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bank【生物藝術研究工作室】
2018.12.1成立
生物科技與藝術的結合
創始人:施晶晶.黃斌斌.周歡
生物技術顧問:黃斌斌.彭雙
主辦單位:川瑞康成生物醫學公司
生物基因基礎課程
生物藝術不是假借上帝之手的造物遊戲,而是邁向生物大同的世紀的藝術跨步,是當代藝術底層邏輯最清晰的方向之一。皮科在《論人的尊嚴》借上帝之口把人抬高到萬物之上,他認為上帝讓萬物遵循必然性法則,唯獨給人自由意志,為的就是讓人可以不受束縛,按照自己的願望、按照自己的判斷決定自己的界限和在宇宙中的位置。
生物藝術給所有生命有了更多自由空間。各種生物都作為主角登上「舞臺」去闡述自己,對於活體媒介的使用引來了人們的高度關注,從而展開我們面對「非人類」生命體關係的的新定義,去破除人類中心意識。給生命更多自由的同時,在討論平等的生物社會學問題。
310生物藝術研究室
生物藝術歷程1982-1999
以生物為媒介的藝術創作觸及到了生命的秘密,類似於生命科學在實驗室的研究進程的延展,但本質上與後者有著絕對的區別:科學實驗的主要目的在於得出一個科學合理的結論,而藝術的主旨則是要求作品能引發觀念的產生以及與人性關聯的思考。
從藝術家的職業性質來說,畢竟缺乏現代生物技術所需的實驗條件和科學技能,需要與科學家進行合作。例如Kac的Abla螢光兔,如果說這件作品缺少生物技術的支持,生命學科和藝術的跨界就只能是紙上談兵,而如果這隻螢光兔的誕生沒有藝術家的參與,賦予它作為藝術品的價值,那它充其量就是一個不可能走出實驗室的生物實驗品。因此,生物藝術是藝術家和科學家在一個全新的維度對於生命與人性的探討,相互激發觀念與思想的革新。
對於受眾來講,生物藝術可以更直接的揭示生命的奧妙與真實性,相比較於傳統藝術或模擬或隱喻的表達手法,生物藝術獨特的媒介語言更能夠赤裸裸地激發人類對於現實社會的反思以及對於全新的未來世界應有的氣度。
生物藝術歷程2000-2005
生物藝術不僅是當代藝術最清晰的方向之一,更便於當代藝術家對人類文明進程進行一種反思:我們現在擁有的科技像是一把雙刃劍,它使人類社會更加進步,似乎也讓社會對「生命科學"的憂慮把問題主義加倍放大。
如蘇伯所言:「藝術本來就是嘗試性和探索性的,藝術家的主要職責,就是提出問題,讓社會去思考。」
生物藝術歷程2006-2010
近幾十年基因技術和生物科技的進步使得人類獲得了創造自然的技術力量的同時引發了人類對於科學與信仰、人與自然的爭論與反思。在當代,藝術與哲學的功用越來越類似,作為這個時代最敏感的群體之一的藝術家毫無疑問地開始關注這個關乎人類生存和存在的領域。
由此觀之,生物技術作為一種媒介出現在藝術領域,是一種必然性的存在,是為了令當代人類意識到與自身生活息息相關的生命反思,實現與世界相互聯結共同生長。我們的生物藝術研究室將以積極姿態去迎接生物藝術的新時代。
生物藝術歷程2011-2013
生物學領域裡所有自然資源的新發現,都會觸動當代人文思想的革新,生物藝術並不是建立在科學技術下的單純「炫技」,更多的是當代藝術在生物科學的底層邏輯之上的全新藝術視角,同時會幫助我們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美好相融的夙願。
生物藝術歷程2014-2018
喜歡就關注 Artb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