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在杞柳體內長距離運輸的機理示意圖 亞林所供圖
銅在木質部如何運輸?又如何在韌皮部實現再分配?近日,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以下簡稱亞林所)生態修復團隊首次揭示了銅在速生樹種杞柳體內的長距離運輸途徑。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有害物質雜誌》(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速生樹種具有對重金屬積累能力較高、生長快、覆蓋度廣、根系發達且壽命長等特性,在植物修復中應用潛力巨大。目前,人們對於重金屬在樹木體內的長距離運輸過程及相關機制缺乏認識。
論文第一作者、博士生曹旖旎介紹,他們選用前期篩選出的銅積累優勢速生樹種杞柳,利用同步輻射X-射線螢光技術(μ-XRF)定性觀測銅在根莖葉中的空間分布,提取並測定木質部/韌皮部汁液中銅的含量。
論文通訊作者、亞林所研究員陳光才說,相關研究揭示了銅在柳樹根系、莖、葉等器官和組織的空間分布特徵,闡明了銅的木質部運輸途徑和韌皮部再分配過程及影響機制,為拓展人們對重金屬—樹木相互作用機制的認識、提升木本植物修復銅汙染土壤效率提供了理論依據。
相關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北京同步輻射裝置4W1BX射線螢光微分析試驗站等資助。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0.122428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