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能級量子系統幾何特性完整觀測首次實現

2020-10-25 今日科學

近日,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教授張利劍課題組與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曾蓓、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教授潘耀東、香港理工大學教授施能聖等合作,首次在實驗上對三能級量子系統幾何特性進行了完整觀測。研究成果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

幾何是人們理解物理世界的一種重要方法。隨著量子物理學的發展,幾何方法已成為觀測量子系統非經典行為和奇異特性的工具,因此對量子系統的幾何特性的研究,無論是對量子力學基礎研究還是量子信息處理應用都具有重要意義。以二能級量子系統(量子比特,qubit)為例,其量子態空間可由三維歐幾裡得空間中的單位球來描述,也即著名的Bloch球。因此,量子信息處理中對qubit量子態的製備、演化及測量都可在Bloch球中實現可視化的幾何描述。然而,對於更高維量子系統,其量子態空間結構更加複雜,很難進行直觀揭示並研究其幾何性質。目前對三能級量子系統(qutrit)的幾何性質尚且缺乏理解,這也制約了對高維度量子信息處理技術的進一步研究和利用。

為此,研究團隊考慮通過三個不同的可觀測量,將三能級量子系統的態空間投影到三維歐幾裡得空間(測量結果空間)來構造對應的幾何體,從而研究超越單量子比特的高維量子系統幾何特性。這一方法構造的幾何體在數學上對應可觀測量測量結果平均值的集合,也被稱為算符的聯合數值域(Joint Numerical Range, JNR)。矩陣的數值域(Numerical Range, NR)這一概念最早於1918年被提出,近年來這一數學概念被廣泛應用於量子相變、量子糾錯及量子糾纏判據、量子不確定關係等研究中。聯合數值域的分類問題在數學上被認為極具挑戰性,2018年,數學家成功解決了qutrit三維聯合數值域(qutrit態空間的三維投影)的分類問題,根據聯合數值域表面的橢圓數量(e)和線段數量(s)將其分為8類。

在實驗上,研究團隊利用線性光學手段對單光子多自由度調控,構建了基於光學線路的三能級系統通用計算平臺,實現了對不同可觀測量的測量,從而對qutrit態空間三維投影的所有可能幾何特徵進行了觀測(圖1)。通過對聯合數值域表面進行數據採樣,該團隊首次在實驗上觀測了超越量子比特系統的幾何特徵分類,揭示了高維度量子系統更加複雜的幾何結構,發展了對高維度量子系統新的研究工具,有望促進高維量子系統在量子信息處理中的應用。

此外,該研究團隊還闡釋了聯合數值域表面的幾何特徵與系統基態簡併之間的內在聯繫。對每一類聯合數值域,其表面態對應於三個算符線性組合構成的哈密頓量的系統基態,而其幾何特徵(橢圓及線段)對應於系統哈密頓量的簡併點,由實驗測量結果計算得到的系統能量與哈密頓量基態能量的理論值呈現很好的符合(圖2)。其中橢圓對應哈密頓量的錐形簡併,而線段則對應於Λ形簡併,基態能量只沿某個特定參數方向不連續。在熱力學極限下,量子系統的基態簡併與量子相變密切相關。因此,聯合數值域構成的幾何體也可被看作是系統量子相的幾何表示,可用於研究高維量子系統的基態簡併、對稱性破缺等量子特性。因此,該工作也為探索量子系統性質提供了一種有效的幾何方法。

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等項目資助以及南京大學人工微結構科學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平臺的大力支持。(來源:中國科學報 秦志偉 齊琦)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化學反應中的「幾何相位」效應
    中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化學反應中的「幾何相位」效應(央廣網發 大連化物所供圖)央廣網大連12月14日消息(記者賈鐵生)記者從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興安教授,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孫志剛研究員、
  •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首次觀測 帶動量子概念股集體漲停
    編者按:近日,一則科學界的喜訊傳來:中國物理研究院及清華大學聯合實驗團隊在磁性在磁性摻雜的拓撲絕緣體薄膜中,首次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該成果獲得楊振寧稱讚。消息一出,量子概念股集體漲停。A股中跟該實驗密切合作過的上市公司有望大獲收益。  霍爾效應是美國物理學家霍爾在距今130多年前的1879年發現的一個物理效應。
  • 中國科大首次量子模擬馬約拉納零模的非阿貝爾幾何相位
    我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許金時、韓永建等人與其合作者利用自主研製的光學量子模擬器研究馬約拉納零模的非阿貝爾交換特性,實現了具有拓撲特性的非阿貝爾幾何相位,並演示了拓撲量子計算的普適量子門操作。
  • 中國天文學家首次實現類星體幾何距離測量
    中國天文學家首次實現類星體幾何距離測量 2020-01-15 21:25:0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陳海峰 責任編輯:陳海峰
  • 科研人員首次實現循環式宇稱時間對稱量子模擬器
    我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非厄米量子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唐建順、王軼韜等人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循環式宇稱時間(PT,parity-time)對稱量子模擬器的構建,並基於該模擬器觀測到量子態在PT對稱系統中的動態演化行為,為深入研究非厄米量子物理提供了有效的實驗平臺。
  • 我科學家首次實現高維度量子隱形傳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劉乃樂等和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塞林格小組合作,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高維度量子體系的隱形傳態。這是自1997年實現二維量子隱形傳態實驗以來,科學家第一次在理論和實驗上把量子隱形傳態擴展到任意維度,為複雜量子系統的完整態傳輸以及發展高效量子網絡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
  • 中國科大建成新型光學量子行走實驗系統,可實現普適量子計算
    來源:光明日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提出基於時間復用的新型量子行走方案,建成了50步的光學量子行走實驗系統,並基於該系統首次直接測量具有手徵對稱性的量子行走中的體拓撲不變量。該成果6月26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 實驗首次觀測到奇異物理現象,助量子計算機容錯性實現突破
    麻省理工學院(MIT)近日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的研究稱,首次觀測到一種奇異的物理現象,有助於量子計算機在容錯性上實現突破。量子計算機的高錯誤率是目前其發展道路上的一大障礙。這份研究稱,經過幾十年的嘗試,首次觀測到了非阿爾貝(non-Abelian)的阿哈羅諾夫-玻姆效應(Aharonov-Bohm Effect,簡稱A-B效應)——一種包括光波、合成磁場和時間反轉這些因素的罕見物理現象。阿爾貝(Abelian)和非阿爾貝是規範場(gauge field)理論中的兩種類別。
  • 芬蘭物理學家首次在宏觀物體上實現量子糾纏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119期,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關於芬蘭物理學家首次在宏觀物體上實現量子糾纏的那些事兒。愛因斯坦是二十世紀初量子力學的締造者之一,但愛因斯坦卻對於微觀量子世界中一種現象十分不解,甚至多次質疑過這種現象存在的合理性,這種現象就是微觀量子世界中的量子糾纏現象,處於糾纏系統內的兩個或多個粒子可以保持詭異般的聯繫,這種聯繫既不受時間的約束,又不受空間的束縛,即使處於糾纏系統的粒子,一個在地球,另一個遠在銀河系的邊緣,它們也可以根據對方的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變化
  • 中科大首次實現量子晶片新型編碼 量子相干性提高10倍
    「量子晶片」是未來量子計算機的「大腦」。 據新華社3月2日報導,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國平教授研究組近期在量子晶片開發領域取得一項重要進展,他們首次在砷化鎵半導體量子晶片中實現了量子相干特性好、操控速度快、可控性強的電控新型編碼量子比特。國際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 我國學者揭示「量子柴郡貓」獨特量子特性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與南開大學學者合作,首次實現了光子的偏振與其本體分離,進而實現兩個光子偏振的無接觸交換,實驗揭示了「量子柴郡貓」的獨特量子特性,加深了人們對「什麼是物理實在」這一物理學基本問題的認識。
  • 人類首次實現量子通信,中國的「墨子號」牛在哪?
    我們可以簡單地認為整個世界都是由最基本的量子組成的。量子有兩個奇妙特性—量子疊加原理和量子糾纏。量子通信量子通信它允許通信雙方共享粒子(或量子位)傳輸的加密數據。量子位元的量子特性是成對連接的,而且這些成對是隨機產生的。也就是說雙方共享數據時會產生一個秘密短語,然後用來加密後續的數據傳輸。量子通信系統以量子疊加狀態編碼,這些編碼的光子被發送到遙遠的地方。
  • 潘建偉小組首次實現量子分解算法
    記者日前從中國科技大學了解到,該校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楊濤、陸朝陽等,在國際上首次利用光量子計算機實現了休爾量子分解算法,研究成果發表在12月21日出版的美國權威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RL)上,標誌著我國光學量子計算研究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 潘建偉等在國際上首次實現量子分解算法
    日前,中國科技大學教授潘建偉和他的同事楊濤、陸朝陽等,與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利用光量子計算機實現了Shor量子分解算法,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美國權威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標誌著我國光學量子計算研究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 固體系統中首次實現量子態信息隱形傳輸
    OFweek通信網,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15日報導,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科學家首次在一個類似計算機晶片的電子電路中,將信息從其一角「隱形傳輸」到了另一角。研究人員指出,這是首次在一個固體系統中成功實現了量子態信息隱形傳輸,從發送方到接收方不用傳輸信息載體,這種電路是未來構建量子計算機的重要一環。
  • 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首次實現
    【科技前沿】本報合肥9月8日電(記者常河)記者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馬庫斯·胡貝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
  • 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首次實現
    9月8日,記者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馬庫斯·胡貝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本成果為進一步實現各種高維量子信息過程和研究高維系統的量子物理基本問題打下重要基礎。
  • 量子磁共振顯微鏡首次實現直接觀測人類生化過程
    因此,醫生和醫學研究者們長久以來的一個願望就是擁有一款精度足夠高,能夠直接觀測更加細微的生化活動的磁共振顯微鏡。如今,他們這一願望實現了。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大衛·辛普森(David Simpson)與他的團隊成功地造出了一款解析度高達300納米的磁共振顯微鏡,而這項突破最大的秘方則是——一個由鑽石打造的傳感器。這個傳感器的工作原理與數位相機的CCD晶片類似。
  • 中國科大首次實現反事實直接量子通信
    在此基礎上,再利用量子芝諾效應(quantum Zeno effect),可以大大提升上述無相互作用測量的成功率。  具體到反事實直接量子通信的物理實現,最核心的結構是嵌套、級聯的幹涉儀。Bob根據他需要傳輸的信息來編碼,通過嵌套的量子芝諾效應,Alice可以利用類似於「無相互作用測量」的方式完整地獲知Bob的信息,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任何光子在Alice和Bob之間傳輸。
  • 量子是什麼、量子具有什麼特性、又有什麼作用?一文帶你搞懂
    最近量子這個詞非常火,像前些年的納米這個詞一樣,被廣泛應用在各類產品裡,像什麼「量子波動速讀」,這種方法是從日本漂洋過海來的,號稱孩子用此法可在5分鐘內看完一本10萬字的書籍,並能把內容完整複述,閉著眼也能和書發生感應。宣稱是利用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和量子糾纏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