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日本列島
· 李劍華(海外藝術家)
幾年前,我開始萌發要沿地球作美術旅行。出發前,特別記起東山魁夷先生散文《一片樹葉》中的一段描述:人應該謙虛地看待大自然,有必要經常出門旅行深入異鄉,領略一些當地人們的生活情趣。
十年前收藏我畫作的、日本登山運動員藤井邦夫曾告訴我,在這些山林之間珍藏著無數的、很少被人知曉的名貴植物,透過這密境山間中的湖泊,可見幽靜的山谷間溪流和積雪都是山中最美的風景。如果說要取景、獲取創作素材一定要深入到深山中去,面向自然作一次遠程旅行,你才能真正領略大自然中的美妙景色。
從靜崗市的最北端,這裡常年積雪很深很厚,從伊豆、箱根往山間走去到處都是奇珍異彩。正如藤井先生所言極是,他曾告訴我富士山或其他的山間上有無數的奇珍異彩,有數不盡的山珍名貴的植物一樣。
為了探究深山裡神秘的美景,我作了一次深入大山對景創作的寫生之旅。從伊豆、箱根、東海沿岸的奇珍異彩的景色之外,還有從愛知、靜崗、神奈川的旅行風景看過去,聞名的日光市中的出光之景美不勝收。
往南是南九州、伊豆海灘、富士山、箱根、東海岸奇妙的風光,這片風景的景色最長也最美。上世紀六十年代,新幹線開進了奧大井的大山之間,一架長約10公裡的川井大橋連通著山與山之間的交通,它就是著名的「川井線電車」,在山谷間採用拉鎖結構建成的。
深入大山中探秘,要數深藏於大山深處的古寺院「松蔭寺 」。它是一座年代久遠的古寺院,在弘安二年(1279年)建成。往大山深處一路尋去,看見一座「清見寺」距離興津電車站約一公裡地。步行走過石橋見古寺院門朝南開,日本武士出身的德川家康的出現,使日本的建築文化帶有很厚的武士將軍的色彩。
德川家康在這片大山間修建的古寺院建築,以「臨濟寺」、「可睡齋」等古寺院建築聞名。在深山老林之間的清見寺裡,也有德川家族的供品。1475年,巖津城主松平四代開基創建以來,天文三年(1534年)德川家康的祖父崗崎城公主松平清康開始重建古寺院,使德川家族三代的重要的古寺院建築均成為日本重要的「文化財」。
當時,慶安三年(1650年)尾張藩主德川光友開始了興建寺院。譬如在名古屋市內的古寺院建築、書院十分壯觀。
江戶末期的日本畫家冷泉為恭運用繪畫藝術形式,將這片風景和歷史記錄下來了。讓人從中也了解到當年德川家族在古建築、古寺院建築上所做出的成就。
往北走,是日本國土最北端的札幌、長崎、北海道、信州的雪山奇觀。在東照宮的日光照,按日本古時的一種說法:日光是自然中一種廣闊的光源,人受到自然光照就會變得視野開闊。日本從古時的佛教傳來的一人開山祖,男人的身體就如同山神一般,象徵著一種力量的源泉。每年五月十七至十八兩日,在東照宮的春季盛大的遊行隊伍中,以男子組成一隊人馬抬著供神橋架,編成千人馬車隊歡歌舞蹈,舉行盛大的春祭慶典活動。
看著這片風景讓人感動!一種古樸、近乎原始的力量美給了我創造的動力和源泉。不久以後,我特意創作了《春祭》水彩畫作品,後來這件作品被日本山田美術公司收藏。
早些時候,欣賞安藤廣重的《富士山》版畫讓人記憶深刻。在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踴子》書作裡描繪的伊豆海邊,歡快的舞女同海灘的風景完美融合,這片風景因人而生動。
我以為,當一位畫家走出畫室、走向生活中不斷從大自然獲取,從大自然中讀風景。沉下去、深入感受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穫。
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