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僅有五個國家和地區還在使用華氏度,美國就是其中之一,主要原因是美國人有種根深蒂固的「優越感」,不願意接受公制單位,所以華氏度才一直延續至今;華氏度屬於英制單位,而溫度的公制單位是攝氏度,實際當中華氏度的使用並沒有攝氏度方便。
在英制單位和公制單位的使用上,美國人是吃過大虧的,1998年12月NASA發射了「火星氣候探測者號」,並於1999年9月進入火星軌道,其實前面一切都很順利,可就在不久後探測器的一次變軌中突然失聯了;調查結果卻讓人哭笑不得,原因是火星氣候探測者號上的系統,使用的是英制單位「磅」,而地面人員的變軌數據使用的是公制單位「牛頓」,使得探測器進入的軌道比預設的低很多,導致探測器因為火星大氣壓而瓦解,2億美元的項目打了水漂。
華氏度
華氏度是德國物理學家華倫海特在1724年發明的溫標,以氯化銨和冰水混合物的混合溫度為零度,人體溫度為100度制定,單位為°F;如此制定之後,水的冰點為32°F,沸點為212°F,與攝氏度的換算關係為:
F=C×1.8+32;
華倫海特提出華氏溫標後,很快就被英國採納,當時的英國可號稱「日不落帝國」,全世界都有英國的殖民地,憑著英國當時的影響力,華氏溫標很快傳向全世界,部分地方一直沿用至今,尤其是美國。
攝氏度
攝氏溫標的發明要比華氏溫標晚幾年,最早由瑞典天文學家安德斯·攝爾修斯在1742年提出,經過多次改進後,攝氏溫標以標準大氣壓下水的冰點為零度,沸點為100度制定,單位℃。
攝氏溫標以常見的水為基準,實際使用更方便,被人們廣泛接受,最終攝氏溫標被納入國際單位制,成為公制單位。
其他溫標
除了上面兩個溫標外,還有大名鼎鼎的熱力學溫標,由大科學家開爾文於1848年創立,熱力學溫標是基於熱力學定律創立的,可以直接參與理論計算,比如理想氣體狀態方程pV=nRT,其中的溫度就必須是熱力學溫度,常用於理論計算和工程計算。
其他的還有蘭氏溫標、列氏溫標等等,很多已經廢棄不用,華氏溫標之所以還保留至今,主要還是因為美國人還在使用,就連推廣華氏溫標的英國人,都已經不再使用華氏溫標了。
美國人和公制單位
美國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只有五分之一的美國人接受公制單位,剩餘絕大部分美國人反對使用公制單位;早在1975年,美國時任總統福特就籤署了《公制轉換法案》,該法案屬於推薦性質,不具備強制性,由於遭到大量民眾的反對,這個方案最終沒有推廣下來。
在2016年,羅得島州前州長林肯·查菲再次提出廢棄美國計量單位,引入公制單位,當時還引發一陣熱議,最終也沒有措施實行下來。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美國人有著強烈的優越主義,不願意接受公制單位,認為數百年來使用的英制單位就是最好的,這種不願意接受新事物,保留舊傳統的思想的情況,在很多國家和民族都存在。
如果你的工作經常接觸到美國公司生產的產品,尤其是機械製造方面的產品,你會發現他們的產品很多零件都使用英制單位,體積使用加侖,長度使用英寸,螺絲扳手套筒是幾分之幾,國內的維修人員攜帶工具就要考慮英制一套,公制一套,非常不方便,甚至還有一些特殊尺寸的螺絲,你在五金店都買不到,因為我以前就遇到過這種情況。
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