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本忠院士、高蒙副研究員和任力教授:基於雙通道螢光點亮成像自我...

2021-01-15 網易

  

  細胞器是細胞中具有特定結構和功能的亞結構單元,與癌症等疾病密切相關。相對於組織和細胞層次的治療,細胞器靶向的治療可以進一步提高癌細胞的精準殺滅效率並降低副作用。華南理工大學唐本忠院士高蒙副研究員任力教授開發了一種診療一體化納米探針,可實現線粒體和溶酶體靶向的化療與光動力協同治療,而且可通過雙通道螢光點亮成像實時監測細胞內藥物釋放過程。

  作者以線粒體靶向的AIE-Mito-TPP分子和光敏劑AlPcSNa4為底物,通過靜電、疏水和π-π相互作用,自組裝形成診療一體化納米探針AIE-Mito-TPP/ AlPcSNa4 NPs(圖1)。由於AIE-Mito-TPP和AlPcSNa4之間存在螢光共振能量轉移(FRET)過程,且光敏劑AlPcSNa4在聚集態時存在螢光自我猝滅效應,AIE-Mito-TPP/AlPcSNa4 納米探針自身幾乎不發螢光。當該納米探針通過內吞作用進入細胞的溶酶體後,在溶酶體的弱酸性環境下逐漸解離,釋放AIE-Mito-TPP和AlPcSNa4,並分別靶向線粒體和溶酶體;同時在細胞內的釋放過程可通過同時恢復AIE-Mito-TPP的綠色螢光和光敏劑AlPcSNa4的紅色螢光實時監測。聚集於線粒體的AIE-Mito-TPP分子,能夠有效降低線粒體膜電勢並抑制ATP的合成,從而破壞線粒體的功能;同時溶酶體中的AlPcSNa4在近紅外光照下產生的活性氧(ROS),能夠有效破壞溶酶體的結構和功能。因此該AIE-Mito-TPP/AlPcSNa4納米探針能夠實現線粒體和溶酶體雙細胞器靶向的化療與光動力協同治療,並通過雙通道螢光點亮成像實時監測細胞內藥物釋放過程。

  

  圖1(A)AIE-Mito-TPP和AlPcSNa4自組裝製備AIE-Mito-TPP/AlPcSNa4納米探針的示意圖;(B)線粒體和溶酶體靶向的化療與光動力協同治療以及雙通道螢光自我點亮監測示意圖。

  作者通過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和動態光散射(DLS)表徵了AIE-Mito-TPP/AlPcSNa4 NPs和AIE-Mito-TPP的粒徑和表面電勢。相對於AIE-Mito-TPP分子形成的無序聚集體,AIE-Mito-TPP/AlPcSNa4 可自組裝為球狀納米粒子,其平均水合粒徑約為77 nm,分散係數為0.161,表面電勢為1.04 mV(圖2)。

  

  圖2 AIE-Mito-TPP/AlPcSNa4 NPs和AIE-Mito-TPP的粒徑和表面電勢表徵:(A)透射電鏡圖;(B)水合粒徑分布圖;(C)表面電勢圖。

  作者進一步考察了鹽度、pH和表面活性劑(SDS)對AIE-Mito-TPP/AlPcSNa4 NPs的紫外-可見吸收和螢光光譜的影響,證實AIE-Mito-TPP/AlPcSNa4 NPs是通過靜電、π–π和疏水作用自組裝而成。由於AIE-Mito-TPP的發射光譜和和AlPcSNa4的激發光譜有部分重疊,所以二者自組裝形成的AIE-Mito-TPP/AlPcSNa4 NPs,可有效發生螢光共振能量轉移(FRET)過程,同時由於AlPcSNa4在聚集態的螢光自我猝滅效應,AIE-Mito-TPP/ AlPcSNa4 NPs自身幾乎不發螢光(圖3)。

  

  圖3(A)AIE-Mito-TPP (2.50 × 106 M),AlPcSNa4 (1.25 × 106 M)和AIE-Mito-TPP/AlPcSNa4 NPs (2.5 × 106 M的AIE-Mito-TPP和1.25 × 106 M的AlPcSNa4)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圖;(B)AIE-Mito-TPP (2.50 × 106 M)的螢光發射光譜和AlPcSNa4(1.25 × 106 M)的激發光譜圖;(C)AIE-Mito-TPP (2.50 × 106 M),AlPcSNa4 (1.25 × 106 M)和AIE-Mito-TPP/AlPcSNa4 NPs (2.50 × 106 M的AIE-Mito-TPP和1.25 × 106 M的AlPcSNa4)在水溶液中的螢光光譜圖;(D)AIE-Mito-TPP,AlPcSNa4和AIE-Mito-TPP/AlPcSNa4 NPs在紫外光照(365 nm)下的螢光照片。

  作者進一步通過雷射共聚焦螢光成像和流式細胞術監測了AIE-Mito-TPP,AlPcSNa4和AIE-Mito-TPP/AlPcSNa4 NPs進入黑色素瘤A375細胞的過程。發現AIE-Mito-TPP自身可快速進入細胞內線粒體,而AlPcSNa4自身由於帶有負電荷,幾乎不能進入細胞。AIE-Mito-TPP/AlPcSNa4 NPs可通過內吞作用快速進入細胞內溶酶體,在溶酶體的弱酸性環境下逐步解離,並逐漸恢復AIE-Mito-TPP和AlPcSNa4的綠色和紅色螢光。因此,該納米探針在細胞內的釋放過程可通過雙螢光通道實時監測(圖4)。

  

  圖4 (A)AIE-Mito-TPP (2.50 × 106 M),(B)AlPcSNa4 (1.25 × 106 M)和(C)AIE-Mito-TPP/AlPcSNa4 NPs (2.5 × 106 M的AIE-Mito-TPP和1.25 × 106 M的AlPcSNa4)在細胞內隨時間變化的螢光成像圖,(D)流式細胞分析結果。

  作者通過與商品化的線粒體染料MitoTracker Red和溶酶體染料LysoTracker Red進行共染,證實了AIE-Mito-TPP選擇性聚集於線粒體中(共定位係數為0.87),而AlPcSNa4主要分布於溶酶體中(共定位係數為0.79)。在660 nm近紅外光照4 min後,AlPcSNa4的紅色螢光分布於整個細胞中,表明AlPcSNa4作為光敏劑,可通過生成活性氧(ROS),有效破壞溶酶體的結構(圖5A-B)。作者進一步考察了AIE-Mito-TPP,AlPcSNa4和AIE-Mito-TPP/AlPcSNa4 NPs的體外細胞毒性,發現在近紅外光照下(660 nm,0.1 W cm2,30 min ),AIE-Mito-TPP/AlPcSNa4 NPs組對應的細胞存活率降低至17.7%,而AIE-Mito-TPP和AlPcSNa4 組對應的細胞存活率分別為60.2%和85.6%。作者進一步利用Annexin V-FITC/PI 試劑盒,測定了在近紅外光照下,AIE-Mito-TPP,AlPcSNa4和AIE-Mito-TPP/AlPcSNa4 NPs對應的細胞凋亡率(圖5C)。發現AIE-Mito-TPP/AlPcSNa4 NPs組對應的細胞凋亡率為77.2%,而單獨AIE-Mito-TPP和AlPcSNa4對應的細胞凋亡率分別為27.9%和4.1%。這些結果表明AIE-Mito-TPP/AlPcSNa4 NPs在近紅外光照下,通過線粒體靶向的化療和溶酶體靶向的光動力治療的協同作用,能夠有效殺滅癌細胞(圖5D)。

  

  圖5 (A)隨孵育時間增加,AIE-Mito-TPP/AlPcSNa4納米探針(2.5 × 106 M的AIE-Mito-TPP和1.25 × 106 M的AlPcSNa4)與LysoTracker Red共染的螢光成像變化圖;(B)在近紅外光照下(660 nm,0.1 W cm2,0–4 min),AIE-Mito-TPP/AlPcSNa4 (2.5 × 106 M的AIE-Mito-TPP和1.25 × 106 M的AlPcSNa4)納米探針與LysoTracker Red共染的螢光成像變化圖;(C)AIE-Mito-TPP,AlPcSNa4和AIE-Mito-TPP/AlPcSNa4 NPs在暗中和光照條件下的體外細胞毒性結果;(D)AIE-Mito-TPP (1.0 × 106 M),AlPcSNa4 (0.5 × 106 M)和AIE-Mito-TPP/AlPcSNa4 NPs (1.0 × 106 M的AIE-Mito-TPP和0.5 × 106 M的AlPcSNa4)在光照下的細胞凋亡檢測結果。

  作者進一步通過體內腫瘤治療實驗證實,AIE-Mito-TPP/AlPcSNa4 NPs在近紅外光照下(660 nm,0.1 W cm2),能夠顯著抑制腫瘤的生長(圖6A)。將腫瘤從裸鼠體內剝離,檢測腫瘤的大小、重量並切片進行HE染色(圖6B,C,E),進一步證實了AIE-Mito-TPP/AlPcSNa4 NPs在光照下能夠有效抑制腫瘤的生長。同時,在治療期間小鼠的體重未發生明顯變化(圖6D),表明該納米探針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圖6 (A)裸鼠體內腫瘤體積指數隨時間變化圖;(B)不同條件下(AIE-Mito-TPP, AIE-Mito-TPP (+ L),AlPcSNa4, AlPcSNa4 (+ L),AIE-Mito-TPP/AlPcSNa4 NPs和 AIE-Mito-TPP/AlPcSNa4 NPs (+ L)),治療21天後的平均瘤重;(C)治療21天後,從小鼠中剝離的腫瘤照片(n = 5);(D)裸鼠體重隨時間的變化圖;(E)腫瘤切片的HE染色圖。

  為了進一步評估AIE-Mito-TPP/AlPcSNa4 NPs的生物安全性,在治療21天後,通過HE染色心、肝、脾、肺、腎器官,未發現明顯的炎症和損傷。同時,通過分析尿素氮、谷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和血清總蛋白的表達水平,發現治療組的數值與對照組的數值相近,表明該納米探針具有很好的生物安全性(圖7)。

  

  圖7 (A)心肝脾肺腎的HE染色圖;(B-E)血清中的尿素氮(BUN)、谷丙轉氨酶(ALT)、穀草轉氨酶(AST)和總蛋白(TP)的指標圖。

  該工作製備了診療一體的AIE-Mito-TPP/AlPcSNa4納米探針,通過內吞作用快速進入癌細胞,在細胞內的釋放過程可通過雙螢光通道實時點亮監測,同時線粒體靶向的AIE-Mito-TPP可有效破壞線粒體的功能,AlPcSNa4可通過光照生成的活性氧有效破壞溶酶體的結構和功能。該線粒體和溶酶體雙細胞器靶向的化療與光動力協同治療的策略以及螢光自我點亮監測功能,有望在成像指導下的癌症精準治療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這一成果近期發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文章的第一作者為華南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陳曉輝,文章的通訊作者為高蒙副研究員任力教授唐本忠院士

  全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02/adfm.201804362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聲明:凡本平臺註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平臺轉載出於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並不意味著本平臺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我們的微博:高分子科學前沿歡迎和我們互動

  添加主編為好友(微信號:gfzkxqy,請備註:名字-單位-研究方向),邀請您加入學術圈、企業界、碩博聯盟、北美、歐洲、塑料、橡塑彈性體、纖維、塗層黏合劑、油墨、凝膠、生物醫用高分子、高分子合成、膜材料、石墨烯、納米材料、表徵技術、車用高分子、發泡、聚醯亞胺等一系列技術交流群。同時可以在菜單中回復交流群」,獲取群目錄。

  投稿 薦稿 合作:editor@polysci.c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唐本忠院士團隊】鐵離子點亮型生物螢光探針的設計及機理研究
    分子識別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子通過非共價鍵相結合,這種現象廣泛存在於超分子化學和生命體系且備受矚目。分子識別是通過氫鍵、金屬耦合、疏水性和範德華力等弱相互作用力自組裝形成新的分子系統,並顯示出獨特的光物理特性,生物活性和分子動力學過程。
  • 華南理工大學唐本忠院士/王志明研究員《Mater. Horiz.》:原位納米晶製備的新策略——光誘導結晶螢光增強
    其中,光激活材料由於其在超解析度成像、生物傳感和光學開關相關領域中的潛在應用,得到越來越多研究團隊的關注。聚集誘導發光(AIE)是唐本忠院士團隊於2001年報導的一類「反常」光物理行為,相對於傳統發光材料聚集導致螢光淬滅(ACQ)效應,從根本上解決了長期限制聚集態發光效率提高的瓶頸,在光電器件、生物成像和疾病診療中展現了巨大的應用前景。
  • 寧波材料所陳濤研究員/唐本忠院士「綜述」螢光高分子水凝膠
    重要的是,得益於不同發光中心的可控螢光光譜的疊加,多色螢光高分子水凝膠可以被賦予不同的螢光發射強度和顏色。此外,由於很多發光中心具有刺激響應特性,因此可以引入多種刺激以實現凝膠基體的螢光強度和顏色的變化。這種寬光譜的顏色覆蓋以及多刺激響應顏色變化的性質再集成水凝膠獨特的軟溼特性和化學與結構上的多功能性,使其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和研究價值。
  • 唐本忠院士2019年成果精選:引領「聚集誘導發光」領域閃耀頂刊
    人物介紹唐本忠1982年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高分子系,獲工學學士學位。1985年和1988年分別獲日本京都大學碩士、博士學位。曾在多倫多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於日本NEOS公司中央研究所任高級研究員。1994年至今任香港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講座教授。2009年當選中科院院士。
  • 唐本忠院士/羅亮教授《AM》:穿透3釐米!AIE近紅外化學發光材料用於深部組織成像
    背景介紹:螢光成像由於具有高靈敏性和解析度的優點被廣泛應用於生物組織實時成像,然而其組織穿透深度受到激發光穿透深度有限的限制和生物組織背景螢光的幹擾。由於無需外源激發光照射,化學發光材料在深度組織穿透成像領域具有潛在的優勢。
  • 華東理工田禾院士等基於雙通道電子/能量給體多樣激發態過程研究
    近期,《德國應用化學》在線報導了華東理工大學田禾院士和張志雲特聘研究員科研團隊在振動誘導發光(VIE)研究中的最新進展,論文題為「Diversified Excited‐State Relaxation Pathways of Donor–Linker–Acceptor Dyads Controlled by
  • 華南理工大學唐本忠院士團隊秦安軍教授等發展了基於C(sp3) H活化...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C(sp3)–H鍵活化已經被廣泛應用於有機合成中構建新的分子,然而基於C(sp3)–H鍵活化的聚合反應還鮮有報導。 近期,華南理工大學唐本忠院士團隊秦安軍教授等發展了基於C(sp3) H活化的內炔與醇類單體的新聚合反應並製備了聚烯丙基醚。
  • 唐本忠:獨闢蹊徑 打破光材料「阿喀琉斯之踵」
    17年前,中科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唐本忠團隊在國際上率先提出「聚集誘導發光(AIE)」——這項中國人改寫光物理課本的發現,開闢了具有原創性和國際引領性的基礎科學研究全新領域。這一成果獲得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日常生活中,發光材料應用非常廣泛。比如,以螢光粉為代表的發光材料,是目前照明和顯示技術的核心材料。
  • 唐本忠院士/羅亮教授《AM》:穿透3釐米!AIE近紅外化學發光材料用於...
    背景介紹:  螢光成像由於具有高靈敏性和解析度的優點被廣泛應用於生物組織實時成像,然而其組織穿透深度受到激發光穿透深度有限的限制和生物組織背景螢光的幹擾。由於無需外源激發光照射,化學發光材料在深度組織穿透成像領域具有潛在的優勢。
  • 華南理工大學唐本忠院士團隊秦安軍教授等:綠色單體CO2和炔類單體參與的四組分串聯聚合反應製備區域和立構規整的聚烯胺酯
    近年來,華南理工大學唐本忠院士團隊秦安軍教授等利用綠色單體(H2O, O2和CO2等)和炔類單體,發展了一系列高效、溫和的新型多組分聚合反應,製備得到一系列功能聚合物(Macromolecules 2018, 51, 42−48; Macromolecules 2019,52, 5546−5554; Macromolecules
  • 華南理工大學唐本忠院士團隊秦安軍教授等研究論文:綠色單體CO2和炔類單體參與的四組分串聯聚合反應製備區域和立構規整的聚烯胺酯
    近年來,華南理工大學唐本忠院士團隊秦安軍教授等利用綠色單體(H2O, O2和CO2等)和炔類單體,發展了一系列高效、溫和的新型多組分聚合反應,製備得到一系列功能聚合物(Macromolecules 2018, 51, 42−48; Macromolecules 2019, 52, 5546−5554; Macromolecules
  • 唐本忠院士團隊Adv.Funct.Mater.:苝二醯亞胺取代的三苯乙烯有機
    近日,有學者將不同數目的PDI單元連接到三苯基乙烯(TriPE)骨架來解決分子間相互作用對螢光的猝滅問題,從而實現了同時具有高遷移率和強螢光發射的半導體材料。【成果簡介】近日,香港科技大學的唐本忠院士(通訊)和趙徵博士(第一)以及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的高希珂教授 (共同通訊)等人在Ad. Funct.
  • ...首次在非人靈長類動物實現1.5釐米深腋動脈血管近紅外二區螢光...
    香港科技大學唐本忠院士團隊、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鄭海榮研究員團隊、南方科技大學李凱教授團隊聯合攻關,首次在非靈長類動物上研究了聚集誘導發光探針的急性毒性,實現了1.5釐米深腋動脈血管的近紅外二區螢光成像,相關工作以「Centimeter-Deep
  • 唐本忠院士、王均教授當選2020年國際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Fellow
    華南理工大學唐本忠院士、王均教授當選2020年國際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Fellow,此次中國生物材料學會共有17人當選本屆Fellow。世界生物材料大會匯聚了全球生物材料領域的頂尖科學家,不僅為從事生物材料領域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共同探討前沿研究的機會和互動交流的平臺,而且對促進全球生物材料科學與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 AIE之父唐本忠院士擔任主編,新刊Aggregate全新上線
    Aggregate華南理工大學、廣東省大灣區華南理工大學聚集誘導發光高等研究院、Wiley 出版社三方合作創辦,唐本忠院士擔任主編,聚焦「聚集體」科學領域的新期刊 Aggregate《聚集體》今日正式上線!
  • ...科學獎一等獎「聚集誘導發光」:聚集七彩螢光 打造「品牌分子」
    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唐本忠向記者展示實驗室中製備的裝在玻璃小瓶中的AIE材料粉末,它們在紫光燈照射下可以發出強烈螢光。  1月8日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唐本忠團隊的「聚集誘導發光」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成果?它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請看經濟日報記者深入採寫的報導  顛覆經典的發現  HPS高顏值分子推翻光物理學常識,形成AIE現象——「聚集誘導發光」  唐本忠院士愛笑,也愛美。
  • 唐本忠:發展先進功能性材料也是「硬道理」
    近日,在北京理工大學和德國Wiley出版社聯合舉辦的「專刊發布會暨AIE發展前沿學術研討會」上,記者見到了「AIE材料之父」、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唐本忠。  多年來,科學家一直在試圖解決螢光材料研究中的一個棘手問題:螢光分子在聚集狀態下螢光猝滅。分子在聚集狀態下,發光能力減弱甚至完全消失。螢光猝滅讓許多有潛力的分子被實際應用拒之門外。
  •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聚集誘導發光」:聚集七彩螢光 打造「品牌...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獎項目「聚集誘導發光」解讀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唐本忠向記者展示實驗室中製備的裝在玻璃小瓶中的AIE材料粉末,它們在紫光燈照射下可以發出強烈螢光。AIE材料的技術應用AIE材料:越聚集,越發光!
  • 近紅外二區螢光成像的臨床轉化研究中獲進展
    新興的光學分子影像技術為圖像引導手術治療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諾貝爾獎獲得者錢永健等學者進行了眾多研究,試圖在活體上用螢光成像方法「點亮」腫瘤,解決腫瘤標識的問題,開啟了光學分子影像技術在手術導航領域應用的先河。同時,科學家們一直在探索如何將螢光成像技術用於解決臨床問題,但一直面臨諸多挑戰。
  • 葉綠素螢光測定、成像培訓講座
    實驗室根據科研需求,再次購置可攜式葉綠素螢光測定儀。至此,實驗室已有可攜式葉綠素螢光測定儀、調製葉綠素螢光成像系統和雙通道葉綠素螢光測量系統等葉綠素螢光測定、成像儀器。為充分發揮上述儀器在科研中的作用,特邀請工程師進行儀器功能介紹及使用培訓,請感興趣的老師、同學前來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