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22日召開的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高性能特種玻璃纖維及綠色製造關鍵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成果獲得了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其標誌著,中國成功打破國外壟斷,掌握了特種玻璃纖維核心技術。
玻璃纖維是一種無機非金屬材料,主要以葉臘石、石英砂、石灰石、白雲石等礦石為原料,經過高溫熔制、拉絲、絡紗、織布等工藝製造而成。玻璃纖維的單絲直徑最小可達幾微米,相當於頭髮絲的二十分之一這麼細,每根纖維都由成百上千根單絲組成。玻璃纖維具有價格低廉、抗腐蝕性好、機械強度高等優點,所以自1938年,歐文斯·科寧玻璃纖維公司的員工斯萊特將其製造出來後,玻璃纖維就被廣泛使用於軍事、工業、建築等各個領域。
不過,普通的玻璃纖維有著脆性(易斷裂破壞)、耐磨性差等缺陷。隨著技術的提升和市場的需求,特種玻璃纖維自然而然的誕生了。特種玻璃纖維在普通玻璃纖維的基礎上,還具備了高模量的特點,簡單來說就是剛性好、不易彎曲變形。
特種玻璃纖維幾乎可以滿足軍工、建築、電子、化工、造船、交通、能源等各個領域的製造需求。不過由於技術難度過高,造價昂貴,以及每年全球產能僅幾千噸等限制,特種玻璃纖維目前無法在民用領域普及。
多年以來,特種玻璃纖維產業都被歐文斯·科寧、PPG工業公司、佳斯邁威等美國老牌玻璃纖維企業壟斷。所以此次,重慶國際複合材料有限公司(CPIC)聯合重慶理工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歷經近10年的系統研究,成功打造出高性能特種玻璃纖維,意義十分重大。
更重要的是,CPIC主導研發的特種玻璃纖維,並非是行業入門產品,而是直接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項目負責人表示:成功攻克了異形特種玻璃纖維生產難度大、品質不穩定、能耗高、環境汙染嚴重等難題,在國內率先實現了異形比1:3和1:4高性能特種玻璃纖維的穩定生產,異形纖維最高填充可達70%。
該項目團隊的特種玻璃纖維已經獲得了28項發明專利,以及11項其他方面的智慧財產權。並且,該系列的產品已經佔據了國內特種玻璃纖維市場30%的份額,也成功輸出到國外,已經拿下了杜邦、LM、巴斯夫等世界500強企業的訂單。這足以證明,國內的特種玻璃纖維技術來到了全球第一梯隊。
據悉,CPIC長壽新材料研發生產基地已經正式投產,這是中國最大的特種玻璃纖維研發生產基地,規劃有7條高端特種玻璃纖維生產線。等到2022年全面建設完成後,該基地的年銷售收入至少能達到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