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公制 「賴」乎「懶」乎(環球走筆)

2021-01-10 人民網

  近年來,美國推行公制單位的計量學家被美著名科普雜誌《大眾科學》連續評為「最糟糕」的科學職業。在推銷公制時,計量學家還常常受到美國政府與企業的雙重歧視,成為「最不招人待見」的科研人員。計量學家在美國日子如此難過,原因在於美國對公制計量單位的複雜態度。

  對習慣了公制單位的國際社會來說,作為科技最發達的美國,仍採用舊時的英制單位,實在令人匪夷所思。在美國,量身高用英尺和英寸而非米和釐米,稱東西用磅和盎司而不是千克。這種計量單位的「特殊化」,既影響了國際科技、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又給外國遊客帶來很大不便。此外,美式英制單位與傳統英制單位還存在「變異」,如美式加侖比英式加侖要少,美國的噸也比英國的噸輕。好在英國也已實行公制,否則在英制系統內還會發生「內訌」。

  自建國至今,美國的度量衡制度始終在公制與英制間徘徊不定。早在立國之初,託馬斯·傑斐遜就倡導廢除英制,1975年美國還通過了公制轉換法。但這些公制改革的努力,基本都是虎頭蛇尾,半途而廢。1998年12月,美國太空署發射的一枚火星氣象探測衛星因英制「磅」與公制「牛頓」換算偏差而最終損毀,導致上億美元打了水漂。類似因計量單位混亂引發的問題還有很多,但公制改革至今尚未成功。

  美國執意在英制與公制間抱殘守缺,大約還是「賴」與「懶」兩種心態在作祟。美國老百姓普遍存在一種優越感,認為只有美國的才是最好的。在科技領域,美國堅持在科研成果和產品中採用英制,其他國家為了與「國際接軌」,不得不向美看齊。由於改制涉及每個行業,花銷巨大且耗時甚久,美國歷任政府均不願攬這個費力不討好的攤子。唯我獨尊的「老大」意識和得過且過的鴕鳥心態,成為美國度量衡改制的兩大障礙。

  在全球化時代,美國人也明白這種「賴」與「懶」是難以為繼的。作為妥協,美國在航班、科學雜誌以及汽車、衝水馬桶等諸多方面採用了「兩制」對照。但這小小的進步,美國也堅持得不夠徹底。著名的《國家地理》雜誌在遭到對公制不滿的美國讀者抗議後,便退回英制老路。卡特時期,高速公路的速度限制牌上同時標著英裡和千米,但到裡根時期後者即被無情刷去。

  鴕鳥政策終屬權宜之計,拋棄自大心態,才能徹底解決問題。英國通過半個世紀努力放棄了自己創製的英制計量單位,中國上千年的市制計量單位也向公制過渡。美國對國際社會已淘汰的舊時計量單位,有何割捨不下?如果真的是「差錢」,美國為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的支出,早已大大超出改制所需的費用。在世界絕大部分國家都能辦好的事情上如此耍賴和偷懶,美國自詡的「負責任大國」,又從何談起?

  《 人民日報 》( 2014年05月30日 21 版)

相關焦點

  • 「值乎」只是知乎的愚人節彩蛋嗎
    昨天在 TMT 行業同學的朋友圈被刷屏的,除了拉勾的道歉信,還有知乎的新產品——『值乎』。 「值乎」是什麼? 簡單來說,「值乎」就是讓你販賣自己掌握的獨特的信息,然而將核心乾貨打碼,用戶付費後就可以以刮刮樂的形式閱讀。
  •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喊的是慷慨激昂,聽得是熱血沸騰,雖然只是讓命運短暫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但畢竟將命運這娘們曾壓在身下。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香蕉男幾乎是表面男神,素質卻不怎麼樣
    香蕉男幾乎是表面男神,素質卻不怎麼樣時間:2020-08-11 17:18   來源:禮儀之家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香蕉男是什麼意思什麼梗?香蕉男幾乎是表面男神,素質卻不怎麼樣 香蕉男,一般都擁有完美的表面,且知名度不低,讓人隔遠都能聞到他的香氣。
  •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我國歷史上兩句造反誓言,句句震撼人心!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出自於《陳涉世家》是在大澤鄉起義時候喊的口呼,號召人們起來反抗,原文是「且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翻譯成白話文意思是有權有勢的高貴的人,難道生來就比別人高貴嗎?王侯將相的貴都是靠自己打拼出來的,我們應該為改變自己的命運而敢於起義。
  • 「可以人而不如鳥乎」(上)
    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  「《詩》云:『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大學》之「傳」的第三章,朱熹注曰「釋止於至善」。原文較為繁雜,故分兩次來說,上引文字是前半部分。  曾子講「止於至善」之前專門講「止」。
  • 許乎文化:撒拉族與藏族越走越親的跨族友誼橋梁_地方新聞
    直至解放後回到循化,彼此之間依然沒有斷了聯繫,而在崗察、尕楞以及黃南等地,也結下四五十家難分難離的許乎。如今,一旦他張口,各地許乎就會開著拖拉機或騎著摩託車送來牛羊、酥油、曲拉等生活用品。同樣,各地許乎來到了街子,有事沒事就一定會來他家喝茶、投宿。他說,生活中少了藏話與許乎的交往就跟奶茶缺了鹽一樣,一下子就寡淡了。說著,他又把這一句格言翻譯成藏話說了一遍。
  •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時,為何要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為口號?
    於是陳勝吳廣殺死了兩個押送的縣尉,對其他人說:「如今誤了期限,我們都難逃一死,不如為自己拼搏一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下面的人聽了紛紛同意跟隨倆人。接著起義軍一邊攻打地盤,一邊補充士兵,很快就擴大到幾萬人的規模。才過了兩個多月,其他地方紛紛響應陳勝吳廣,舉起恢復六國的旗號自立為王。
  •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成敗,都因這一句話
    千百年來歷史一直都記得陳勝、吳廣振臂一呼而喊出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正是這句話讓平民階層第一次看到了出頭的希望。數年後劉邦登基為帝,封陳勝為「隱王」。大澤鄉雨夜裡的吶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公元前209年,秦帝國從江淮地區徵發的九百餘名民夫充實北部的戍邊力量。
  • 《道德經》: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這句話該如何理解呢?
  • 《道德經》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猶張弓乎?
    天之道,其猶張弓乎?(上天之道,就像張弓射箭一樣?)高者抑之,(高了,就低一點)下者舉之。(低了,就高一點)有餘者損之,(有多的減少)不足者補之。(不足的補足)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
  • 《道德經》:「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橐龠怎麼理解?
    《道德經》: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如守中。「玄元聖祖五千言,不言藥,不言仙,不言白日升青天」。唐代詩人白居易,對《道德經》的見解,正如老子在這一篇章裡說的,天地不仁,聖人也不仁。我們要展開這一段的解讀,那麼就要再進一步討論「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 蜂融網:滴水尚能穿石,況投資理財乎?
    但是大家都忘了,滴水尚能穿石,況理財乎?理財積累的財富看來同樣不可估量,不理財你就只能依靠死工資來維持日常開銷。聰明的投資人擅長用理財積累財富,那是因為他們擅長挑選適合自己的網際網路理財平臺。理財收益積少成多,實現財富越來越多的目標還遠嗎?
  • 梁文道:生物尚求多樣,況乎文化?
    而焦循解釋「攻乎異端,斯害也已」時把「攻」訓為治學的「治」,也就是要告訴我們面對異端的說法時不要執一,於是衝突之害自然就能避免了。假如你問:「什麼是中國?」孩子,這就是中國了。你我何其幸運,生在這樣的一個國度,同時擁有儒家、道家、伊斯蘭和藏傳佛教等深厚的傳統可以學習,有幾十個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可以繼承,有大陸的本土左翼思想脈絡,有香港的英式法治文化,有臺灣的民主實驗……這一切一切都是中國。
  • 「有教無類」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到底有啥關係?
    下面講正題:「有教無類」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有啥關係。(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答:蓋有種也!實在說,這是個沒啥邏輯可言的命題,簡直可以說是「偽命題」。其「偽」的程度,嚴重於侯寶林大師的「論戲劇與水利的關係」。
  • 民國「文青」的家居觀:貴乎布置之得宜也
    吾之家庭布置觀吾之所謂家庭布置觀者,不在乎裝飾之華麗,而貴乎布置之得宜也。吾人既有家,則所希望於家者,不必徒為飲食與睡眠而已。必有愉快之家庭,始有美滿之精神。非然者,終日勞動於外,一旦歸家,耳所接,目所觸,均無愉快之感想,則其人之痛苦而何如。故家庭之布置,最為重要。
  •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這是印度人至今也無法理解的一句話
    除了婆羅門貴族冊封或者嫁女兒以外,不管你自身如何努力,都是不能成為高種姓,所謂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在這裡不再是一個問句。 沒辦法,因為高種姓人群是統治階級,擁有著特權。這就好比當初清朝開始入關時,旗人的地位要高出漢人很多,八旗貴族可以肆無忌憚的圈地奴役漢人。總之,在印度,低種姓人群,那就要低人一等。
  • 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究竟是什麼意思?
    而實際上,「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句話,最早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作為一句單獨的引用語,這句話常常被冠以多種解釋,而要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還得先回到它本身的語境中來看。孟子在魏國時,梁惠王曾向他請教治國之道。孟子沒有直接回答梁惠王,而是先問他:「您認為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殺死人,有什麼不同嗎?」梁惠王回答說:「沒什麼不同。」
  • 化生觀念: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周易·賁卦》彖傳稱:「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指禮義規範。北宋程頤解釋說:「人文,人理之倫序。觀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禮俗,乃聖人用賁之道也。」《賁》卦說的是文飾之道,對人的質樸加以文飾,使之有禮有義,文質彬彬,即是人文的表現。以人文教化民眾,是文化的基本涵義。對人的教育是個漸進過程,人受到影響後會不知不覺地發生改變,此即教化。
  • 什麼是「子曰:『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子曰:「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北宋包拯為官公正清廉,被老百姓尊稱為「包青天」。他擔心家人子弟利用權勢腐化,因而自述家訓:「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 包拯為何立這樣的碑文以警後世?
  • 崇禎死後江南家奴暴動,喊出一句口號,豪邁不輸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崇禎死後江南家奴暴動,喊出一句口號,豪邁不輸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明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湧,特別是陝西,更是湧現出了諸如王嘉胤、高迎祥、李自成和張獻忠等明末農民起義中的風雲人物,相比之下,南方的農民起義似乎顯得有點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