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的活化石——雀鱔

2021-02-24 龍巔優選微訊

說起雀鱔,可能大部分魚友懵懵懂懂,但如果說白化火箭,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沒錯,白化火箭就是雀鱔中的稀有個體!下面小編就來詳細介紹一下雀鱔。

雀鱔幼魚:

白化火箭幼魚:

雀鱔,鴨嘴鱷,屬於雀鱔目雀鱔科。原產地北美洲的五大湖區,屬雀鱔科,是與「食人鯧」齊名的世界十大兇猛淡水魚之一,雀鱔是一個古老的魚種,繁盛於侏羅紀和白堊紀早期,歐洲曾發現了1.2億年前的化石,跟始祖鳥的化石同期,但估計雀鱔生活在一億五千萬年前。雀鱔的繁殖能力不算很強,但幼魚成活率頗高,這也是該魚種能順利保留到現在的一個主要原因。它能以鰾呼吸,鰾與食道相通,在缺氧環境中,把空氣吞到鰾中呼吸,所以能在陸地上短時間生存。是極具學術研究價值的「活化石」。

學名:lepisosteus oculatus

體長:1250px 據報導最大可達6米

可耐溫度:9-32℃

最適溫度:18-28℃

水質:中性

飼養難度:易

繁殖難度:較難

混養情況:較難

評價:雀鱔是一種食肉魚,食量大,很兇猛,屬於世界十大兇猛淡水魚類之一。其卵有劇毒。對本地水中生態有巨大影響,飼養人如不養時,請殺死深埋,不要放生,不要食用。

兇猛的雀鱔成魚:

白化火箭:

魚趣優品

7月2日 星期三

相關焦點

  • 黃河口怪魚身份確認 原是魚類活化石雀鱔(圖)
    中新社濟南十月二十五日電(尹文盛)近日在黃河口地區捕獲的怪魚,經中科院專家通過網絡傳輸照片確認,這一「怪魚」為魚類的活化石—  據介紹,雀鱔出現得非常早,繁盛在侏羅紀和白堊紀早期,分布於世界各地淡水區域,現在只生存在北美洲附近,主要產地是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歐洲曾發現一點二億年前的雀鱔化石,跟始祖鳥的化石同期,但估計雀鱔生活在一億五千萬年前。  專家介紹,雀鱔是一種肉食種類,食量很大,也很兇猛,屬於世界十大兇猛淡水魚類之一。
  • 今日科普|白化雀鱔——世界十大兇猛淡水魚類之一!
    叮咚~又到了我們的 科普時間今天我們要認識的是侏羅紀的活化石——白化雀鱔
  • 廣東農村池塘發現鱷雀鱔 有活化石之稱的古老魚種
    記者從當地農業部門了解到,該魚很可能是珍貴的鱷雀鱔,是一種有活化石之稱的古老魚種,十分罕見。昨日下午記者在陳先生家中見到了這條怪魚。怪魚長約1米,全身呈灰色,嘴部前突,上下頜有骨板,牙齒鋒利,酷似鱷魚嘴,身體被菱形的硬鱗所覆蓋,鱗質甚硬。佛山農業部門工作人員稱,該魚很可能是鱷雀鱔,目前在我國內地水域極少發現有鱷雀鱔生存。
  • 老人江中捕獲雀鱔 名列世界十大兇猛淡水魚(圖)
    記者隨後向專家求證得知,該魚學名雀鱔,屬外來物種,是世界十大兇猛淡水魚之一。特別要提醒市民注意的是,抓到後不能隨意放生,因為雀鱔並非善物,若不加以控制,將直接威脅到本地魚類生存。  當天上午9時許,在中興大橋南橋底冬泳碼頭,市民韋師傅和劉老伯等人正在清洗碼頭,突然發現岸邊遊來了一條長得很奇怪的魚,劉老伯立即上前將其抓住。眾人仔細一看,嚇了一跳:還真沒見過這樣的魚。
  • 學術界「知名入侵者」:美麗雀鱔,和食人魚同名的「水中殺手」?
    還有極少數的物種,在千百萬年的變化中,能夠基本保持其祖先的模樣,繁衍至今,被人們稱為「活化石」。比如眾所周知的大熊貓、銀杏、紅豆杉、鸚鵡螺、鴨嘴獸等,它們的形態與億萬年前的祖先基本上是一樣的,為現代人了解地球生命的演化提供了科學證據。鴨嘴獸在現生的魚類中,也有一些堪稱活化石的物種,如拉蒂邁魚、中華鱘、弓鰭魚等。
  • 中國侏羅紀公園,有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活化石」
    起初在聽到侏羅紀公園的名字時還以為這曾是恐龍生活的原始森林,但經過一番了解後才知道它只是國家級森林公園。這裡所說的侏羅紀並不是《侏羅紀公園》電影那樣。中國的這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因園內生長著侏羅紀時代的植物,便被稱為侏羅紀公園,而「侏羅紀」這三個字不過是那個時代的名字。
  • 入侵物種 鱷雀鱔絕非「善茬」
    1 鱷雀鱔並無主動傷人的確切記錄 資料顯示,鱷雀鱔在分類學上隸屬於雀鱔科。它屬於一種古老魚類,歐洲曾發現過1.2億年的白堊紀雀鱔化石,那時候,雀鱔的種類繁多,幾乎遍布全球水域。因此,雀鱔也被稱為魚類中的「活化石」。但是現在這種古老的魚類僅存鱷雀鱔和其他6種雀鱔,它們的分布範圍都限於北美洲東部、中美洲一帶。
  • 觀賞魚店在賣十大兇猛淡水魚雀鱔 專家:勿放生
    家住江北區的侯先生是觀賞魚愛好者,前兩天來到望海花市附近的水族館買觀賞魚時,竟發現了稱為世界十大兇猛淡水魚之一的雀鱔。    他向老闆求證魚的品種,老闆卻告知,這只是外形和雀鱔相像的一種魚,但說不清楚品名。    「我肯定這就是雀鱔。」侯先生回家後,特地在網上進行比對,「這種外來物種會對本地魚類造成嚴重的傷害。」他很著急地告訴記者。    昨日上午,重慶晚報記者來到容君水族。
  • 七種雀鱔之鱷雀鱔
    既然有七種雀鱔,哪七種?每種長啥樣?其實我也一直很困惑,去年查了幾個晚上的文獻和網站,微博之類的總算集齊了七種雀鱔的圖片,最近又請教了幾位魚界的大神,得到沒大問題的回覆我才敢發😂,不多說了,還是直接上圖吧,如有不對的地方還請多多指教,謝謝!
  • 對雀鱔你了解多少?雀鱔知識大全
    雀鱔,拉丁學名是Atractosteus spatula,別稱雀鱔魚,屬於脊索動物門(Chordata)、脊椎動物亞門、輻鰭魚綱(Actinopterygii)、雀鱔目(Lepisosteiformes)、雀鱔科(Lepisosteidae)、骨雀鱔屬的一種動物。
  • 你記憶中的侏羅紀溫泉公園已不復存在,新的侏羅紀悄然開建!
    1月6日今日中午,小編在外北街延伸線看見,原關閉、沉寂多年的侏羅紀溫泉公園正在加緊拆除與清場之中。這個位於靈巖山下,外北街延伸線的侏羅紀溫泉公園,想必對每一個都江堰人而言都並不陌生,至今可能都還記憶猶新。
  • 「淡水殺手」雀鱔:體長1米多、能生200多萬魚崽,被我國視作危險
    而在我們國家曾經就有一種生物,叫做雀鱔,被人放生後就釀成了不小的災禍,直接被我們國家列進了黑名單。人們對於雀鱔了解甚少,誤以為是食用魚類雀鱔是一種淡水魚,一般是在熱帶河流、美國南部湖泊、中美地區、墨西哥以及西印度群島等地生活,在我們國家之前是沒有這種魚類的。
  • 中美學者新發現一類植物「活化石」
    新華社南京7月13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13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美古生物學者最近發現一類新的植物「活化石」:穗花杉。這類植物至少可以追溯至1.6億年前的侏羅紀,且形態沒有明顯變化,對人類了解生物演化具有重要意義。研究主要參與者之一、中科院南古所博士董重介紹,所謂生物「活化石」,是指一些延續了上千萬年的古老生物。
  • 盤點世界上還存活著的動物活化石
    隨著地球的變動很多史前動物都慢慢滅絕,但在地球上還有一些歷史久遠而未被滅絕的動物,被人們稱為動物活化石。美國《連線》雜誌網站最近對自然界中的12種堪稱活化石的動物進行了盤點,迄今只發現兩條的皺鰓鯊、金色的「火星」螞蟻等古老物種均上榜。這些物種歷經數百萬年進化,幾乎沒有任何變化。
  • 中外科學家合作發現一種植物「活化石」——穗花杉
    在植物界,大家最為熟悉的活化石便是銀杏了
  • 現代植物活化石是什麼?答案居然是銀杏……
    恐龍生活的時代——侏羅紀,總是能引起人們的無限遐想。1994年,科學家們在澳大利亞發現了恐龍時代的植物「活化石」——瓦勒邁杉。恐龍就是以瓦勒邁杉的樹葉為食的。地質歷史上出現很早,至今仍存活於世上未滅絕的生物統稱為活化石。狹義上的活化石是指孑遺生物。
  • 別動不動就「活化石」了,哪有什麼活化石呀
    1997年5月,恰逢電影《侏羅紀公園2:失落的世界》在美國首映,美國郵政署發行了15枚恐龍和其他已滅絕爬行動物主題的郵票。
  • 為什麼銀杏和水杉被稱為活化石?
    為什麼銀杏和水杉被稱為活化石? 因為他們及其珍貴,有著悠久的歷史,與它們同期的動植物早就滅絕了。只有它們的生命力非常頑強,是植物界的"明星",而且樹形美觀,具有很好的觀賞和研究價值。
  • 侏羅紀時代是否能重現?
    貴州省赤水市近日決定引資近億元,在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桫欏天然集中分布區赤水河流域打造「中國侏羅紀生態公園」,力圖重現兩億年前的侏羅紀時代。  1983年專家在這裡發現上萬公頃「恐龍食物」桫欏樹,卻至今沒有發現恐龍的蛛絲馬跡。侏羅紀時代,這裡是否真是恐龍的家園?
  • 【江西吉安】淡水魚殺手雀鱔「入侵」贛江
    經當地漁政部門鑑定,這是近年來江西多個水域頻現的淡水魚「頂級殺手」——雀鱔。汪先生說,自己一直喜歡釣魚,前幾天他從青原區附近的一條人工河撈上來這條長約30多公分的魚,和以前捕撈的魚都不一樣。叫不上名字,又不知是否有毒,汪先生不敢隨便處理這條魚,於是找到青原區水產站的工作人員,經初步觀察,工作人員排除了是鱘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