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工哥」聶權的幸福帳單
2016年發展養蜂以來,他用自己的收入全款買了一輛越野車,給家裡換了新家電,接下來還要修一棟小別墅……他就是聶權,28歲的黔東南州岑鞏縣平莊鎮亞林村村民,通過養蜂,點亮了自己的美好生活。「政府扶持,自己再去努力鑽研,靠著這片樹林,通過創業有了產品,便能『賣出去』。」細數自己創業以來的「幸福帳單」,聶權笑著說。
-
聶權:做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企業
他就是民營企業家聶權。他重視科技與創新,並身體力行,潛心研發生產「多用途智能升降機器人」,成為了率先由傳統製造業轉型高新技術產業的企業家代表。 聶權出生在貴州一個農村家庭。因為家裡貧窮,12歲就輟學。但他不願一輩子窩在小山溝裡,過這樣貧窮的生活。
-
組詩丨聶權:在一日日大同小異的循環中 尋找微細光芒
無獨有偶,波旁王朝最後一位王后瑪麗·安託瓦特,可憐的婦人斷頭臺上,踩到了劊子手的腳她也滿懷歉意「真對不起,我不是有意的」可以肯定的是,是非功過時間都已陳說過了,而教養與溫和卻如兩道鞭子,兩道電光抽打著,我們因日常粗俗與無奈而來的羞恥聶權,1979年生,山西朔州人
-
兒童詩創作:尋找中國詩歌的童心
為促進詩歌教育及校園文化建設,進一步拓展兒童詩和現代兒歌創作隊伍,中國詩歌網自2月25日至10月31日在全國範圍開展原創童詩和現代兒歌徵集,共收到來稿近7000份,反響熱烈。12月26日,由中國作協《詩刊》社、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主辦,中國詩歌網承辦的「當下童詩、兒歌創作與傳播研討會」在中國作家出版集團會議室舉辦。會議聚焦當下童詩創作現狀,並就童詩的傳播和教育機制展開研討。
-
東莞天楠光電科技公司董事長聶權:企業要把握創新及發展的準繩和方向
東莞天楠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聶權:企業要把握創新及發展的準繩和方向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創新」一詞被提及近40次,可謂是兩會最強音之一
-
在詩歌中,詩歌符號的含義是什麼,詩歌是語言符號還是意象符號?
語言是一種符號,任何人都不反對這個說法;詩歌是運用語言寫出的,也沒有任何人否定這個事實。那麼,詩歌符號究竟是屬於一種什麼樣的符號呢?傳統的說法是: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詩歌是最高的語言藝術,它的符號是語言文字,這是所有《文學概論》告訴我們的常識。
-
如何正確看待詩歌,詩歌與文學、人類文明的關係?
#筆者以為,凡知所以然才能知其然;如若想要對「詩歌」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知,首先需要弄清的就是「詩歌」是什麼?詩歌無非就是「表現」內在的情感,或是「再現」外來的印象的一種以「文字」為藝術的表現形式;二是詩歌與文學的關係?
-
詩歌的意義之我見:詩歌的產生,是人性的自然體現
大家知道,詩歌起源於歌,開始是宗教祭祀的產物,被上層社會所接納並用於記錄國事或作為科舉考試科目(唐代開始),並在民間社會活動中得以不斷發展,演變為抒發個人思想感情,記錄生產生活,以及親友交往和娛樂的工具。詩歌的產生,是人性的自然體現,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之一。
-
樂山詩歌 星光閃爍
滾熱詩行真情寄語家鄉山水記者看到,在《樂山百年新詩選》中,按時代劃分,以中國新詩的奠基人之一、樂山籍詩人郭沫若的詩歌《地球,我的母親》開篇。隨後收錄了曹葆華、陳敬容等著名詩人的詩歌。在樂山詩群20世紀50年代後寫作的重要詩人中,具有濃烈家國情懷的峨眉詩人梁南,其作品也被收錄在內。
-
「詩歌小鎮」的農民詩人
75歲的中學退休老師談湛梧,站在德慶縣官圩鎮金林村村口「中國詩歌小鎮」的牌匾下,吟誦著李白的千古名篇。去年12月20日,中國詩歌學會、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授予官圩鎮「中國詩歌小鎮」的稱號,它也成為廣東唯一獲此殊榮的小鎮。談湛梧說,從那時起,他就決定在村裡起詩社,教年輕人特別是小朋友寫詩。
-
詩歌是什麼呢?(詩論)
百度上有精準的定義文學是形象的,要用形象來回答真的很難詩歌的內核,究竟是什麼?《楚辭》以楚地曲調為要應該是,3/4拍楚辭,它的變化更加多端這種曲調,更適合抒情歌唱瑰麗的藝術形象紛彩疊呈,美麗非凡*上面都是從音樂上面來講的內容上面來說詩歌的內核,究竟是什麼呢?
-
詩歌是靈魂,詩歌是生命,詩歌告訴我們的4個真理!
但詩歌、美麗、浪漫、愛情,這些才是我們活著的意義。——電影《死亡詩社》01傾聽靈魂深處的聲音很早就讀米沃什的詩歌了,為何如此喜歡和更早的接觸他的呢?因為米沃什的詩歌說的是人的靈魂,揭示或表達的是人心脆弱或深遠的內核,讀他的詩,我們能明白命運,能堅信人性的偉大,能看到靈魂深處最真摯的事物,以及那讓我們處於苦難和不幸背後隸屬人的本質的東西。當我們走過自己的一生,突然發現,太多的情感,太多的滄桑閱歷,都可以被蘊含在米沃什的詩中,因為米沃什的詩讓我們聽到靈魂深處的聲音。
-
英語世界詩歌的發展歷程
儘管詩歌是一種正規的文學形式,但是,詩歌始終也無法擺脫說唱藝術的傳統。因此很多的時候,讀者衡量一首詩歌作品的好壞,首先要看它是否符合說唱藝術所具有的美學元素,思想、意象、韻律和格式。明白這些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詩歌在歷史上經歷大大小小的變革,但始終不能改變詩歌的說唱屬性,詩人們始終為之優化的是如何使詩歌的建築模塊更具樂感。
-
從田野調查到詩歌人類學
1月10日上午,周瑟瑟新書《中國詩歌田野調查》發布會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北京春季圖書訂貨會現場舉行,活動由黃河出版傳媒集團陽光出版社主辦。 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作家、詩人邱華棟出席發布會,他說:「《中國詩歌田野調查》是近年出版的一部有特色的詩學評論集。
-
蔣志武詩歌——隱秘背後的溫度
眾所周知,當今詩歌泛濫,太多的人參與進來,看似一片繁榮,實則是過度的喧囂。這種喧囂的背後是「全民皆詩」的假象,詩歌的瓶頸恰恰是太低的門檻,全民參與就是導致詩歌泛濫的原因。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事情。過去的很多年,普遍認為詩歌是屬於年輕人的,因為詩歌需要激情;濟慈、雪萊、拜倫,早早就成名;放眼國內,北島、舒婷、楊克,也早早的完成了代表作。大家沒有注意到的是,很多早早成名的詩人在後期都有著明顯轉變的痕跡。所不同的是,蔣志武的詩歌創作起步較晚——雖然只有二十七八歲。但從文學傳統上看,這在詩歌創作中是一個晚齡人了。
-
中國先鋒詩歌的再出發
那麼詩歌上的這種「先鋒精神」意味著什麼?「Make it new!」(日日新),龐德的這一詩歌宣言可以看作是對詩歌先鋒精神的最好詮釋。自波特萊爾以來的詩歌,先鋒派們自覺或不自覺地,都在體驗和實踐這一重要的主張。詩歌的先鋒精神,就是佔領制高點,直面變化,挑戰平庸,從而擁有未來。換言之,就是風格上的超前,形式上的實驗,和語言上的「鍊金術」。
-
西方英文詩歌詩體縱覽
三、21世紀新興詩歌形式在數百年裡,詩歌都是嚴格遵照特定的詩體寫成的。包括十四行詩(sonnet)、頌歌(ode)、韋拉內拉(villanelle)等固定格式詩歌詩體都被詩人們視作詩歌創作的頂峰。一首詩歌作品的優劣可以非常容易地通過比較該詩歌與這些詩體的吻合程度加以判斷。一首優秀的詩歌必須嚴格符合這些詩體結構的要求。
-
論顧城的詩歌
現在我們按年代順序來仔細閱讀他的作品,就會發現他詩歌中的語言經過幾次顯著的變化。或許已有很多讀者也發現了這個變化和顧城的詩歌論,尤其是他的「自我」論有密切的關係。本論文根據顧城的詩歌論來整理顧城的詩歌,尤其針對它語言和形式的變遷,來考察顧城終生探求的詩歌理想和他的創作留給現在和未來的讀者的課題。
-
抗震救災詩——中國詩歌的復興與凱旋
詩人們在地震後迅速作出反應,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壯觀的一次詩歌書寫。新華網、中國網、新浪網、搜狐網等紛紛開始抗震救災專題,以原創詩歌表達對震區同胞的深情;而人民網文化讀書「心繫汶川」徵文近4000篇的投稿,就有70%是詩歌。可以說,此次抗震詩歌數量之巨大、參與人數之眾多、熱情之高,傳播之廣,特別是詩人的寫作速度和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