨濟寺」、「可睡齋」等古寺院建築聞名。在深山老林之間的清見寺裡,也有德川家族的供品。1475年,巖津城主松平四代開基創建以來,天文三年(1534年)德川家康的祖父崗崎城公主松平清康開始重建古寺院,使德川家族三代的重要的古寺院建築均成為日本重要的「文化財」。

當時,慶安三年(1650年)尾張藩主德川光友開始了興建寺院。譬如在名古屋市內的古寺院建築、書院十分壯觀。

江戶末期的日本畫家冷泉為恭運用繪畫藝術形式,將這片風景和歷史記錄下來了。讓人從中也了解到當年德川家族在古建築、古寺院建築上所做出的成就。

往北走,是日本國土最北端的札幌、長崎、北海道、信州的雪山奇觀。在東照宮的日光照,按日本古時的一種說法:日光是自然中一種廣闊的光源,人受到自然光照就會變得視野開闊。日本從古時的佛教傳來的一人開山祖,男人的身體就如同山神一般,象徵著一種力量的源泉。每年五月十七至十八兩日,在東照宮的春季盛大的遊行隊伍中,以男子組成一隊人馬抬著供神橋架,編成千人馬車隊歡歌舞蹈,舉行盛大的春祭慶典活動。

看著這片風景讓人感動!一種古樸、近乎原始的力量美給了我創造的動力和源泉。不久以後,我特意創作了《春祭》水彩畫作品,後來這件作品被日本山田美術公司收藏。

早些時候,欣賞安藤廣重的《富士山》版畫讓人記憶深刻。在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踴子》書作裡描繪的伊豆海邊,歡快的舞女同海灘的風景完美融合,這片風景因人而生動。

我以為,當一位畫家走出畫室、走向生活中不斷從大自然獲取,從大自然中讀風景。沉下去、深入感受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穫。

下圖:

圖:2013年李劍華出席東京展活動。
圖:藝術家李劍華寫真。
圖:藝術家李劍華作品系列1。
圖:藝術家李劍華作品系列2。
圖:藝術家李劍華作品系列3。
圖:藝術家李劍華作品系列4。
圖:藝術家李劍華作品系列5。
圖:藝術家李劍華作品系列6。
圖:藝術家李劍華作品系列7。
圖:藝術家李劍華作品系列8。
圖:藝術家李劍華作品系列9。
圖:藝術家李劍華作品系列10。
圖:藝術家李劍華作品系列11。
圖:李劍華創作現場寫真。
圖:藏家收藏李劍華作品寫真。
圖:藝術家李劍華創作現場寫真。

相關焦點

  • 有謠言稱日本列島將掉進馬裡亞納海溝
    文章稱,日本列島正在以每年10釐米的速度滑向馬裡亞納海溝,而後者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溝。看過報導,不少人都會想當然地試著計算日本列島在沉入深淵之前還有多少年的壽命。其實,這篇報導是一則徹頭徹尾的誤讀,甚至完全可以歸類為謠言之列。那麼,真實情況到底是怎樣的?日本列島未來的地理命運到底如何?日本將滑向馬裡亞納海溝?
  • 日媒:中國人穿越日本列島感受真實的日本
    來源:環球網日本withnews網站6月10日文章,原題為「中國人穿越日本列島感受真實的日本」。許飛(音)遊歷了日本列島,之後又和日本的落語演員一起遊歷中國,並出版兩本書。他每天在社交帳號上更新見聞。許說,日本的自然環境好,空氣和水比中國乾淨很多,「在中國時,我有過敏性鼻炎。但來日本後幾乎痊癒,可一回國就復發了。」讓他感到不同的還有城市景觀。在中國大城市,摩天大廈、高速公路等硬體設施和日本城市並無二致,甚至讓人覺得中國大城市比日本還發達。但在一些細微之處,比如說公寓管理,公廁的清潔程度,服務業的質量等一些「軟體」上,日本更先進。
  • 【策劃】永遠飄蕩在日本列島上空的動物幽靈
    【前言】當今日本以環境優美、整潔乾淨著稱,人們的環保意識也很強。在日本的社會生活中,人們更多能看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相處的一面。 但殊不知,即便在已經成為發達國家的日本土地上,也有不少動植物永遠從這裡滅絕消失了。
  • 【日本火山列島發生5.0級地震】歐洲地中海地震中心:日本火山列島...
    2020-11-25 01:16:04來源:FX168 【日本火山列島發生5.0級地震】歐洲地中海地震中心:日本火山列島發生5.0級地震。
  • 海平面一直都在上升中,距離日本列島淹沒,還有多長時間?
    日本是一個島國,雖然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不俗,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很高,可是日本不得不面臨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國土,國家再強大,土地都沒有了,日本人該去哪裡生存呢?日本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疆土難道就要滾手相送了嗎?日本國家的四周都被海包圍了,所以古時候才有日本的僧人度海來到唐朝!
  • 日專家稱日本列島所屬板塊正醞釀兩大超級地質事件,東京是中心
    近兩個月以來,日本列島及其附近接連發生一些小規模地震,如在4月26日,日本茨城縣南部發生4級地震,5月6日,千葉縣西部發生4級地震,期間岐阜縣飛彈地區也發生了震度2-4級的群發地震,5月26日,東京東部外海發生5級地震,6月1日,鹿兒島縣外海發生4.3級地震,6月1日,東京東北部沿海附近發生5.1級地震,6月5日,小笠原群島發生5級地震,6月9日,高知市發生4.6級地震……
  • 科學家擔憂:日本列島將遭受更強颱風,未來颱風範圍或波及更北方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2019年10月12日,一場60年一遇的超強颱風席捲日本列島,颱風海貝斯(Hagibis)仿佛一頭巨獸,正面撞向首都東京。而在東京灣區,強颱風掀起的巨浪伴隨風暴潮吞噬了大片海拔低於海平面的街區,150萬人面臨威脅。
  • 日本海首次發現1400萬年前海螺化石 或解開日本列島形成之謎
    來源:海外網距今約1400萬年前的海螺化石(每日新聞)海外網10月31日電 日本新潟縣系魚川市30日稱,在本市內發現了一種距今約1400萬年前的海螺化石。雖然日本臨太平洋一側海域曾發現過類似化石,但這是在臨日本海一側第一次被發現。專家稱,這將成為解開日本列島形成過程之謎的貴重資料。據日本《每日新聞》31日消息,此次發現的是一種類似翁戎螺的原始海螺化石,發現者是居住在魚川市、從事翻譯行業的艾瑪郎荷(音譯)和古見浩。兩人也都是日本大裂谷帶博物館化石研究組的成員。
  • 災難片《感染列島》公映 亞洲災難電影再次升級
    繼《唐山大地震》之後,由日本導演瀨瀨敬久執導的同類型作品《感染列島》於10月4日公映,登陸國內院線。  據悉,09年本片在日本本土首映當日就斬獲了3億日元的巨額票房,成為繼《嫌疑犯X的獻身》之後最火爆的日本電影,轟動一時。作為又一部亞洲災難電影的成功範例,《感染列島》不乏很多令人期待並且富有意味的閃光點,而且從中也不難看出亞洲災難類型片創作的一些取勝之道。
  • 地震致日本列島部分沉沒 日本海底地殼變動很大
    日本媒體6日報導,3月11日大地震導致日本東北部沿海地區許多地方發生地面下沉,沒入水中,面積相當於大半個東京。  約有443平方公裡的領土在地震和海嘯後沉入水中,相當於大半個東京,日本可能變得「更窄」  日本媒體6日報導,3月11日大地震導致日本東北部沿海地區許多地方發生地面下沉,沒入水中,面積相當於大半個東京。
  • 中國臺灣島和澎湖列島的全景地圖清代《臺灣及澎湖列島全圖》
    《臺灣及澎湖列島全圖》描繪了清代光緒8年(1882 年)以後繪製的臺灣島和澎湖列島全景彩色地圖。《臺灣及澎湖列島全圖》現臧於美國國會圖書館以下為部分截圖《臺灣及澎湖列島全圖》這幅地圖由福建地方長官李聯琨設計和繪製,作為給該省總督行政管理參考的備忘錄。
  • 韓昭慶:從甲午戰爭前歐洲人所繪中國地圖看釣魚島列島的歷史
    2003年1月1日,日本《讀賣新聞》透露,日本政府擬以每年2200萬日元(約18.35萬美元)的租金,向一名聲稱擁有釣魚島列島中釣魚島、南小島和北小島的琉球人租用這三個小島,以圖確保對海峽兩岸及日本都聲稱是自己領土的釣魚島列島的領土主權。2012年4月16日日本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做出有關政府出面「購買」釣魚島的提議。
  • 日本要消失了?滑向海溝的速度越來越快,周圍列島已全部陷入危局
    日本是一個位於我國東北方向的小島國,雖然地理位置不好,而且國土面積可以說非常小,但是其野心可是巨大的,單單是在二戰期間作為法西斯軸心國對其他國家發起侵略,就是讓人無法饒恕的。不過,即使是這樣的日本,國內卻在面對著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 嵊泗列島,以觀光遊覽、休閒度假為主的列島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嵊泗列島風景區是融海洋文化與海島民俗風情為一體,以觀光遊覽、休閒度假和科教活動為主要功能的列島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嵊泗列島風景區是以「碧海奇石,金沙漁火」為主要景觀特色,融海洋文化與海島民俗風情為一體,以觀光遊覽、休閒度假和科教活動為主要功能的列島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有泗礁、花綠、嵊山、洋山4個景區。
  • 普世性宗教佛教的傳入,對列島社會構成了一大衝擊
    普世性宗教佛教的傳入,對列島社會構成了一大衝擊。首先在朝廷內部,以蘇我氏等代表渡來系利益的高官為一方,以中臣鐮子和物部氏等代表土著者利益的高官為另一方,圍繞是否接收佛像佛經,展開了一場激烈爭論。這場論爭,揭開了日本歷史上幾度浮沉的崇佛廢佛論爭」的序幕。蘇我稻目從欽明天皇手中接過佛像後,將其供奉於小墾田的邸宅日日崇拜之後更將其在向原的邸宅用作佛寺。孰料此後不久,當地疫病流行,死者甚眾。物部尾興等稱,此番災禍皆因崇拜蕃神惹怒國神所致,於是徵得天皇恩準將佛像投棄於難波的堀江,並將伽藍付之一炬。這,就是日本最初的「廢佛毀釋」事件。
  •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1月11日13時17分在日本火山列島地區(北緯...
    >2020-11-11 13:43:49來源:FX168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1月11日13時17分在日本火山列島地區
  • 廣東南澎列島發現造礁珊瑚群落
    本報訊(記者 盧 晨)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鄭新慶博士帶隊在廣東南澎海域開展了造礁珊瑚群落摸底調查,首次在南澎列島發現了呈斑塊狀分布的造礁珊瑚群落。經調查,南澎列島區域造礁珊瑚種類豐富(此次發現有15種),遠高於目前造礁珊瑚分布的最北緣——東山-古雷區(5種),部分區域還發現了較大面積以鹿角珊瑚和薔薇珊瑚為主的珊瑚群落。據鄭新慶介紹,南澎列島離大陸較遠,受人類活動幹擾較少,加之南澎列島保護區保護管理工作到位,或為該區域存在大量造礁珊瑚的原因。
  • 浙江韭山列島植物記
    7月去浙江韭山列島參加了浙江自然博物館的燕鷗環志項目,本著摟草打兔子的精神,先把順手記錄的植物整理出來。
  • 日本人是不是徐福後代
    距今18000年前的最後一季冰川期,由於當時的海平面比現在低40米左右,所以日本列島實際上通過陸橋與亞歐大陸相連,而日本海在當時還是一片內海。原始人在捕獵動物的過程中,不經意間遷徒到了日本列島。 大約18000年前,衝繩島上已經有被稱為「港川人」的原始人居住。這批人便是日本列島的第一批人類居民。
  • 日本人不是「日本人」,他們的血統最純正,卻被日本稱為「蝦夷」
    截止到目前,大和民族約有1億2500萬人,主要分布於整個日本列島。在公元前300年的彌生時代,朝鮮半島的三韓民族、北方漢族和阿爾泰語系民族等黃種人,自東亞大陸開始,乘船漂流過海,沿著朝鮮半島不斷向下前行,渡過洶湧的海峽,慢慢地向日本列島遷徙,最終與日本本土的繩文人融合,形成如今的大和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