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小霸王龍」家長們該如何應對

2021-01-09 秭歸於林

有時候作為個別家長的你是不是十分的迷惑,有時候使出渾身招數也無法控住自家孩子體內的「洪荒之力」爆發!難道真的需要強制「封印」!想想就覺得頭疼!但打在兒身,疼在娘心。更何況棍棒教育是無法解決事情的根本。遇到這樣的問題咋們還得追根溯源。

作為跟小朋友們天天接觸的小編,對熊孩子早已屢見不鮮。最讓小編記憶深刻的便是一位幼兒園的小朋友。可以說那是小編從業至今最難搞定的一個熊孩子。具體難搞到什麼程度,說出來都會讓你們為之咂舌……

你們以為只是多動嗎?那就大錯特錯啦!這個孩子不僅集齊多動+暴躁+暴力+活在自己的世界+動不動就要自殺。簡直就是要召喚「神龍」送走老師。你能想像他只是一個六七歲的小男孩嗎?父母嘗試過很多種方法,企圖能跟他溝通,但都無濟於事。也嘗試過送各類培訓班企圖能夠讓他找到自己的愛好能夠安靜下來。都通通失敗了。我就很好奇孩子的父母都是高管有知識有文化的知識分子,怎麼孩子會變成這樣。通過了解得知,孩子在很小的時候,由於夫妻雙方工作繁忙。

很少照顧陪伴,直到孩子上小班的時候問題初有顯現,那個時候也並沒有多大在意,只覺得是孩子小剛上學認生。後面問題日益嚴重,媽媽不得不辭掉工作全職帶娃。但經過媽媽的全職照顧後發現孩子的問題已經嚴重靠自己無法扭轉的局面。孩子似乎完全活在了自己的世界。問題已經十分嚴重孩子,其實父母可以嘗試去看兒童心理醫生。可以有效調節兒童問題。沒有一個孩子天生就是調皮。如果真的很調皮那麼他們可能是在心理上遇到了一定的障礙!

陪伴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是每個父母不可推卸的責任。想要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對於父母來講是一種長期的學習,我們必須學會去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的成長需求。在適當的時機進行正確的引導,這看似簡單的事情其實是需要家裡的成人付出極大的耐心與細心。還有就是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尊重與愛也是相互的。

有的父母可能忙於工作可能就會忽略這些問題。還有就是初為父母,不知道如何應對。有時候父母的一些不起眼的小行為都有可能給孩子造成傷害和帶來不良的影響。但是不要太過於緊張。只要找出發點,引導他們努力向前就好啦!沒有人天生就會做父母。也沒有一個孩子生來就優異過人和調皮搗蛋。都需要好好學習。只不過父母會變成一個現學現賣的「老師」所以作為父母的你必須趕在孩子成長前的每個階段認真學習哦!

原創首發

相關焦點

  • 少兒英語培訓機構魚龍混雜,家長們該如何挑選?
    現在大家越來越關注少兒英語的培養情況,但是很多人面對如今社會上層出不窮,多如繁星的少兒英語培訓班和老師不知道該怎樣去選擇。面對這樣的問題,家長在選擇的時候都存在著一些誤區,那麼該如何選擇少兒英語培訓機構呢?
  • 面對疫情反覆,家長應如何應對?
    面對疫情的反覆,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北京疫情期間,孩子看病怎麼辦?19日上午,記者來到北京市東二環附近的首都兒科研究所,前來就診的患兒較往日明顯減少,醫院門口的告知上寫著:「為了避免交叉感染,每名患兒只允許2名家長陪同就診」。記者進入醫院時,醫院所有醫護人員和工作人員正在逐一進行核酸檢測。
  • 國家禁止學齡前兒童學拼音,家長擔心小學跟不上,到底該如何做?
    家長的擔憂該交幼兒園下半年的學費了,家長們在群裡討論下學期還要不要讓孩子上幼兒園。有的家長直接說我們不上。準備上學前班。讓孩子提前適應一下上學的節奏;提前掌握一些知識,到一年級不至於跟不上。他們的招生人員會告訴家長,不上孩子跟不上,將來麻煩大了。上過的家長也會現身說法:自己的孩子上了學前班,前兩年好多了。於是,有80%左右的幼兒會在上小學的前一年或半年進入學前班學習。到底該不該上?小編覺得不該上。理由如下。
  • 家有翻箱倒櫃的「小老鼠」,你的熊孩子2.0已經上線,家長不要慌
    家有翻箱倒櫃的「小老鼠」,你的熊孩子2.0已經上線,家長不要慌,學會這樣應對。探索期:2.0升級版熊孩子當娃度過了呱呱墜地的驚慌一年之後,生存環境日趨穩定。大運動和精細動作都進步神速,並且認知也有了提升。
  • 看「蜘蛛俠們」是如何應對的
    看「蜘蛛俠們」是如何應對的 2020-12-02 18: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六年級的家長和孩子該如何應對2021年小升初?
    這個暑假,對於五升六的家長和孩子而言,是個很關鍵的時期。暑假結束,意味著要開始畢業班的學習,迎來人生第一個選擇的岔路口:2021年的小升初。如今,距離開學日還剩下半個月,為了讓家長和孩子更好地為新學期做準備,小指導整理了這篇新學期規劃指南,幫助家長和同學們備戰小升初!
  • 家有小鼻涕蟲,爸媽該怎麼辦?
    打噴嚏和流鼻涕都是常見的呼吸道症狀,停不住的噴嚏聲和一個又一個鼻涕泡,常讓孩子和家長們苦不堪言。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孩子出現了這些症狀,家長應該如何應對。為什麼會打噴嚏、流鼻涕?打噴嚏 通常認為這是人體的一種防禦模式,可將侵入鼻腔的汙染物排出去。
  • 「新型把尿」悄然興起,正在傷害孩子排尿系統,家長們卻沾沾自喜
    文丨小哥(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很多家長照顧孩子的時候,都會遇到許多困難,比如幫孩子把尿。孩子的排便時間不固定,穿紙尿褲孩子身上又容易不舒服,所以很多家長又有了新方法。最近有一種「新型把尿」正在悄然興起。
  • 家有三個孩子都考上史丹福大學,該如何教育,直言做好這三不要!
    家有三個孩子都考上史丹福大學,該如何教育,直言做好這三不要!史丹福大學是美國知名的高等學府,不僅僅是在美國,在國際上的威望和名聲也是數一數二的。能夠進入這樣的學校學習,對個人的學習素質和後天努力有著極大的要求,所以是很多學生可望而不可及的學校。
  • 直播微視評:「家長路口執勤」背後的家校關係
    近日,山東日照市莒縣的學生家長對學校要求家長到路口執勤公開提出質疑對此,莒縣教育和體育局回應,學校此舉,家長可自願參加,不存在家長沒有時間也必須執勤的問題。但即便如此,如何判斷是真的自願還是被迫無奈?沒有參加的家長與孩子會不會被歧視?這些問題依然還困擾著家長們。說到底,這還是正確處理現代家校關係的問題。
  • 新概念英語與Big English,家長該如何選擇
    新概念英語與Big English,家長該如何選擇 一、我是注重成績的家長如果家長有著明確的一個目標:提高孩子學習成績,那新概念英語是家長的
  • 家長快逼瘋了,如何上好網課其實大有訣竅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捲了全球,各行各業都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對教育領域來說,利用成熟的網際網路技術,實行網絡教育,在線授課,既能避免老師和學生集中到教室上課所帶來的防疫風險,又能使學生們的學習不停擺,是應對疫情的最佳手段。
  • 如何應對越來越少的「遠視儲備」?
    那麼,發現遠視儲備減少得過多,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應對的好方法! 堅持戶外活動 每天堅持2小時的戶外活動可以很好的減少遠視儲備的消耗,減少眼軸發育過快的風險,有效預防近視的發生。
  • 塵封多年的遠古病毒,或許有甦醒的可能性,人類該如何應對?
    塵封多年的遠古病毒,或許有甦醒的可能性,人類該如何應對?幾乎每年的6月份,全球溫度都會隨之上升,這個時間段就是所謂的高溫季節,每到這個階段,人類都要與高溫作鬥爭。全球氣溫變暖帶來的危機全球氣溫變暖將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危機,很多人自認為每天躲在空調房中,吹空調就可以了,殊不知有更大的災難正在逼近,這到底是什麼呢?或許很多人會猜測是海平面上升,其實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最可怕的是科學家在冰封多年的永久洞中,發現了遠古細菌和病毒。塵封多年的遠古病毒,或許有甦醒的可能性,人類該如何應對?
  • 老師、家長如何應對?
    學習品質包含的內容較多,本文針對的主要是三個方面:刻苦、自覺、有計劃性。筆者是一名物理老師,目前正從事高一教學,對高一學生學習品質下降的現狀感觸深刻。簡單列舉幾個方面:1,選科分班,偏文的學生佔了絕大多數比例。
  • 孩子做作業拖拉,家長束手無策,寫作業需陪伴?家長該如何教育
    最近經常上熱搜了一個話題,就是家長該不該陪孩子寫作業?我在抖音上也刷到很多這類的視頻。其中有一個視頻是這樣的,一個媽媽正在陪孩子寫作業,孩子應該是一,二年級,因為在寫漢語拼音的時候呢,孩子不會分開寫,而是寫成一長串像寫英文一樣。
  • 家有「鼻涕蟲」寶寶,家長千萬被忽視,要懂得巧妙處理
    今天,我們就一起和大家探討一下如何應對寶寶的流鼻涕問題吧!01寶寶總是流鼻涕?過敏性鼻炎一般和季節變化有關係,在冬天的時候過敏性鼻炎發作得比較嚴重。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過敏性鼻炎的症狀,那麼還要注意孩子是不是還伴隨著哮喘的症狀,這兩者經常一起出現。
  • 期末考試將近,家長應如何調節孩子心理狀態,助力孩子順利應考
    導讀:期末考試臨近,學生們都有一定的焦慮情緒,家長應如何給孩子減壓,保證孩子順利應考?轉眼間,一學期就要結束了。隨著考試的一天天臨近,無論是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還是高三年級的準高考生,都難免會對期末考試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表現為考前看不進書、失眠、上課難以集中注意力、緊張煩躁等。
  • 為何好好吃飯的娃都在別人家?偏食很正常,家長需找到深層次原因
    文/爸媽快來看前幾天,朋友小美說"你家的孩子吃飯真乖,不像是我家那小祖宗偏食嚴重,吃個飯滿屋跑、連張個嘴都不耐煩",這句話充分地表述了"好好吃飯的娃都在別人家",實際上孩子偏食、或者不好好吃飯,在孩子人群裡非常普遍,
  • 家長大呼「我就退出家長群」的背後:家校關係扭曲癥結在哪兒
    對於這位家長的情緒失控,受訪的家長們紛紛表示特別理解。雖然孩子還只是在幼兒園中班,但北京市民林辰還是對家長群的「險惡」深有體會。按照她的說法,網上流傳著的微信家長群潛規則並非笑談,老師的通知是必選項,家長的討論是可選項,向老師獻殷勤是備選項,可一旦關係到自己的孩子,所有不滿和無奈都要放下,這一切都成了必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