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談藝錄·公益微講堂,是嶗山區文聯推出的公益性文藝惠民項目,旨在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藝素養,提升文藝獲得感,促進嶗山文藝事業繁榮發展。
【嶗山書法微講堂】,是嶗山談藝錄·公益微講堂的第一個主題項目,特邀請嶗山畫院副院長李亞男老師,與大家共話書法藝術。
李亞男
中國楹聯協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山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青島市書法家協會女書家委員會秘書長、嶗山畫院副院長、青島市市南區清風書畫研究院副主席兼秘書長、青島市山水畫協會副秘書長。
/
【書法微講堂·陪您走進書法 】
ZOU JIN SHU FA
第24集
褚遂良生平及雁塔聖教序基本筆畫
褚遂良生平及《雁塔聖教序》碑帖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父褚亮,秦王李世民文學館十八學士之一。太宗時,歷任起居郎、諫議大夫、中書令。649年(貞觀二十三年)受太宗遺詔輔政。高宗即位,任吏部尚書、左僕射、知政事。封河南郡公,人稱褚河南。主張維護禮法,定嫡庶之分。後因反對高宗立門第低微的武則天為後,被貶職而死。其書法繼二王(羲之、獻之)、歐(陽詢)、虞(世南)以後,別開生面。晚年正書豐豔流暢,變化多姿。對後代書風影響甚大。後人把他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為唐初四大書法家。碑刻有《雁塔聖教序》《伊闕佛龕碑》《孟法師碑》《房玄齡碑》等。著有《晉右軍王羲之書目》。
《雁塔聖教序》為褚遂良五十八歲時書,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書風格的作品,字體清麗剛勁,筆法嫻熟老成。褚遂良在書寫此碑時已進入了老年,至此他已為新型的唐楷創出了一整套規範。
【書法名碑帖欣賞】
24--楷書《孟法師碑》
唐代 褚遂良
《孟法師碑》全稱《京師至德觀主孟法師碑》。唐代正書碑刻,褚遂良書,貞觀十二年(638)刻,碑石佚次,僅有清代李宗瀚藏唐拓本傳世。冊共二十面,每面四行,滿行九字,凡七百六十九字,有明代王世貞、王世懋,清代王澍、王文治、李宗瀚等人跋記。此碑書法質樸,與《雁塔聖教序》之空明飛動不類,運筆多隸法,與《伊闕佛龕》相近。為褚氏早年之作。
王世貞稱:「波拂轉折處,無毫髮遺恨,真墨池中至寶也。」王世懋跋稱:「質若敦彝,雅若天球,……精神燁燁,妙得八分古意,……是褚擇筆書也。」有文明書局、有正書局影印李宗瀚本,臨川李氏石印本。
—-END-—
歡迎關注「嶗山文藝」公眾號
歡迎分享 轉發文章
如需轉發,請備註「轉自嶗山文藝」
/遇/見/嶗/山/ /邂/逅/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