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一個小孩從夏威夷帶了三隻大蝸牛回去邁阿密,之後在7年的時間裡,這三隻大蝸牛不斷生長繁殖,數量達到了17000隻。如今,邁阿密當地政府每一年都要花費上百萬美元的資金來應對不斷增多的大蝸牛,但是效果甚微,因為每次的雨季過後大蝸牛就進入爆發性的增加時期,一隻雌性大蝸牛每一年可以產下1200顆卵。
非洲大蝸牛的繁殖能力是眾多動物不可比擬的,它們一年可以產卵4次,每一次可以產下最多300粒卵。而只需要5個月的時間,這些剛出生的卵就可以發育成熟。此外,一隻大蝸牛正常情況下可以活9年的時間,所以面對生命力如此旺盛的入侵物種,很多國家都很是頭疼。一般來說,那些被入侵的地區都是因為通過人員的攜帶,或者非洲大蝸牛通過一些長途交通工具去到其他地方。所以,在國家出入境檢察廳,人們嚴格防範大蝸牛的進入,不然未來這個城市會迎來一場漫長的遊擊戰。
除了美國邁阿密,我國南寧在2013年9月份的時候也出現了非洲大蝸牛的入侵,生存能力極強的它們成為了我國首批16種外來物種當中的其中一個。但就是一種在外國並不受歡迎的動物,在非洲卻成為了當地人的盤中餐。實際上,食用大蝸牛是很不健康的飲食習慣。
我們平時所見的蝸牛體長不過1釐米左右,而非洲大蝸牛的體長可以達到7釐米,曾經記錄最長的一隻體長是20釐米。在海拔800以下,氣溫15-38℃的地區,非洲大蝸牛都可以生存。它們喜歡夜間活動,以及雨後活動。在被大蝸牛入侵的地區,一場大雨過後,總可以看到非洲大蝸牛的出現。
此外,非洲大蝸牛還是一種雜食性的動物,不管是農作物,還是果樹、蔬菜、花卉,它們都會食用。有時候為了讓自己的外殼更為堅硬,它們還會食用水泥,為的是攝入鈣成分。非洲大蝸牛危害的農作物高達500種,而且它們還是眾多寄生蟲和病原菌的中間宿主。曾經,就有韓國的漁民食用了非洲大蝸牛之後感染了腦炎。另外,非洲大蝸牛身上還會攜帶深奧貓圓線蟲、脊形管圓線蟲、血吸蟲等等。因此,非洲大蝸牛已經成為了很多國家禁止入內的物種。
那麼,這時候有人可能就會有疑問了,既然非洲大蝸牛有如此之大的危害,為何非洲的人民還是會選擇食用它們呢?這是因為非洲大蝸牛的肉質還是很鮮美的,而且在非洲物資貧困的地方,人們原本就難以填飽肚子了,為了生存他們只能吃非洲大蝸牛。有趣的是,因為非洲人民的食用,非洲大蝸牛在非洲對於農作物的禍害並沒有那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