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原著學英語_9《萬物簡史》牛頓為什麼那麼偉大

2020-11-29 謙謙說雅思

很多小夥伴都想讀英文原著學英語,可每次看兩頁就放棄。為了幫助大家從閱讀中找到樂趣,曉梅老師就帶大家一起讀英文原著,看看有意思的故事,學學地道表達,分析長難句。先從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萬物簡史》開始。這本書從宇宙大爆炸開始講現代科學史,穿插了很多科學家的生平故事,妙趣橫生。本書作者Bill Bryson喜歡用口語化的語言敘述,因而裡面的英語要比一般的原著通俗易懂。今天讀第4章關於牛頓的片段。

牛頓的偉大之處

Once in a great while, a few times in history, a human mind produces an observation so acute and unexpected that people can't quite decide which is the more amazing - the fact or the thinking of it. The appearance of the Principa was one of those moments. It made Newton instantly famous. For the rest of his life he would be draped with plaudits and honours, becoming, among much else, the first person in Britain knighted for scientific achievement.

歷史上有那麼偶然的幾次,人類大腦的觀察敏銳、出乎意料到不可思議的地步,讓人們說不出是觀察出的事實還是思考的過程更神奇。《原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出現就是那樣一個時刻。它讓牛頓一夜成名。他的餘生將淹沒在掌聲和榮譽中,他會成為英國第一個因為科學成就而獲得爵士頭銜的人。

Even the great German mathematicianGottfried von Leibniz, with whom Newton had a long, bitter fight over priority for the invention of the calculus, thought his contributions to mathematics equal to all the accumulated work that had preceded him. 'Nearer the gods no mortal may approach,' wrote Halley in a sentiment that was endlessly echoed by his contemporaries and by many others since.

就連偉大的德國數學家戈特弗裡德·威廉·萊布尼茨也認為牛頓對數學的貢獻相當於他之前所有人成就的總和,儘管萊布尼茨和牛頓曾因為誰先發明微積分而有過長時間激烈的爭吵。「(牛頓)比任何凡人都更接近神」,哈雷(在《原理》的前言中)動情地寫道,和他同時代和後來的很多人深有同感。

Although the Principa has been called 『one of the most inaccessible books ever written』 (Newton intentionally made it difficult so that he wouldn't be pestered by mathematical 'smatterers', as he called them), it was a beaconto those who could follow it. It not only explained mathematically the orbit of the heavenly bodies, but also identified the attractive force that got them moving in the first place - gravity. Suddenly every motion in the universe made sense.

雖然《原理》被稱為「史上最難讀懂的書之一」(牛頓故意寫得很艱澀,以免他所謂的數學「半吊子」打擾他),但對於能讀懂的人來說這本書是盞明燈。它不僅從數學上解釋了天體的運行軌道,還找到了引發天體運動的引力,即重力。宇宙中的一切運動一下子有了道理。

At the Principa's heart were Newton's three laws of motion(which state, very baldly, that a thing moves in the direction in which it is pushed; that it will keep moving in a straight line until some other force acts to slow or deflect it; and that every action has an opposite and equal reaction) and his universal law of gravitation. This states that every object in the universe exerts a tug on every other. It may not seem like it, but as you sit here, now you are pulling everything around you - walls, ceiling, lamp, pet cat - towards you with your own little (indeed, very little) gravitational field. And these things are also pulling on you.

《原理》的核心是牛頓三大運動定律(定律非常明確地指出,物體朝著受力的方向運動;它會一直沿直線運動,直到有其他力的作用使它減速或偏轉;每個作用力都有相反且相等的反作用力)和萬有引力定律。萬有引力定律指出宇宙中的任何物體之間都有吸引力。雖然看不出來,但坐著的時候,你在用你小小的(確實非常小)重力場把周圍的一切,包括牆、天花板、燈和寵物貓吸引向自己。這些東西同時也在吸引你。

It was Newton who realized that the pull of any two objects is, to quote Feynman again, 'proportional to the mass of each and varies inversely as the square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m'. Put another way, if you double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objects, the attraction between them becomes four times weaker. This can be expressed with the formula

正是牛頓發現兩個物體之間的吸引力,還是引用費曼的話,「與兩個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與二者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換一種說法,如果把兩個物體之間的距離增大一倍,它們之間的引力會變成原來的四分之一。可以用以下公式表達這一概念:

which is of course way beyond anything that most of us could make practical use of, but at least we can appreciate that it is elegantly compact. A couple of brief multiplication, a simple division and, bingo, you know your gravitational position wherever you go. It was the first really universal law of nature ever produced by a human mind, which is why Newton is everywhere regarded with such profound esteem.

這個公式對我們大多數人根本沒有實際用處,但至少我們能欣賞它多麼巧妙精練。幾次相乘,一次相除,然後唰一下,你就知道自己的引力大小了。這是人類提出的第一個真正普遍適用的自然法則,這就是牛頓在世界各地都深受尊重的原因。

詞彙與短語

1. Newton's three laws of motion,牛頓三大運動定律。

2. straight line,直線。

3. opposite,[pzt], adj. 相反的。

She turned and walked off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她轉身朝相反的方向走去。

4. the universal law of gravitation [ɡrvten], 萬有引力定律。

5. object,[bdkt],n. 物體。

He squinted his eyes as though he were studying an object on the horizon. 他眯著眼睛,好像在研究地平線上的某個物體。

長難句分析

Even the great German mathematicianGottfried von Leibniz [主語], with whom Newton had a long, bitter fight over priority for the invention of the calculus, thought [謂語] his contributions to mathematics equal to all the accumulated work [賓語從句,省略了that] that had preceded him [that引導的定語從句修飾work].

就連偉大的德國數學家戈特弗裡德·威廉·萊布尼茨也認為,牛頓對數學的貢獻相當於他之前所有人成就的總和,儘管萊布尼茨和牛頓曾因為誰先發明微積分而有過長久而激烈的爭執。

相關焦點

  • 讀原著學英語_7《萬物簡史》牛頓的怪癖
    很多小夥伴都想讀英文原著學英語,可每次看兩頁就放棄。為了幫助大家從閱讀中找到樂趣,曉梅老師就帶大家一起讀英文原著,看看有意思的故事,學學地道表達,分析長難句。先從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萬物簡史》開始。這本書從宇宙大爆炸開始講現代科學史,穿插了很多科學家的生平故事,妙趣橫生。
  • 讀原著學英語_10《萬物簡史》哈雷用彩虹屁讓牛頓交出大作
    很多小夥伴都想讀英文原著學英語,可每次看兩頁就放棄。為了幫助大家從閱讀中找到樂趣,曉梅老師就帶大家一起讀英文原著,看看有意思的故事,學學地道表達,分析長難句。先從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萬物簡史》開始。這本書從宇宙大爆炸開始講現代科學史,穿插了很多科學家的生平故事,妙趣橫生。
  • 讀原著學英語_6《萬物簡史》哈雷並沒有發現哈雷彗星
    很多小夥伴都想讀英文原著學英語,可每次看兩頁就放棄。為了幫助大家從閱讀中找到樂趣,曉梅老師就帶大家一起讀英文原著,看看有意思的故事,學學地道表達,分析長難句。先從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萬物簡史》開始。這本書從宇宙大爆炸開始講現代科學史,穿插了很多科學家的生平故事,妙趣橫生。
  • 讀原著學英語_12《萬物簡史》倒黴到家的法國科學家
    很多小夥伴都想讀英文原著學英語,可每次看兩頁就放棄。為了幫助大家從閱讀中找到樂趣,曉梅老師就帶大家一起讀英文原著,看看有意思的故事,學學地道表達,分析長難句。先從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萬物簡史》開始。這本書從宇宙大爆炸開始講現代科學史,穿插了很多科學家的生平故事,妙趣橫生。
  • 讀原著學英語_13《萬物簡史》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最終確定
    很多小夥伴都想讀英文原著學英語,可每次看兩頁就放棄。為了幫助大家從閱讀中找到樂趣,曉梅老師就帶大家一起讀英文原著,看看有意思的故事,學學地道表達,分析長難句。先從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萬物簡史》開始。這本書從宇宙大爆炸開始講現代科學史,穿插了很多科學家的生平故事,妙趣橫生。
  • 讀原著學英語_2《萬物簡史》之埃文斯的故事「中」
    很多小夥伴都想讀英文原著學英語,可每次看兩頁就放棄,從2020年起曉梅老師就帶大家一起讀英文原著,看看有意思的故事,學學地道表達,分析長難句。先從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萬物簡史》開始。
  • 為什麼要讀《時間簡史》?
    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霍金,於2018年3月14日辭世。人們在高度讚揚他巨大的科學成就,銘記他為人類作出的傑出貢獻,讚美他堅韌不拔的生命勇氣,盛讚他的「科學鬥士」精神的同時,無不提及他的在科學界影響深遠的科學巨著《時間簡史》。霍金的這部科學著作《時間簡史》,首次出版於1988年。
  • 英鎊上的人(1):牛頓 他真有那麼偉大嗎?偉大在哪?
    1978年,英格蘭銀行開始發行D序列英鎊,其中1英鎊紙幣的正面圖案是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反面是著名的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被認為是人類智商巔峰的他真的有那麼偉大嗎?還是像有些人認為的,他僅僅是竊取了別人的勞動果實?
  • 讀過很多原著,為什麼英語水平還很糟糕?這可能才是根本原因
    我們看過那麼多的英語原著資料,看過那麼多的英語電影,也聽過那麼多的英語歌曲,但是我們的英語為什麼還是那麼糟糕呢?真的是英語太難了嗎?那為什麼別的人學習的那麼好呢?下面,小谷為你慢慢解開謎題。我們總是覺得英語是一門非常難學的課程,實際上英語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難,它只是成為了一個假想敵,而且你假想的敵人還特別的強大,所以導致你學習的時間總是不用功,因為你覺得即使用功了,你也學習不好它,覺得沒有意義,你之所以學習它,也是因為他要考試,如果不考試,我想你都懶得正眼看一下它,又或者我們遇到的英語老師水平太差了,從剛開始教你英語啟蒙的時間
  • 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大設計,你讀不懂卻不得不看的霍金
    再偉大的人也會輸給時間,因為他們必會走到生命的盡頭——死亡,但是,他們留給世界的知識和思想卻會永遠伴隨人類文明的歷史,向那些為了人類文明進步的偉大科學家們致敬。《時間簡史》,1988年首次出版,全書共十二章,講述了宇宙學最前沿的知識,包括宇宙圖像、空間和時間、膨脹的宇宙、不確定性原理、基本粒子和自然力、黑洞、宇宙的起源、蟲洞和時間旅行等等,霍金在此書中描繪了自己對於宇宙的認知,並對相關領域中的各類命題進行了闡述。
  • 給孩子讀的書:萬物簡史(彩圖珍藏版)
    萬物簡史歐盟委員會笛卡兒科普獎獲獎作品★英國皇家學會安萬特獎獲獎作品★美國《科學》雜誌最佳科學著作之一★已被譯成近40種國家和地區文字《萬物簡史——羅件特·溫斯頓(英國皇家學會安萬特獎評委會主席)《萬物簡史》可以躋身於最引人入勝的圖書之列。
  • 讀《人類簡史》的一些思考和疑問
    說讀了《人類簡史》這書,其實才讀了幾節,就是有關於智人的發展。尤瓦爾·赫拉利出身於1976年,比筆者僅僅大6歲,一本這樣的書出來,他的知識庫該是多麼龐大,除了歷史學之外,人類學、生態學、基因學等領域的知識,紛紛被作者囊括進來,而且是那麼有條有理,實在讓人欽佩。人呢,差別實在是大,有時候和年齡仿佛都沒有多大關係,像尤瓦爾·赫拉利,愛因斯坦,霍金這些人,來到世界上,仿佛天生就是來解決一些問題的。
  • 史蒂芬霍金,牛頓之後英國偉大的科學家
    讀過《時間簡史》的人對史蒂芬·霍金這個名字必定不會陌生。這位已經走過60年生命之路、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科學家的人,卻是雙手只有3個手指能夠活動,既不能直立行走,又不能說話的高度殘疾人。在牛津大學上學時,霍金經常無故地掉倒,從牛津畢業,考入劍橋大學讀博士後,霍金的病情開始加劇。在醫院裡,醫生除了告訴他得的是一種極其特殊的運動神經細胞病之外,什麼也沒說。霍金從醫生的眼神中得知自己患了一種不治之症,也就不再尋根問底。疾病使霍金更加成熟,在學業上更加勤奮鑽研。
  • 學英語這麼久,你知道「9.99美元」英語到底怎麼讀嗎?
    本期要學的表達其實非常日常,但是我發現很多人會不太確定。在國外買東西的時候,經常要問老外價格。學英語這麼久,你知道「9.99美元」英語到底怎麼讀嗎?1)「9.99美元」英語怎麼讀?9.99美元有兩種比較常規的讀法。* 第1種也就是國外人最常用的——直接讀成Nine ninety-nine dollars.就是直接把小數點前面的數字9和後面的數字99分開讀,再加上貨幣單位。
  • 看不懂《時間簡史》沒關係,起碼我們可以看得懂《萬物理論》
    片名/萬物理論導演: 詹姆斯·馬什編劇: 安東尼·麥卡滕 / 簡·霍金主演: 埃迪·雷德梅恩 / 菲麗希緹·瓊斯 / 艾米麗·沃森 /大衛·休裡斯 / 查理·考克斯 / 哈裡·勞埃德 / 亞當·戈德利 / 恩佐·科倫蒂 / 瑪克辛·皮克 / 夏洛特·霍普 / 湯姆·普賴爾 / 卡羅爾·斯蒂爾類型: 劇情 / 愛情 / 傳記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語言: 英語 / 法語 / 拉丁語
  • 萬有引力並非牛頓一個人發現,牛頓或許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偉大
    牛頓在1642年的聖誕節出生,1727年去世。牛頓去世後,伏爾泰為了緬懷牛頓先生,通過與牛頓身邊的朋友親戚交流共同創造了一篇牛頓的傳記。傳記裡面有一段是根據牛頓親戚所說的,牛頓被蘋果砸中,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由此,牛頓變成了一種符號,這個說法也一直變成大眾接觸牛頓的一個標籤。
  • 牛頓和莎士比亞,誰更偉大
    那麼我將這句話運用到牛頓與莎士比亞身上。有人在網上發出有關牛頓與莎士比亞的問答題,問:這兩人哪個更偉大?你的答案會是什麼?我先不下結論,先來看看這兩位偉人的事跡吧。牛頓牛頓出生在英國北部林肯郡的一個農民家庭。
  • 史蒂芬·霍金、《時間簡史》與拓寬我們認知的1988年
    霍金的例外——同時也是他最顯見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在隔絕於吃瓜群眾和高深科學之間的厚厚堅冰上,撬破了一絲縫隙,透過幾分光亮。而這一切的起點,就是他在1988年出版的那本書:《時間簡史》。更知道人們買來這本書是因為「大家購買我的書是因為讀了它的評論或者它上了暢銷書榜,但他們並不讀它;他們只是將其放在書架或咖啡桌上,因此不須費力讀通而僅是擁有它就值得炫耀。我斷定會有這種情形發生,但我不知是否比大多數其他的包括《聖經》和莎士比亞著作在內的嚴肅的書籍更甚。」
  • 讀《小王子》原著,學地道英文表達 | Chapter1
    和尚龍老師一起讀《小王子》原著,走進小王子的世界,去遇見那個純真的自己。老師在課程中還會對重點詞彙、句型進行講解,邊聽故事邊學習,積累詞彙量、學習地道英文表達。大人就挺滿意,覺得認識了一個正常人……英語原著閱讀不僅可以擴大詞彙量,提升你的英語閱讀能力,還能潛移默化鍛鍊思維能力。如果你想嘗試英文原著閱讀,提升英語綜合實力,《小王子》將會是你的不二選擇。
  • 牛頓和愛因斯坦誰更偉大?國外對物理學家的排名調查,你怎麼看
    在人類科學的歷史上,有兩位站在巔峰的偉大科學家,他們分別是牛頓和愛因斯坦。那麼他們兩人究竟誰對人類的貢獻更大?誰更加偉大呢?人類無法理解為什麼地球會環繞太陽旋轉,而地球上的萬物為何會牢牢地吸在地球之上。直到牛頓的萬有引力橫空出世,人類才第一次真正知道了我們所生活的宇宙有一個普遍的運行規律。他發表的論文《自然定律》裡,對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進行了描述。這些描述奠定了此後三個世紀裡物理世界的科學觀點,並成為了現代工程學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