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史上的1月12日:諾獎得主美國外科醫生哈金斯去世

2021-01-13 五號醫生吳昊

歷史上的今天即1997年1月12日,美國外科醫生哈金斯(查爾斯·布蘭頓·哈金斯Charles Brenton Huggins,1901.9.22-1997.1.12)去世。

1901年9月22日,哈金斯生於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市,在哈利法克斯的公立學校完成基礎教育。1920年,哈金斯從沃爾夫維爾的阿卡迪亞大學畢業,1929年從哈佛醫學院畢業,然後他進入密西根大學醫院實習,並在1926年成為密西根大學醫院外科醫師。自1927年以來,哈金斯先後受聘芝加哥大學醫學院外科講師、助理教授,後晉升為副教授、外科教授。1951年,他進入本·梅癌症研究實驗室擔任主任,自1962年開始同時兼任威廉·奧格登診所教授。

哈金斯早期的工作重點是雄激素對男性泌尿生殖道的影響,最重要的是前列腺激素。在一系列類似的研究中,哈金斯表明卵巢切除對轉移性乳腺癌的治療往往是有益的。為了確定哪些患者會對去勢療法產生反應,哈金斯鼓勵他的同事埃爾伍德·延森(Elwood Jensen)開發一種雌激素反應性測試方法,他把檢測雌激素受體「陽性」或「陰性」的實驗室方法作為消融治療反應的預測指標。

在癌症中,細胞的生長和增殖超出了正常範圍。前列腺癌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它攻擊的是屬於男性性器官的腺體。1940年左右,查爾斯·哈金斯指出,這種疾病的病程會受到激素的影響,如果通過閹割來阻止雄性激素的產生,或者添加雌性激素,癌症就可以被抵消。用前列腺激素治療癌症的方法很快獲得推廣,哈金斯還在此基礎上開發了治療乳腺癌的激素。

1966年,哈金斯博士與病毒學家佩頓·羅斯(Peyton Rous)分享了當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哈金斯的研究揭示了正常和腫瘤性前列腺細胞的激素依賴性,這是獲得該獎項的主要原因。

哈金斯還獲得了諸多獎項包括:1943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頒發的查爾斯·邁耶獎;1957年,倫敦米德爾塞克斯醫院頒發的克羅克申克獎;1958年,愛丁堡大學頒發的卡梅隆獎;1962年,紐約醫學院頒發的瓦倫丁獎;1962年,美國治療學會頒發的亨特獎。

1997年1月12日,哈金斯在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去世。

相關焦點

  • 醫學史上的2月5日:「體外循環之父」、美國外科醫生吉本去世
    歷史上的今天即1973年2月5日,體外循環機(人工心肺機)的發明者美國外科醫生吉本去世。
  • 2018年諾獎得主詹姆斯·艾利森:高中差點「肄業」
    原標題:高中差點「肄業」 努力奪得「諾獎」   2018年諾貝爾獎得主的主題演講於12月7日~8日在瑞典舉行,並面向公眾開放。每場正式演講開始前,諾爾貝基金會的相關委員會都會向公眾分享獲獎者的一些小故事。這堪比學術演講主餐前一道美味前菜。
  • 醫學史上11月29日:葡萄牙神經內、外科醫生埃加斯·莫尼茲出生
    歷史上的今天即1874年11月29日葡萄牙著名神經內、外科醫生埃加斯·莫尼茲(EGAS Moniz,1874.11.29-1955.12.13)出生於葡萄牙的阿凡卡 。
  • 發明DNA測序法的兩次諾獎得主桑格逝世
    原標題:發明DNA測序法的兩次諾獎得主桑格逝世  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英國生物化學家弗雷德裡克·桑格日前在醫院去世,享年95歲。  桑格完整定序了胰島素的胺基酸序列,同時證明蛋白質具有明確構造;他還提出了快速測定DNA序列的技術雙去氧終止法(桑格法)。
  • 加拿大盛產諾貝爾獎得主?原來這些名校校友都是諾獎得主
    ,已經有20多位諾獎得主來自加拿大,而且6個領域獎項(物理、化學、文學、生物或醫學、和平、經濟學)全部覆蓋。胰島素的發明拯救了無數糖尿病人,這是人類醫學在20世紀取得的巨大進步!加拿大生理學家、外科醫師Frederick Grant Banting(弗雷德裡克·格蘭特·班廷)因發現了胰島素在1923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是加拿大第一位諾獎得主!
  • 2015諾貝爾獎將出爐:盤點歷史「奇葩」諾獎得主
    中新網10月5日電 綜合報導,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獲獎名單即將出爐,幾乎每年的諾獎都會傳來一些趣聞軼事,下面就帶大家來回顧一下歷史上那些諾獎之「最」。  最令人遺憾的諾獎得主  拉爾夫·斯坦曼因在免疫系統研究領域的貢獻而獲得2011年諾貝爾醫學獎,但是讓頒獎委員會感到尷尬的是頒獎電話怎麼打也打不通。
  • |諾獎專欄|2020年生理或醫學誰獲獎? 為什麼獲獎?
    日,北京時間17:00-19:00複製連結加入會議(會議ID):https://meeting.tencent.com/s/vQLap1YU6bN7會議 ID:325598841 (無需密碼即可觀看)手機一鍵撥號入會+8675536550000, 325598841#(中國大陸)+85230018898,,,2,325598841
  • 2020年諾貝爾獎:盤點全球培養諾獎得主最多的TOP30大學
    本次諾貝爾獎共設置6類獎項,分別是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和平獎、經濟學獎。而且受疫情影響,將於12月舉辦的頒獎晚宴將改為線上進行。Alter),美國病毒學家,出生在紐約市,1956年在羅徹斯特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學位,1960年在該校得到醫學學位。2000年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2013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
  • 醫學史上的8月23日:肌紅蛋白發現者,諾獎得主肯德魯去世
    歷史上的今天即1997年8月23日,英國生化學家約翰·肯德魯去世。1917年3月24日,約翰·肯德魯(John Cowdery Kendrew,1917.3.24-1997.8.23)出生在英國牛津,父親威爾弗裡德·肯德魯(Wilfrid George Kendrew)是牛津大學氣候學的學者;母親是一位藝術歷史學家,多年居住在義大利佛羅倫斯。
  • 諾獎得主約翰·納什因車禍去世 終年86歲
    另據新華網 5月19日,納什剛剛從挪威國王手中接過被譽為數學界諾獎的阿貝爾獎,並成為有史以來唯一一位諾獎和阿貝爾獎雙料得主。事故發生時,他和妻子剛領完獎回到國內。奧斯卡獲獎影片《美麗心靈》主人公的原型、美國數學家約翰·納什遭遇車禍去世,終年86歲。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援引警方的話說,計程車司機當時試圖超車,車輛卻失控,撞上防護欄。
  • 醫學史上的1月14日:過世之後才獲諾獎的拉爾夫·斯坦曼出生
    歷史上的今天即1943年1月14日,加拿大免疫學、細胞生物學家拉爾夫·斯坦曼(Ralph Marvin Steinman,1943.1.14-2010.9.30)出生。斯坦曼1943年1月14日出生在加拿大蒙特婁,父親是一名來自東歐的猶太移民,母親奈蒂在蒙特婁附近的謝布魯克擁有一家百貨公司。父親希望他繼續從事家族事業,但在高中時,斯坦曼對科學產生了興趣。1963年,他獲得了麥吉爾大學學士學位,1968年獲得了哈佛醫學院醫學博士學位。在哈佛的時候,他在伊莉莎白·海伊的實驗室裡當了一年的研究員,期間得以系統學習細胞生物學和免疫學知識。
  • 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回顧史上諾獎最年輕得主!
    而這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曾保持最年輕諾獎得主頭銜長達99年!(歡迎在下文中找答案喲)諾貝爾獎1895年,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在遺囑中將自已大部分財產設立化學、物理、文學、生理醫學以及和平獎的獎金,用於獎勵在這些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
  •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冷知識:得主平均年齡58,有人陪跑32次
    1895年11月27日,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阿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籤署了他最後的遺囑,將財產中的最大一份給了一系列獎項,即諾貝爾獎。諾貝爾獎分設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和經濟學六個獎項。  諾貝爾獎的獎金來自諾貝爾所成立基金的利息或投資收益。
  • 南極臭氧洞發現者、諾獎得主莫利納去世
    南極臭氧洞發現者、諾獎得主莫利納去世 2020-10-09 15: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Arthur Ashkin去世,他發明了「雷射鑷子」,曾抱怨被諾獎遺忘
    賈浩楠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9月21日,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Arthur Ashkin
  • 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今日揭曉:弗洛伊德「陪跑」該獎32次
    中新網10月1日電(卞磊) 北京時間10月1日傍晚,2018年諾貝爾獎「打頭陣」的獎項——生理學或醫學獎將揭曉獲獎人選,由此正式拉開諾貝爾獎「開獎周」的帷幕。這一獎項是最具威望的醫學研究獎項之一,其不少研究成果對於普通人來說也都是「如雷貫耳」:青黴素、試管嬰兒、生物鐘……從獲獎的研究成果中,不難一窺逾百年來醫學發展的軌跡。
  • 獨家丨美國抗癌神藥:總統代言,兩位諾獎得主加持
    2004年5月,她回到新澤西的家中,與高中時的戀人結婚,並在紐約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接受化療——這所醫院與位於德州休斯頓的MD安德森腫瘤醫院並列,堪稱美國最卓越的兩所癌症專科醫院。化療令她虛弱、噁心,出現了神經病變,更糟糕的是,治療毫無效果。那年12月,貝爾文的腫瘤醫生告訴她,癌症已經擴散到她的大腦。
  • 日媒: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小柴昌俊去世,享年94歲
    共同社11月13日消息,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東京大學特別榮譽教授小柴昌俊12日去世,享年94歲。東京大學透露了該消息。小柴因觀測來自宇宙的基本粒子「中微子」,開拓了中微子天文學的成就,獲得了諾獎。
  • 盤點奇葩諾貝爾獎得主:沒手機不知獲獎(名單事跡)
    拉爾夫.斯坦曼讓-保羅-薩特倫琴  最令人遺憾的諾獎得主  拉爾夫·斯坦曼因在免疫系統研究領域的貢獻而獲得2011年諾貝爾醫學獎,但是讓頒獎委員會感到尷尬的是頒獎電話怎麼打也打不通,原來拉爾夫·斯坦曼已經去世,而且就在頒獎儀式的前三天。
  • 醫學史上的7月15日:卡爾·韋瑟出生,他重新繪製了進化樹
    【醫學史上的7月15日:美國醫學微生物學家卡爾·韋瑟出生,他重新繪製了進化樹、提出真核生物、三域說,曾和屠呦呦競爭諾獎】1928年7月15日,美國微生物學家卡爾·韋瑟(Carl R.Woese,1928.7.15-2012.12.30)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