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狀病毒無症狀感染的流行病學研究設計
本研究設計選取COVID-19疫情高發與低發地區作為研究現場,對社區人群和重點人群(包括COVID-19治癒病例、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醫護人員/CDC流行病學調查人員、發熱門診患者)開展流行病學問卷調查、血清抗體和核酸檢測,確定不同人口社會學特徵和暴露風險人群的新型冠狀病毒無症狀感染率,及其流行病學特徵;對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開展流行病學隨訪,分析血清抗體水平變化,評估傳染性和傳播風險。
-
鱖魚斜管蟲病已開始暴發!這些診斷和防治要點建議看看
斜管蟲少量寄生時對鱖魚的危害不大,大量寄生時就會刺激鱖魚的體表和鰓部分泌大量的粘液,導致鰓組織受到嚴重破壞,引起鱖魚呼吸困難、嚴重缺氧、食慾減退,不久後就會死亡。斜管蟲的繁殖速度非常快,暴發後在短時間內就會引起鱖魚的大量死亡。且鱖魚對絕大數的常規殺蟲藥物都比較敏感,特別是有機磷類殺蟲藥、重金屬類以及滷素類化學消毒劑等對鱖魚的毒性較強。
-
開春後淡水魚養殖池塘技術管理要點
開春後淡水魚養殖池塘技術管理要點2018-03-02 09:0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跑塘快訊 瀏覽量: 2729 次 我要評論 開春後溫度回升,各淡水魚品種相繼發病,原因分為前期問題積累未能及時處理和開春後天氣氣候的不穩定所引起。
-
中國疾控中心:新冠病毒的流行病學和基因組特徵
此外,流行病學分析表明2019-nCoV可能存在華南海鮮市場之外的未知起源地。目前,這些序列信息數據已經保存至中國國家微生物數據中心(登錄號NMDC10013002)和中國國家基因銀行(登錄號CNA0007332-35)。 2019-nCoV的系統發育分析研究者對這些2019-nCoV基因組序列信息進行系統發育分析,從而確定2019-nCoV的種屬分類地位,並推斷其可能的起源。
-
NEJM:425例中國2019-nCoV肺炎病例的早期傳播動力學特徵和流行病學...
1月29日,來自中國多家多家疾控中心聯合中國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的聯合署名作者在新英格蘭雜誌上發表了第一項包含425例2019-nCoV病毒感染相關肺炎的流行病學和傳播動力學特徵數據。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國武漢的早期傳播動態
來自中國多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WHO傳染疾病流行病學與控制合作中心、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等地的研究人員聯合分析了武漢最早的425例確診病例的數據,以確定NCIP的流行病學特徵。在最早的425例NCIP確診患者中,中位年齡為59歲,56%為男性。在2020年1月1日前發病的病例中,大部分(55%)與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相關,而在此後發病的病例中,僅8.6%與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相關。
-
淡水魚,海水魚,到底哪個更安全一些!
但是現在的海鮮魚類大多都是養殖海鮮魚類,養殖海鮮魚類分為近海養殖、深海養殖兩種,但是一般都是在網箱中生存,除非海域受到赤潮或其他汙染,一般這些海鮮魚類都是不容易被感染毒素的。
-
較真| 愛吃淡水魚生的朋友,小心肝吸蟲病,又出現一例
較真要點: 1肝吸蟲病就是身體感染了肝吸蟲所導致的疾病。肝吸蟲主要流行於遠東地區,例如中國、日本、韓國和越南。據估計,全世界有超過3500萬人感染此寄生蟲。
-
患者流行病學調查報告
2月12日,廣東省疾控中心首次全面披露患者流行病學調查,以案說事,揭秘家庭聚集性感染、大巴感染是怎麼發生的。 發病 首先中招的是其妻子 1月20日晚,在廣東珠海市居住的施強,跟妻子一起出現低燒,於是到醫院就醫。1月21日雙雙接受住院隔離治療,並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
淡水魚養殖要注意水溫變化
淡水魚養殖要注意水溫變化2018-06-28 10:2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漁業報 適宜的水溫在水產養殖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了解水溫變化規律及其對大宗淡水魚水產養殖的影響,對指導淡水魚養殖具有重要意義。
-
淡水魚養殖淺談
通過多年的研究,完成了對相當於中國淡水魚產量80%以上的7種淡水魚魚糜的品質評定。得出的結果是:淡水魚和海產魚一樣,不同魚種的魚糜具有不同的凝膠特性,但總體來看,產量較高的鏈魚、青魚、草魚以及產量略低的羅非魚完全適合用作冷凍魚糜的原料。
-
別再吃淡水魚生啦!男子吃淡水魚生32年,醫生從他體內掏出1包「瓜子...
所以,講究的吃貨們,會給淡水魚生配上蘸料、小酒一起享用,可是,這樣真的就安全無憂了嗎?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膽外科,收治了一名嚴重寄生蟲感染的患者。醫生在他的膽管中,發現了大量肝吸蟲,其中體型較大的堪比瓜子仁兒。經手術取出活體之後,患者體內還有死蟲不斷通過引流管排出。
-
淡水魚不能生吃!過嘴癮先要防寄生蟲
近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了鮮活淡水魚的消費預警提示,建議消費者切記不生吃淡水魚,烹飪時要燒熟煮透、徹底殺滅寄生蟲,降低感染寄生蟲的風險。 消費者要如何選購鮮活淡水魚呢? 魚作為優質蛋白質的良好來源而成為餐桌上常見的美食。一般來講,可分為淡水魚和海水魚。淡水魚是指生活在鹽度低於千分之三的內陸淡水中的魚類。
-
「中國淡水魚王」長江白鱘滅絕,意味著什麼?
來自長江的「中國淡水魚王」長江白鱘被宣告滅絕,一下子成為今年初最揪心的報導之一。美麗又奇特的長江白鱘,很多人都不知道,直到新聞報導我國珍稀動物,都驚訝又心疼!長江白鱘稱作中華匙吻鱘,名為中國劍魚,又俗稱為象魚,是中國最大的淡水魚類。
-
地球上十大兇猛的淡水魚 中國的大頭魚名列前三
8600餘種,十大最兇猛淡水魚分別是亞馬遜鯰魚、白鱘、大頭魚、尼羅河鱸魚、紐幾內亞鱸魚、哲羅鮭、王鮭、六須鯰、巨骨舌魚、鱷雀鱔,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世界十大兇猛淡水魚排行榜吧! Lv5 紐幾內亞鱸魚 紐幾內亞鱸魚有兩種,一種叫黑鱸,主要生在急流中,另一種叫花斑尾鱸,生活在河流上遊。鱸魚都長著德國獵犬似的利齒,力如蠻牛。
-
專家解讀:汙染≠感染 新冠病毒不可能感染魚類等水生動物
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病毒病防控崗位專家、農業農村部水產養殖病害防治專家委員會淡水魚組組長、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水產病害防治重點研究領域首席科學家曾令兵表示,解讀漁業涉新冠病毒文獻務必要嚴謹。「汙染」與「感染」,一字之差,謬誤千裡;任何物品或食品都有可能通過各種途徑被病毒汙染,但這和病毒感染是兩碼事。新冠病毒可能汙染水產品,但不可能感染魚類等水生動物。
-
專家:所有淡水魚類都可感染肝吸蟲
闊節裂頭絛蟲(Diphyllobothrium latum)與日本海裂頭絛蟲(Diphyllobothrium nihonkaiense)是最常見的兩種人體寄宿絛蟲。 1993年,一位阿根廷科學家在南部的莫雷諾湖抽查114條虹鱒,發現其中同時存在包括闊節裂頭絛蟲在內的兩種裂頭絛蟲。
-
海水魚和淡水魚該如何選擇:二者有多大區別,營養價值哪個更高?
魚類分為淡水魚和海水魚,二者的的營養價值不同,一般情況下海水魚的營養價值要高於淡水魚,這是由它們生存的環境決定的。魚類的營養價值高於肉類魚肉中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蛋白質分子比畜禽肉分子量小,肉質細嫩,更容易被吸收,所以做湯時味道更加鮮美;魚肉中含有的脂肪以不飽和脂肪為主,對人體健康更加有利。
-
中國最好吃的淡水魚是什麼
大家和小牛君一起來盤點一下中國最好吃的魚吧,談魚充飢也是好的。1:鱖魚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沒辦法,小牛君必須把鱖魚放在第一個聊,因為提到魚,最膾炙人口的一首詩就脫口而出了。
-
戴伯課堂|流行病學專業解析
然而,流行病學專業不僅限於對這類傳染病的研究。該專業對人群的健康狀況以及疾病的分布做廣泛的研究,最終為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提供基礎方法論。什麼是流行病學流行病學(Epidemiology)研究與健康相關的狀態或事件,包括疾病。在這之中,流行病學將事件的分布和決定因素作為研究的重點。流行病學將研究的成果應用於疾病和其他健康問題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