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z 亞智科技成功實現「二流體技術」轉移

2020-11-22 OFweek維科網

  Manz 亞智科技在原有「超細線路蝕刻」的基礎上升級加入「二流體技術」,進一步優化「超細線路整合方案」。

  ·該「二流體技術」轉移自Manz集團內部顯示器事業部,其量產經驗及技術的成熟度能夠幫助客戶的產品良率提升20%以上。

  ·「二流體技術」確保了圖形公差範圍的極小化,使得製造商在超細線路(25/25um)蝕刻因子達到7以上,有效提升客戶產品品質及製程能力。

  ·未來產品線除了優化原有溼製程設備,更將配備CIM計算機製造整合系統,可以進一步實現製程標準化以及生產效益的最大化。

  隨著新興本土消費電子廠商的迅速崛起,本土化生產的需求日益增強,如何在有效降低成本的同時,兼顧產品良率、技術升級以及提升營收穫利能力成為本土廠商關注的焦點。而在產品研發趨勢方面,隨著電子產品朝「輕薄短小」方向演進,終端大宗應用的電子電路載板體積也呈現越來越小的趨勢。 為順應這種消費電子行業的發展動向和市場趨勢,Manz 亞智科技在原有「超細線路蝕刻」的基礎上升級加入二流體技術,成就更加精細的線路蝕刻,進一步優化「超細線路整合方案」以滿足高階HDI,Substrate的CSP,Flip chip的生產需要。本次技術的升級進一步證明了Manz強大的研發能力、引領行業技術變革的決心以及公司核心經營理念:即為客戶提供全面且高效的生產解決方案,助力客戶實現以更低的投出獲得更高的產出的宗旨。

  近年來,Manz亞智科技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在集團「Germanz」「德國高端技術,中國高效生產」宗旨的推動下,結合創新研發以及集團內部技術轉移兩大途徑,推出適應市場需求的產品。特別在印刷電路板領域,Manz通過一次次的技術升級與改造,逐步奠定了Manz的PCB行業領軍位置。而本次 「超細線路蝕刻製程」升級的關鍵利器-「二流體技術」恰恰轉移自Manz集團內部顯示器事業部,是一項在顯示器生產設備領域擁有多年量產經驗的成熟技術,其技術的成熟度能夠使升級後的「超細線路蝕刻」獲得比市場同類設備更穩定的設備性能,使得蝕刻過程的能力更有效地發揮,加快蝕刻速率, 幫助客戶的產品良率提升20%以上。

  憑藉「二流體技術」,升級後的「超細線路蝕刻」能夠實現圖形公差範圍極小化,總測蝕量可保證在5-8um,可使得製造商在超細線路(25/25um)蝕刻因子達到7以上, 有效提升客戶產品品質及製程能力。通常來講,蝕刻因子越高,印刷電路板圖形就越接近原稿線路設計,從而可降低前端曝光顯影製程中對線路的設計補償,有效提高前端製程良率,進一步提高客戶的生產效率,減低生產成本。而蝕刻因子達7以上還意味著客戶的加成製程能力可進一步提升,從而實現更高的線路傳輸效率,提高消費電子市場高端產品的深度開發能力。不僅如此,升級後的「超細線路蝕刻製程」還可獲得比原來更高的蝕刻速度,使得產品產出效能比市場同類製程高出10%以上,並可消除對於圖形生產製程中「水池效應」的品質隱患。除此之外,超細線路二流體蝕刻線無須預蝕刻,節省了設備安裝空間及採購成本,而集流器整合於蝕刻槽內,機臺更短小緊湊有效減少佔地面積。導入CIM電腦製造整合系統, 則提高產品製造良率及提升生產效率。

  「二流體技術」的引入,在實現「超細線路蝕刻」製程升級的同時,對超細線路整體解決方案的整合應用以及未來CIM在整個製程中的規划起著重要作用。「超細線路蝕刻」製程效率及良率的提升,也進一步保證了Manz「超細線路優化整合解決方案」的生產效率和良率,助力客戶實現以更低的投出獲得更高的產出,順應了消費電子行業的發展動向。而隨著「超細線路優化整合解決方案」的逐步優化和完善,Manz將逐步導入CIM計算機製造整合系統。通過中央控制系統實現對各地區所有生產設備的各項生產參數的整體操控,並進行遠程在線監控,實時關注設備狀態以應對各項突發狀況,在達成質量統一的同時減少對人力依賴。 這一系統也將在Manz的其他設備解決方案中逐步使用。

  面對日新月異市場競爭,以及本土化生產的發展需求,Manz亞智科技印刷電路板事業部劉炯峰副總經理表示:「Manz亞智科技將一如既往地加深對於PCB印刷電路板研發與投入。未來,Manz在進一步精進完善」超細線路整體解決方案「的同時,也會對原有溼製程設備進行優化,以順應不斷發展的終端產品市場,滿足客戶生產需求。」

  Manz亞智科技升級「超細線路蝕刻製程」將於3月17日-19日亮相行業內最具影響力的電路板產業國際展覽之一 -- 「第二十四屆中國國際電子電路展覽會(2015 CPCA Show)」。

相關焦點

  • 【現場報導】 亞智科技成功實現「二流體技術」轉移,「超細線路蝕刻製程」再度升級實現行業突破
  • Manz亞智科技首臺本地化10.5代面板溼製程設備成功交貨
    Manz亞智科技首臺本地化10.5代面板溼製程設備成功交付出貨2018年8月7日,高科技設備領導製造商Manz亞智科技宣布成功研發並銷售第一臺10.5代面板溼製程設備,現已出貨至客戶方進行安裝調試。2018年8月7日, Manz亞智科技宣布成功研發並銷售第一臺10.5代面板溼製程設備,現已出貨至客戶方進行安裝調試。胡春明副秘書長表示:「此次Manz亞智科技10.5代溼製程設備的成功交付,是我國顯示企業實現開放合作、產業鏈協同創新的典型範例,推進了我國顯示裝備本地化配套的進程,為增強我國顯示企業的行業競爭力添磚加瓦。」
  • ...亞智科技為印刷電路板行業中唯一可提供整合幹、溼製程生產設備...
    秉持著整合高科技製程來迎合市場趨勢的技術發展理念,全球著名高科技設備製造商Manz亞智科技近日攜手KLEO公司,推出全新「超細線路整合解決方案」,成為業界首個且唯一可為印刷電路板行業整合幹、溼製程生產設備的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
  • 亞智科技 | 首臺國產化10.5代面板溼製程設備成功研發並交付出貨
    【2018年8月7日,中國蘇州】——德國高科技設備領導製造商Manz亞智科技宣布成功研發並銷售第一臺G10.5面板溼製程設備,現已出貨至客方進行安裝調試
  • 【顯示資訊DisplayTimes】顯示裝備本地化進程大力推進 Manz亞智科技首臺本地化10.5代面板溼製程設備成功交付出貨
    最新出貨的Manz亞智科技的10.5代面板溼製程設備,依靠其獨有的軸心採用輕量化設計和抗震抗偏擺的刷輪設計,保證了其優異的傳送穩定度。同時輸送結構隨整體設備的變大而放大,採用輕量化材料並增強強度,並採用破片防制設計,避免了輸送軸心過重而產生偏擺情況的發生,從而達到優異的傳送穩定度。
  • 科技創新 鍛造寧德智造「金鑰匙」
    跟在別人後面,很難實現跨越趕超,只有不斷研發、不斷創新,才能帶來新的增長點,為藥企發展注入新的血液。」力捷迅藥業有限公司製藥廠廠長遊奶壽說。   在閩東,企業家聚焦點不再只是土地、資金和設備,科技創新成為了企業發展的新支撐。   創新不止,活力無限。如今的亞南電機集團已從賣產品向賣電、賣服務轉型升級。
  • 「宇宙中心」實現「智造」轉型
    「中關村智造大街」亮相 支撐科技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中關村智造大街」位於海澱五道口腹地,北起雙清路,南至成府路,全長380米,優越的區位優勢和濃厚的科技氛圍讓這裡迅速匯聚了一批專業服務平臺和國際化創新機構。
  • 彭州二流體霧化噴嘴工作原理
    彭州二流體霧化噴嘴工作原理我們的產品種類多達上萬種,適用於塗裝前處理、環保、線路板、公司提供了技術、應用和服務,幫助用戶選擇合適的噴嘴,並保持噴嘴在佳條件下運行。
  • 技術轉移成功案例二:越南小夥「阿歡」 依靠中越太陽能科技合作...
    通過舉辦包括中心年度標誌性活動——「中國—東協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在內的一系列高層論壇、技術對接會、展覽展示、先進技術示範推廣等活動,成功將廣西乃至全國優秀先進適用技術輸出至東協國家。幫助東協國家提高科技水平,促進當地產業發展,為推動中國—東協創新區域一體化發展,構建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不懈努力。
  • 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科創大數據平臺正式上線
    但也不可否認疫情的蔓延導致整個社會運轉受阻,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更是受到嚴重打擊,產學研線下對接工作難以開展,科技成果產業化拓展幾乎停滯。  局怎麼破?中科智匯工場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中科院北京分院的指導和支持下,由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統籌,中科智匯工場運營的「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科創大數據平臺」將千頭萬緒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轉變為可線上開展的結構化工作,以此助力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工作持續有序開展,降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 「瞬間轉移」實驗成功 未來或可能實現科幻片畫面
    「瞬間轉移」實驗成功,人類未來或許有可能實現科幻片畫面。在60年代科幻電視劇《星空奇遇記》(Star Trek)中,太空人可以靠船上的傳送器,自由來往於星球與太空船之間。2002年,以澳洲華裔科學家藍屏開為首的研究隊伍,成功將一組帶有訊息的雷射由一處地方瞬間遙距傳送至另一處,向實現科幻電影中「瞬間轉移」的構想推進了一大步。據《星島日報》報導,澳洲國立大學的科研小組宣布,他們成功利用「量子糾纏」的效應,將在一個光學設備一端的雷射束,瞬間在一公尺外複製出另一個同樣的光束,這個瞬間轉移的結果穩定而可靠。
  • 上海矽酸鹽所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技術成果實現轉移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產業化項目擬在山東省建設全球首條大規模產業化生產線,若能成功實施,將成為產學研用合作的典範。山東省經信委將進一步強化與中科院各院所之間的全面深度合作,並為項目建設提供全力支持。  上海市嘉定區副區長沈華棣在致辭中談到,嘉定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六大重要承載區之一,其定位是建設成為新興產業示範區,即通過促進產學研協同創新,推動院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產業化。
  • 「瞬間轉移」實驗成功 未來或可能實現科幻片畫面
    「瞬間轉移」實驗成功,人類未來或許有可能實現科幻片畫面。2002年,以澳洲華裔科學家藍屏開為首的研究隊伍,成功將一組帶有訊息的雷射由一處地方瞬間遙距傳送至另一處,向實現科幻電影中「瞬間轉移」的構想推進了一大步。
  • 智加科技發布多目視覺立體感知技術,有效距離可達1600米
    近日,無人重卡科技公司智加科技發布了最新的多目視覺立體感知方案——有效距離達到 1 英裡(1600 米)的立體視覺感知技術,可以精準判斷物體的位置和速度,結合多傳感器融合方案將大幅提升系統安全性。依據自動駕駛技術領軍者 Waymo 公布的方案,其感知距離為 300 米,而現在智加科技將這一行業標準的有效感知距離提升了五倍多。
  • 堅定不移地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實現規模產業化
    從合作形式看,它是由院地共建的研究所(煙臺海岸帶可持續發展研究所,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城市環境研究所,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地共建的科技園、院地共建的平臺型技術轉移中心、院設立的中介型技術轉移中心(濟南技術轉移中心,合肥循環經濟研究院,泰州技術轉移中心,揚州技術轉移中心,常州技術轉移中心,湖州技術轉移中心,嘉興技術轉移中心,台州技術轉移中心
  • 科技強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榮威iMAX8搭載斑馬智行系統完成...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點12分,長徵五號遙五火箭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點火升空,將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送入預定軌道。搭載斑馬智行系統的榮威iMAX8作為本次「嫦娥五號任務火箭發射保障用車」,助力中國航天,順利完成各項既定保障任務並見證嫦娥五號「奔月」的歷史性時刻!
  • 有效距離1600米,發布多目視覺立體感知技術,智加科技是如何做到的?
    智加科技又交出了新的答卷:技術上推出了有效距離達到1600米的立體視覺感知技術,加速無人卡車落地。近日,智加科技發布了最新的多目視覺立體感知方案——有效距離達到1英裡(1600米)的立體視覺感知技術,可以精準判斷物體的位置和速度,結合多傳感器融合方案將大幅提升系統安全性。
  • 智「惠」新體驗!華為錢包折學「亞空間」亮相深圳
    (原標題:智「惠」新體驗!深圳是一所「科技創新之城「,眾多公司總部或區域總部設立在這裡,營造了良好的創新氛圍,而這次華為錢包線下快閃店登陸深圳對其科技和創新又有了新的探索和演繹。在這裡,用戶可以親身體驗用一部手機通關所有環節,體驗Huawei Pay支付、刷公交地鐵、刷小區門、身份驗證等,感受華為錢包「折」學與科技智「惠」的完美結合。眾多用戶現場打卡體驗,讓我們也先睹為快吧。
  • 挖掘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早期項目 中科智匯工場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挖掘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早期項目 中科智匯工場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 瞬間轉移技術,俄羅斯說20年內就能實現~
    自從科幻迷們看見柯克船長和史波克從企業號的甲板上消失、然後在一顆行星上重新出現以來,瞬間轉移技術就一直是科幻迷們的夢想。俄羅斯的科學家們現在正在努力將星際迷航中的瞬間轉移變為現實,整個研發計劃耗資數萬億盧布。俄羅斯的投資者表示,既然現在的大部分日常科技都是受到幾十年前科幻作品啟發的產物,這個計劃也並不像看上去那樣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