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幽靈粒子,幾次斬獲諾獎,走近日本超級神岡探測器

2020-09-03 數學物理漫講

在微觀世界裡,中微子是最輕最小粒子之一,小到質量只有電子百萬分之一,並以接近光速速度飛行,所以它與所有物質作用力非常微弱,能自由穿透地球,號稱為宇宙空間的「隱形人」,是宇宙中最難以捉摸粒子之一。科學家尼爾·德格拉斯·泰森表示,中微子可以通過一百光年厚鋼鐵而不會減慢速度。

在宇宙中,垂死恆星在開始坍塌之前,會釋放出大量中微子,所以中微子可以作為一種警告系統,告訴我們哪個方向有大型宇宙事件即將發生,所以研究中微子有助於科學家發現垂死恆星,有助我們對宇宙進一步探索。為了捕捉中微子,科學家在日本山池野市神岡地區地下1000米處建造了中微子天文臺,美喻為超級神岡,又名超級K。

超級K內部是一個高度相當於15層建築的圓柱體水箱,四面八方鋪滿11000個金色燈泡,裡面填充著5萬噸水,看起來就像是個夢幻空間一樣。不過,這些燈泡不是照明燈泡,而是一種非常靈敏的光探測器,稱為光電倍增管(PMT),可以拾取微弱的衝擊波。這裡的水也不是普通水,是超純水。

日本內田博士表示,當中微子在超純水中傳播時,會產生微弱輝光,而這種光會被靈敏的光電倍增管放大,然後被轉換為電流。這是因為中微子在水中前進速度超過光速時,出現契倫科夫輻射,產生藍光。原理其實跟超音速飛機產生音爆現象一樣,當飛機速度超過音速時,就會產生巨大聲音。

為了讓超級K水箱中微弱輝光能被光探測器檢測到,所以水必須要非常透明非常乾淨,所以裡面的水不斷被過濾和重新純化,甚至用紫外線對其進行爆炸以殺死所有細菌。然而,日本內田博士表示,超純水真的非常令人厭惡,因為表現出酸性和鹼性兩種特徵,一直在迫切等待物質溶解。

如果有人不小心掉入超純水裡會怎麼樣呢?雖不至於喪命,但皮膚上大量角質剝落,很多質物被瞬間抽走,可能比洗澡效果還要「乾淨」,不過接下來皮膚可能會出現各種不舒服症狀,癢、難受和乾燥,因為丟失了大量營養物。不過當水箱裡面的燈泡壞了時,科學家不得不劃著橡皮艇在水箱內來進行更換。

馬勒克博士回憶說,有一次在更換金燈泡過程中,他斜躺在橡皮艇上時,頭髮不小心浸入超純水中,大概不超過三釐米,結果第2天早上3點被頭皮給癢醒了,實在是太癢了。他這才意識到超純水從發梢吸走了頭髮養分,養分缺乏一直蔓延到頭皮。於是他花了半個小時時間把頭髮泡在普通水裡,來補充養分。

1995年,有人不小心在水箱裡擱了一把扳手,到2000年當水箱被完全排空時,科學家在水箱底部只找到了扳手一點痕跡,所以金屬同樣也被溶解。看起來只有H2O分子的水還是十分可怕的,不過它卻幫助人類捕捉到世界上最輕的中微子,讓我們有機會探索微觀世界。

相關焦點

  • 超級神岡探測器捕捉到了什麼?小小中微子是否能解釋整個宇宙?
    超級神岡探測器(Super Kamiokande)內的一艘划艇上,兩名研究人員正在探測中微子撞擊水分子的過程。超級神岡是世界上最大的中微子探測器,位於1000米(3300英尺)深的地下,位於日本靜田神岡地區的莫祖米鋅礦。
  • 超級神岡探測器捕捉到了什麼?小小中微子是否能解釋整個宇宙?
    日本一個山洞裡的巨大水池,或許可以提供一些啟發。研究人員可能發現了存在於物理學某處的一種不對稱性。超級神岡探測器(Super Kamiokande)內的一艘划艇上,兩名研究人員正在探測中微子撞擊水分子的過程。
  •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如何成功探測到中微子
    他也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學生,其中梶田隆章因超級神岡實驗發現的中微子振蕩而分享2015年物理諾獎。因為神岡實驗俘獲到了超新星中微子,又得到中微子振蕩的初步結果,日本教育部愉快地支持了超級神岡實驗的上馬。那為什麼梶田隆章還能以這篇論文再獲諾獎呢?
  • 宇宙大爆炸產生的「幽靈粒子」是何方神聖?
    「幽靈」是何方神聖?我們的宇宙產生於137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宇宙大爆炸在一秒鐘內產生了無數的中微子。宇宙大爆炸初期,由於光子無法擺脫引力外逃,而中微子卻與物質不發生任何作用,可以暢行無阻。所以,它們攜帶了比光更早的宇宙信息走到了現在。由於中微子難以探測,所以被科學界稱之為「幽靈粒子」。
  • 捕捉到「幽靈粒子」意味著什麼?
    中微子探測器示意圖:球形的中微子探測器置於水池中心,上下與四周均被2米以上的水包圍以屏蔽本底,在水池頂部採用徑跡探測器作為反符合探測器,鋼網架上安放光電倍增管以探測並收集中微子事例。
  • 宇宙中最小「幽靈粒子」質量首獲上限!快抓住它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學家所曹俊研究員說:「中微子探測器需要一個極乾淨的環境:需要放在很深的地下,用巖石阻擋宇宙射線;需要泡在水中,用水來阻擋來自巖石、空氣等的天然放射性。」據共同社等日本媒體8月21日報導,日本文部科學省將建設探測中微子的下一代「頂級神岡」探測器,這一中微子探測器計劃於2025年後投入使用,旨在揭示宇宙起源和物質誕生等謎團。
  • 諾獎得主梶田隆章:請為年輕人提供施展才能的研究環境
    超級神岡探測器(照片:東京大學ICRR梶田隆章2015諾貝爾物理學獎主頁)在岐阜縣神岡町建設神岡探測器的日子也很有意思。以前沒有去過飛騨山的深處,雖然冬天下大雪很苦,但那也是一種快樂。1986年左右在改良測試解析用的軟體時,偶然發現大氣中微子中特別是μ粒子比預想少很多(中微子振蕩消失型實驗)。這是即使花費時間也想弄明白的問題,自此我們開始了大氣中微子研究。此外,1998年左右,中微子數據解析聚集了幾十人的團隊力量,收集數據時我們發現,超級神岡探測器還是非常必要的。拿太陽中微子來說,60年代後半期發現,到30年後的2001年才確定為中微子振蕩。與此相比,才花十年還算快的。
  • 中國3大黑科技,是中國諾獎搖籃,正在悄悄向諾獎發起衝刺
    中微子沒有質量但卻能夠達到光的速度,從而也被稱之為「幽靈粒子」。世界上研究中微子的大神很多的,其中因為中微子而獲得諾獎的也不少,比如日本人就曾憑藉發現中微子的兩種振蕩模式而獲得了兩次諾貝爾獎。而我們中國對於中微子的研究的投入也非常大,為了探測中微子,我們中國在大亞灣核電站修建了一個實驗室,並打造了一個中微子探測器——大亞灣的中微子探測器。中微子非常難以被捕捉到這都是常識問題,但是由於大亞灣核電站擁有6臺百萬千瓦的核電機組,讓探測中微子成為了現實。
  • 日本在1000米的地下儲藏了5萬噸純淨水,30年來,等待奇蹟的發生
    因為有了這些超純水,2002年,日本學者小柴昌俊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2015年,日本學者梶田隆章又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本來小柴昌俊的學生、梶田隆章的老師戶冢洋二也可以獲獎,他的貢獻比小柴昌俊更多,只是諾獎結果出爐之前他去世了,就這麼擦肩而過。這3人為什麼都有資格獲得諾獎呢?
  • 已拿19個諾獎的日本,在憂患什麼?
    而事實上,這幾乎是所有日本諾獎獲得的共性。 比如因發現「綠色螢光蛋白,獲得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的下村修。 儘管後面日本經濟陷入停止,但日本從沒有在科研上削減過任何經費。 像日本有一個超級神岡探測器。
  • 大師來了丨諾獎得主梶田隆章教授成理開講,揭秘中微子質量發現歷程
    ▲梶田隆章教授講述「中微子」最新研究裝置報告會前,郭朝輝副校長對梶田隆章教授到訪表示了熱烈歡迎和誠摯感謝,並向梶田隆章教授介紹了我校近年來的發展情況。郭朝輝代表學校向梶田隆章教授授予了榮譽教授證書,希望其今後能繼續關心、支持和幫助我校科學研究、學科建設及人才培養工作。報告會由地球物理學院院長曹俊興教授主持。
  • 9位科學家因中微子斬獲諾獎,卻缺少了這位最該獲獎的中國科學家
    中微子,被稱為「幽靈粒子」,屬於輕子,這裡我和大家科普一下基本粒子,現今在「標準模型理論」的架構下,已知的基本粒子可以分為組成物質的費米子以及傳遞力的玻色子。泡利信件關於中微子假說原文而這個時候,王淦昌正在德國柏林大學威廉皇家化學研究所讀研究生,此時,他非常遺憾地錯過了一次斬獲諾獎的機會
  • 【快訊】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這兩位科學家
    梶田隆章(Takaaki Kajita):日本物理學家,超級神岡探測器,日本東京大學。阿瑟·麥克唐納(Arthur B. McDonald):加拿大物理學家。薩德伯裡微中子觀測站,加拿大皇后大學。世紀交接之際,梶田隆章發現,超級神岡探測器探測到的大氣層中的中微子會在兩種味之間改變。同時,阿瑟·麥克唐納領導的加拿大研究團隊證明,來自太陽的中微子並不會在前往地球的途中消失。薩德伯裡微中子觀測站捕捉到它們時,發現它們發生了轉變。超級神岡探測器旨在探測大氣層中的中微子。當一個中微子撞擊到水庫中的水分子時,就會產生一個快速的帶電粒子。
  • 700米地下,這個中國主導的探測器將探秘「幽靈粒子」
    中微子被科學家們稱為「幽靈粒子」,是構成物質世界的一種基本粒子,與其他的基本粒子,如夸克和帶電輕子相比,它不帶電,質量輕,與其他物質的相互作用截面非常小,這也意味著它難以被探測。但中微子又無處不在,每一天就有上萬億個中微子自由穿透我們的身體。
  • 《科學美國人》3位作者獲得諾獎,讓我們一起重溫他們寫就的經典
    本屆諾貝爾獎科學類獎項得主共有8位學者,美國共有3位諾獎得主,日本有2位,中國有1位(屠呦呦因青蒿素的發現獲得生理學或醫學獎),加拿大、瑞典各1
  • 日本將在地下1750米,存放26萬噸99.999999%超純水,有什麼目的?
    不過,日本已經在地下存放了5萬噸超純水,也就是幾乎只有水分子(H2O)的水,未來還將會再儲存26萬噸的超純水,他們這麼做究竟有什麼目的呢?這其實涉及到了追蹤宇宙中神秘的「幽靈粒子」——中微子。這是粒子物理標準模型中不可再分割的基本粒子,本身不帶電荷,質量極低,以十分接近光速的速度運動。
  • 捕捉「幽靈粒子」:這個實驗能否洞悉宇宙歷史?
    江門中微子實驗(JUNO)將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中微子實驗之一,與日本的「頂級神岡」實驗(Hyper-K)和美國的"沙丘中微子實驗"(DUNE)齊名。利用附近的兩座核電站作為中微子源,江門實驗的目標是更多地了解這些粒子,以回答一個基本問題:三種已知中微子的質量誰大誰小?儘管研究人員知道這些粒子具有微小的質量,但並不知道其確切大小。
  • 捕捉「幽靈粒子」:中國的地下實驗,能否洞悉宇宙歷史
    江門中微子實驗(JUNO)將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中微子實驗之一,與日本的「頂級神岡」實驗(Hyper-K)和美國的&34;(DUNE)齊名。利用附近的兩座核電站作為中微子源,江門實驗的目標是更多地了解這些粒子,以回答一個基本問題:三種已知中微子的質量誰大誰小?
  • 捕捉「幽靈粒子」:中國的地下實驗,能否洞悉宇宙歷史
    江門中微子實驗(JUNO)將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中微子實驗之一,與日本的「頂級神岡」實驗(Hyper-K)和美國的「沙丘中微子實驗」(DUNE)齊名。利用附近的兩座核電站作為中微子源,江門實驗的目標是更多地了解這些粒子,以回答一個基本問題:三種已知中微子的質量誰大誰小?儘管研究人員知道這些粒子具有微小的質量,但並不知道其確切大小。現有的證據表明,其中兩種味道的中微子質量比較接近,第三種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