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多數人而言,免疫系統的作用是保護我們不受細菌、病毒和其他有害病原體的傷害。但對於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來說,免疫系統會將體內其他健康細胞和組織視為外來物,並對它們進行攻擊。雖然一些免疫系統疾病,如過敏,有時是可以治療的,但像多發性硬化症(MS)這種自身免疫疾病,仍然無法治癒。
近日,發表在《Cell Reports》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英國伯明罕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可以通過「訓練」免疫細胞防止它們錯誤地識別自身蛋白質。當機體對自身抗原發生免疫反應開始攻擊體內其他健康細胞時,就會引發自身免疫性疾病。
T細胞的免疫穩態是由一個緊密調控的信號轉導和轉錄網絡來維持的。發生多發性硬化時,免疫細胞T細胞攻擊髓鞘中的蛋白質,髓鞘是包裹在神經周圍的脂肪絕緣組織,導致神經失去對肌肉的控制。
由伯明罕大學免疫學和免疫療法研究所David Wraith教授和癌症與基因組科學研究所的Peter Cockerill教授領導的一個多學科團隊,進一步研究了這一過程在組成免疫系統的T細胞中是如何工作的。通過對信號轉導、表觀遺傳修飾和基因表達的綜合分析後,研究人員發現,這些T細胞是可以被重新「訓練」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T細胞反覆暴露於逐漸增加劑量的髓鞘鹼性蛋白後,其反應性降低。這樣就可以阻止它們攻擊人體自身細胞。在多發性硬化症的情況下,通過重新編程免疫細胞使其將蛋白質識別為自身的一部分,從而防止T細胞攻擊髓鞘鹼性蛋白(MBP)。
圖片來源:Cell Reports
Wraith教授領導的第一階段研究表明,讓T細胞反覆暴露於高度可溶性蛋白質(白細胞會對其產生反應)片段的方式誘導其識別MBP:通過反覆給予相同的MBP片段,可以模擬免疫系統學習區分人體自身蛋白和外來蛋白的過程。該過程與過去用來使人對過敏源脫敏的免疫療法類似。結果表明識別MBP的T細胞攻擊蛋白質的信號逐漸減弱,最終從攻擊轉變為保護。
在第二階段研究中,由Peter Cockerill教授領導的基因調控團隊繼續深入研究對MBP有反應的T細胞,以顯示基因是如何重組以響應這種免疫療法,從根本上對免疫系統重編程。反覆暴露於相同蛋白質片段會引發一種反應,該反應能打開使免疫系統沉默而非激活的基因。然後,這些細胞將暴露於MBP的記憶嵌入基因中,從而阻止它們引發免疫反應。當T細胞具有耐受性時,其他具有激活免疫系統功能的基因將保持沉默。
David Wraith教授說:「這些發現對許多患有目前難以治療的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具有重要意義。」
Peter Cockerill教授說:「這項研究使我們理解了使免疫系統脫敏的免疫療法基礎。我們還需要更長期的臨床試驗來確定抗原特異性免疫療法是否能帶來持久的效果。如果它成功了,那麼這項研究將成為首次定義如何使T細胞耐受身體自身蛋白質實際機制的研究。它將引領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療領域的更多進展。」
論文連結:
https://www.cell.com/cell-reports/fulltext/S2211-1247(20)30728-2
【來源:中國生物技術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