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聚焦雙一流建設,構建學科發展新格局

2020-11-25 人民網

人民網濟南11月25日電 今年2月,由山東大學牽頭組建的山東應用數學中心獲得科技部批准,成為首批公布建設的13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之一。歷時8個月後,山東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在山大揭牌,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科建設究竟要建什麼,如何去建?山東大學經過多年探索和不斷創新,通過聚焦雙一流建設來構建學科發展新格局,交出了一份自己的「山大答卷」。

媒體採訪團實地參觀山東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山東大學供圖)

集中辦學資源,推進學科多位一體重點建設

「目前,山東大學5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13個學科進入國際主流學科排名前100,金融數學、生殖醫學等研究領域世界領先。」山東大學副校長、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易凡介紹,學校通過聚焦五大優勢學科領域,集中配置辦學資源,全力推進學科要素多位一體重點建設,一流學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山東大學的數學學科一馬當先。學科創立國際公認的「非線性期望」中國學派,構建國際密碼中國話語權,相關專業入選國家一流專業,新增國家級科技平臺2個,2人獲未來科學大獎,1人獲求是傑出科學家獎,1人獲陳省身數學獎,ESI全球排名第72位。同時,充分發揮數學學科引領輻射作用,帶動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科學等學科快速發展。目前,控制科學與工程ARWU世界排名51-75,通信工程ARWU世界排名76-100。

在膠體與界面化學、理論化學方面,山東大學正在引領國際前沿,功能晶體材料生長技術和有機矽化學理論,攻克國防「卡脖子」難題,相關專業也入選國家一流專業。目前,化學學科新增國家級平臺1個,Nature Index全球排名第38位,ESI全球排名第70位,進入前0.52 ‰。學科匯聚融合成效顯著,化學與物理學、環境科學、藥物化學等學科協同發展,藥理學與毒理學ESI全球排名第76位,進入前0.79‰,化學工程ARWU世界排名76-100。

學科建設與發展規劃部部長王志鵬介紹,山東大學的材料學科在「材料液態結構及熱物理性質」領域也是國際領先,他們的新型鋁合金材料和碳纖維材料廣泛應用於高鐵和飛機項目,ESI全球排名第81位,進入前0.84‰,納米科學與技術ARWU世界排名51-75。該學科還引領帶動工程領域其他學科快速發展,比如,工程學ESI全球排名進入前0.34‰,礦業工程ARWU世界排名第48位,儀器科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和交通運輸工程ARWU世界排名51-75,巖土工程方向在重大地下工程建設的突湧水定量預報技術實現原始突破,研究成果廣泛應用於成蘭鐵路等全國200餘個重大工程。

百年山大,文史見長。在中國古典學術領域,山東大學的「古文、古史、古哲、古籍」研究優勢全面確立,儒學研究「山大學派」初見端倪。其中,「全球漢籍合璧工程」作為國家重點文化工程列入「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杜甫全集校注》獲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國學成果獎,「山東章丘焦家遺址」入選201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目前,該學科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8項,獲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8項。2015年成功舉辦有「史學奧林匹克」之稱的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創造多項歷史紀錄,令人激動和欣慰。

隨著臨床醫學與重大疾病領域的不斷發展,山東大學的生殖醫學也取得不孕症遺傳發病機制與早期胚胎發育調控機制研究引領性突破,攻克輔助生殖技術重大臨床難題,心血管重構分子機制研究成果為心血管疾病患者帶來新希望。目前,臨床醫學ESI全球排名進入前0.85‰,醫學學科的發展,同時也引領帶動基礎醫學和生物學快速發展,生物工程ARWU世界排名第38位。

發揮學科優勢,催生新學科增長點

「雙一流」建設是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中國高等教育領域繼「211工程」、「985工程」之後的又一國家戰略。對此,山東大學聚焦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充分發揮一校三地辦學優勢,大力實施「學科高峰計劃」、「學科激勵計劃」和「學科整合調整計劃」,超前布局戰略新興交叉領域,強化「優特新」重點學科建設,推動學科「瘦身、長高、變強」,構建了結構合理、特色鮮明、優勢突出、文理工醫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打造了濟南-威海-青島錯位布局、一體發展、三足鼎立的發展新格局。

山東大學充分發揮學科門類齊全優勢,圍繞學術前沿、國家急需、產業轉型升級和區域發展需要,構建交叉性平臺、項目、團隊支持體系,推進新興交叉領域發展成效明顯。

在文理交叉方面成效顯著,目前,山東大學「金融數學」引領世界前沿,非線性期望前沿科學中心入選教育部珠峰計劃培育行列﹔「科技考古」形成國際比較優勢,獲批環境與社會考古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藍綠經濟、司法大數據、社會信息學等逐漸成長為新學科增長點。在理工融合方面,「數據科學」打造新特色,山東應用數學中心入選國家應用數學中心首批建設名單﹔「能源系統控制」形成新優勢,獲批新能源與高效節能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人工智慧」探索國際合作新模式,與南洋理工大學共建人工智慧國際聯合研究院。

除此之外,「醫學+」建設也在穩步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穩步推進,牽頭建設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院。智能醫學工程、醫療機器人、仿生生物材料等交叉領域取得重大研究進展,相關研究成果成功應用於臨床,顯著提升了診療效率。

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介紹,要瞄準最新國際前沿,面向國家和地方重大需求,集中力量、優化結構,主動凝練學科方向,組織一流科學研究,凝聚大團隊、建設大平臺、承擔大任務、產出大成果、作出大貢獻,建成世界一流學科高峰。

聚力原始突破,推動學科方向躋身世界前列

建設世界一流學科,那就要有國際領先的成績,有躋身一流學科的能力,目前山東大學金融數學、密碼學、巖土工程、生殖醫學、晶體材料等幾個學科已經走在前列。

在金融數學方向開創「倒向隨機微分方程」新領域,成為國際公認的「非線性期望」中國學派。密碼學方向首次提出模差分比特分析理論,牽頭制定了國際密碼算法標準(SM3),為國家航天重大工程專門設計加密算法,有效保障了航天安全通信。在巖土工程方向,在重大地下工程建設的突湧水定量預報技術實現原始突破,研究成果廣泛應用於成蘭鐵路等全國200餘個重大工程。生殖醫學方向突破不孕症遺傳發病與早期胚胎發育調控機制,奠定了我國在生殖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入選「2019年度中國醫學重大進展」。心血管研究方向揭示心血管重構發生和發展的分子機制,研究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在晶體材料方向突破大尺寸高品質碳化矽、氧化鎵等新一代半導體材料制備「卡脖子」難題,為無線通信、新能源電動汽車等領域提供了急需的器件材料﹔大尺寸晶體生長自製設備實現了進口替代。

樊麗明介紹,2020年是「雙一流」建設的關鍵時點,學校將面臨國家對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成效的集中考核,山大要堅持「四個面向」,對接產業鏈完善學科鏈,優化學科結構、學科生態,推進學科現代化成效顯著。

在學科布局方面,山東大學立足一校三地辦學定位,堅持錯位布局、集群發展,統籌布局一校三地學科群、學科和學科方向,推動緊密聯系的學科實現空間匯聚、集群發展,形成了各具校區特色的學科集群和良好學科生態。除此之外,山大實施學科激勵計劃,統籌不同學科相互支撐關系和聚群效應,著力推動力學、動物學等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的學科建設,補齊學科鏈,與「學科高峰計劃」重點建設學科協同發展,構建共生、互補、出新的健康學科生態和學科鏈。統籌推進學科專業現代化工程,布局新能源、半導體材料、智能建造與智慧交通、機器人工程等「四新」學科和本科專業,整合撤並了一批老化弱化學位點和本科專業,有效控制了學科專業數量,提升了學科基準水平。

欣逢盛世,奮楫揚帆。百廿山大將聚焦高質量發展和融合發展,以「十四五」規劃和「雙一流」下一周期規劃為契機,謀劃實施「學科融合創新計劃」,以現有優勢學科為基礎,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和國際學術前沿,大力推進重點學科集群建設,超前謀劃布局戰略新興交叉學科和學科方向,推動學科更新換代和學科現代化,著力匯聚一流師資、搭建一流平臺、產出一流成果、培養一流人才、打造一流學科高峰,以實際行動加快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責編:公雪、劉穎婕)

相關焦點

  • 河南支持鄭州大學和河南大學「雙一流」建設、向研究型大學轉型
    教育部2020年9月答覆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關於支持河南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建議」時曾指出,支持推動河南省高等教育健康發展,對於探索推進新時代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構建形成高等教育區域發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義。近日來河南省發布了「十四五」發展規劃。河南「十四五」規劃建議:「十四五」時期,河南省將提升高等教育質量,支持鄭州大學和河南大學「雙一流」建設、向研究型大學轉型。
  • 青島理工大學:聚焦特色發展 全力推進一流學科建設工程
    進入新時代,學校以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為目標,緊緊扭住「雙一流」建設這一核心軸,將學科建設確定為學校第三次黨代會確定的十大工程之一,加強頂層設計,合理布局、分步實施,一流學科建設工程取得明顯成效。
  • 聚焦!山東大學2020年度「十大新聞」評選揭曉
    學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各級黨組織、師生醫務員工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全會精神,結合當前國家發展和山大辦學實際,將學習貫徹落實全會精神與「十四五」規劃、「雙一流」建設、實現「由大到強」歷史性轉變結合起來,追求卓越、只爭朝夕,努力開創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局面。延伸閱讀2020年,學校繼續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將黨建活力轉變為發展動力,將黨建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
  • 學科會聚引領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路徑探討
    四所世界一流大學實行新技術推動型、任務拉動型、共同願景驅動型、科技平臺吸引型等各具特色的學科會聚模式,浙江大學正在探索頂層戰略設計驅動、新型研發機構迭代、研究範式變革推動、多學科協同培養等學科會聚路徑。學科會聚引領我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關鍵是突破傳統的院系-學科框架,以服務重大戰略需求和解決重大挑戰問題為牽引,實現大跨度的協同創新。
  • 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來我校調研「雙一流」建設
    他圍繞學校正在統籌推進的「5+1」工程,介紹了學校在提升學科建設新內涵、培養一流領軍人才、產出一流科研成果、構築一流師資隊伍、加強社會服務和示範引領、構建國際化辦學新格局等方面的建設內容。他還從「雙一流」成效評價、「雙一流」建設中的人才流動、農業博士專業學位設立、探索建立農科生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機制等方面對「雙一流」建設提出了建議和思考。
  • 雲南大學校長林文勳:「雙一流」建設要走特色發展之路
    雲南大學校長林文勳:「雙一流」建設要走特色發展之路 雲南大學校長林文勳。視覺中國 資料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以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導向,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加快「雙一流」建設,支持中西部建設有特色、高水平大學。全國人大代表、雲南大學校長林文勳說,雲南大學地處祖國西南邊陲,「雙一流」建設要走特色發展之路,在空間上打特色牌,時間上打梯隊牌,實現錯位發展。
  • 「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享有「中國氣象人才搖籃」之美譽,由江蘇省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國氣象局、國家海洋局共建,是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入選20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具有完整的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後教育培養體系,為世界氣象組織成員,是一所以大氣科學為特色,海洋
  • 西南政法大學擁有重慶唯一的A類學科,為何卻落選了雙一流建設?
    在法學一級學科中,參評的全國高校共計144所,其中,A+類兩所,A類五所。獲評A類的五所院校中,除西政外,還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和華東政法大學。 不過遺憾的是,儘管表現如此優異,西南政法大學卻最終沒有能夠入選雙一流高校的名單,成為了重慶人民心中的大遺憾,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標誌性成果突出 西北大學召開「雙一流」建設總結評估專家論證會
    9月12日,西北大學在太白校區召開「雙一流」建設總結評估專家論證會。專家組對西北大學「雙一流」建設工作進行了全面考察和評估,對該校「雙一流」整體建設、地質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和考古學一流學科培育進展及成效給予了高度肯定,認為2016—2020年「雙一流」建設首輪周期的各項主要任務均已完成,成效顯著,標誌性成果突出,並對該校「十三五」時期改革發展舉措經驗給予了高度評價。
  • 「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 附:學校、學科最全名單
    「雙一流」建設是中國高等教育領域繼「211工程」、「985工程」之後的又一國家戰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雙一流建設學科高校140所。「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按學校代碼排序)北京大學:41個,排名第一。
  • 陳延峰:以一流實驗室建設支撐一流學科建設
    3.緊緊抓住隊伍建設這個關鍵  科學家是科研的主體,人才是實驗室發展的關鍵,在30多年前實驗室發展的早期,實驗室的人才主要是以本校培養為主,大多數實驗室的人員都是南大畢業的學生。隨著近十幾年來,國家經濟形勢的發展,國內科研的條件和個人待遇逐漸提高,越來越多的海外高水平人才回到國內發展。
  • 中科大:「頂天立地」建設一流大學
    近年來,在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瞄準世界科技前沿,立足國內重大需求,以「中國特色、科大風格」為建設目標,在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驕人的成績,學校整體辦學實力穩步提升。    潛心立德樹人 培養科技英才「『雙一流』建設要夯實立德樹人的根基!」這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書記舒歌群經常掛在嘴邊的話。
  • 這所雙一流,去海外建「交通大學」了
    這是長安大學面向未來、放眼全球、全面布局交通運輸學科發展,推進校企合作和國際合作辦學方面的又一重要舉措,旨在深入推進學校「雙一流」建設,著力提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水平。陝西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秘書長袁寧講話陳峰在講話中表示,兩場校企合作籤約和兩個辦學機構揭牌是學校主動適應建設「交通強國」國家戰略和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抉擇,是統籌推進「雙一流」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
  • 清華大學高質量完成「雙一流」建設任務,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學
    經過認真討論形成了專家組一致意見:清華大學「雙一流」建設堅持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按照《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部署,以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為目標,始終自覺把自身發展融入到國家與民族發展的宏偉事業之中,積極探索實踐紮根中國大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發展道路。「雙一流」建設的實施過程與《清華大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建設方案》高度符合。
  • 山東大學何以頻出一流數學家—新聞—科學網
    ——訪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   獨創「夏道行函數」的夏道行院士,在解析數論尤其對「哥德巴赫猜想」作出重大研究成果的潘承洞
  • 聚焦科協十大事件 ▎建設中國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新聞—科學網
    《意見》聚焦我國科技期刊發展的癥結,分別從優化學科布局、提升管理水平、提高運營能力、參與國際開放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舉措。 中國科技期刊編輯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任勝利認為,培育我國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要優化科技期刊與出版結構布局,著力提升科技期刊專業管理能力、科技期刊出版市場運營能力、科技期刊國際競爭能力等,推進我國科技期刊數位化、專業化、集團化、國際化進程。
  • 深圳發文:推動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創建「雙一流」
    成語接龍 中共深圳市委日前印發《中共深圳市委關於制定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其中提到:推動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創建「雙一流」。這亦體現了深圳大力推動高等教育、提升教育質量的決心與志向。
  • 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山東財經大學:用創新書寫高質量發展精彩答
    在綜合改革上「揮毫」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是落實中央改革部署、推進人才強國建設的內在要求。學校堅持把創新作為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第一動力,確保綜合改革各項措施落實落地,確保「雙一流」建設加快推進,真正實現高等教育的內涵式發展。
  • 聚焦雙循環發展新格局 探索演化經濟學新方向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山東大學、雲南大學、中南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廣西師範大學等40餘所高校及研究機構的學者與會。會議得到《財經問題研究》《演化與創新經濟學評論》《經濟思想史學刊》《社會科學輯刊》《學習與實踐》《改革與戰略》《廣西師範大學學報》等期刊支持。參會總人數達200餘人。
  • 學科交叉是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的重要途徑
    內容提要:在「雙一流」建設中,一流學科建設是其基礎和核心,而學科交叉是建設一流學科的重要途徑。學科交叉是科學、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具體學科選擇過程中,高校必須立足本校的主體學科和優勢學科,並滿足大項目研究和學科平臺建設的需要。為了更好地推動世界一流學科的建設,高校要為學科交叉創設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