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葉心冉 12月2日,在經濟觀察報主辦、上海信託戰略合作的「新階段 新理念 新格局——2020觀察家金融峰會暨上海浦東發展三十年高峰論壇」上,經濟觀察報副總編輯張向東、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長陳高宏、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嚴弘與浦東時報副總編輯郭久葳一道共話「推動更高水平開放」議題。
在回答如何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以及產業化之間實現打通時,陳高宏表示,上海這座城市在整個國家的地位和份量比較重,一舉一動都對周邊有影響。大量的問題使它必須要考慮整個社會均衡的發展,因此在創新方面強調要在制度體系下進行創新。但規範既是優點,也是缺點。我們現在也應該考慮,是不是需要留點空間,在管理到位的情況下,平衡規範和創新的關係。
嚴弘則表示,浦東新區過去三十年的發展得益於背靠上海,上海具備長期的文化沉澱和制度沉澱。而本身浦東新區本身也是富有創新力的,也同時引領整個上海在制度上的改革和演變。接下來,上海可以思考如何在強調秩序的前提下同時釋放活力,給予創新活動更多的空間,把職業城市和創業城市有機結合起來。
郭久葳表示,浦東新區可數的創新成果非常多,有人工智慧產業,雲計算產業,而且已經走到了全國前列。但浦東新區政府也在同時意識到民營經濟蓬勃生長的力量還不夠強勁。現在,浦東新區政府提出一個口號:培育熱帶雨林式的創新創業。因此,浦東也在有意識地培育、打造這樣的環境。
對於浦東如何進一步打造相關大宗商品的全球定價影響力,掌握定價話語權,與會嘉賓也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嚴弘表示,目前大宗商品的定價中心主要是在倫敦和紐約,這個價格並沒有充分反映出中國的貢獻。他認為,只有在廣泛、包容和更加國際化的市場裡交易出來的價格,才能成為真正的國際價格。
他指出,目前國內金融市場的體系和金融監管的規則可能還很難吸引很多海外的金融機構參與到大宗商品市場的運作。
如果想要吸引更多海外投資者參與到資本市場和大宗商品市場的定價過程中來,需要有一個更加國際化和與國際模式相接軌的市場規則。嚴弘認為,現在在自貿區或新片區,通過離岸市場的模式更容易得到實現。「我們也希望通過這些試點,能夠更好地找到一條真正能夠使得中國在大宗商品市場和其他金融產品市場中起到國際定價權角色的途徑和場景。」
陳高宏表示,上海進行營商環境的改革,就是為了把各種金融機構和要素引進來,把要素聚集到浦東來。他認為,要提高跨區域、跨行業、跨部門、跨領域等各種要素的流動性,提高自由度。
郭久葳認為,大宗商品定價權是自然而然發展形成的結果,紐約和倫敦之所以能成為定價中心,是因為廣大的市場主體在那裡參與交易,自然形成一個定價權。他認為,上海市場如果擁有更多的參與主體來參與定價,形成的價格自然就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價格。他認為,這背後是要提高交易的深度、廣度和覆蓋面。
站在這一時間節點,三十而立浦東再出發的優勢何在,陳高宏表示,浦東前十年在政策方面的運用比較多,後面則要更多考慮制度方面的對外開放。我們不僅要站在上海看世界,也要站在世界看浦東。我認為最大的優勢在於,未來必須堅定不移走法治城市的建設,因為只有法治才能包容開放所產生的問題,才能奠定社會治理的權威性。雖然運用法制會限制了一定的手腳,但是從未來長遠的角度,制度性的開放首先要在法制浦東、法制上海這個層面上作出更多的探討。
嚴弘則表示,浦東在過去三十年裡的成長依託著上海整體的制度優勢和經濟結構優勢,這同時也是浦東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另外,浦東要進一步引入更多的年輕人,引入更多創新的心態,使得我們能夠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打破一些陳規。同時新片區的發展也將是浦東進一步發展新「引擎」,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新的發展模式,使得我們更好地發揮出創新能力,更好地發揮出市場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