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本忠院士2019年成果精選:引領「聚集誘導發光」領域閃耀頂刊
人物介紹唐本忠1982年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高分子系,獲工學學士學位。1985年和1988年分別獲日本京都大學碩士、博士學位。曾在多倫多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於日本NEOS公司中央研究所任高級研究員。1994年至今任香港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講座教授。2009年當選中科院院士。
-
華南理工大學唐本忠院士團隊秦安軍教授等:綠色單體CO2和炔類單體參與的四組分串聯聚合反應製備區域和立構規整的聚烯胺酯
近年來,華南理工大學唐本忠院士團隊秦安軍教授等利用綠色單體(H2O, O2和CO2等)和炔類單體,發展了一系列高效、溫和的新型多組分聚合反應,製備得到一系列功能聚合物(Macromolecules 2018, 51, 42−48; Macromolecules 2019,52, 5546−5554; Macromolecules
-
華南理工大學唐本忠院士團隊秦安軍教授等研究論文:綠色單體CO2和炔類單體參與的四組分串聯聚合反應製備區域和立構規整的聚烯胺酯
近年來,華南理工大學唐本忠院士團隊秦安軍教授等利用綠色單體(H2O, O2和CO2等)和炔類單體,發展了一系列高效、溫和的新型多組分聚合反應,製備得到一系列功能聚合物(Macromolecules 2018, 51, 42−48; Macromolecules 2019, 52, 5546−5554; Macromolecules
-
華南理工大學唐本忠院士團隊秦安軍教授等發展了基於C(sp3) H活化...
近期,華南理工大學唐本忠院士團隊秦安軍教授等發展了基於C(sp3) H活化的內炔與醇類單體的新聚合反應並製備了聚烯丙基醚。如圖1所示,以四三苯基膦鈀/苯甲酸為催化體系,sp3雜化的甲基在碳碳三鍵的引導下發生斷裂,與醇類單體發生聚合生成了全E式的聚烯丙基醚。
-
唐本忠:獨闢蹊徑 打破光材料「阿喀琉斯之踵」
17年前,中科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唐本忠團隊在國際上率先提出「聚集誘導發光(AIE)」——這項中國人改寫光物理課本的發現,開闢了具有原創性和國際引領性的基礎科學研究全新領域。這一成果獲得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日常生活中,發光材料應用非常廣泛。比如,以螢光粉為代表的發光材料,是目前照明和顯示技術的核心材料。
-
唐本忠院士團隊Adv.Funct.Mater.:苝二醯亞胺取代的三苯乙烯有機
近日,有學者將不同數目的PDI單元連接到三苯基乙烯(TriPE)骨架來解決分子間相互作用對螢光的猝滅問題,從而實現了同時具有高遷移率和強螢光發射的半導體材料。【成果簡介】近日,香港科技大學的唐本忠院士(通訊)和趙徵博士(第一)以及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的高希珂教授 (共同通訊)等人在Ad. Funct.
-
寧波材料所陳濤研究員/唐本忠院士「綜述」螢光高分子水凝膠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陳濤研究員課題組和香港科技大學唐本忠院士課題組基於近年來在螢光高分子水凝膠方面的研究進展(Adv. Mater., 2020, 32, 1906493;Angew. Chem. Int.
-
聚集誘導發光:昨天,今天與明天丨對話科學家
▲近20年AIE 研究的關鍵裡程碑AIE概念的提出唐本忠院士團隊在2001年一次偶然實驗中發現,不發螢光的1-甲基-1,2,3,4,5-五苯基噻咯在薄層色板層析後,竟發出螢光。這一奇怪現象與人們所熟知的ACQ效應相違背,通常認為聚集態不利於螢光發射。
-
唐本忠院士、高蒙副研究員和任力教授:基於雙通道螢光點亮成像自我...
華南理工大學唐本忠院士、高蒙副研究員和任力教授開發了一種診療一體化納米探針,可實現線粒體和溶酶體靶向的化療與光動力協同治療,而且可通過雙通道螢光點亮成像實時監測細胞內藥物釋放過程。 圖1(A)AIE-Mito-TPP和AlPcSNa4自組裝製備AIE-Mito-TPP/AlPcSNa4納米探針的示意圖;(B)線粒體和溶酶體靶向的化療與光動力協同治療以及雙通道螢光自我點亮監測示意圖。
-
...科學獎一等獎「聚集誘導發光」:聚集七彩螢光 打造「品牌分子」
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唐本忠向記者展示實驗室中製備的裝在玻璃小瓶中的AIE材料粉末,它們在紫光燈照射下可以發出強烈螢光。 1月8日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唐本忠團隊的「聚集誘導發光」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成果?它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請看經濟日報記者深入採寫的報導 顛覆經典的發現 HPS高顏值分子推翻光物理學常識,形成AIE現象——「聚集誘導發光」 唐本忠院士愛笑,也愛美。
-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聚集誘導發光」:聚集七彩螢光 打造「品牌...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獎項目「聚集誘導發光」解讀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唐本忠向記者展示實驗室中製備的裝在玻璃小瓶中的AIE材料粉末,它們在紫光燈照射下可以發出強烈螢光。AIE材料的技術應用AIE材料:越聚集,越發光!
-
AIE之父唐本忠院士擔任主編,新刊Aggregate全新上線
Aggregate華南理工大學、廣東省大灣區華南理工大學聚集誘導發光高等研究院、Wiley 出版社三方合作創辦,唐本忠院士擔任主編,聚焦「聚集體」科學領域的新期刊 Aggregate《聚集體》今日正式上線!
-
【唐本忠院士團隊】鐵離子點亮型生物螢光探針的設計及機理研究
分子識別是通過氫鍵、金屬耦合、疏水性和範德華力等弱相互作用力自組裝形成新的分子系統,並顯示出獨特的光物理特性,生物活性和分子動力學過程。由於分子識別受到尺寸效應、配位作用和溶劑化效應等影響因此,希望通過優化分子結構、調控分子間相互作用,構建合適的、具有特徵性的高選擇性、高靈敏度的分子識別體系(螢光探針體系)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
Feature Article|聚集誘導發光材料在有機光電器件中的應用
技術突破聚集誘導發光(AIE)概念的提出改變了人們對光物理規律的認識,為解決傳統發光材料聚集發光猝滅問題提供了有效的方法。AIE分子在溶液態不發光或者發光微弱,但是在聚集態能夠高效發光,在光電器件、生物檢測、化學傳感等前沿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盧柯院士再次發表頂尖論文:納米晶材料穩定性又一重要發現!
2019年應《Science》邀請,盧柯院士和李秀豔研究員撰寫了關於晶界調控實現材料素化的展望性論文,材料素化旨在通過跨尺度材料組織結構調控實現材料性能提升,替代合金化,減少合金元素的使用,促進材料回收和再利用。儘管這一概念原理上可行,但納米結構的本徵不穩定性導致納米金屬材料熱穩定性差,給材料素化帶來困難。(盧柯&李秀豔《Science》!
-
中國科學院院士唐本忠:打破傳統 發現「聚而發光」的奧秘
弘揚愛國奮鬥精神 建功立業新時代廣州院士活動中心與新快報聯合策劃統籌:張英姿 陳紅豔 撰文:吳曉嫻製圖:陳鳳翔 廖木興 編輯:梁胤馨在紫外光的激發下,唐本忠院士手中的粉末馬上發射黃的、藍的、紅的、綠的、橙的等五顏六色的光,如夢如幻。
-
聚集誘導發光提高發光效率—新聞—科學網
聚集誘導發光材料的高技術應用示例 光在人類生活和文明進程中不可或缺,近代光學研究的重大進展多與發光材料有關,然而傳統有機發光材料的設計與應用面臨聚集導致發光猝滅(ACQ)的制約,ACQ也是有機發光材料應用的
-
唐本忠院士團隊《JACS》:控制AIEgen晶體的分子運動,實現力致發光
最近,唐本忠院士和王志明副教授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發表了題為「Molecular Motions in AIEgen Crystals: Turning on Photoluminescence by Force-Induced Filament Sliding」的文章,他們開發了兩種手性Au(I)配合物,在機械力的作用下
-
華南理工聯合創辦一本新的國際期刊,院士任主編
據華南理工大學官微2月14日消息,由華南理工大學、廣東省大灣區華南理工大學聚集誘導發光高等研究院(簡稱AIE高等研究院)和Wiley出版集團合辦期刊Aggreg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