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原著學英語_6《萬物簡史》哈雷並沒有發現哈雷彗星

2020-12-04 謙謙說雅思

很多小夥伴都想讀英文原著學英語,可每次看兩頁就放棄。為了幫助大家從閱讀中找到樂趣,曉梅老師就帶大家一起讀英文原著,看看有意思的故事,學學地道表達,分析長難句。先從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萬物簡史》開始。這本書從宇宙大爆炸開始講現代科學史,穿插了很多科學家的生平故事,妙趣橫生。本書作者Bill Bryson喜歡用口語化的語言敘述,因而裡面的英語要比一般的原著通俗易懂。今天讀第4章關於哈雷的片段。

哈雷沒做過的一件事是發現哈雷彗星

Halley was an exceptional figure. In the course of a long and productive career, he was a sea captain, a cartographer, a professor of geometry at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deputy controller of the Royal Mint, Astronomer Royal and the inventor of the deep-sea diving bell. He wrote authoritatively on magnetism, tides and the motions of the planets and fondly on the effects of opium. He invented the weather map and actuarial table, proposed methods for working out the age of the Earth and its distance from the Sun, even devised a practical method for keeping fish fresh out of season.

哈雷是位非凡的人物。在其漫長而富有成果的職業生涯中,他曾是船長、製圖師、牛津大學 (university of Oxford) 幾何學教授、皇家鑄幣局 (Royal Mint) 副局長、皇家天文學家(譯註:英國授予皇家格林尼治天文臺臺長的頭銜)、深海潛水鐘的發明者。他寫了關於磁力、潮汐和行星運動的權威著作,還寫了鴉片的好處。他發明了天氣圖和精算表,提出了計算地球年齡和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的方法,甚至還發明了一種在淡季讓魚保鮮的實用方法。

The one thing he didn't do was discover the comet that bears his name. He merely recognized that the comet he saw in 1682 was the same one that had been seen by others in 1456, 1531 and 1607. It didn't become Halley's cometuntil 1758, some 16 years after his death.

他沒做過的一件事是發現以他名字命名的彗星。他只是發現他在1682年看到的那顆彗星和其他人在1456年、1531年和1607年看到的是同一顆。那顆彗星直到1758年,大約在他去世16年後才成為哈雷彗星

For all his achievements, however, Halley's greatest contribution to human knowledge may simply have been to take part in a modest scientific wagerwith two other wothies of his day. Robert Hooke, who is perhaps best remembered now as the first person to describe a cell, and the great and stately Sir Christopher Wren, who was actually an astronomer first and an architect second, though that is not often generally remembered now.

雖然哈雷取得了那麼多成就,但他對人類知識的最大貢獻可能只是與他同時代的另外兩位科學家打了個小小的科學。(這兩位科學家分別是)羅伯特·胡克,人們對他印象最深的可能是第一個描述細胞的人,以及偉大莊嚴的克裡斯多佛·雷恩爵士,他實際上首先是天文學家,其次是建築師,儘管這一點現在經常被人們遺忘。

In 1683 Halley, Hooke and Wren were dining in London when the conversation turned to the motions of celestial objects. It was known that planets were inclined to orbit in a particular kind of ovalknown as an ellipse - 'a very specific and precise curve', to quote Richard Feynman - but it wasn't understood why. Wren generously offered a prize worth 40 shillings (equivalent to a couple of weeks' pay) to whichever of the men could provide a solution.

1683年,哈雷、胡克和雷恩在倫敦吃飯時,話題轉到了天體運動上。那時大家都知道行星傾向於在一種特殊的扁圓 (oval) 軌道上運行,這種扁圓被稱為橢圓 (ellipse),用理察·費曼的話來說就是「一種非常特殊和精確的曲線」,但沒人知道為什麼會是這樣。雷恩慷慨地提供了價值40先令(在當時相當於幾周的工資)的獎品給任何一個能提供答案的人。

Hooke, who was well known for taking credit for ideas that weren't necessarily his own, claimed that he had solved the problem already, but declined now to share it on the interesting and inventive grounds that it would rob others of the satisfaction of discovering the answer for themselves. He would instead 'conceal it for some time that others might know how to value it'. If he thought any more on the matter, he left no evidence of it.

胡克以把並不一定是他自己的想法據為己有而聞名,他聲稱自己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但當時拒絕分享,理由是分享出來會剝奪別人自己發現答案的滿足感。相反,他會「隱藏一段時間,讓別人知道如何珍視它」。沒有證據顯示他後來再考慮過這件事。

Halley, however, became consumed withfinding the answer, to the point that the following year he travelled to Cambridge and boldly called upon the university's Lucasian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 Isaac Newton, in the hope that he could help.

然而,哈雷為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絞盡了腦汁。打賭的第二年,他來到劍橋大學,大膽地拜訪了該校的盧卡斯數學教授(譯註:英國劍橋大學的一個榮譽職位)艾薩克·牛頓,希望他能幫上忙。

詞彙與短語

1. during/in/throughout/over the course of something,在……的過程中

During the course of our conversation, it emerged that Bob had been in prison. 在我們談話的過程中,鮑勃被關進了監獄。

2. Halley's comet,哈雷彗星

Halley's Comet is arguably the most famous comet. 哈雷彗星可以說是最著名的彗星。

3. equivalent,[kwvlnt],adj. 相當的

I had no dollars, but offered him an equivalentamount of sterling. 我沒有美元,但給了他等值的英鎊。

4. be well known for,因……而出名

He was well known forhis extreme political views. 他的極端政治觀點是出了名的。

5. be consumed with,(為某或或某種感情)而不斷受折磨

He was consumed with guiltafter the accident. 事故發生後,他深感內疚。

長難句分析

Hooke [主句主語], who [who引導的定語從句修飾Hooke] was well known fortaking credit for ideas that [that引導的定語從句修飾ideas] weren't necessarily his own, claimed [主句謂語] that [that引導的賓語從句] he had solved the problem already, but [but引導的並列句,省略he] declined now to share it on the interesting and inventive grounds that [that引導的同位語從句] it would rob others of the satisfaction of discovering the answer for themselves.

胡克以把並不一定是他自己的想法據為己有而聞名,他聲稱自己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但當時拒絕分享,理由是分享出來會剝奪別人自己發現答案的滿足感。

詞彙發音

相關焦點

  • 讀原著學英語_10《萬物簡史》哈雷用彩虹屁讓牛頓交出大作
    很多小夥伴都想讀英文原著學英語,可每次看兩頁就放棄。為了幫助大家從閱讀中找到樂趣,曉梅老師就帶大家一起讀英文原著,看看有意思的故事,學學地道表達,分析長難句。先從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萬物簡史》開始。這本書從宇宙大爆炸開始講現代科學史,穿插了很多科學家的生平故事,妙趣橫生。
  • 讀原著學英語_9《萬物簡史》牛頓為什麼那麼偉大
    很多小夥伴都想讀英文原著學英語,可每次看兩頁就放棄。為了幫助大家從閱讀中找到樂趣,曉梅老師就帶大家一起讀英文原著,看看有意思的故事,學學地道表達,分析長難句。先從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萬物簡史》開始。這本書從宇宙大爆炸開始講現代科學史,穿插了很多科學家的生平故事,妙趣橫生。
  • 讀原著學英語_12《萬物簡史》倒黴到家的法國科學家
    很多小夥伴都想讀英文原著學英語,可每次看兩頁就放棄。為了幫助大家從閱讀中找到樂趣,曉梅老師就帶大家一起讀英文原著,看看有意思的故事,學學地道表達,分析長難句。先從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萬物簡史》開始。這本書從宇宙大爆炸開始講現代科學史,穿插了很多科學家的生平故事,妙趣橫生。
  • 讀原著學英語_7《萬物簡史》牛頓的怪癖
    很多小夥伴都想讀英文原著學英語,可每次看兩頁就放棄。為了幫助大家從閱讀中找到樂趣,曉梅老師就帶大家一起讀英文原著,看看有意思的故事,學學地道表達,分析長難句。先從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萬物簡史》開始。這本書從宇宙大爆炸開始講現代科學史,穿插了很多科學家的生平故事,妙趣橫生。
  • 讀原著學英語_2《萬物簡史》之埃文斯的故事「中」
    很多小夥伴都想讀英文原著學英語,可每次看兩頁就放棄,從2020年起曉梅老師就帶大家一起讀英文原著,看看有意思的故事,學學地道表達,分析長難句。先從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萬物簡史》開始。
  • 讀原著學英語_13《萬物簡史》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最終確定
    很多小夥伴都想讀英文原著學英語,可每次看兩頁就放棄。為了幫助大家從閱讀中找到樂趣,曉梅老師就帶大家一起讀英文原著,看看有意思的故事,學學地道表達,分析長難句。先從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萬物簡史》開始。這本書從宇宙大爆炸開始講現代科學史,穿插了很多科學家的生平故事,妙趣橫生。
  • 聞名科學界的哈雷彗星,為什麼它叫哈雷?科學家認為與這奇人有關
    在廣闊的宇宙中,有一顆叫哈雷的彗星,之所以叫「哈雷」,是因為它取自一位科學家的名字,這位科學家就是埃德蒙.哈雷,由於他最早測定和證實了這科彗星的存在,因此,為了標榜他的功績,這顆彗星的名字就以「哈雷」命名。
  • 哈雷彗星是如何發現的?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下哈雷彗星和它的發現者哈雷,哈雷是英國歷史上比較出色的一位天文學家。曾經是格林尼治的天文臺臺長,世界上第一個南天星標第1個南天星表和首次利用萬有引力定律推算出了某顆彗星的軌道,後來這顆星星就被哈雷自己的名字命名為哈雷彗星。
  • 險言碎語(46):跟隨興趣的收穫,哈雷彗星與哈雷生命表
    他把牛頓定律應用到彗星運動上,並正確預言了那顆現被稱為哈雷的彗星作回歸運動的事實,他還發現了天狼星、南河三和大角這三顆星的自行,以及月球長期加速現象。哈雷在整理彗星觀測記錄的過程中,發現1682年出現的一顆彗星的軌道根數,與1607年克卜勒觀測的和1531年阿皮延觀測的彗星軌道根數相近,出現的時間間隔都是75年或76年。哈雷運用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反覆推算,得出結論認為,這三次出現的彗星,並不是三顆不同的彗星,而是同一顆彗星三次出現。
  • 哈雷彗星
    發現1531年、1607年和1682年出現的這三顆彗星軌道看起來如出一轍,雖然經過近日點的時刻有一年之差,但可能解釋為是由於木星或土星的引力攝動所造成的。一個念頭在他腦海中迅速地閃過:這三顆彗星可能是同一顆彗星的三次回歸。但哈雷沒有立即下此結論,而是不厭其煩地向前搜索,發現1456年、1378年、1301年、1245年,一直到1066年,歷史上都有大彗星的記錄。
  • 歷史上,是不是中國人最先發現了哈雷彗星?
    還外國人最先發現了哈雷彗星?帶著這個問題,請聽我們慢慢道來。首先,為什麼叫哈雷彗星?不叫別的什麼彗星呢?1680年,一位名為埃德蒙·哈雷的英國天文學家,24歲的哈雷與卡西尼共同合作,觀測了當年天空中一顆耀眼的彗星,從那以後,年輕的哈雷對彗星觀測發生濃厚的興趣。
  • 勇於探索的人--哈雷與哈雷彗星
    據史料記載,最早記錄哈雷彗星的是中國人。但最早算出哈雷彗星運行軌道的是英國人--哈雷。哈雷自幼熱愛天文,他不僅勤於觀測,還善於思考。在父親的幫助下,17歲的哈雷帶著自費購置的望遠鏡,進入了牛津大學王后學院。入學第二年,哈雷就給格林尼治天文臺臺長、皇家天文學家弗蘭提斯德寫信,指出他繪製的木星圖和土星圖中的計算錯誤。哈雷20歲的時候,放棄了獲得學位的機會,依靠印度公司的資助,奔赴聖勒拿島,在那裡建立了南半球第一座天文臺。
  • 勇於探索的人——哈雷與哈雷彗星
    據史料記載,最早記錄哈雷彗星的是中國人。但最早算出哈雷彗星運行軌道的是英國人--哈雷。哈雷自幼熱愛天文,他不僅勤於觀測,還善於思考。在父親的幫助下,17歲的哈雷帶著自費購置的望遠鏡,進入了牛津大學王后學院。入學第二年,哈雷就給格林尼治天文臺臺長、皇家天文學家弗蘭提斯德寫信,指出他繪製的木星圖和土星圖中的計算錯誤。
  • 哈雷彗星:我還會回來的
    哈雷1656年出生在英國的哈格斯頓,這裡距離倫敦很近,雖然沒有倫敦繁華,但也不會太過遜色。哈雷於1673年進入牛津大學女王學院學習數學,但是就在他1676年畢業之際,他放棄了即將到手的學位證書,隻身搭乘東印度公司的航船,在海上航行了三個月,到達南大西洋的聖赫勒納島,建立起人類第一個南天觀測站,進行了一年多的天文觀測,測編了世界上第一份精度很高的南天星表,因此被譽為「南天第谷」。
  • 「知道SET」哈雷與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然而,雖然這位天文學家為了成為這顆彗星回歸預言的第一見證者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正如最近某位網際網路大咖所說的一樣,在前進的道路上,總是會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1758年的平安夜,一位德國的天文愛好者,率先見證了這次天文學史上的重大事件。
  • 哈雷彗星的空間探測
    人類已經發現的彗星有1600多顆,但是肉眼能看到的卻很少。哈雷彗星是唯一能用裸眼直接從地球看見的短周期彗星,也是人一生中唯一以裸眼可能看見兩次的彗星。其它能以裸眼看見的彗星可能會更壯觀和更美麗,但那些都是數千年才會出現一次的彗星。1695年,已是皇家學會書記官的愛德蒙·哈雷開始專心致志地研究彗星。
  • 書摘|武王伐紂之戰,天邊曾閃現哈雷彗星?
    很早就有人指出,在哈雷「發現」哈雷彗星之前,這顆彗星至少有30次回歸都已經被古人觀測到。例如,從春秋時代魯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到清代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哈雷彗星共回歸29次,中國古籍中都有記錄。
  • 76.1年環繞太陽一周的周期彗星:哈雷彗星!
    這個任務提供的資料還大幅改革和重新配置這些材料的想法;例如,理解哈雷彗星的表面主要是布滿塵土的,沒有揮發性物質,並且只有一小部分是冰。[ 文學論 編輯 彗星,俗名「掃帚星」,是圍繞太陽運行的一種天體。人們已經發現的彗星有1600多顆,但是肉眼能看到的卻很少,用望遠鏡每年也只能看到20多顆。
  • 小綿羊故事說:哈雷彗星|一個76年的浪漫約定
    世界好大奇妙的事情每一天都有,就讓我們一起去發現!在天文學的領域有一顆特別有名的彗星,大約每76年就來到地球附近一次,所以我們大多數人這一輩子可能最多也就只有一次看見它的機會,這顆彗星的名字就叫哈雷彗星,天文學家之所以把它命名成叫哈雷彗星就是為了紀念一個名字叫埃德蒙哈雷的天文學家。他首先發現了彗星是會周期性回歸的天文現象,並且他成功預測哈雷彗星下一次要在1759年又出現在地球上空。
  • 哈雷彗星繞太陽運行的周期約為幾年,哈雷彗星多少年出現一次?
    公元前164年下半年 巴比倫 的黏土版中記錄公元前87年8月公元前12年10月 當時有學者稱其為《聖經-新約》的伯利恆之星公元66年1月公元141年3月公元218年5月公元295年4月公元374年2月公元451年6月公元530年9月公元60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