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玻璃纖維核心技術打破國外壟斷,重慶曆經十年研究,成果喜人

2020-10-09 百年磨一劍

在9月22日召開的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高性能特種玻璃纖維及綠色製造關鍵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成果獲得了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其標誌著,中國成功打破國外壟斷,掌握了特種玻璃纖維核心技術。

玻璃纖維是一種無機非金屬材料,主要以葉臘石、石英砂、石灰石、白雲石等礦石為原料,經過高溫熔制、拉絲、絡紗、織布等工藝製造而成。玻璃纖維的單絲直徑最小可達幾微米,相當於頭髮絲的二十分之一這麼細,每根纖維都由成百上千根單絲組成。玻璃纖維具有價格低廉、抗腐蝕性好、機械強度高等優點,所以自1938年,歐文斯·科寧玻璃纖維公司的員工斯萊特將其製造出來後,玻璃纖維就被廣泛使用於軍事、工業、建築等各個領域。

不過,普通的玻璃纖維有著脆性(易斷裂破壞)、耐磨性差等缺陷。隨著技術的提升和市場的需求,特種玻璃纖維自然而然的誕生了。特種玻璃纖維在普通玻璃纖維的基礎上,還具備了高模量的特點,簡單來說就是剛性好、不易彎曲變形。

特種玻璃纖維幾乎可以滿足軍工、建築、電子、化工、造船、交通、能源等各個領域的製造需求。不過由於技術難度過高,造價昂貴,以及每年全球產能僅幾千噸等限制,特種玻璃纖維目前無法在民用領域普及。

多年以來,特種玻璃纖維產業都被歐文斯·科寧、PPG工業公司、佳斯邁威等美國老牌玻璃纖維企業壟斷。所以此次,重慶國際複合材料有限公司(CPIC)聯合重慶理工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歷經近10年的系統研究,成功打造出高性能特種玻璃纖維,意義十分重大。

更重要的是,CPIC主導研發的特種玻璃纖維,並非是行業入門產品,而是直接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項目負責人表示:成功攻克了異形特種玻璃纖維生產難度大、品質不穩定、能耗高、環境汙染嚴重等難題,在國內率先實現了異形比1:3和1:4高性能特種玻璃纖維的穩定生產,異形纖維最高填充可達70%。

該項目團隊的特種玻璃纖維已經獲得了28項發明專利,以及11項其他方面的智慧財產權。並且,該系列的產品已經佔據了國內特種玻璃纖維市場30%的份額,也成功輸出到國外,已經拿下了杜邦、LM、巴斯夫等世界500強企業的訂單。這足以證明,國內的特種玻璃纖維技術來到了全球第一梯隊。

據悉,CPIC長壽新材料研發生產基地已經正式投產,這是中國最大的特種玻璃纖維研發生產基地,規劃有7條高端特種玻璃纖維生產線。等到2022年全面建設完成後,該基地的年銷售收入至少能達到4億元。

相關焦點

  • 特種玻璃纖維核心技術打破國外壟斷國內最大的特種玻纖研發生產...
    玻璃纖維是一種性能優異的無機非金屬材料。高頻、高速、高保真信號傳輸的5G通信、物聯網等新興行業迅猛發展,新能源、軌道交通等領域技術升級,都離不開具有低介電、低損耗和高強度、高模量等特點的特種玻璃纖維材料作為支撐。
  • ...該產品由重慶國際複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重慶理工大學、四川...
    【中國特種玻璃纖維核心技術打破國外壟斷】在9月22日召開的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高性能特種玻璃纖維及綠色製造關鍵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成果獲得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該產品由重慶國際複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重慶理工大學、四川大學等經過近十年的系統研究與產學研用協同攻關。
  • 國內最大的特種玻纖研發生產基地在渝投產
    高頻、高速、高保真信號傳輸的5G通信、物聯網等新興行業迅猛發展,新能源、軌道交通等領域技術升級,都離不開具有低介電、低損耗和高強度、高模量等特點的特種玻璃纖維材料作為支撐。過去,特種玻璃纖維核心技術長期被國外巨頭壟斷,為此,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項目支持下,重慶國際複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重慶理工大學、四川大學等經過近十年的系統研究與產學研用協同攻關,攻克了特種玻璃纖維量產小、成型難、能耗高、環境汙染嚴重,以及品質不穩定等關鍵瓶頸問題。
  • 重慶鑫景特種玻璃公司採用浮法工藝生產的高鋁矽玻璃量產
    北京時間01月23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打破外企壟斷 國產特種玻璃重慶量產。「中國製造」特種玻璃再傳喜訊。1月23日,位於兩江新區水土高新園的重慶鑫景特種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鑫景特玻)宣布,採用浮法工藝生產的高鋁矽玻璃實現量產,這種玻璃氧化鋁含量達到18%以上,產品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品正式進入航空、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觸控顯示屏等市場領域。此舉不僅標誌鑫景特玻的高鋁矽玻璃從小批量轉向量產,同時也意味著以鑫景特玻為代表的中國特種玻璃製造水平,一舉躋身世界先進水平行列。
  • 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 超七成獲獎成果聚焦大數據智能化等重點領域
    此次揭曉的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獲獎成果突出了技術創新和成果應用轉化,104項獲獎成果聚焦大數據智能化、裝備製造、材料工業、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佔比達到73.2%。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獲獎成果「高性能特種玻璃纖維及綠色製造關鍵技術創新與產業化」開發了全球品種最多的系列特種玻璃纖維,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產品在國內市場佔有率超過30%,近3年直接經濟效益超65億元。
  • 兩家特種氣體企業接連打破國外壟斷——河北邯鄲成行業高地
    走進中船重工718所派瑞特種氣體有限公司位於河北邯鄲肥鄉區的新材料產業園,高大寬敞的廠房車間內一塵不染,由四通八達管道連接起來的生產設備正在生產三氟化氮、六氟化鎢等電子特種氣體。公司副董事長李紹波告訴記者:「得益於新材料產業園投產,今年上半年公司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5%。」
  • 中國首條8.5代TFT-LCD玻璃基板生產線成功點火!徹底打破國外壟斷,首次實現國產化
    ,我國8.5代TFT-LCD超薄浮法玻璃基板首次實現國產化,徹底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TFT-LCD玻璃基板是電子信息顯示產業的關鍵戰略材料,代表著玻璃製造領域的最高水平。當前我國信息顯示產業高速發展,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信息顯示產業基地。雖然市場規模龐大,但我國TFT-LCD玻璃基板核心技術長期受制於人,產品市場完全被國外少數幾家企業壟斷,造成我國信息顯示產業鏈關鍵環節的嚴重缺失。
  • 陝西80後教授:攻克關鍵技術,成果打破國外壟斷,已是博導!
    他是年輕有為的"80"後博導,紮根秦嶺巴山之間、漢水之濱的陝西理工大學,一腔熱血,教書育人;他還是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發表核心學術論文170餘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0餘項,成果打破國外壟斷,2項科技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他就是陝西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艾桃桃教授。
  • 他攻克技術難關,打破國外壟斷,創造這一關鍵領域「中國製造」的新紀元!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理工大學傑出校友彭壽用幾十年的心血給出了答案——他曾攻克浮法玻璃工藝裝備的技術難關,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曾僅用70天,創造了自主生產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的「中國速度」,開闢了這一領域「中國製造」的新紀元……三十餘年來,彭壽始終堅守在玻璃產業研究第一線,忘我工作,不斷奮鬥。
  • 打破國際技術壟斷 他培育出的「人抗體轉基因小鼠」價值連城
    小編會用新穎的視角去解讀這些奇聞趣事,讓枯燥的生活變得活潑起來,讓我們一起往下看吧人物:葛良鵬身份:農業部傑出青年農業科學家、重慶市青年拔尖人才、重慶市畜牧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成就:帶領團隊培育出我國唯一的人抗體轉基因小鼠,打破了國外多年技術壟斷。
  • 此人是農民出身,打破國外製鹼法長達70年的壟斷,成為行業權威
    此人是農民出身,打破國外製鹼法長達70年的壟斷,成為行業權威眾所周知,許多輕化工業產品製造都需要用到大量的鹼,例如紡織、肥皂、造紙、玻璃、火藥等等。直到一個人出世,才打破了國外製鹼法長達七十餘年的壟斷,他就是侯德榜。
  • 高端醫用材料打破國外壟斷
    威海帕斯碸新材料: 高端醫用材料打破國外壟斷
  • 充電樁核心晶片量產 東微打破國外廠商壟斷
    這不僅打破了國外廠商的長期壟斷,而且產品的各項性能超過國外品牌。 一塊拇指指甲大小的金氧半場效電晶體(MOSFET),只有幾克重,卻能承載超過700伏的電壓,而導通電阻僅有30毫歐,實現了高效低耗的電能轉換,為充電樁的快速充電提供關鍵技術保障。昨天,蘇州東微半導體有限公司舉行產品發布會,宣布其自主研發的充電樁用高壓高速金氧半場效電晶體(MOSFET—GreenMOS)成功量產。
  • 煙臺萬華化學又一新技術打破國外公司壟斷
    水母網1月8日訊(通訊員 王思恩 煙臺日報記者劉潔)1月5日,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華化學)又一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端技術打破國外公司技術壟斷。「乙苯共氧化法高效綠色製備環氧丙烷成套技術」項目通過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成果鑑定,由中國工程院陳建峰院士、蹇錫高院士以及中國科學院李亞棟院士等行業知名專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認為,該項目成果整體技術進入國際領先行列。  環氧丙烷是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高端石化產品,是支撐聚氨酯新材料、精細化工等產業發展非常重要的基礎有機化工原料,其生產工藝主要有氯醇化法、共氧化法和直接氧化法。
  • 打破國外壟斷 中核集團醫用同位素國產化取得新突破
    打破國外壟斷 中核集團醫用同位素國產化取得新突破 2020-12-26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蘇州:敢與「巨人」比拼的「小年輕」 打破國外壟斷實現國產化
    為了打破國外壟斷,實現國產化,積累了十餘年電子特氣研究開發經驗的蘇州金宏氣體股份有限公司,與天津大學合作研發了電子級正矽酸乙酯生產技術。這是金宏氣體產學研合作的新成果,為我國提升半導體產業整體競爭力提供了保障。建強平臺,打造產學研示範標杆金宏氣體1999年成立,科技創新始終是企業發展的強勁動力。
  • 中海油成套地震勘探裝備「首戰告捷」,打破國外裝備壟斷
    中海油成套地震勘探裝備「首戰告捷」,打破國外裝備壟斷 張光明 軒倩茹 郭軼/中國海洋石油報 2016-11-10 14:07 來源:澎湃新聞
  • 在洛「出生」的「高強高導銅合金技術」:打破國外壟斷 助力中國製造
    正是由於這個「背景」,使「高強高導銅合金關鍵製備加工技術開發及應用」項目,在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二等獎。  「高強高導銅合金關鍵製備加工技術開發及應用」項目是河南科技大學聯合中鋁洛陽銅業有限公司等6家單位共同完成的獲獎項目。
  • 打破國外「卡脖子」技術壟斷 「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電力聯產...
    (原標題:打破國外「卡脖子」技術壟斷 「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電力聯產項目技術成果發布會」隆重召開)2020年12月2日「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電力聯產項目技術成果發布會」在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開發區昌盛國際酒店召開,本次發布會由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辦
  • 北京超牛團隊:突破高鐵核心技術,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全方位實現自主!
    北京交通大學就有這樣一個團隊,匯聚了幾十名高速鐵路線路工程研究領域的優秀人才,他們拼搏在第一線,承擔鐵道部的大量課題,脫離了外國人員和技術,實現全方位自主,甚至有的研究領域連外國人也從未涉及,研究成果還曾獲得中國科學技術進步獎等榮譽。在近期交大舉行的慶祝2020年教師節暨表彰大會上,該團隊還成功入選了首屆&34;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