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傳統植物生理學仍不可替代

2021-01-08 科學網

 

■本報記者 王慶

 

《中國科學報》:你如何看待植物水分與抗旱生理學科研究目前的現狀?

 

山侖:在植物生理學發展史上,植物水分與抗旱性當屬最早開展的研究領域之一,一直備受關注,許多值得懷念的中外科學家畢生為之奮鬥,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初步使其成為旱區合理農業的重要基礎。

 

但從農業發展需求和日趨嚴峻的乾旱形勢來看,植物水分與抗旱生理學科研究的實際進展並不令人感到十分振奮。正如有的學者曾指出的,從總體上來看,植物水分與抗旱生理學科研究已發揮的作用低於應發揮的作用。

 

《中國科學報》:你認為該如何改變這一現狀?

 

山侖:我的看法是,今後為使抗旱生理研究更好地發揮作用,需要從兩個方面作出努力:一是要與分子生物學緊密結合,在深入闡明植物抗旱性分子生理機制的基礎上提供或指明具有突破性技術的新路;二是要與有關應用學科密切協同,為解決當前生產實際問題作出直接貢獻。一個「頂天」,一個「立地」,通過努力兩者都是可以實現的。

 

《中國科學報》:你又如何看待傳統植物生理學與目前正熱的分子生物學、轉基因技術之間的關係?傳統植物生理學在其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山侖:在分子生物學快速發展、抗逆轉基因技術十分活躍的今天,傳統植物生理學是否還能繼續發揮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的看法是肯定的。

 

《中國科學報》:能舉例說明嗎?

 

山侖:比如,在闡明植物抗旱機制這一問題上,揭示分子機制固然重要,但同時必須重視闡明個體生理機制,從而搞清植物抗旱性的整體潛力,以實現與田間應用的更好銜接,這也是當前的一個薄弱環節。在與生產問題的直接結合上,植物抗旱生理研究成果同樣可以發揮重要作用,比如適度水分虧缺可以產生生理補償效應的原理已構成了發展半旱地農業的一個重要依據,而更詳細的作物需水規律資料和缺水生理指標則可成為應用工程、農藝和信息技術實施精確補充灌溉措施中不可缺少的環節。

 

《中國科學報》 (2014-04-18 第9版 人物周刊)

相關焦點

  • 植物生理學方面的研究,為中國植物生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我國現代植物生理學的發展可追溯到1917年錢崇樹在國外發表了一篇有關離子吸收的論文,但他後來沒再從事植物生理學工作。20年代末,羅宗洛、李繼侗和湯佩松先後回國開展植物生理學方面的研究,為中國植物生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但在舊中國,科學工作者的研究未被重視,發展緩慢。
  • 2014考研農學:植物生理學
    一、植物生理學考查目標 植物生理學是一門研究植物生命活動規律、揭示植物生命現象本質的一門科學,包括光合作用、植物代謝、植物呼吸、植物水分生理、植物礦質營養、植物體內運輸、生長與發育、抗逆性和植物運動等研究內容。
  • 科學家建立碳四禾穀類研究的模式植物體系—新聞—科學網
    模式植物擬南芥、xiaomi和穀子遺傳轉化流程圖         中國農科院供圖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與山西農業大學等單位合作,利用迷你穀子構建碳四(C4)禾穀類作物研究的模式植物體系
  • 替代氮肥:生物固氮有了路線圖—新聞—科學網
    氮肥增產空間越來越小,傳統農業難以為繼,尋求新的替代氮肥的技術途徑已刻不容緩。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啟動高效固氮聯合攻關重大科研任務,力圖創建高效人工固氮產品,為我國農業高質量綠色發展提供前沿理論與技術支撐。 一個世界性農業科技難題 生物固氮能夠為作物提供生長所需的氮素。
  • 研究發現低藍光環境增強植物的向光性 —新聞—科學網
    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植物生理學》雜誌。 在自然環境中,光照條件是高度動態和異質的,鑑於光對植物生存的重要性,植物進化出複雜的光傳感系統來整合多種光信號。 對於喜陽光的植物,如擬南芥來說,茂密植被不利於植物生長。這時,植物就會通過感知較低的紅(R)與遠紅(FR)比值(LRFR),來檢測周圍的植物特徵,這是葉片反射遠紅外光的結果。
  • 研究發現植物耐溫基因與鈣信號轉導協同機制—新聞—科學網
    鈣信號轉導被認為是植物抗寒和耐熱的關鍵,但其分子機制還不完全清楚。
  • 中國植物生理學的奠基人之一——湯佩松
    中國植物生理學的奠基人之一——湯佩松(1903— ) 吳相鈺 周發勤 匡廷雲     湯佩松,植物生理學家,生物化學家,教育家。中國植物生理學的奠基人之一。尤其值得指出的是:1983年當他滿80歲的時候,國際性刊物《植物生理學年鑑》(AnnualReviewofPlantPhysiology)特約他撰寫了一篇回憶錄式的文章,刊於該雜誌34卷之首。該刊從60年代中期開始,每年都特約一位在植物生理學方面貢獻卓著、德高望重的科學家寫一篇這樣的論文,作為首篇,並在扉頁上登載作者的照片,以資紀念。到現在為止,我國只有湯佩松一人得到這種殊榮。
  • 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新聞—科學網
    1983年,他加入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作為Michael Brown和Joseph Goldstein的博後(二人於1985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Südhof於1991年成為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院研究人員,2008年成為史丹福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理學教授。
  • 天津2012年自考「植物生理學」課程考試大綱
    課程名稱:植物生理學  課程代碼:1026、4784  第一部分 課程性質與目標  一、課程性質與特點  植物生理學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動規律的基礎理論學科,它的主要研究對象是與人類關係最密切的高等植物。
  • 2012年考研農學大綱解析之植物生理學
    核心提示:農學統考大綱已經出臺,植物生理學科目的考試和去年也沒有變化
  • 09農學考研統考大綱權威解讀之植物生理學
    對於植物生產各個專業的考生來講,是整個專業課部分的基礎,2009年考試大綱發布,不難看出,農學聯考科目仍統一為生理學與生物化學的考試。這使本科目相對原來考察比例加大了。其中生理學與生物化學所佔分值各為50%。
  • 2012年中科院研究生院《植物生理學》考研大綱
    中科院研究生院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植物生理學》綱   本《植物生理學》綱適用於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植物學及相關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植物生理學是在個體、組織與器官、細胞與亞細胞以及分子層次上研究植物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
  • 稀有物種在生態系統中作用不可替代
    近日,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領導一支國際科研團隊,通過對高山草地、珊瑚礁和雨林等三個迥然不同的複雜生態環境進行研究,發現稀有物種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獨特且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研究人員發現,自然界中最為獨特的生態功能絕大多數來自於稀有物種,這些物種和相應的生態功能在生物多樣性遭受侵蝕的過程中異常脆弱。
  • 昆明植物所解析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漾濞槭全基因組—新聞—科學網
    記者從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獲悉,該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綜合保護團隊完成了漾濞槭全基因組測序、組裝,獲得了近於染色體水平的高質量全基因組
  • 羅宗洛 中國植物生理學創始人之一
    羅宗洛,(1898年8月2日至1978年10月26日),植物生理學家。浙江黃巖人。1930年獲日本北海道帝國大學農學部博士學位。1948年選聘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員、所長。中國植物生理學創始人之一。
  • 研究發現水水循環對被子植物的調控作用—新聞—科學網
    近期,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員張石寶團隊對被子植物適應波動光強的光合調控策略開展了深入的研究,國際上首次揭示了水水循環在波動光強下的重要調控作用
  • 新能源對傳統能源的替代
    論述內容包括新能源的發展趨勢,對傳統能源的替代性,新能源在我國的發展狀況等方面   新能源對傳統能源的替代... 1  一、新能源概念及發展狀況.2  1.1新能源產業的概念... 2  1.2新能源產業發展狀況... 2  二、國際能源利用概況... 4  2.1世界能源消費現狀
  •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新聞—科學網
    Semenza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 北京時間2019年10月7日17點30分,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來自美英的三位科學家William G. Kaelin Jr, Sir Peter J. Ratcliffe和Gregg L.
  • 淮建軍提出測量生計資本交互作用互補替代分析法—新聞—科學網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2015考研農學:植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試題
    原標題:2015考研農學:植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試題 2015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農學門類聯考 植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試題 植物生理學 一、單項選擇題:1~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