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觀察家金融峰會系列報導之七」陳志武:金融市場參與者應儘量...

2020-12-02 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黃一帆 12月2日,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及馮氏講席教授陳志武在經濟觀察報主辦、上海信託戰略合作的「新階段 新理念 新格局——2020觀察家金融峰會暨上海浦東發展三十年高峰論壇」上談及資管新規時表示,資管新規的初衷時將資管規則儘量統一化,儘量避免資管公司給金融市場帶來太大風險。但他提醒要注意市場參與主體的多元化和多樣化。

陳志武表示,資管新規出臺很重要的目的在於規範不同類型的資管公司和部門。資管新規的重要目標是實行公平的市場準入和監管,最大程度地消除監管套利空間,為資管業務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

不過,他表示,「在制定規則時,應看到在監管規則變嚴後,就必然意味著一些從業者和創業者無法再進入。本來從大銀行,大金融機構得不到服務的某一些邊緣家庭、個人、企業,本可通過更開放的金融服務,得到這些服務的這些群體有可能喪失機會。

他表示,金融市場的參與者在風格、特色和整體上都需要多元化。「不管是在數量上,風險承受能力上,對於流動性的不同要求,各方面都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者、非投資者可以參與金融市場的方方面面。」

陳志武認為,「如果資本市場的資金供應端高度同質化,整個資本市場能夠吸收的資產端,包括風險屬性、期限屬性等都要必須高度的一致。如果是這樣,最終會使中國資本市場能夠容忍的風險和資產特質都會變得非常的單調。」

不過,陳志武認為,信託公司、銀行資管部門、資管公司和基金公司在大的框架上應該保持一致。但其中要注意度的問題。總體上,「監管政策創新對於推動中國的債務市場,或固定收益市場的發展都會起到根本性的推動作用。「

相關焦點

  • 聚焦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及金融發展趨勢 「2020年觀察家金融峰會...
    新民晚報訊(記者 楊碩)「2020年觀察家金融峰會」昨天在上海舉行。在延續往屆峰會研討當期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及金融發展趨勢等重大問題之外,這屆將主題定位為「新階段 新理念 新格局」。三個「新」字,既意味著辭別過去三十年的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過往,也強調國內經濟發展進入了新時期。
  • 「新階段 新理念 新格局」2020年觀察家金融峰會圓滿落幕
    (原標題:「新階段 新理念 新格局」2020年觀察家金融峰會圓滿落幕)
  • 2020觀察家金融峰會系列報導之十: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原標題:【2020觀察家金融峰會系列報導之十】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12月2日,在經濟觀察報主辦、上海
  • 「2020觀察家金融峰會系列報導之十」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葉心冉 12月2日,在經濟觀察報主辦、上海信託戰略合作的「新階段 新理念 新格局——2020觀察家金融峰會暨上海浦東發展三十年高峰論壇」上,經濟觀察報副總編輯張向東、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長陳高宏、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嚴弘與浦東時報副總編輯郭久葳一道共話
  • 「2020觀察家金融峰會系列報導之十二」王忠民:數位化的底層邏輯...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陳姍 王涵 12月2日,在經濟觀察報主辦、上海信託戰略合作的「新階段 新理念 新格局——2020觀察家金融峰會暨上海浦東發展三十年高峰論壇」上,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對應「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提出了「授人以漁」的開源邏輯
  • 「2020觀察家金融峰會」吳曉求:中國金融進步的力量在哪裡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黃一帆12月2日,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吳曉求在經濟觀察報主辦、上海信託戰略合作的「新階段 新理念 新格局——2020觀察家金融峰會暨上海浦東發展三十年高峰論壇」上表示,中國金融處在歷史的變革時期,必須要思考中國金融變革的推動力在哪裡
  • 「2020觀察家金融峰會系列報導之五」祝寶良:中國進入中等偏上接近...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陳姍12月2日,由《經濟觀察報》、經觀傳媒主辦,上海信託戰略合作的「2020年觀察家金融峰會」在上海浦江之畔召開。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以《「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和對策建議》為主題發言。
  • 「2020觀察家金融峰會系列報導之八」上海國際信託總經理陳兵:初心...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 記者 陳姍12月2日,由《經濟觀察報》、經觀傳媒主辦,上海信託戰略合作的「2020年觀察家金融峰會」在上海浦江之畔召開。1991年公司探索了股票、證券市場,成立了上海聯合財務公司,成功的發行了中國人民銀行首批批准的人民幣基金,專門針對上投金融基金,發起設立了浦發銀行。30年來上海國際信託基金引入國際技術,賦能科技基因,公司入上海光纖器材通訊公司合作建立了年產5000公裡光纜的企業,極大的促進了光纖通訊高科技項目產業化。此外,國際招標和採購,為南浦大橋、楊浦大橋節省建設成本。
  • 「觀察家金融峰會特稿之八」科技加速滲透 催生金融領域「化學反應」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 記者 陳姍 葉心冉 11月28日,由《經濟觀察報》主辦、上海信託戰略合作的2019年度觀察家金融峰會在上海召開。在下午的圓桌論壇環節中,銀行、保險、信託、基金行業人士以《「普惠民生、開放共贏」——金融服務業新未來》為主題展開激烈討論。
  • 【觀察家金融峰會特稿之八】科技加速滲透 催生金融領域「化學反應」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陳姍 葉心冉 11月28日,由《經濟觀察報》主辦、上海信託戰略合作的2019年度觀察家金融峰會在上海召開。在下午的圓桌論壇環節中,銀行、保險、信託、基金行業人士以《「普惠民生、開放共贏」——金融服務業新未來》為主題展開激烈討論。
  • 「2018亞洲產業與資本峰會」圓滿閉幕,專家熱議中國實體產業與金融...
    12月21日,由中國商業報導領導者21世紀經濟報導主辦的「2018亞洲產業與資本峰會」在深圳隆重召開,主題為「聚力啟新·穩中求進」,峰會現場嘉賓的分享和討論,精彩紛呈,乾貨滿滿。他認為,「新經濟時代」有七大明顯特徵值得關注,而這些特徵需要金融體系、資本市場進行支撐。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空間巨大,機遇在於服務支持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在他看來,目前中國經濟過於依賴間接融資,銀行的貸款難以滿足經濟主體發展的要求。服務業由大量的民營企業支撐,這些民營企業對經濟的貢獻超過60%,但獲得的金融資源少,且成本高。而資本市場的挑戰,主要在於規範公司治理重塑投資者信心。
  • 助力金融原力覺醒,2020數字金融峰會 圓滿落幕!
    來源:時刻頭條7月3日,Top智匯主辦的2020數字金融峰會在滬圓滿落幕!本次大會由上海市經信委軟體和信息服務業處指導,上海市軟體行業協會與中國雲體系產業創新戰略聯盟協辦,同時得到了上海首席信息官聯盟和上海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院的大力支持。
  • 英倫金融:疫情影響全球市場,宏觀經濟如何變化
    了解這些問題,投資者更好掌握市場動向,對於宏觀市場變化,英倫金融表示:「2020年的特性是多變,而2021年還會持續」,英倫金融指出目前疫情及政治的不確定,造成市況出現周期式轉變,與市者必須掌握好節奏才能有效控風險,當中,屬於避險資產的「黃金」與商品「原油」,最受關注及影響。
  • 專訪陳志武:疫情加劇民粹主義,中國科技巨頭需反壟斷的制約
    帶著上述問題,澎湃新聞對香港大學馮氏基金講席教授與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原耶魯大學金融學終身教授陳志武進行了視頻專訪。陳志武曾獲默頓·米勒經濟學獎,專業領域為金融理論、股票、期貨和期權市場以及宏觀經濟與經濟史,著有多部財經類暢銷書。 在「金融的邏輯」系列中,陳志武詳解人類社會為什麼需要金融市場,以及金融的邏輯是什麼。
  • 《2020開放金融發展報告》重磅發布,透視DeFi行業現狀與未來
    我們將各細分領域重點項目按上文的分類法集成在下圖,並在《三萬字「2021」DeFi行業全景掃描》一文中對每個項目展開介紹。介紹的維度根據不同細分領域有所不同,包含:行業總鎖倉概覽、項目誕生的時間、投資方、迭代歷程、平臺特點,特色功能展示,以及代幣、鎖倉量等數據。三、從熱門事件把握行業發展脈絡2020 年 6 月,在「比特幣減半」的故事講完後,加密市場陷入了短暫的靜默期。
  • 汽車金融加快數位化轉型 智電未來推動產業格局重塑
    網易汽車綜合11月25日報導 11月21日,由21世紀經濟報導主辦、以「科創未來」為總主題的2020中國汽車產業峰會在廣州萬富希爾頓酒店隆重舉行。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的影響,讓在市場寒冬裡醞釀著變革的汽車產業,格局調整更為深刻。
  • 綠色金融成中新金融峰會參會人士關注熱詞
    新華網重慶11月24日電(王龍博)吸引近200名中國、新加坡及東協國家金融界人士參與的2020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金融峰會(簡稱中新金融峰會)日前在重慶舉行,綠色金融成為參與人士關注熱詞。
  • 第二屆中國金融科技國際峰會召開
    2020年12月26-27日,由由中國消費金融協會、中國金融科技組委會發起主辦的「2020中國金融科技年會暨第二屆中國金融科技國際峰會」在上海盛大舉行。  峰會匯聚了來自監管機構以及國內知名銀行、金融科技等領域的專業人士,共計300位行業精英出席及20+發言嘉賓發表各自對金融科技的見解。
  • 第二屆國際金融科技論壇在西南財經大學隆重舉行
    論壇立足於中國金融市場開放大背景,聚焦「金融風險」,探索研判金融科技領域的焦點話題並提供建設性方案。論壇期間舉行了專題研討會、主論壇、交子創新講壇、「成都八零」金融科技產品設計與研發大賽等系列活動。
  • 從「有保障」到「多場景」,360 數科將「以用戶為中心」做到極致
    在 12 月 22 日舉行的 360 數科「智能、普惠、連結——360 數科技術開放日」深圳場中,360 數科技術助理總裁宋榮鑫就分享了公司以三大技術平臺實現「多場景」、「高效率」、「可承擔」、「有保障」四大核心用戶體驗的實踐經驗與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