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智己汽車:沿著舊地圖找不到新大陸
從2020年12月17日正式亮相,到25日公司成立,再到2021年1月13日「IM智己」品牌正式發布,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智己汽車如同一根上了弦的發條,快速向外界傳遞著信息。
在不斷加深了解的過程中,人們對這個初來乍到的新面孔,也有著越來越多的好奇。比如,在與阿里、浦東新區的合作關係中,上汽究竟扮演著什麼角色?在核心員工只持股5.1%的情況下,他們手中究竟有著多大的決策權?為什麼幾次公開亮相,站在最前面的都是一支叫做青年公社的團隊?其所獨創的CSOP結構究竟又有著怎樣的玩法?
於是,帶著這些疑問,我們試圖叩開這家公司的一扇窗,透過其中,去了解一個更加全面、立體的智己汽車。
智己汽車是上汽前幾年創新的集大成
正如上文所言,智己汽車之所以備受關注,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在誕生之初,便已經引進了很多外部力量。除了阿里、寧德時代等巨頭外、包括浦東新區內部的許多新創科技公司,或許都將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這家公司之中。在感嘆其實力雄厚的同時,很多人不禁也產生了一個疑問:上汽在其中,究竟扮演著一個怎樣的角色?
事實上,沿著集團的研發歷程向前回望,不難發現,上汽或許早在2016年便開始著手布局一些基礎的技術了。只不過那個時候,它還叫做「PROJECT X」。
通過進一步了解,整條時間線便也清晰了起來。2016年「PROJECT X」誕生,在那之中,蘊含著許多上汽在當時對未來的終局判斷,其中就包括今天我們能看到的SOA軟體架構。
也就是說,上汽早在4年前便已清晰地認識到,未來汽車的方向一定是要向中央計算電競架構,服務原子化軟體架構,以及數據驅動的數據工廠去轉移的。
基於這樣的背景,智己汽車的誕生可以稱得上理所當然。畢竟,在其前身「L項目」立項之前,上汽旗下的自主品牌僅有榮威、名爵、寶駿和五菱。而很顯然,這些原有品牌下的車型,無論是價格還是產品底層設計,都無法支撐這樣一個代表著未來的高端架構。因此,「L項目」的成立,也讓這些研發成果有了「可用武之地」。
所以,如果將這些年上汽在技術、服務、生態上的投入比作一顆顆珍珠,那麼智己汽車無疑是這些珍珠串成的工藝品,是真正的集大成者。
原則上必須是「85後」才能進入智己汽車
事實上,熟悉第一電動網的讀者一定知道,在智己汽車還被稱為「L項目」的時候,我們對它有著超乎尋常的期待。
「智己汽車寫下了了國企衝出牢籠的第一頁」,「它是國有汽車集團中一次歷史性的突破」,「這家公司的生死真正由他們自己掌握」……不止是技術層面,在得知核心團隊能夠自己持有股份,並且可以引入外部投資,獨立上市時,我們曾在文章中一次次寫下這樣的話。尤其在見證了很多品牌因為體質而「由盛轉衰」的例子之後,我們就更加明白,上汽與智己走出的這一步有多麼不易。
而股權結構真正公布於眾後,卻顯得多少有些「浪費感情」——5.1%,這樣的股權佔比,在這樣一家有著百億級體量的公司中,似乎依然沒有任何說話的力量。不僅如此,在同股同價的原則下,5.1%的股份換算成現金,就相當於5.1億元,這樣一大筆數目分攤到每位員工身上,他們又需要背負多少的金額壓力呢?
於是,面對核心員工手中這份看起來十分「雞肋」的股權,一些不同於此前的聲音便開始出現——「這樣的股權分配,毫無意義。」類似這樣的話,是很多業內人士對於這次改革的觀點。
不過,隨著這段時間青年公社的一次次亮相,那些疑慮與擔心似乎也在慢慢消散。
就在此前舉辦的智己汽車全球品牌發布媒體溝通會上,智己汽車品牌體驗主理人陳敏俊公開表示,「智己汽車蔚來的產品體驗從構想到實現,再到品牌態度的表達,都是由負責各個板塊的主理人做決策。」
而產品體驗主理人胡世聞接下來的一番話,則更加確定了目前這些年輕人在這家公司中的地位——「智己汽車的所有人都是為了一個造車夢想而來。因為,智己的領導對我們是充分授權的,對於很多人來說,能夠對一個產品產生決策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在企業中對產品做決策,這是我們所看重的。」
通過這些主理人在現場的介紹,我們發現,「年輕」已經成為了智己目前團隊打造的基本要素。而此前有相關領導甚至向我們透露,「原則上必須是85年之後出生的人,才能按照正常招聘,進入智己汽車。」
之所以如此強調這一點,是因為智己汽車清醒地認識到,目前「85後」、「90後」已經成為了新車的主要購買者,所以年輕人的喜好一定要年輕人來決定。
除了擁有足夠的決策權外,據了解,此後股權具體如何分配,目前仍在規劃之中。相關負責人介紹,「比如公司有一些裡程碑的事件,可以授予,入職時可以授予一部分,或者在實現第一階段的銷量目標時,再授予一部分。」同時,未來公司可能會採取認購股權加期權的組合方式來完成對管理層的激勵。該人士透露,「中高級管理層是股權加期權,中級以下激勵對象基本是以期權為主。」
偉大的用戶數據需要數字權益
雖然至今為止,智己汽車公開露出的信息並不算多,但每每亮相,「用戶」一定是其強調的重中之重,這種重視甚至也體現在了股權之中。
「偉大的時代創造了偉大的用戶,我們要做一個偉大的用戶企業。」智己汽車用戶主理人焦樵曾不止一次地提到這樣一句話。而智己所獨創的CSOP結構,也正是這家公司,為用戶以及用戶數據致以的最高謝意。
「數據驅動」或許是網際網路時代下最偉大的發明之一。而當網際網路走進汽車行業,一輛汽車裡所有人機互動的內容便都可以被貼上「數據化」的標籤。
比如,在自動駕駛中,不止是極端的安全事件需要被當做案例來積累,用戶在正常駕駛的過程中,突然轉了一下方向盤,或者踩了一下制動,也需要引起重視。
舉個例子,高速公路在靠近最左道或者最右道的地方,通常是設有隔離帶的。通過車身搭載的毫米波雷達去監測,一定能精準的讓車輛保持在車道中行駛。但其中有一個問題卻不容忽視——每個人對於距離的感知與判斷都是不同的。同樣一段距離,有些人可能認為很舒服,但有些人可能已經開始緊張了。
換句話說,機器可以保證車輛不撞護欄,但卻不能保證留出的一定是消費者最放心的距離。所以一旦用戶轉動方向盤的數據被大量反饋到雲端,那麼車載系統就應該將車道的偏心距進行一個調整。
這就是數據的價值,而為這些數據提供相應的數字權益反饋,是智己堅持要做的事情。儘管他們明白,這樣做可能會觸動很多其他公司的奶酪,但既然確定了這件事情的價值,智己就將直面用戶隱私所帶來的所有挑戰。
至於具體玩法,還要等到4月份,新車預售的時候才能公布,但從目前我們了解的信息來看,「遊戲化」將是用戶權益平臺搭建的一個重要特徵。例如在元旦假期、春節假期,系統可以為用戶設置一個到山區自駕的任務,這樣用戶在遊玩的過程之中,就可以把平臺最想要的山路數據採集回來。
隨著對智己汽車探索得一點點加深,我腦海中忽然浮現出了「90後李寧」廣告語中的一句話:「沿著舊地圖,找不到新大陸。」的確,如果說創新與改革已經是上汽集團從上到下達成的共識,那麼智己無疑就是上汽派出的第一支船隊。
就在幾天前,上汽集團也發布了2020年產銷快報。與表現慘澹的兩大合資品牌相比,上汽自主品牌的銷量佔比大幅上升,首次達到了46.4%的佔比,幾乎嘗到了與大眾和通用分庭抗禮的滋味。同時,在去年各個板塊的數據中,上汽在新能源市場領域的表現更是亮眼,年銷32萬輛,同比增長77.8%的成績,在疫情肆虐的背景下,已經大幅領跑大盤。
而這份數據或許也在暗示著,作為「電動+自主品牌」的智己汽車,身上或許承擔著比此前任何一個企業都更重的擔子。
至於最終他是否能成為「哥倫布」,幫助上汽集團探索出一片新大陸,還需要天時地利等太多因素的幫助,誰也無法提前預料結果。不過在這之前,我們起碼已經看到了「人和」——這艘由幾位元老掌舵,一群年輕人划槳的巨輪已經啟動。
(文章來源:第一電動網)
(責任編輯:DF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