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9個月繪製 "上海水災風險地圖"試運行

2020-11-28 東方網

  東方網9月17日消息:歷經9個月繪製,由上海保監局、上海保險同業公會及氣象、水務等相關部門聯合開發的「上海市水災風險地圖」昨天宣告完成第一階段開發,投入試運行。該系統將為各財產保險公司在上海汛期和颱風季節開展防災防損工作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這也是上海保險業在國內首創的一項風險防範技術。

  據上海保險同業公會產險部負責人介紹,「上海市水災風險地圖」第一階段整合滬上各家公司提供的水災期間企財險出險及理賠的信息數據,目前有颱風「海葵」、「菲特」以及「9·13」上海特大雨災期間31家財產險會員公司報案及理賠信息3000餘條。同時,也獲取了前述水災期間,上海典型氣象信息收集站點收集的氣象和積水路段、水務防汛設施等信息。這些信息數據集中後,與相關的地理信息平臺疊加,將提高水災風險地圖的科學性、實用性和針對性。

相關焦點

  • 上海發布"水災風險地圖" 試運行工作已開始
    東方網9月17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記者昨天從上海保監局獲悉,「上海市水災風險地圖」,目前已正式印發操作手冊和相關的運行維護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與此同時,業內全體財產險會員公司也在參與培訓,試運行工作已於9月1日正式啟動。
  • 上海保險首創國內單項風險防範技術標準
    「有了這張水災風險地圖,今後的工作更能有的放矢。一方面,可以具有針對性地防災防損、有效控制出險理賠率;另一方面,也可為未來的費率擬定提供數據參照。」日前,人保產險上海分公司的一位負責人在參加8月中旬召開的「上海市水災風險地圖」系統專題培訓會後表示。
  • 「上海光源」開放試運行9年,有力支撐國家實驗室建設-上海,光源...
    胡蔚成攝  今年 4月,英文名為「Shine」,寓意「閃耀」的上海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在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正式開工建設,標誌著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再次按下加速按鈕。「閃耀」的鄰居,正是中國大陸第一臺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裝置「上海光源」。
  • 國家風險地圖繪製完畢 超過半數國家均為高風險
    國家風險地圖繪製完畢 海外投資安全識別有了參考書  132個國家分級 1-9數字越大狀況越差(圖)  海外掘金有風險北歐較低非洲高  高風險國家有75個所佔比例達58%  投資海外的風險一直引人關注。近期,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簡稱中國信保)發布了最新的《國家風險分析報告》,至此,第一張國家風險地圖繪製完畢,我國企業出擊海外市場識別風險有了「參考書」。  這份報告涉及國家132個,詳細分析了這些國家的政治經濟狀況、市場潛力和雙邊關係等。
  • 400年前的地圖中上海什麼樣?「全球地圖中的上海」展揭幕
    此次展覽由上海社會科學院、澳門科技大學、上海圖書館主辦,展期一個月,展出的34幅地圖系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按照梵蒂岡使徒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法國國家圖書館、哈佛-燕京圖書館等海外知名圖書館館藏原圖高清等大複製而成。  其中,既有明清時期的中國古輿圖,也有西方傳教士或繪圖師繪製的古地圖。
  • 建世界安全發展標準引領城市 繪製四色安全風險電子地圖
    在打造「安全之都」的路上,成都力爭實現以下四個突破:率先在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安全風險管控、安全執法能力建設、安全應急保障實現突破性進展,取得新成效,為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和現代化新天府保駕護航。
  • 5月1日國家海洋博物館將試運行,讓你在「魚腹」裡面看歷史
    中國首座國家級海洋博物館從2015年3月15日開工建設到2018年12月7日竣工驗收,再經過2019年布展、調試、運行等工作,歷經4年的建設施工建設,終於將於今年5月1日揭開其神秘面紗,面向遊客開放試運行,試運行期間每天將免費接待遊客3000名。
  • 扒一扒9張神秘的古代地圖,究竟古人是怎麼繪製的?
    如下文中神秘學君要給大家介紹的9張神秘的古代地圖,在沒有衛星以及航空設備的幫助下,古代探險家們竟能精確地描繪出某些地區甚至全世界的具體樣貌,究竟他們是怎麼做到的?齊諾地圖(the Zeno Map)發現於1380年,其準確地描繪了現在的挪威、瑞典、丹麥和英國的海岸。
  • 上海科學家繪製出水稻泛基因組圖譜 基因"導航地圖"助力提升水稻產量
    原標題:上海科學家繪製出水稻泛基因組圖譜 基因「導航地圖」助力提升水稻產量  畫一個人的特徵容易,要畫一群人的特徵,就難了。基因組研究也是如此。儘管國際水稻基因組計劃早在2002年就獲得了水稻「日本晴」的精細基因圖譜,可水稻有數千個品種,「日本晴」又怎能以偏概全?
  • 部分門診9月開放並將實現預約 上海腫瘤醫院(浦東院區)試運行
    一個宏偉的發展目標  邁向建成「國際先進腫瘤醫學中心」的徵程  記者了解到,毗鄰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的腫瘤醫院浦東院區正式落成試運行,部分門診9月開放並將實現預約郭小毛院長表示,浦東院區的落成啟用將是醫院發展的「新起點、新徵程、新發展」,對標亞洲醫學中心城市建設目標,醫院將為復旦大學「雙一流」的建設和上海市衛生事業發展做出更多貢獻,形成上海腫瘤醫學高地。  據悉,新建的浦東院區將定位疑難腫瘤診治及轉化醫學高地建設。
  • 內容涉及自然生態、野生動物分布等多方面 環保志願者將繪製上海...
    本報記者 顧佳  地圖包含獨特的「綠色概念」  記者了解到,今天開始,在「綠地圖」創始人WendyBrawer的帶領下,上海的三個環保民間組織將率先加入繪製「綠地圖」的行列,著手描繪上海人心中的「綠色風景」。
  • 科學家繪製最精確大腦"地圖" 一側被分為180個區
    原標題:科學家繪製最精確大腦「地圖」 一側被分為180個區央廣網北京7月2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網羅天下趣事,共享奇聞異趣。一份精確的大腦「地圖」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小組在近日出版的英國科學雜誌《自然》上宣布,使用圖像診斷設備詳細調查大腦情況後,繪製出了按照結構和功能劃分的大腦「地圖」。這是歐巴馬政府推進的人腦功能探索計劃的其中一項。這一成果將成為大腦研究的基礎,有望為人類衰老及腦部疾病研究做出貢獻。
  • 天主教與中國地理繪製,傳教士與中國最早世界地圖和現代地理學
    他到了肇慶後,首先找到了當地知府,很幸運的是,當地的知府王泮是個思想活躍的人,當時中國消息閉塞,他對利瑪竇帶來的禮物很是感到新奇,這些禮物有:過半個小時就能報時的機械手錶,還有能把太陽光分成七種顏色的稜鏡和世界地圖等,他更感興趣的就是對西方世界所發生的事情和新奇的西方科技。
  • 上海知識產權局英文網試運行:講好中國和上海的智慧財產權故事
    上海知識產權局英文網試運行:講好中國和上海的智慧財產權故事 微信公眾號「上海智慧財產權」 2021-01-13 18:46
  • 愛好者收藏30張日軍繪製長沙地圖 部分至今仍準確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為資料圖片  本版撰文/記者 範亞湘  長沙東、北部重點鄉鎮和關隘都專門單獨繪製了地圖,連一條鮮為人知的羊腸小道都可以在地圖裡找到,「日軍70多年前繪製的長沙地區地圖,那樣精密、詳盡,有些地圖至今還很準確」。1939年9月到1942年1月期間,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在長沙進行了3次大規模的激烈攻防戰。
  • 從前沒有衛星,地圖是怎樣繪製的?徒步丈量法兩千年前就過時了
    ,歷經三十多年,中國終於擁有了自己完整的衛星導航系統。這不由地讓人想到,從前沒有衛星,以前的地圖是怎樣繪製的?其實徒步丈量的方法早在兩千年前就過時了。當時沒有現代化的工具,只能夠依靠斥候的繪製技術,所以在精準性等方面存在一定問題。而且繪製的範圍越大,事物越多,精準性也會越差。所以測量一副地圖所含的元素在古代也是一項大工程。
  • 歐洲"蓋亞"衛星繪製十億星圖 提高宇宙地圖"解析度"
    原標題:歐洲"蓋亞"衛星繪製十億星圖 提高宇宙地圖"解析度"「蓋亞」衛星繪製十億星圖。(圖片來源:ESA)中國網新聞9月19日訊 據美國《每日科學》報導,近日歐洲航天局「蓋亞」衛星繪製出十億星圖。如上圖所示,該十億星圖為一份高空間解析度的太空地圖,基於歐洲航天局發射的「蓋亞」衛星的觀測數據繪製。每個單位區域的光源數量不同,體現在地圖上的灰度也不同。最淺的區域對應的光源數量為500000每平方度(參考近地圖中心的半人馬座)。
  • 上海科學家用DNA單鏈「折」出仿中國地圖
    最新英文版《科學通報》發表上海科學家研究成果  有助於打通集成電路產業最小加工尺度所遇瓶頸  本報訊(記者 董純蕾)這大概是有史以來最「迷你」的一張仿中國地圖!雖然其「繪圖」技術尚無法分割大陸和島嶼,但地圖的長、寬、厚度分別為150、120和2納米,解析度高達6納米——需用原子力顯微鏡才能看個真切。
  • 科學家繪製最精確大腦「地圖」:一側分為180個區(圖)
    原標題:科學家繪製最精確大腦「地圖」 一側被分為180個區央廣網北京7月2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網羅天下趣事,共享奇聞異趣。【一份精確的大腦「地圖」】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小組在近日出版的英國科學雜誌《自然》上宣布,使用圖像診斷設備詳細調查大腦情況後,繪製出了按照結構和功能劃分的大腦
  • 上海南站受南方水災影響列車班次大規模停運
    早報記者 趙昀 實習生 苗奧 圖因南方暴雨的影響,昨天上海鐵路南站多趟列車停運或晚點,2萬多名旅客的出行受到影響,約佔上海南站出行旅客總量的三成。昨天下午3點05分,上海南站候車室擠滿了因延誤滯留的旅客。在晚點了一個多小時之後,開往南昌的D93次動車終於開始檢票,一批幸運的旅客坐上了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