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爾及利亞發行的一張面額為500第納爾的紙幣上,印著一顆衛星,這顆衛星的的名字叫「阿星一號」,是由中國製造的。阿爾及利亞把一枚由中國製造的衛星印在自己的主權貨幣上,足見這顆衛星的份量。那今天的話題就從這顆衛星說起。
2017年12月,阿星一號在中國的西昌衛星發射場升空,這是中阿兩國之間第一個航天合作項目,合作雙方是阿爾及利亞航天局和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長城工業,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下屬的公司,也是中國唯一一家承擔海外衛星發射整星出口和國際空間技術合作的商業機構。
阿星一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發,藉助東方紅4號衛星通信平臺,為阿爾及利亞提供廣播電視,應急通訊,網絡寬帶等服務,合作年限為15年。將為奈及利亞提供超過15萬個與通信運營相關的工作機會。衛星提供的雙向高效寬帶,預計為奈及利亞寬帶用戶每年節約超過9500萬美元,為非洲用戶節約電話中繼和數據交換業務費超過6.6億美元。
中國航天從一窮二白髮展到能為外國提供整星發射服務,一路走來很不容易。
衛星和火箭是航天領域的基礎,有箭無星,有星無箭都不行,1970年,成功研發了首枚液體燃料運載火箭長徵1號,然後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奠定了我國成為航天大國的基礎。
在後來的30多年中,長徵系列火箭多次突破關鍵技術,運載能和可靠性不斷提高,在1981年,我國就完成了一箭三星的壯舉,1990年,長徵2號6捆綁火箭首發成功,中國火箭開始進入國際衛星商業發射市場 ,而且以低廉的價格和快速的產品迭代,在世界火箭發射市場迅速佔領了一席之地,和美國產生了正面競爭,對美國的商業火箭發射帶來了壓力。
|
1999年,美國出臺一份所謂的《考克斯報告》,該報告稱,中國有可能利用發射美國衛星的機會,來刺探美國的航天技術,以此為理由禁止中國用火箭來發射任何美國衛星,以及任何含有美國零件的衛星。
因為美國是世界最重要的衛星生產國,也是世星衛星零件的核心生產國,這樣一來,中國火箭基本上在國際市場上被掃地出門。中國火箭的國際夢就此破滅,20年後,這一幕再次上演,只不過從火箭換成了晶片。
其實,歐美對中國航天技術的這種行為一直存在,比如在當初在伽利略系統上的訛詐,不允許我國參與國際空間站的構建,都是變相抑制我國在航天事業上的發展。
|
更可笑的是,去年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第70屆國際宇航大會上,上千位觀眾用手機把同一個問計劃打到大屏幕上:中國航天局去哪了。一個國際宇航大會,中國沒有參加,讓很多人心生疑惑,後來大會官方給出的解釋是,時間上產生了衝突,後來歐洲航天局局長韋爾納說出了真相,是美國沒有給中國航天的參會人員發放籤證。
考克斯報告之後,中國無緣國際火箭發射市場,就只能給自己多發幾種衛星,從此衛星發射進入井噴時代,北鬥一號二號三號一步步完善起來。截至2019年,全球有1957顆在軌工作的衛星,其中美國佔據849顆,俄羅斯擁有152顆,而我國有284顆。證明在衛星發射能力和技術上,美國位於第一梯隊,中俄則是第二梯隊。
2018年,全世界所有國家一共發射了114枚火箭。其中中國39次,美國34次,俄羅斯19次,歐空局8次,印度7次,日本6次。俄羅斯2018年火箭發射數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三,成功發射19次。在中國航天快速崛起下,全球航天發射次數自1990年以來首次破百。
|
但是真正的航天市場基本是商業航天,我們該如何提高在商業航天市場的競爭力呢? 有了考克斯報告的競爭,我國無法在國際上競爭,最多只能帶著非洲,拉美和南亞等少數小兄弟國家玩玩,幫助他們把通信衛星,遙感衛星送上太空。
很多網友說,中國航天在國際市場還競爭不過SpaceX,難道這是中國航天人的錯嗎?人家也想要中國發射,中國也想給賺這個錢,但是美國人不允許啊。
美國以為用一張考克斯報告就能限制中國航天在國際上的發展,事實證明是不可能的,即然不能發射美國的衛星和帶美國零件的衛星,那發射完全由中國生產的衛星該可以吧。這就是所說的整星出口,而且是一條龍服務,包括了衛星製造,火箭發射,地面衛星站的部署全部包攬,這樣合作更簡單,收益更可觀。
2007年5月,中國成功將奈及利亞通信衛星一號發射升空,這也是我國航天首次以火箭衛星及在軌交付的方式,為海外國家提供商業衛星服務。截至2020年7月,我國已經向外輸出了11顆整星出口的商業通信衛星,第11顆整星出口的衛星亞太6D是亞太衛星寬帶通信公司採購,向亞太地區提供全天候衛星寬帶通信服務的通信衛星,也是現今我國研製的通信容量最大,輸出功率最大的商用通信衛星,側面反映了我國商用大容量通信衛星已經達到全球一流的水平。
中國在其納入國際航天市場衛星最為關鍵整星出口的衛星中,商用通信衛星分量最足,火箭發射服務加上整星出口,這是我們的底氣。 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現在世界火箭市場上所佔的份額已經從以前的3%增長到15%,市場規模將會達到千億規模。
雖然我國從航天大國走向了航天強國,但是我們還是要正視與歐美之間存在的巨大差距,畢竟到現在為止,美國的在軌衛星還是我國的4倍之多,很多航天核心技術還是被美國所掌握,在航天商用市場上,我們所佔的份額還非常少,我們的走向國際世界的突破口除了整星出口還有沒有其它的選擇?要想搞清楚這個問題,建議觀看西瓜視頻創作人「國器」的視頻:
打開西瓜視頻,搜索「國器」即可觀看全部視頻
因為太多的無用信息佔用了大家的碎片時間,所以很多國人對咱們國家在科學上取得的一些矚目成就不是太了解,沒有一種科技自信!西瓜視頻就為了我們解決了這個問題,這上面有很多有科技有關的內容。經常看一看,會對我國科技發展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漲知識,看西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