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藝術讓你成為上帝一一一就是別太把自己當人

2021-01-19 ArtBank

Artbank【生物藝術研究工作室】

2018.12.1成立

生物科技與藝術的結合

創始人:施晶晶.黃斌斌.周歡

生物技術顧問:黃斌斌.彭雙

主辦單位:川瑞康成生物醫學公司


 生物基因基礎課程 


生物藝術不是假借上帝之手的造物遊戲,而是邁向生物大同的世紀的藝術跨步,是當代藝術底層邏輯最清晰的方向之一。皮科在《論人的尊嚴》借上帝之口把人抬高到萬物之上,他認為上帝讓萬物遵循必然性法則,唯獨給人自由意志,為的就是讓人可以不受束縛,按照自己的願望、按照自己的判斷決定自己的界限和在宇宙中的位置。


生物藝術給所有生命有了更多自由空間。各種生物都作為主角登上「舞臺」去闡述自己,對於活體媒介的使用引來了人們的高度關注,從而展開我們面對「非人類」生命體關係的的新定義,去破除人類中心意識。給生命更多自由的同時,在討論平等的生物社會學問題。


310生物藝術研究室


   生物藝術歷程1982-1999  


以生物為媒介的藝術創作觸及到了生命的秘密,類似於生命科學在實驗室的研究進程的延展,但本質上與後者有著絕對的區別:科學實驗的主要目的在於得出一個科學合理的結論,而藝術的主旨則是要求作品能引發觀念的產生以及與人性關聯的思考。


從藝術家的職業性質來說,畢竟缺乏現代生物技術所需的實驗條件和科學技能,需要與科學家進行合作。例如Kac的Abla螢光兔,如果說這件作品缺少生物技術的支持,生命學科和藝術的跨界就只能是紙上談兵,而如果這隻螢光兔的誕生沒有藝術家的參與,賦予它作為藝術品的價值,那它充其量就是一個不可能走出實驗室的生物實驗品。因此,生物藝術是藝術家和科學家在一個全新的維度對於生命與人性的探討,相互激發觀念與思想的革新。


對於受眾來講,生物藝術可以更直接的揭示生命的奧妙與真實性,相比較於傳統藝術或模擬或隱喻的表達手法,生物藝術獨特的媒介語言更能夠赤裸裸地激發人類對於現實社會的反思以及對於全新的未來世界應有的氣度。


   生物藝術歷程2000-2005  


生物藝術不僅是當代藝術最清晰的方向之一,更便於當代藝術家對人類文明進程進行一種反思:我們現在擁有的科技像是一把雙刃劍,它使人類社會更加進步,似乎也讓社會對「生命科學"的憂慮把問題主義加倍放大。


如蘇伯所言:「藝術本來就是嘗試性和探索性的,藝術家的主要職責,就是提出問題,讓社會去思考。」


   生物藝術歷程2006-2010  


近幾十年基因技術和生物科技的進步使得人類獲得了創造自然的技術力量的同時引發了人類對於科學與信仰、人與自然的爭論與反思。在當代,藝術與哲學的功用越來越類似,作為這個時代最敏感的群體之一的藝術家毫無疑問地開始關注這個關乎人類生存和存在的領域。


由此觀之,生物技術作為一種媒介出現在藝術領域,是一種必然性的存在,是為了令當代人類意識到與自身生活息息相關的生命反思,實現與世界相互聯結共同生長。我們的生物藝術研究室將以積極姿態去迎接生物藝術的新時代。


   生物藝術歷程2011-2013  


生物學領域裡所有自然資源的新發現,都會觸動當代人文思想的革新,生物藝術並不是建立在科學技術下的單純「炫技」,更多的是當代藝術在生物科學的底層邏輯之上的全新藝術視角,同時會幫助我們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美好相融的夙願。


   生物藝術歷程2014-2018  












喜歡就關注 Artbank 


相關焦點

  • 顛覆你價值的句子,太經典!美好的生活需要藝術!
    在這個世界上,生活的藝術,有時就是一門留白的藝術,所以美好的生活需要藝術留白!二、生活的藝術在於,好好把握,每一次的讓步與堅持。三、你嘴上所說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所以,我們一定要說積極向上的話,並且逐漸把說過的話變成現實。
  • 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
    因為孩子最直接的學習方式就是觀察、模仿身邊的人。如果父母總在家裡發脾氣,孩子生活在這種環境下,也會漸漸地變得愛發脾氣,並用發脾氣的方式解決生活中、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但是,發脾氣根本解決不了問題,而且還會讓身邊的人感到討厭,影響人際關係的和諧。
  • 生物藝術如何定義?五位專家學者為你分享生物藝術的前世今生!
    我來回答符號學在知識生產和藝術智慧之間的關係。趙毅衡老師曾經試圖用符號學去定義藝術,他說藝術本身就是反定義的,當你說某個東西不是藝術的時候,藝術家可能馬上跳出來就把這個東西變成藝術,比如從《布裡洛盒子》開始,我們說人的排洩物不是藝術,有人就把它變成藝術;人的自殘不是藝術,馬上有人把它變成藝術。
  • 生物藝術/生物+藝術=?
    生物藝術的先驅Stelarc先生,曾經是行為藝術的先驅,後其作品討論的範疇逐漸的擴展到,人工智慧和基於技術的對身體的延伸,90年代中期其作品「第三隻手」(Third Hand)涉及了關於網絡和控制,以及身體機能的條件反射和表現。後來作品中「手臂上的耳朵」(Ear On Arm),則成為眾人討論的焦點,藝術家改造自己身體的行為藝術源流和來自科技源流的新媒體藝術終於匯集到一起。
  • 生物藝術:「隨機」的造物表達
    在近期舉辦的「中國當代藝術收藏系列展 李山」中,60隻2米高的「蜻蜓人」翱翔在展覽入口的上空。這些蜻蜓人是以李山自己的身體為模型,在基因層面上,將靠近人類頭部和上肢的第7號染色體HOXA基因群集敲除,再將蜻蜓的第3號染色體中的HOX基因集群敲入,組合成的「嵌合生物體」。   七十多歲的李山,比很多青年藝術家還要前衛。
  • 人,是他自己,還是上帝:由美劇《太空堡壘卡拉狄加》想起……
    這的確很怪,原子們如此大方、如此協調地聚集在一起,構成地球上的生物,而同一批原子在別處是不肯這麼做的。不說別的,從化學的角度來說,生命只有這個世界上才有,真是不可思議:碳、氫、氧、氮、一點兒鈣、一點兒硫,再加上一點兒很普通的別的元素--在任何普通藥房裡都找得著的東西——這些就是你的全部需要。原子們惟一特別的地方就是:它們形成了你。當然,這正是生命的奇蹟。
  • 生物藝術是什麼?
    尋找未來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因此BIOART(生物藝術)也成為了很多藝術家的新寵兒,這是一個非常前沿的領域,被官方解釋為生物學科和藝術的交叉學科。所以如果當你想要玩玩生物藝術的時候,具備一定的生物學知識就成為了必然。
  • 上帝七天創世,國慶沒處去的大學生也別閒著,教你七天刷新世界觀
    作者:海岸線西方神話裡,上帝用七天創造了世界,第一天造光,第二天造空氣,第三天造植物,第四天分季節,第五天造動物,第六天造人,第七天休息。國慶正好七天,我們沒有神力,不能創造世界,但我們可以用七天做些別的,比如給自己充充電,刷新一下我們的世界觀。七天放假,有人回家,有人旅遊,有人工作,不過總有一些人沒處去,只能呆在宿舍裡,如果這七天都在睡覺,打遊戲的過程中虛耗,豈不是太浪費,小編給大家制定了一個豐富自己的計劃,希望能大家有所啟發。
  • 這30本書,讓你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
    就讀書而言,能堅持本身就是一件很厲害的事。而好的書裡,自然也藏著通往厲害的捷徑。本期,小編給大家推薦了30本書,這些書可以作為一個開端,讓你擁有成為厲害的人的敲門磚。在這個書單裡,小編沒有過分強調被眾人熟知的國學,如果有人感興趣,請直接移步:國學大典。
  • 李山:生物藝術是藝術史的新章節
    《閱讀》方案應該是生物藝術史上第一個藝術方案,也是藝術家首次以分子生物學思想為指導做出的方案。   目前,生物藝術作品還很難由藝術家獨立完成,它需要與科學家合作,這就產生新的問題,由於觀念、目的、出發點不同而帶來溝通交流上的困難。如何建立相互信任也是藝術家必須做的工作,而更大的阻礙來自基因倫理,這也是上帝設置的關卡,我用很長時間尋找跨越關卡的可能性。
  • 人的潛意識是人心靈的上帝,上帝其實一直在每個人的心中
    也許這個問題也太過「基礎」了,我們還未找到科學的答案,暫時只能提出假設。在我看來,最令人滿意的假設是: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個跟我們極為親密的上帝,親密到他本來就是我們自身的一部分。要獲得恩典,我們就必須見到上帝,而最接近上帝的地方就是我們自己的心靈。想達到崇高的精神境界,就應經常自我反思。上帝與我們之間的界面,相當於潛意識與意識之間的界面。簡而言之,我們的潛意識就是上帝,我們內心的上帝。
  • 墨菲定律:人最大的弱點就是太把自己當回事
    人性最大的弱點就是太把自己當回事,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想要拍vlog,卻懼怕露臉;想要在短視頻中拍一些有趣的鏡頭分享,卻擔心碰到熟人會嘲笑自己;內心世界十分豐富,卻不敢表達。這是不是你?內心戲十足,卻無奈沒有演技,倒不是說要學習怎麼表演,而是需要克服我們自己內心的怯弱。墨菲定律告訴我們:別把自己太當回事,沒有你太陽也會依舊升起。我們都是萬千平凡人當中的一個,大家那麼忙沒有誰會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一個毫不相干的人身上,因此我們自己也沒必要太過擔心,不必耿耿於懷、過分的在意別人的看法。
  • 七宗罪:以上帝之名犯罪,卻認為自己是在救贖,結局令人崩潰
    威廉和大衛鬆了口氣,認為兇手自投落網,後面有著憤怒與嫉妒特徵的人將倖免於難。哪曉得兇手給他們出了個難題,說要想他主動承認自己的罪行,必須有個條件,就是讓威廉和大衛和他到某個地方去取一件包裹。大衛和威廉答應了他。三個人駕駛著汽車向兇手指明的地方開去。途中,兇手與大衛展開了一段對話:兇手:我絕非異於常人,然而,我所作所為很特別。我的作品。
  • 聚光燈效應:別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別人根本沒注意你
    我們大部分人都經歷過異常尷尬的時刻。我們做錯了事,說錯了話,總是會對它無法釋懷,總覺得那些醜態百出的樣子會永遠成為別人的笑柄。而實際上大家並沒有注意到,也沒有人會把這件事放心上,除了你自己。這就是聚光燈效應,也叫焦點效應(Spotlight effect),這種心理現象的表現是:我們會普遍高估別人對我們的關注程度,即我們很在意自己給別人留下了什麼印象,以至於我們傾向於認為別人對自己關注度很大,而實際上並非如此。
  • 基督教系統神學——昔元太(上帝的本性)
    (約4:24)所謂靈,就是上帝不具有任何肉體,或用肉眼所能看見的物質形體(路24:39)因此用繪畫或雕刻描繪上帝的形象是特大的侮辱(天主教所行聖像崇拜就是拜偶像)。欲用肉眼看見靈,其本身就是愚蠢的,那就是拜偶像。
  • 曲高和寡的生物藝術:當代藝術新可能
    生物藝術具有以下的特徵:改造生物材料,使之改變原先固有的外形和行為;非常規甚至顛覆性地使用生物工具;在常規或非常規環境下,創造或者改造有生命的有機體。雖然簡短,但是其中有一個關鍵詞,那就是「生命」,生物藝術是建立在生命上的藝術形式。具體來說,它是以生物為屬性和原料進行創作,或者改變一個物種的器官,或者創造一個擁有新特質的生命。而這裡的「生命」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從一個細胞到哺乳動物,它全部涵蓋。
  • 上帝的手指
    上帝就是從無創造有,在黑暗中創造出光明,創造空氣並使它與水分開,創造結種子的菜蔬供我們食用,創造了地球以外的日月星辰,上帝創造這一切是為了人類的生存。我們需要這些,上帝創造星星,並不是為了讓它們在黑暗的夜空中起到照明的作用,其實每顆星星都有它們自己明確的位置以及所發揮的功用。上帝創造這一切都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生活在這個地球上。   你知道太陽有多大嗎?
  • 被上帝拋棄的《上帝之城》,這裡人人持槍一半天堂一半地獄
    在這個時候,他已經成為一個小團夥的頭目。或許他自己並沒有意識到,因為在他看來這就是這座城市的正常生活,誰的年輕還沒有夢想呢,很快,他發現了通往夢想的一個快捷方式,銷售毒品遠不如搶劫。於是,他著手建立自己的「事業」。阿炮則斬獲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攝像機,並成為一個攝影師。
  • 愛因斯坦相信的上帝,是你以為的那位「上帝」嗎?
    在許多書信與訪談中,愛因斯坦均表態他「無法想像一位能直接影響個人行為、或坐在那裡審判祂自己所創造出來之人類的個人上帝(personal God)」。因此 1929 年 5 月 13 日時報雜誌(Time)刊了一篇波士頓主教歐康諾(W. H. O′Connell)攻擊愛因斯坦之文章謂:「我真的非常懷疑愛因斯坦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
  • 生物學如何成為一種藝術媒介?
    藝術家製作了一系列海報,七種海報上有七個法語詞:藝術、媒體、科學、倫理(道德)、宗教、自然和家庭,分別指與此事件有關的各種元素。此事進一步引起媒體的廣泛報導,並引發了一系列討論,例如,阿爾巴作為轉基因生物是否能被認為是藝術、它的存在是否合法、人與神的關係是否在新的世紀需要被改寫、基因操作的倫理問題、轉基因生物是否能為自己爭取權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