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翻譯胡婧:和命運抗爭的35年

2021-01-10 中國青年網

故事從相依相伴的小鳥和老鳥開始講起。

女孩出生3個月時就被醫生斷言「長大後生活不能自理,認不出父母,不會笑」,父母不願放棄,為了渺茫的希望四處求醫進行康復治療。終於,女孩3歲開口說話,10歲學會站立,12歲能獨立行走……重度腦癱患者胡婧在新疆烏魯木齊市艱難成長到16歲,她驚恐且迷茫,經常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將來怎麼才能實現自立?

「我一直在『老鳥』的保護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完全沒有自理能力,以後等『老鳥』老了,保護不了我了,怎麼辦?」對胡婧來說,損壞的腦細胞猶如最堅固的牢籠,將她的肢體囚禁,但她渴望衝破牢籠、尋找自由。

那時,胡婧非常害羞,家裡來人必定躲起來,不得不與陌生人交談時,她緊張得呼吸急促頭冒冷汗,說話對她來說本身就是一項挑戰,10歲以前,甚至連父母都聽不懂她在說什麼。

16歲時,她對英語產生了很大的興趣,開始自學,她發現英語比漢語簡單,只有26個字母。母親常常嘮叨:「天天就知道嘰裡呱啦學這些洋玩意兒,有什麼用?還不抓緊時間鍛鍊!將來我們不在了,有你受的罪!」

胡婧知道自己的身體無法變得更好了。那雙不聽使喚的手總與她作對,當她想翹起大拇指,指頭會蜷起來;連胳膊的位置都老是變化,第一天彎曲在前,第二天背到身後,第三天交錯到腰部,有段時間胳膊的位置剛好在嘴巴附近,她第一次興奮地自己拿勺顫巍巍地吃飯,這種獨立的喜悅半個月後徹底終結,因為胳膊位置又變了。

胡婧明白,如果不能在思想和精神層面實現自立的話,人生就徹底完了!她不願把自己禁錮在10平方米的小屋裡,她渴望更多的自由,想通過一些辦法在生活上實現更大的自主能力。比如,她希望能夠像正常人一樣接聽門鈴電話,在清晨起床的第一時間用腳操作iPad聽書……所有的要求,寵愛女兒的父親,都用自己智慧改造的「小機關」一一實現。

胡春夏笑稱自己為「女兒奴」,他說,「陪伴女兒治療的過程,就是一個字,熬!」

「最麻木的階段是你看不到任何希望,一次在北京住院,胡婧持續高燒一個多月,我每天都迷迷糊糊的,也差不多一個多月沒睡覺。」胡春夏說。

印象最深的一場對話發生於女兒5歲時。

「爸爸,我怕長到7歲。」

「為什麼?」

「如果長到7歲,我的病還沒好,就耽誤上學了。」

這番話讓胡春夏的心在顫抖,「我沒想到她的心中還藏著如此深的憂慮,從那時起我暗下決心,要不惜一切代價來滿足女兒的心願。」

因為身體原因,胡婧到學校旁聽了幾個月就被迫回家自學,為了不讓女兒和同齡人脫節太嚴重,胡春夏讓女兒一邊治療一邊學文化,並按照九年制義務教育的進度學習,斷斷續續地請一位數學老師輔導作業。

聽說電腦可以學更多知識,1993年,胡春夏為9歲的女兒買了第一臺286電腦。第二年,他向同事借了9000元,借出差的機會在北京中關村組裝了一臺486多媒體電腦帶回家。此後,胡婧成為我國最早一批網民。雖然生活中的胡婧是封閉的,但網際網路連接了更廣闊的世界。

「帶著腦癱去操作計算機的感覺,有點像一個平時極少讀詩的人,卻想把莎翁十四行詩譯成中文,或把李白的絕句譯成英文。」胡婧說。

第一臺電腦被委屈地放在縫紉機檯面上。她踮起腳尖,努力將身體湊近,集中全部意念,才能勉強伸開右手無名指和小拇指,帶動肘關節和腕關節,瞄準鍵盤上的按鍵。

「啪」地一聲,抬頭一看,屏幕上顯示的字母卻並不是胡婧希望看到的,只得刪掉重來。在肢體完全不配合時,她只能讓父母代勞。

雖然操作起來很慢,但在電腦上,胡婧能做練習、看講解、學知識,幫她實現了寫字的願望。

16歲的胡婧開始瘋狂地學習英語,各種電視英語教學節目,一看就是好幾個小時。除了睡覺以外的時間都在背單詞,連吃飯、散步、洗澡、上廁所的時間也不放過。

「我請母親用筆圈出不認識的單詞,逐一查電子字典,然後讓母親在生字旁邊註上中文釋義……有一天,我偶然打開英英詞典,竟然看懂了上面的釋義!」胡婧說。

從小,胡婧害羞又膽小,不願面對別人異樣的目光,久而久之便養成了緘口不言的習慣。

16歲時,她意識到父母不可能一直在身邊為自己代言。

在網絡上,胡婧嘗試和北京的高中生用英語聊天,發覺自己連最基本的hello都不會拼。她開始逛英語學習論壇,在BBS上安營紮寨,每天絞盡腦汁用英文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網友聊天,其中包括業界精英和外國友人。BBS版主是加拿大外教David,他把遠在加拿大的姐姐Mary和姐夫Ben也請了進來,只要有人希望得到幫助,他們都會熱心地答疑解惑,仔細修改習作。

2001年盛夏的一天,母親出門買菜,家中剩下胡婧一個人。她走到電話前,用顫抖的手指按下一串電話號碼。可電話還未接通,她立刻掛斷。這樣重複了幾次,終於,電話接通了,那端傳出了悅耳的「hello」。胡婧感到自己馬上就要窒息了,她從緊張的喉部擠出一句並不連貫的問候語。

「第一次通話大概持續了兩分鐘,聊些什麼,早已不記得。但掛上電話的那一刻,我永生難忘:面對空無一人的客廳,我像瘋了一樣又哭又笑,大喊大叫,I made it! I made it! 那年,我17歲。」胡婧說。

這一年冬天,David來新疆任教,特意來家看望胡婧。那天,他們找各種各樣的話題,不間斷地用英文說了8個小時。

胡婧和人生經歷豐富的Mary成了無話不說的忘年交。她們聊彼此的生活、愛情、人生觀、困惑、未來,Mary的熱心腸和無所不談讓胡婧敞開心扉,3年間通了上千封Email。

2004年,胡婧通過郵件向Mary講述自己的消沉和困惑,不知道今後能幹什麼,找不到人生價值。之後不久,Mary和Ben給胡婧郵寄來了兩本英文小冊子,希望將其翻譯成中文。胡婧的譯文不僅得到英文老師認可,還被Ben贈給了一家圖書館。這件事讓胡婧意識到,自己可以對社會產生價值。

她開始接觸中英翻譯工作。第一單是一個工程招投標項目,稿件全文充斥著專業術語,第一句話就把她難住了。她每天清晨6點起床,半夜2點睡覺。一周時間共翻譯出26119個漢字,賺得1667.14元。對於她和父母來說,這無疑是一針強大的興奮劑。

胡婧先後翻譯了《萊西回家》《夢想,在路上——帶著腦癱去生活》《世界邊緣的橋梁》《一位生態學家的孕育之旅》等5部英譯漢著作和1部12萬字的漢譯英著作,加上承接的各類翻譯稿件,總計翻譯作品200多萬字,涉及商貿、法律、藝術、文學等多個領域。不論從翻譯質量還是數量而言,這都是許多專業譯者難以達到的成績。

《夢想,在路上》的主人公史蒂芬·丹齊格同為腦癱患者。他勇敢追夢,成為心理學博士和知名攝影大師。胡婧最喜歡文中那句:「不論是什麼原因,只要放棄工作和生活上的機會,我們就是在錯過生命!」

《一位生態學家的孕育之旅》是胡婧迄今為止最喜歡的譯作,她小心地篩選使用最準確溫暖的譯文:你的左手從襁褓上面晃了出來,可你還是沒有醒。小手背上的血管走向和我的一模一樣。我一刻不停地看著你,欲罷不能。難怪媽媽們都聲稱自己記不清分娩時的情形……

翻譯的過程讓胡婧深刻「體驗」了一位母親十月懷胎的經歷,她說,「文中溫情而堅定的描述,讓我幻想自己出生時,媽媽對我的感情。」

2016年,胡婧接受了手術治療,頸椎內植入了2根鈦棒和14個鈦制螺釘。現在,胡婧愈加注重身體健康,養成了良好的作息習慣,每天制訂工作學習計劃,睡眠保證8個小時以上。

她還讓父親用兩隻洗髮水瓶製作了一個沙漏。「流動的沙子象徵著時間的流逝,沙漏可以讓我更加清楚地看到時間。人的時間有限,除去吃飯睡覺,可利用的時間並不多」。

多數翻譯合作都是通過網絡進行的,外地客戶並不知道她的身體情況。「這讓我感受到了平等競爭的快樂」。

2011年,胡婧榮獲有「中國翻譯界奧斯卡」之稱的第23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漢譯英組優秀獎;2016年,胡婧參加英國皇家特許語言家學會高級翻譯文憑考試,這是中英文翻譯界最高水準的測試。得知胡婧的身體狀況,英國皇家特許語言家學會上海分會專門派一位監考官,在胡婧家裡設立了一個特殊考場,並為她將7個小時的考試時間延長至8個小時。半年後喜訊傳來:胡婧獲得中國區最佳考生獎。那場考試,全國只有23%的考生通過。

隨著學習與實踐的深入,胡婧也深刻地意識到自己在專業上存在的「硬傷」:中國歷史與傳統文化學識嚴重不足。她告誡自己,外語能力與母語能力對於翻譯而言同等重要。她覺得,一個民族不懂得自身逝去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就像一棵沒有根的樹。

2019年,胡婧邀請兩位喜愛歷史的腦癱患者一起,創辦了微信公眾號「PEA中英雙語歷史文化趣談」,主要講述中國傳統歷史文化,志在成為一名跨文化交流的使者。

近幾年,胡婧發現父母漸漸老了。「最困難的瞬間在未來,他們已經不可能像小時候那樣無條件地、不睡覺地照顧我了,如果他們生病了,我該怎麼辦?」為了應對父母的衰老和自我生存,胡婧希望實現經濟的獨立,來解決日後遇到的難題。

胡婧最愛她翻譯的詩歌《籠中鳥》:籠中鳥發出驚懼的顫音,歌唱心中未知但依舊嚮往的一切,旋律響徹遠處的山丘,因為這隻籠中鳥在唱響自由。在她看來,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籠中之鳥,思想與眼界是囚禁我們的囹圄。只有無所畏懼地備戰天際,才能在契機來臨時,衝破束縛,唱響自由。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高級翻譯胡婧:身患重疾,用下巴和腳趾打字,翻譯審校上百萬字
    胡婧,1984年出生於新疆烏魯木齊,6個月時就被確診患有重度腦癱,醫生斷言其「不會說話,不會笑,連父母都不認識」。然而,胡婧5歲依靠錄音機學會拼音,10歲學會站立,12歲獨立行走,16歲自學英語,在雙手失控的情況下,用下巴和腳趾打字,翻譯、審校了上百萬字的資料,出版了6部譯著,被評為自治區「自強不息,自主創業之星」。
  • 乘物以遊心,逍遙譯海間——專訪新疆優秀譯者胡婧
    2005年,21歲的胡婧正式走上職業翻譯道路,開始獲得收入;2008年,她註冊了一家名為「譯淵文化服務部」的個體工作室,自主創業啟新生;2011年,她榮獲了有著「中國翻譯界奧斯卡」之稱的第23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漢譯英組優秀獎;2014年,她被評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強不息,自主創業之星」;2016年,她考取了英國皇家特許語言家學會Diploma in Translation高級翻譯文憑
  • 27歲腦癱女子一級殘疾 6年翻譯校審百萬字資料
    胡婧的爸爸告訴記者,當時胡婧的確病得很厲害,四肢嚴重痙攣,做任何事情都要靠別人。由於疾病的折磨,女兒身體的抵抗力極差,感冒發燒如同家常便飯。在與腦癱抗爭的二十多年裡,胡婧的父母沒有放棄,不管多難,多累,都堅持讓女兒吃中藥、按摩、鍛鍊。
  • 《雲圖》:6個貫穿人類文明的故事和6個與命運抗爭的時代先驅者
    大家好,今天給幻迷們推薦一部非常經典的科幻大片《雲圖》,這部影片自2013年在中國大陸上映以來,就一直受到資深科幻影迷的追捧。它具有非常獨特的敘事方式和極富哲理的故事情節,從電影開篇就給到了觀眾,極其厚重的史詩感。隨著劇情逐漸深入,一副人類文明發展史的畫卷展現在了眼前。儘管每一個故事,都只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但是它的背後卻蘊藏著人類與命運抗爭的精神。
  • 與命運抗爭23年 中國首例核輻射案受害者離世
    中國首例核輻射案受害者離世,與命運抗爭23年,根據親身經歷撰寫自傳宋學文 被核輻射「生死鏈」改變的人生宋學文生前照。1996年時年20歲,因誤拾地上附帶放射物質的「鐵鏈」而致高位截肢。宋學文幾乎每天都在朋友圈更新動態,他會為自己打氣,「不放棄,堅持就有希望!」最後一次更新是4月21日。兩天後,他倒在工地,永遠離開了他的妻兒。這位中國首例核輻射案受害者,與命運抗爭了23年。
  • 用文字譜寫的命運交響曲,《約翰·克利斯朵夫》:自由靈魂的抗爭
    01羅曼·羅蘭在1921年《約翰·克利斯朵夫》4冊本原序中寫道:「現在我們不以故事為程序而以感情為程序,不以邏輯的、外在的因素為先後,而以藝術的、內在的因素為先後,以氣氛與調性來做結合作品的原則。這樣,整個作品就改分為四冊,相當於交響曲的四個樂章。」
  • 《雲邊有個小賣部》|戳中淚點的不是命運,而是在抗爭中痛失所愛
    不要輕易談命運,命運不知道你是誰。童年就像童話這是他們在童話裡第一次相遇那麼熱的夏天少年的後背被女孩的悲傷燙出一個洞一直貫穿到心臟閒日,讀張嘉佳的小說《雲邊有個小賣部》。讀得有些心酸。張嘉佳,江蘇作家,初讀他的作品是在2015年吧,然後記住了張嘉佳。
  • 20歲杭州少女從樓頂跳下 與遺傳病抗爭7年
    與疾病抗爭7年,在一次費用缺口危機後跳樓。經歷了生死的女孩看淡了一切。2017年8月22日下午,20歲的江雲菊毫無徵兆地從自家四樓跳了下來。幾分鐘前,媽媽邊玲鳳剛剛交代她把家門口收拾收拾,出門去買南瓜,準備回來做餛飩。
  • 《寶石之國》——寶石人們對命運的抗爭
    《寶石之國》——寶石人們對命運的抗爭 《寶石之國》是日本漫畫家市川春子所創作的漫畫,動畫於2017年10月播出,現共一季。當17年的十月新番競相播出時,最吸引人注意力的無非就是《寶石之國》了,作為一匹黑馬寶石之國從眾多優秀的作品中脫穎而出,那麼它肯定是有著屬於自己獨特的魅力的,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部作品的優秀之處。《寶石之國》的設定非常有趣,要想動畫賣的好,想吸引人的注意力,那麼就必須要有獨特有趣的故事設定。
  • 年少不看《紅月亮》,看懂已不是少女:女人要為自己的命運抗爭
    爹和哥哥問她她也不說,這事也的確讓一個姑娘說不出口。豆豆有一個男朋友叫文志,是村長家的兒子,還是個大學生。文志有文化是新青年,當豆豆終於忍不住對文志訴說委屈的時候,文志鼓勵豆豆去告發老闆。豆豆有了文志的鼓勵,終於鼓起勇氣回家向父親和哥哥訴說了這件難以啟齒的事,父親聽了後也同意豆豆的決定,就去跟村長商量。
  • 《哪吒》北美上映,看到「急急如律令」的翻譯,網友炸鍋了!
    如果被翻譯成英文就會大打折扣!特別是一些方言,還有一些段子,也只有國人能看懂!但是到了國外,翻譯成英文,還能達到同樣效果嗎?大家都說如果到了國外,肯定還會有音譯,而不是原聲,所以很多時候,即便外國人看字幕也不一定能看懂其中的點吧!
  • 動漫中的那些瘋狂科學家,完美詮釋科學改變命運
    在很多動漫中,有一個類型的角色基本算是必備的,他們沒有深厚的背景,也沒有逆天的神奇血脈,有的是一顆高智商大腦,做到別人想都不敢想的事,那就是瘋狂科學家。海賊王在海賊王中,就有一個神秘的科學家「貝加龐克」,為世界政府中海軍本部的科學家,領先當今科技500年,被人們稱為超越人類智慧500年的科學家。
  • 魔獸懷舊服娜塔莉雅小姐的命運是什麼意思?深入瘋狂之口任務攻略
    魔獸懷舊服娜塔莉雅小姐的命運是什麼意思?很多玩家對於P4階段新任務之一的深入瘋狂之口還不太了解,想知道任務目標寫的「娜塔莉雅小姐的命運」是個什麼意思,這個任務具體該怎麼完成,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了魔獸世界懷舊服深入瘋狂之口任務攻略,感興趣的玩家快來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 生命和疾病的抗爭——醫藥科普科幻作品選
    生命和病痛,是人類一個永恆的話題。在科幻的世界裡,作家和學者們一次次用震撼人心的故事和言語,講述平凡的人和殘酷的疾病之間的抗爭。我們曾經那樣感動,所以我們的拼搏也震撼人心。在這個特殊的時刻,來看看這些作品,體會生命在死亡面前的吶喊。
  • 世界大一統:從人類命運共同體開始
    人類自身有競爭,更主要的是與大自然抗爭。一場新冠疫情,讓世界人民重新連到了一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人民必須面對的問題。災難無情人有情,在疫情面前,世界各國各族人民,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有智出智。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共同抗疫運動。
  •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一個敢於挑戰命運的女孩書寫的傳奇人生
    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還是買了一本回來,想看看裡面到底向讀者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會有如此巨大的魔力讓人們為其瘋狂!帶著這種疑問,我開始仔細的閱讀。讀過之後我發現,這的確是一本佳作!新時代形態下的舊時代原生家庭完美的原生家庭是家庭成員之間的愛和尊重。1986年,在美國的愛達荷州的一個偏遠山區,我們的主人公塔拉出生了,她是全家最小的一個孩子,在她的上面還有六個哥哥和姐姐。
  • 《冰川時代5》和《瘋狂動物城》的樹懶是同類嗎
    昨天,眾所期待的《冰川時代》系列完結篇《冰川時代5》上映了,細心的觀眾看完電影後,應該會跟記者一樣有一個疑問:咦,《冰川時代5》中的樹懶希德和《瘋狂動物城》的大網紅樹懶閃電,是不是一種動物啊?為什麼希德如此動作敏捷又話嘮?而閃電卻是遲緩自帶萌感的呢?
  • 《復聯3》滅霸憑什麼可以決定宇宙的命運?不愧是瘋狂的泰坦人!
    看完《復聯3》之後小編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滅霸憑什麼可以決定宇宙的命運,從滅霸的自述中可以得知,滅霸是因為自己的家鄉泰坦星資源匱乏導致毀滅
  • 2015年流行語和它們的英文翻譯~
    轉眼2015年就要過去了。回首一年,都有哪些網絡流行語紅極一時呢?你知道用英文怎麼講嘛?跟小編一起看看吧!上交給國家(handover sth to the government)「上交給國家」出自電視劇版《盜墓筆記》,為了能順利過審,主角吳邪一改原著中的盜墓說辭,改成將所有看到的文物「上交國家」,於是片中的所有寶藏,都擺脫不了「上交國家」的命運,由此引發原著粉和看劇黨的大規模的吐槽。
  • 重讀《傾城之戀》以更好地理解抗爭和白流蘇的折衷
    二、似乎符合命運的白流蘇仍然充滿著世俗的虛榮心和妥協在小說中,白流蘇是一個離婚後回到母親家的被遺棄的婦女。她的情感變化和心理活動影響著讀者的心靈。在這部小說中,張愛玲試圖通過一系列自然發生的事件,把他描繪成一個有思想和觀點的獨立女性,但是如果你仔細閱讀,你會發現在許多細節中,白流蘇仍然被傳統所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