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26日 06:34 來源:廣州日報
參與互動二級及以上醫療事故中醫方責任達400多起
廣州日報訊 (記者何雪華 通訊員馬彥)去年,全國各級醫學會接到共8000多起醫療事故技術鑑定,當中事故率高達47%;二級及以上醫療事故中,醫方責任達400多起。昨日,全國首個專注醫療安全的專業協會在粵成立,協會由省人民醫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等13個單位共同發起籌建,省衛生計生委巡視員廖新波候任會長。
世衛:
1/300患者治病反受害
讓患者得到適宜的治療、合適的用藥、減少醫療事故的發生,這是醫療安全的普遍認知。
據世衛2014年公布關於患者安全的10個事實,很多數據可能嚇人一跳,其中估計發達國家每10名患者即有1人在接受醫院治療時受到傷害。可以說,旅客在飛機上受到傷害的機率僅為百萬分之一。而患者在醫療期間遭受傷害的機率則為三百分之一。
而在2011年,世衛組織更稱調查顯示,由於接受錯誤治療、輸入不安全的血液或服用偽劣藥品而留下後遺症、傷殘,甚至死亡,患者安全事故在所有住院病人中的發生比例是4%至16%。
全國醫療界「紅人」、省衛計委巡視員廖新波稱,世衛組織幾乎每年發布「十大患者安全問題排行榜」,「用錯藥」多年排第一,「廣東情況估計與世衛公布的一致」。
全國:
醫療事故鑑定事故率達47%
那麼,我國的患者安全現狀如何?原國家衛生部副部長、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隴德介紹,去年全國各級醫學會共接到8000多起醫療事故技術鑑定,當中事故率高達47%;二級及以上醫療事故中,醫方責任達400多起。
王隴德認為,醫師工作量大,「壓力山大」,「忙中出錯」,新技術更新很快,應用指徵、操作不熟等等,都帶來醫療安全挑戰。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的統計,2013年,醫師日均負擔診療7.7人次,比2012年增長了12%,很多醫院日門診量已經超過1萬人次。
2012~2014年,全國網上直報的醫療安全和不良事件中,有11.5%與藥品、醫療器械有關;2014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控報告系統收到的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130多萬份,其中新的嚴重的藥品不良反應報告34萬份,與2013年相比,增長了17%。
首家醫療安全協會在粵成立
9月25日,全國首個專注醫療安全的專業協會在粵成立。廣東省醫療安全協會由省人民醫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等13個單位共同發起籌建,經主管部門批准成立,省衛生計生委巡視員廖新波候任會長。
協會將在世界患者安全目標和國家的政策法律指導下,研究醫療活動中的缺陷,找出避免錯誤發生的辦法,協助政府部門制定醫療安全管理的標準和防止錯誤再發生的規範;建立醫療安全管理體系,提高醫療機構整體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開展醫療安全專項調查研究,學術交流,培訓教育;開展醫療安全知識普及,指導患者安全相關技術和產品的使用推廣等。
協會成立當天,還舉行了中國患者安全協作網廣東站啟動儀式和醫療安全學術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