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色系統中對稱性保護的二度簡併外爾準粒子研究獲進展

2021-01-15 中國科學院

  近年來,在凝聚態系統中尋找高能物理對應的準粒子激發一直是凝聚態物理的前沿熱點研究之一。其中,外爾準粒子是一種非常穩定的拓撲激發,可以廣泛地存在於晶體材料的電子、聲子以及磁子激發中。在電子系統(自旋 1/2)的外爾半金屬中,研究人員發現多種新奇的拓撲量子現象,比如表面費米弧、手徵反常、負磁阻和手徵光伏效應等。目前人們逐步開始研究各種玻色系統中的外爾準粒子。通常,尋找系統中的外爾點(零能隙且帶有拓撲荷)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往往需要大量計算資源來對布裡淵區中的k點進行一個高密度的搜索。雖然外爾點不需要對稱性保護,但是對稱性可以把它釘扎在特定的k點。所以,體系的對稱性可以簡化尋找外爾點的難度。在時間反演對稱的電子系統中,在手徵空間群對稱下,時間反演不變的k點處的任一Kramers pair都是一個外爾點。但是,對於玻色體系,有沒有這種對稱性保護的外爾點的存在呢?如果有,它將極大地方便人們尋找玻色系統中的二度簡併準粒子。

  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王志俊與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傅華華合作,在對玻色系統中230個空間群做了系統的分析後,完整地給出了可以出現二度簡併準粒子的空間群號和對應的高對稱k點。這些二度簡併點都被相關的對稱性釘扎在固定的k點 (對稱性保護的外爾點),同時,它對應的拓撲Chern數也在表中給出。其中,既有C=±1的常規單外爾點,也有C=±2的雙外爾點,同時還發現之前沒有報導過的C=±4的四外爾點。這將為人們在玻色系統(或者自旋軌道耦合可以忽略的電子體系)中尋找各種外爾點提供有力的支撐和引導。

  通過對稱性操作和不可約表示的進一步分析之後,作者發現在表中的某些k點(由*標註)只存在表中所列的二度簡併表示。即這些k點的外爾點的存在是由對稱性保證的(對稱性保證的外爾點),與電子系統的時間反演對稱保證的Kramers外爾點形成完美對應。不同的是,後者在電子系統中通常需要比較大的自旋軌道耦合才能很好地顯露出來,而這裡提出的外爾點完全受晶體對稱性保護,在玻色系統中可以很容易「暴露」出來,從而導致非常大和清晰的表面弧。隨後作者計算了對應材料的聲子譜,驗證了理論分析的結論。例如,在空間群號為199的K2Sn2O3材料的聲子譜中,很容易地在P點發現Weyl點。值得一提的是,在具體考慮第39和第40兩個聲子譜之間的拓撲簡併點時,由於兩個P的外爾點具有相同的Chern數 (C=-1),這就需要有其他的拓撲簡併點的存在,於是在H點發現了一個三重的自旋1的簡併點(C=+2),在其(110)表面聲子譜中,表面弧被清晰地顯示出來。

  這項研究近期發表在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6: 95 (2020)上。該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等的支持。

  玻色體系中對稱性保護的外爾點。第一列和第二列分別標記空間群號(SG)和高對稱的k點,第三列和第四列標記k點的小群對應的抽象群(AG)以及對應的不可約表示(irreps),最後一列給出了對應的拓撲Chern數。星號標記對稱性保證的外爾點。

(a-d) 是K2Sn2O3的表面色散譜和表面聲子的等頻率譜,(e)為第一布裡淵區圖,(f)為K2Sn2O3的聲子譜。

相關焦點

  • 進展|玻色系統中對稱性保護的二度簡併外爾準粒子研究進展
    在電子系統(自旋 1/2)的外爾半金屬中,研究人員發現多種新奇的拓撲量子現象,比如表面費米弧、手徵反常、負磁阻和手徵光伏效應等。目前人們逐步開始研究各種玻色系統中的外爾準粒子。通常,尋找系統中的外爾點(零能隙且帶有拓撲荷)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往往需要大量計算資源來對布裡淵區中的k點做一個高密度的搜索。雖然外爾點不需要對稱性保護,但是對稱性可以把它釘扎在特定的k點。
  • 抗衰修復王炸成分——玻色因
    玻色因是什麼? 玻色因(Pro-Xylane),這個帶有古希臘神話色彩的名字,是歐家為了申請專利取的一個商品名。從化學結構來講,是一個C-糖苷,INCI名是羥丙基四氫吡喃三醇。由於木糖大量存在於山毛櫸樹中,且具有促進葡糖氨基葡聚糖即粘多糖(GAGs)生成的能力。作為從山毛櫸樹提取出來的玻色因,其作用與木糖有著相似的地方。 而歐萊雅也對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並通過化學合成的方法拿到了產物並進行了結構確證[1]。
  • 「高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你是怎樣的存在?
    原標題:「高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你是怎樣的存在? 400nK、200nK和50nK溫度下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波峰表示隨著溫度下降,越來越多的原子「凝聚」到同一能態。圖片來自網絡 迄今為止,科學家還沒有研製出真正意義上的量子計算機。
  • 凝聚態物質中準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凝聚態物質包括固體和液體,它包括了我們日常生活環境中的絕大部分物質。 準粒子(也被稱為原激發)的概念有助於理解凝聚態物質的一些重要物理性質,利用它可以將凝聚態物質的低能激發態視為無相互作用(或僅有微弱的相互作用)的準粒子的集合,從而使複雜的多體問題大為簡化。
  • 光電所在共孔徑寬光譜紅外雙波段消熱差光學系統研究中獲進展
    光電所在共孔徑寬光譜紅外雙波段消熱差光學系統研究中獲進展 2016-04-28 光電技術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應用光學研究室廖勝課題組在共孔徑寬光譜紅外雙波段消熱差光學系統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提出了一種共用光路部分為透鏡和反射鏡相結合,利用二色分光鏡實現分光探測成像,通過巧妙搭配合適的光學材料、機械材料和分配光焦度,可實現兩個支路系統在較寬溫度內取得良好成像性能的共孔徑紅外雙波段消熱差光學系統結構形式。
  • 熱霍爾效應中的普適標度律研究獲進展
    2019年,《自然》雜誌報導在銅氧化物高溫超導母體中也發現了巨大的熱霍爾效應,引起了很多討論。與一般霍爾效應不同,熱霍爾效應測量垂直磁場下縱向熱流導致的橫向溫度梯度。在關聯絕緣體中,熱霍爾效應來自電中性載流子如聲子、磁激子、自旋子等的本徵或誘導的非平庸拓撲性質。在自旋液體材料中,熱霍爾效應在實驗和理論兩個方面都有很多研究。
  • 我國實現晶片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
    我國實現晶片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
  • 量子物質中的量子和熱漲落相互作用,又有了新研究發現
    莫納什大學一項新的理論研究,提高了我們對量子物質中量子和熱漲落(或激發)之間相互作用的理解。研究發現,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BEC)中的雜質,在溫度升至零開爾文以上時顯示出有趣的能譜,基態準粒子分裂成許多分支,這取決於與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周圍熱雲的相互作用,模型顯示準粒子分支的數量簡單地由熱雲空穴激發數量決定。
  • 光子晶體中隱藏對稱性與高階簡併
    01導讀作為拓撲材料的一個重要研究分支,拓撲能帶簡併的研究起源於在周期性材料中尋找外爾和狄拉克準粒子。由於周期系統的晶體空間群比均勻時空支持更豐富的能帶簡併結構,因此在周期系統中存在著超越高能物理所研究的準粒子態。通常人們認為光子晶體中整數自旋空間群可完整描述電磁波的能帶簡併和拓撲結構。
  • 《科學》:在零重力下獲得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科學》:在零重力下獲得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該成果可用於原子幹涉儀等精密測量儀器的研製  近日,一個以德國科學家為主的歐洲研究團隊在微重力下的量子氣體(QUANTUS
  • 超對稱唯象學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河北大學粒子物理團隊日前在超對稱唯象學研究方向取得了若干最新進展,相關論文在《高能物理期刊》和《歐洲物理期刊C》上發表。
  • 大名鼎鼎的玻色因是什麼?抗初老大揭秘
    今天給大家介紹下抗衰老成分裡的扛把子——玻色因!什麼是玻色因?玻色因是千元產品線的王牌成分,學名是羥丙基四氫吡喃三醇,今後大家選購眼霜的時候找準這個學名買就不會出錯。這玻色因最早是蘭蔻實驗室從山毛櫸木中提取而來的,後來歐萊雅用了不同的方法合成了20多種玻色因,最終挑選出一個抗老效果最好的。從實驗室到投入市場共歷經十多年時間。
  • 德實現光子玻色—愛因斯坦凝聚
    本報訊(記者劉霞)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1月25日(北京時間)報導,德國科學家在11月24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報告稱,他們成功讓光子形成「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創造出一種全新的光源。新方法可讓科學家設計出新型紫外或X射線雷射器,從而製備出功能更強的計算機晶片。
  • 海洋所在方輝橄欖巖巖石成因研究中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大洋巖石圈與地幔動力學課題組在方輝橄欖巖巖石成因研究中取得進展,對理解俯衝環境中玻安巖巖漿演化過程具有重要意義。方輝橄欖巖的主要礦物為橄欖石和斜方輝石,此前研究認為方輝橄欖巖的巖石成因主要是地幔熔融殘餘和層狀侵入體的堆晶。
  • 市面上大熱的玻色因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大家對它趨之若鶩呢?
    市面上大熱的玻色因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大家對它趨之若鶩呢?小編詳細了解了一下玻色因。玻色因英文名是,pro-xylane,INCI名是羥丙基四氫吡喃三醇。玻色因是一種糖蛋白聚合物。並非是從歐洲山毛櫸木的木糖醇中提取的。而是由山毛櫸的木糖醇人工合成的。
  • 近紅外二區螢光成像的臨床轉化研究中獲進展
    諾貝爾獎獲得者錢永健等學者進行了眾多研究,試圖在活體上用螢光成像方法「點亮」腫瘤,解決腫瘤標識的問題,開啟了光學分子影像技術在手術導航領域應用的先河。同時,科學家們一直在探索如何將螢光成像技術用於解決臨床問題,但一直面臨諸多挑戰。
  • 中國蘇鐵屬植物的遺傳多樣性和保護研究獲進展
    中國蘇鐵屬植物的遺傳多樣性和保護研究獲進展 2017-04-13 昆明植物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龔洵研究組一直致力於蘇鐵屬植物的系統發育和保護生物學的研究,並結合地質活動和氣候變遷探討其物種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的起源、演化,為其有效保護提供理論依據。而以往研究提出的保護策略大多針對特定蘇鐵物種或類群,尚缺乏對已報導的中國的蘇鐵屬物種提出系統性的遺傳多樣性水平比較和保護建議。
  • 中國科大在首次發現希格斯玻色子衰變到雙繆子證據工作中做出重要...
    歐洲核子中心(CERN)於8月3日發布新聞,重點報導了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上首次找到希格斯粒子衰變到雙繆子末態證據這一突破性進展。LHC上的CMS與ATLAS實驗獲得的信號探測顯著度分別是3s和2s;綜合兩者,探測到信號過程的證據確鑿無疑(>3s),這是首次對希格斯粒子與第二代費米子耦合的直接探測,是一個全新的有裡程碑意義的結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ATLAS實驗組在該項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貢獻。
  • 中國科大在首次發現希格斯玻色子衰變到雙繆子證據工作中做出重要貢獻
    歐洲核子中心(CERN)於近日發布新聞,重點報導了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上首次找到希格斯粒子衰變到雙繆子末態證據這一突破性進展。LHC上的CMS與ATLAS實驗獲得的信號探測顯著度分別是3s和2s;綜合兩者,探測到信號過程的證據確鑿無疑(>3s),這是首次對希格斯粒子與第二代費米子耦合的直接探測,是一個全新的有裡程碑意義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