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科學報告》上一篇論文New long-proboscid lacewings of the mid-Cretaceous provide insights into ancient plantpollinator interactions發表了兩個脈翅目蝶蛉類昆蟲的新種,這些保存在琥珀中的昆蟲來自白堊紀中期。這項研究是詳細描述了保存在琥珀中的脈翅目特化延長的口器,有助於闡明白堊紀中期昆蟲與植物的相互作用。
脈翅目是完全變態類昆蟲中較早分化的一支,在昆蟲演化中具有重要系統地位。中國農業大學的劉星月和他的研究團隊描述了發現於緬甸白堊紀中期(大約九千九百萬年前)的琥珀中保存的三個蝶蛉類物種。根據與現代脈翅目昆蟲和部分化石傳粉昆蟲的形態及生活史,研究認為這些擁有特化的吸收式口器的昆蟲,很有可能以花蜜或者花粉為食,它們的長口器可能起到了臨時虹吸管的作用。
研究者的測量結果顯示這些昆蟲的口器長度在0.4毫米到1.0毫米之間,在目前已知的化石傳粉昆蟲中最為短小。這些昆蟲的授粉對象很可能是一些已經滅絕的裸子植物,然而也不能排除包括已存在於緬甸白堊紀中期的早期被子植物。
研究者認為,緬甸琥珀中的長口器蝶蛉類昆蟲對於理解白堊紀脈翅目的演化及早期的蟲媒授粉模式具有重要意義。
點擊「閱讀原文」閱讀論文全文
nature.com 官方微信
中國及世界科技出版業有哪些最新動態?
如何在Nature及其子刊上發表論文?
自然出版集團針對中國研究人員有哪些新的產品及服務?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微信號:macmillan-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