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倒數到第一 從體質瘦弱到打廢7支高射機槍管 這!才是真的軍人

2020-12-06 三羊人物誌

黃文津,1997年出生於廣東汕頭,現如今服役於1932年創立的第一支騎兵隊,任警偵連班長的職位。年僅21歲的他,短短4年多的入伍時間便從一名普通偵查兵變成了重要的高射機槍手,這4年中,他所經歷的訓練和困難是常人無法想像的。因為軍事技能突出,黃文津還被選入了「晴空」項目集訓隊,興許大家不明白「晴空」的意思,其實它譯自於俄語,有著「將空襲之敵化為烏有」的意思!從這個意思裡我們可知它的不一般。

2018年8月7日,由中國陸軍承辦的國際軍事比賽-2018「晴空」防空飛彈兵綜合比賽在新疆庫爾勒的戈壁灘進行,由中國隊、埃及隊、俄羅斯和巴基斯坦等七個國家參賽。比賽分技能賽、多能賽和綜合賽三個階段。

「睛空」飛彈兵比賽項目包括使用可攜式防空飛彈射擊模擬直升機靶標,使用輕重武器命中場上各種活動靶標,用衝鋒形式越過統一障礙帶等。比賽規定要求射手用瞄準鏡在1200米外擊中從800米高空落下的長4.7米寬1.8米大小的移動裝甲靶標。

還記得2013年黃文津剛入警偵連時,他的400米障礙穿越那時候還是全連倒數的成績。儘管如此,他並沒有就此放棄,並暗暗為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挑戰自己、突破自我。於是他每天堅持鍛鍊400米障礙,一開始的時候他感覺肺都要炸了。最後一次,他在一個上午的時間裡共跑了8次,跑完之後便立馬吐了。而他最終用了1分35秒突破極限,打破了全團紀錄。從倒數到打破記錄,沒有體驗過的人,可能不能明白其中的感受吧!

突出的成績和堅韌不拔的性格給了黃文津機會,2017年,他被推薦到高射機槍手集訓隊,為了不被淘汰,他成天和高射機槍「親密接觸」,每天的鍛鍊使得他的雙手三天換一層皮,一周結一層繭,布滿老繭的手就好像是在表面裝上了一層厚厚的甲殼,這也為他迎來了「鐵砂掌」的美稱。

來自於南方的他,又因為新疆的環境惡劣,導致他的上肢力量單薄,在操作機槍幾次後就會有明顯的精疲力竭感,但他並沒有因此放棄,反而選擇了更加拼命的訓練:為了提高綜合素質,他每晚做200個深蹲、100個伏臥撐。白天還會主動加練高射機槍的射擊科目,練完後再扛著重達20公斤的高射機槍又跑回10公裡以外的營地。短短五個月的時間,他將近打了5萬發子彈報廢了7支高射機槍管。

皇天不負有心人,黃文津最後以20發子彈命中16顆的驕人戰果獲得了個人綜合賽第一名、技能賽第一名和多能賽第二名的驕人成績。不僅如此,他所在的團體總分也是第一名,並且他還榮獲了「最佳機槍手」的稱號。「金子要閃光,需要不斷打磨,鋼鐵變利劍,需要不斷淬鍊」黃文津常常如此勉勵自己。年輕的他正在繼續奔赴下一個賽場,他明白,榮譽已成過去,「忘掉榮譽,重新出發」才是一個軍人的真正價值體現。

相關焦點

  • 坦克為什麼還要裝備高射機槍?作用可不只是打飛機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在二戰期間,戰機的速度和高度都不是特別強,裝甲部隊用來對付戰機的話,一般都會選用裝有高射機槍的坦克手動操作來對敵方的戰機進行打擊。
  • 中國正研製龍鱗甲超重型防彈衣:可防大口徑高射機槍子彈直射!
    在我國的機械化步兵師裡,絕大多數部隊是以裝甲部隊執行突擊任務,之後在步兵戰車的搭載下直接衝到敵方陣地,最後才是步兵下車戰鬥,此時絕大多數敵方火力已經被擊毀或俘虜。但對於普通的低強度作戰中,在重火力不出動的情況下,在輕火力和小口徑支援火炮就成為了主要武器,此時防彈衣的作用就毋須質疑了,也正因為如此,在我國裝備防彈衣最多的部隊並不是軍隊,而是維和部隊和一些武警部隊,而我國在一些戰亂國家如蘇丹等更是配備了最先進的防彈衣,對於我國維和軍人生命是一份出色的保障。
  • 志願軍的武器:高射機槍口徑大,上打飛機下打卡車步兵!
    早期志願軍裝備的高射機槍,來源自美國、日本,性能喜憂參半,彈藥供應壓力不小。志願軍高射機槍陣地,機槍手對空警戒德什卡高射機槍全重可達140千克,口徑12.7毫米,發射12.7×108毫米機槍彈研製出了新中國第一種高射機槍——54式高射機槍,其有效射程是1600米(高射)、1500米(平射)。
  • 現代坦克為什麼一定要裝高射機槍?打不了飛機,又能打什麼?
    不過在現代坦克中,仍然沒有捨棄高射機槍,而對於現代戰機來說,高射機槍是根本打不了的,那麼,如今的高射機槍主要承擔的任務又是什麼呢?,當時蘇聯DShK12.7毫米高射機槍和ZPU-1式14.5毫米高射機槍非常出名,許多國家在戰鬥中,都廣泛運用了高射機槍這一武器。
  • 圖說:NSV「懸崖」高射機槍 配備6U6對空槍架 揚威阿富汗戰場
    近日,位於帕迪科沃的俄羅斯軍事歷史博物館發布了一條動態,展示了他們的一件新展品——NSV高射機槍。該槍就是NSV「懸崖」12.7×108mm機槍與6U6高射槍架的組合,這也是蘇聯陸軍主要的裝備型號之一。
  • 為何坦克上的高射機槍打不到飛機還要安裝?原來竟是這項作用太大
    導語:為何坦克上的高射機槍打不到飛機還要安裝?原來竟是這項作用太大作為陸軍地面部隊的最主要作戰武器的坦克,其作用哪怕在高科技武器層出不窮的今天,坦克也依然起到無法忽視的作用,其對於地面部隊火力支援堪稱不可代替。
  • 好奇心:加特林機槍這麼強,為何沒有成為坦克機槍
    【話說軍世】說到機槍,遊戲中的「大菠蘿」M249機槍是知名度比較高的,作為美軍的幾種知名機槍,M249、M60以及0.30機槍分別代表著美軍的不同時代,不過常被調侃為「冒藍火」的加特林,似乎在步兵單位和裝甲單位中都不是很常見,更極少看到特種部隊會抱著加特林出任務,一般都是在影視劇中出現加特林橫掃的畫面,這是為何呢?
  • 細看:NSV「懸崖」高射機槍的瞄準鏡 反射式設計類似戰鬥機平顯
    近日,位於帕迪科沃的俄羅斯軍事歷史博物館發布了一條動態,他們剛剛為NSV高射機槍配備了光學瞄準鏡。 NSV「懸崖」12.7×108mm機槍與6U6高射槍架的組合,這是蘇聯陸軍主要裝備之一。
  • 「鳥槍換炮」的時代,7.62毫米機槍威力不足,換裝新型20毫米機炮
    BAAINBw表示這些機炮將用於裝備德國特種部隊,可能會安裝到某些輕型多用途車輛上,成為車載武器。德軍特種部隊的車載機槍口徑大多數都是7.62×51mm(德國人的老毛病了),如果P20列裝,那麼真是名副其實的"鳥槍換炮"。
  • 3發子彈擊落1架美機,高射機槍打噴氣式,15軍獲人民日報表揚
    只聽吳法春班長一聲"射擊"口令,高射機槍一連發射了35發子彈,低空飛行的飛機被連續命中,立即起火,隨後開始墜落。 我軍高機射手操縱高射機槍在射擊敵機
  • 土耳其脆皮坦克,被機槍輕易擊毀!事實真這樣嗎?其實並非你所想
    不少網上訊息還堅稱,這輛土耳其M60A3主戰坦克的炮塔側面裝甲是被一挺12.7毫米機槍發射的穿甲彈擊穿的,以此來證明土耳其坦克爛到渣。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圖片:被子彈「擊穿」的M60A3主戰坦克炮塔側面。
  • 隱藏的300挺高射機槍突然開火,30架直升機打成篩子,200人陣亡
    故而其在這片地區投入了大量的武器和彈藥,但是其並未因此很快結束戰爭並取得勝利,反而是吃了很多虧,比如接下來我們將要講述的這件事。在1965年的一天,北越軍隊事先在一個其預算美軍極有可能經過的戰區埋下了300餘挺的高射機槍企圖出其不備襲擊美軍。果不其然,美軍UH-1和CH-47等型號將近130架的直升飛機為執行任務從這片戰區經過,其上搭載了1400多名士兵。
  • 為什麼M2重機槍到現在還在用?機槍天花板已經到頂了?
    話說M2白朗寧重機槍算是有些年頭了,從1917年就開始研發,到1921年推出三種原型版本(水冷地面型、風冷航空型、重管地面型)到幾年已經差不多百年了。但美軍乃至北約部隊到現在要還是以M2HB(重管型Heavy barrel)為主力重機槍,而這個問題也有不少兄弟私信過我,所以這篇聊聊為啥M2老乾媽依舊那麼堅挺。
  • 圖說:NSV「懸崖」大口徑機槍 配備6T7步兵三腳架 蘇軍標誌武器
    近日,位於帕迪科沃的俄羅斯軍事歷史博物館發布了一條動態,展示了他們的一件新展品——NSV機槍。該槍就是NSV「懸崖」12.7×108mm機槍與6T7步兵三腳架的組合,是蘇聯陸軍裝備數量最多的型號。由於是步兵裝備型,所以嚴格來說型號應該是NSVS,但本文沿用了NSV。
  • 機槍種類全科普,從馬克沁到IAR,各類機槍的名稱定義
    首先來說,機槍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在特定環境下起到自己應有的作用,而不是一定把自己去套死某個名稱。而且各個國家或對機槍的應用理解方式也不同,我們只能最大客觀的去看待機槍們。我們從機槍之初的重機槍開始說起,真正意義上第一挺機槍就是用火藥燃氣動力完成自動裝填的馬克沁。
  • 加特林機槍、德國坦克、《大秦賦》裡的蹶張弩,這所「木造兵器庫...
    這是一段近期在模玩圈引發熱議的視頻,全木質的歐式城堡、宏大的戰爭場面、讓不少模友熱血沸騰,視頻中各式各樣的手工木質模型,不僅類型多樣,有些還可以上手操作,這就大大超出了軍迷們的想像。為了見到這些模型背後的高手,軍迷圈裡的模玩測評達人決定趕往杭州一探究竟。
  • 「北極熊」團遭志願軍圍殲,團長不知所終,50多年後才確認陣亡
    美軍每個連都配置了3名有飛行經驗的對空聯絡員,可以指揮空中火力支援,這一點恐怕直到今天許多國家都無法實現。其防空炮營D連配備了4輛M19雙管40mm高射炮和4輛M16四管12.5mm高射機槍,這原本是防空武器,但中國尚無飛機參戰,便被用於地面作戰。M19每分鐘能發射240枚炮彈,射程可達兩三英裡,一枚炮彈的威力相當於一枚手榴彈。M16每分鐘射擊1800發,美軍形容它像鐮刀割稻穀一般。
  • 從成績倒數第一到拿諾獎,他是如何實現傳奇逆襲的?
    小柴昌俊在諾獎發布會上,他曬出了一張倒數第一的成績單,讓所有人意識到7歲時,剛上小學的小柴,可以說是「幹啥啥不行,調皮搗蛋第一名」。小柴昌俊從小就極其不安分,非常喜 歡 搞 惡 作 劇。大學依然成績吊車尾然而,考上大學,小柴昌俊的逆襲才正式開始。上了大學後的小柴昌俊,從來沒正經上過一節課,他幾乎將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打工賺錢養家上,一不留神就到了大四,也許畢業就意味著失業。
  • 從倒數第一到聯賽第一,IG下路組合經歷如過山車
    LPL春季賽季後賽來襲,進入季後賽的8支隊伍即將上演捉對廝殺,為了最後的冠軍而努力。奪冠熱門IG戰隊的下路組合南風和Puff完成了從常規賽倒數第一到正數第一的跨越,有人說這對下路組合成功抱上了大腿,下面亞美娛樂美爺為大家來分析下他們實力以及春季賽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