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地球」判定標準來了,科學家:或可用大氣紅塵尋找外星生命

2020-09-20 一切交給時間

多年來,人類在尋找「第二地球」的道路上可謂煞費苦心。一開始,科學家們是以地球作為藍本的,不過後來伴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們發現即使是一些不處於宜居帶之中的星球,或許上面也可以存在生命,比方說太陽系之中的木衛二,此前科學家曾經猜測它的冰層下面,極有可能存在著一個溫暖的液態海洋。

什麼是宜居行星?

簡單來說,地球就是目前已知的,最宜居的一顆行星。它處於恆星(太陽)的宜居帶之中,距離適中,擁有濃厚的大氣層可以幫助隔絕太空各類輻射和紫外線,同時擁有液態水,這些都是地球可以孕育出生命的前提。

正如同我們上文中提到過的,在過去的20多年時間裡,科學家們也一直在試圖尋找和地球自然環境差不多的行星,想著未來如果有一天地球的資源枯竭了,人類可以移民到這些星球之上,延續人類文明。

可惜,多年來雖然找到了上千顆的系外行星,卻一直都一無所獲,科學家們也開始轉換自己的思路,去思考是不是此前判斷的關鍵因素有誤,或者是在尋找的過程中,漏掉了什麼關鍵性的因素,這不,日前英國的科學家就找到了新的答案。

英國科學家發現了什麼?

根據《科技日報》6月份的報導,來自英國的科學家通過建模實驗,首次發現大氣礦塵可提高類地行星宜居性,這在以往的系外行星觀測過程中,大氣礦塵一直都曾被忽視,不過建模卻發現,它其實與行星上的氣候環境密不可分。

什麼是礦塵呢?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存在於大氣中的微小顆粒,它的範圍很廣,火山爆發時產生的火山灰、巖石風化後形成的塵埃,甚至是生物活動所產生的生產粉塵等等,它們都屬於大氣礦塵的一種。

它的主要構成是碳和矽酸鹽,拿地球來說,地球上的大氣礦塵可以為地球起到保溫的作用,這也意味著,如果一顆系外行星它並不是處於宜居帶中最完美的位置,不過它的大氣中存在大量的大氣礦塵,那麼它就非常有可能擁有一個宜居的氣候環境。

這個發現也意味著,此前因為科學家們忽視了大氣礦塵,所以,可能很多潛在宜居的行星都被科學家們給誤判了,同時,大氣礦塵也可以模糊生物標誌物,這意味著,如果一顆星球上存在大氣礦塵,它的上面也是有可能存在生命的。

科學家們準備怎麼做?

既然找到了新的評判方向,科學家們也準備在宇宙中去尋找那些存在大氣礦塵的星球,從而通過化學分析等一系列手段,來判斷系外行星的氣候環境情況,以及它上面系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從而實現人類的夢想——找到宇宙中的「同伴」。

想不到在地球上對人類健康有害的大氣礦塵,在宇宙中卻可以幫助一顆系外行星「逆天改命」,成為人類未來「第二地球」的 候選目標,至於究竟結果會如何,讓我們期待更好的消息傳來吧。

參考消息

《科技日報》6月9日文章《英科學家首次發現大氣礦塵可提高類地行星宜居性》

相關焦點

  • 以地球為標準,尋找到外星生命的是否機率更大?
    這無法不讓科學家們相信外星智慧生命的存在,科學的定論是要有實質的證據表明的。因此科學家們必須要找出外星人存在的證據,才能證明外星生命的存在。但要怎麼找,在哪裡找?要用什麼方法去找?我們根本不知道外星生命是以怎樣的方式存在的。
  • 科學家尋找外星生命為何總以地球上的條件為標準?你知道原因嗎
    孤獨的地球從上個世紀開始,科學家們就一直在尋找著外星生命的痕跡,從未停止放棄。這就讓我們有了一個共同的疑問,那就是外星生命到底在哪裡,他們究竟存不存在?目前科學家尋找外星生命都是以地球生命作為標準的,於是就有很多人認為,這種以地球為參考的尋找方法太過片面,很有可能是錯誤的,我們應該不僅僅以地球為參考,要思考別的生命形式。但真的是這些人所認為的這樣嗎?
  • 為什麼科學家尋找外星生命總是按照地球生物的生存條件來尋找?
    有粉絲問觸手君,為什麼科學家尋找外星生命總是按照地球生物的生存條件來尋找外星生命?然道生命存在的形式不能是多種多樣的嗎?是,宇宙如此廣大,其可觀測直徑達到930億光年,幾乎無邊無際,地球在宇宙中連一個細胞,一個分子,一個原子都算不上。
  • 科學家在尋找外星生命特徵氣體上存在分歧
    其中包括潛在的超級地球、類海王星、類似熾熱木星以及諸如克卜勒452b之類的世界,克卜勒452b可能是巖石的,水狀的「地球表親」,距這裡1400光年。從2018年NASA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預期發射開始,天文學家將能夠跨越光年凝視並擴大最有希望的系外行星的大氣層。他們將尋找「生物特徵氣體」的存在,這些氣體只能由外星生命產生。
  • 外星生命形成條件是什麼?科學家模擬外星大氣,企圖複製相同生物
    審核:小文 引言:一直以來人類都在探索地外生命,而且是以地球生命作為參照物來尋找的。因此有觀點認為,並非是人類的探索能力不足,而有可能是人類的探索方向出現了偏差。地球上的生物固然只適合在地球上生存,其他星球上的生命或許和地球生命存在較大的差異。
  • 地球生命多樣性或起源於外星,科學家外太空尋找磷元素
    日本科學家發現地球生命多樣性起源於外星日本科學家近日發現,地球上生命的多樣性(磷含量急劇增加)的原因是起源於外星。過去,人們普遍認為,七億年前海洋中的磷很少,但是陸地上磷的含量很高。在700-800萬年前,由於風化和火山活動,磷進入了海洋並且促使了生物大量繁殖並且進化。
  • 科學家打開550萬年前洞穴:或我們尋找外星生命的方向,是錯的
    即便是人類的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科學技術發展到如今的地步,對於外星生命,科學家也在一直探索尋找,但並沒有發現它們的蹤跡。之前科學家打開一個550萬年前的洞穴後,表示:或許我們尋找外星生命的方向是錯的。這是怎麼回事?
  • 外星生命存在嗎?科學家:火星地下深處或有生命,但尋找並不容易
    隨著科學探索的不斷擴展,科學家發現生命有著無限的可能。儘管對外星生命的搜索通常取決於星球表面和大氣中發現的水,但是表面沒有發現液態水,並不代表巖石等其他物體裡沒有生命。這裡要說明一點,外星生命並非只指那些擁有高度智慧的外星人,實際上任何地外生命體都稱為外星生命。
  • 外星生命存在嗎?科學家:火星地下深處或有生命,但尋找並不容易
    隨著科學探索的不斷擴展,科學家發現生命有著無限的可能。儘管對外星生命的搜索通常取決於星球表面和大氣中發現的水,但是表面沒有發現液態水,並不代表巖石等其他物體裡沒有生命。哈佛大學的天文學家勒布(Avi Loeb)博士和佛羅裡達理工學院天體生物學林甘(Manasvi Lingam)博士提出了一種開創性的新方法,通過分析火星地下的「厚度」以及其中的高壓是否可以完全排除生命,推測出火星、月球和其他宇宙天體上存在生命的更多可能性。這裡要說明一點,外星生命並非只指那些擁有高度智慧的外星人,實際上任何地外生命體都稱為外星生命。
  • 以地球生命標準尋找外星人將一無所獲
    以地球生命標準尋找外星人將一無所獲  Frieza77 • 2018-09-04 11:52:32 來源:前瞻網 E
  • 利用太陽實現引力透鏡來尋找外星生命?科學家到底怎麼想的?
    近日,在剛剛舉行的國際宇航大會上,有科學家提出了一個瘋狂的想法:利用太陽幫助我們檢測外星生命的存在!這一想法一經提出立即引起了巨大反響,太陽幫助我們尋找外星生命?真的可行嗎?科學家進一步表示,如果人類能夠在太空中進行一些非常精細的操作,我們的太陽也許有一天能夠揭示是否有生命隱藏在一個遙遠的星球上。姑且不論這個壯舉的可行性,單就是它的目標就已經引起人類的重點關注:尋找外星生命,確認潛在的外星生命線索。
  • 科學家苦苦尋找的外星生命,到底長什麼樣?
    數量如此龐大的恆星,必然有不少像太陽一樣,孕育著自己的生命系統。科學家們孜孜不倦地向外太空探索,雖然還沒有發現地外文明的跡象,但是所有人都相信,人類絕不孤獨。在茫茫星海中,必然有無數兄弟姐妹,一起分享著這片宇宙的恩賜。但是,外星生命的形態是什麼樣的?他們可能與人類或者地球生命相似嗎?
  • 為何一定要按照地球生命為標準尋找外星人?天文學家「別無選擇」
    截止目前,雖然天文學家對外太空已經探索了幾十年,但沒有發現任何地外生命,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那就是碳基生命。而天文學家在尋找外星人的過程中,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地球生命,碳基生命!不少人對此提出質疑:難道外星人一定就是碳基生命嗎?外星人一定要呼吸氧氣,一定需要液態水嗎?他們呼氣其他氣體不行嗎?
  • 探索外星文明的新策略:尋找地外行星的太陽能電池板、大氣汙染物
    從那以後,世界各國的天文學家們已經通過各種先進的望遠鏡,探測到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其中包括一些可能潛藏著外星生命的類地行星。為了在這4000多顆行星中探測外星生命,科學家們必須首先確定哪些特徵能表明生命的存在,以便能夠縮小探測的範圍。
  • 另一個地球我們來了!美國啟動系外行星勘測項目,尋找外星生命
    ,可是,外星生命們又都在哪裡呢?因為地球作為一顆處於恆星宜居帶中的行星,孕育著生命,所以,科學家們尋找外星生命的首要目標,也都放在與地球相似的系外行星身上。不過,因為行星本身不發光,無法直接觀測到,所以,科學家們只能藉助恆星,來尋找處於它周圍軌道上的行星,雖然目前一些恆星周圍我們只發現了1-2顆行星,但是真實數量或遠比我們想像得多。
  • 科學家公布尋找地外生命新方法,地球可能已經暴露具體位置
    科學家們始終相信浩瀚的宇宙中一定還存在著其它生命。外星智慧生命以及外星文明在之宇宙中也可能有很多,但由於宇宙行星間的距離太大了,都是以光年來計算的,即使某顆星球有智慧生命,以我們現在的觀測設備也不可能看到。
  • 科學家:尋找外星生命更容易了
    迄今為止,科學家們發現的適合生命生存的星球只有地球,即使現在科學技術已經已經讓我們找到了3976顆系外行星,但系外行星離地球太遙遠了。目前僅憑天文望遠鏡還無法對它們進行更直接的觀測,仍然無法確定哪個系外行星是存在生命的宜居行星。
  • 前所未有,霍金警告並不管用,天文學家開始在太空中尋找外星生命
    天文學家將首次用28個巨型射電望遠鏡掃視整個太空,以此來尋找外星生命的跡象,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外星文明探索——搜尋地外文明計劃(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簡稱SETI)。
  • 地球之外真的沒有「新地球」嗎?科學家們在月食中尋找出新生命!
    我是海憶,今天我們來聊的話題是:地球之外還有新的「地球」嗎?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確定了太陽系以外的4000多顆行星,其中少數是小型的,有的地方是有巖石的,可能像地球一樣。如果它們的大氣層與我們的相似,那麼通過下一代太空望遠鏡,科學家將能夠真正地研究這些大氣層,並發現「新地球」。
  • 地球之外真的沒有「新地球」嗎?科學家們在月食中尋找出新生命
    我是海憶,今天我們來聊的話題是:地球之外還有新的「地球」嗎?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確定了太陽系以外的4000多顆行星,其中少數是小型的,有的地方是有巖石的,可能像地球一樣。如果它們的大氣層與我們的相似,那麼通過下一代太空望遠鏡,科學家將能夠真正地研究這些大氣層,並發現「新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