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哈爾濱市區又成了一片「仙境」,相隔百米看人都有點費勁。馬路上市民都「全副武裝」,戴著口罩墨鏡,哈市持續全國最差空氣品質,直到30日下午,部分地區出現了降水,能見度才好一些。
霧霾天,路都看不清了。
30日冰城的空氣,格外嗆人,路上行人大多戴上了口罩。城市上空一片霧蒙蒙的,能見度不高,部分路段出現了擁堵。據城市空氣品質檢測系統顯示,12個監測點全部持續「嚴重汙染」,AQI指數幾乎都達到了500,空氣汙染爆表。據全國實時空氣品質排名網站統計,30日下午13時,冰城已經成為全國空氣品質最差的城市。從汙染物PM2.5的濃度變化看,各監測點29日晚上到30日早晨濃度飆升,多個監測點持續每立方米濃度達500微克;PM10的濃度也不容小覷,30日中午之前不少監測點濃度都達到了每立方米600微克上下。
10月末以來,哈市進入了供暖期,燃煤排放汙染增加,且當下正是秸稈焚燒集中期,據環保廳數據顯示,大半月來我省秸稈焚燒點數量位居全國最多,達580處。
同時,在暖空氣控制下,城市容易出現逆溫,大氣層結穩定,氣流從上之下運動,不易將低空汙染甩到上空;同時,再加上近兩天的風力極小,據中國天氣網監測,市區風力持續在1至2級之間,水平和垂直方向都沒有擴散能力,新舊汙染疊加,導致市區汙染越來越重。幸好,30日下午一股弱冷空氣趕來救場,下午市區微微吹起了北風,且很多地區都降下了陣雨,降雨一過,城市的能見度顯著好轉,各監測點的PM2.5濃度也迅速好轉。
不過專家表示,由於降水並不明顯,冷空氣也很弱,此輪降雨對城市空氣汙染只能起到暫緩的作用,待晚間供熱高峰和下班高峰時,路面汙染排放量增大,空氣指數仍不容樂觀。
根據我省三個城市的PM2.5源解析數據顯示,機動車尾氣汙染佔PM2.5來源的二成以上,是我省汙染物中除了煤煙塵外的第二大汙染物。還有,秸稈焚燒產生的煙塵成為城區空氣汙染主要來源之一。
根據此前哈市環保局發布哈市冬季大氣PM2.5源解析顯示,煤煙塵成為哈市冬季PM2.5的頭號汙染源,佔4成左右,機動車尾氣位居第二,佔2成左右,秸稈焚燒產生的煙塵佔1成左右。
除了這3大汙染源外,還有土壤塵、建築塵、揚塵、硝酸鹽、硫酸鹽、餐飲油煙等。
記者從哈市環保部門了解到,汙染源的分析數據受汙染排放、氣象條件等因素影響,每天都在變化,也就是說,因此30日的汙染源確切數據還沒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