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學生學習品質下降的原因是什麼?老師、家長如何應對?

2021-01-15 物理小主講物理

學習品質包含的內容較多,本文針對的主要是三個方面:刻苦、自覺、有計劃性。

筆者是一名物理老師,目前正從事高一教學,對高一學生學習品質下降的現狀感觸深刻。簡單列舉幾個方面:

1,選科分班,偏文的學生佔了絕大多數比例。年級1600名學生,選偏文學科(政、史、地三科選二科以上)的學生達1200人。理科相對文科難度大,作業量大,學生畏難避累的情緒明顯,刻苦精神顯然較差。

各科老師均反映上交作業的情況很差。一是不按時,二是上交量小,三是有抄襲現象,很清楚就是偷懶怕累。

2,晚自習每節課都安排了老師座班。老師座班不是為了輔導而是為了維持紀律,因為老師的安排一般未考慮是否對應學科自習,這是學習自覺性差的最好證明。

3,調查一下學生就知道,很少有人做學習計劃,更沒有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寫學習總結,考試反思的就鮮有人在了。機械跟著要求跑,看著隨著別人跑,胡亂應付,沒有方寸。

造成高一學生學習品質下降的原因我分析主要有三個方面:

1,中小學教育教學的大環境所致。這幾年一些所謂的專家學者偏片倡導「快樂學習」,「自由發展」,讓學生覺得學習不應該是難事,也不會是難事,快快樂樂、輕輕鬆鬆就可以學好,不用刻苦,更不用吃苦。現在看我們的中小學教育教學確實走得偏了點。

2,新冠疫情的影響。去年新冠疫情防控的需要,學校封校,不得不採取線上教學的形式。這種形式的教學弊端很多,其中最嚴重的還是對學生學習習慣與作風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教師很難監管到位,家長又不能監管到位,學生的自由散慢的作風開始滋生,時間一長學習的自覺性就差下來了。現在的高一學生當時正處在初中畢業的關鍵期,正是刻苦,自覺性品質塑造的關鍵時候。

3,各科老師為追求學科成績與榮譽,不注重協調合作,過度搶佔時間,加重學科任務,學生負擔較重,根本無暇思考與計劃。即便自己有計劃也難於落實,計劃性學習的品質也就慢慢退化了。

作為老師和家長如何應對呢?我建議幾點:

1,糾正「快樂學習"、「自由發展」的思潮,強化學習本身的艱苦性,刻苦努力的重要性。學習尤其是高中學習客觀上是有難度的,輕鬆學好不可能,快樂學好更不可能。人的先天條件差別不大,能否成才成事,主要看後天努力奮鬥的程度,尤其現在學生考大學更是如此。本科應該是家長和學生較為普遍、較為中意的目標,而本科的分數線基本在及格線,750分總分只要能考到450分以上考本科問題就不大,學生只要能刻苦,肯努力考到及格分應該容易。

另外有針對性安排一些活動,讓學生通過相當的努力付出達到目標。

2,老師、家長一方面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另一方面要定規矩,落實規矩。一步步引導督促學生達到自覺學習主動學習的狀態。

3,老師要強化計劃性學習的重要性,並指導學生怎麼做計劃,怎麼去執行計劃。各科老師要加強合作協調,留給學生更多自我支配的時間和空間,幫助學生落實學習計劃。

相關焦點

  • 孩子學習英語時,不喜歡老師而導致成績下降,家長只能束手無策?
    前幾天就有一位家長跟我說,他家的小孩現在已經上小學了,但是在小學英語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問題。孩子不喜歡他的英語老師,但是學校又不同意換老師,導致孩子的英語成績直線下降,這應該要怎麼解決呢?站著孩子的角度,了解孩子不喜歡老師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孩子不喜歡英語老師,肯定是有他的原因的。
  • 高二學生學習跟不上,想休學,怎麼辦,有什麼利與弊?
    在高一,老師們所講的「知識塊」,知識點比較零散,且難度不太大,大多數的學生跟上老師很容易。只要理解,加上上課的認真聽講,一般課下的練習題很容易就能做完。況且,高一的知識點還沒有達到高考所考的水平,所以,相對於高二年級來說,高一的知識確實比較好學。
  • 初中數學成績不錯,高一成績下滑厲害,恐怖的高一現象如何應對
    在我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有一種很普遍的現象,就是高一第一學期許多尖子生的學習成績往往有一個下降的過程。這些尖子生有的能很快地調整自己,一個學期最遲一年內能趕上來,但也有的在焦躁和彷徨中迷失了自己,等醒悟過來時,高中也將結束了。那麼原因何在?學習數學有困難的高一同學又應怎樣順利度過適應期呢?
  • 如何做好一個高中生家長?高一是老師,高二變朋友,高三做父母
    確實高考猶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稍不留神就會被擠到橋下,雖然高考也會有復讀的機會,但是這對孩子以及家長的心理素質都是極大的考驗。所以如果能一次性通過高考當然是最好,畢竟青春有限,真的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折騰,去浪費。高中三年,考驗的不僅是孩子,同時也是家長。
  • 老師排座位:好學生坐一起,差學生坐一起,家長:這是啥邏輯?
    提起孩子的同桌,我想大家最關注的恐怕就是同桌的學習成績怎麼樣了,即使是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也希望同桌學習成績好,圖個心理安慰吧! 老師排座位:好學生坐一起,差學生坐一起,家長:這是啥邏輯?
  • 很多人高一成績不好,為什麼高二突然「開竅」了,聽聽老師怎麼說
    跟很多考上大學的學生交流,都提到一點:高一成績不太好,但是到了高二突然「開竅」了,才考上了大學,所以決定寫一篇文章,送個那些高一階段經歷過挫折和迷茫的學生和家長。第一,高一階段,為什麼很多學生成績「不好」了?高一階段,「成績不好了」成為很多人共同的感受,其實這裡面,有人是真不好了,有人是假不好了。
  • 高一開學不到半年,這三類學生已註定考不上好大學!
    就像這位入學第9目前已經下降到第22名的女生,雖然家長不斷鼓勵她、引導她,可正如一句話所說:誰也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學習沒有取得預期的成就感,這人他大受挫折,開始背著家長玩手機遊戲,而且一發不可收,甚至課堂上也玩。 高一所學是高考的重點,同時也是高二內容的基礎。這些在此時放鬆自我的學生,知識能力上的缺口,即使今後再努力也很難補上。
  • 高一數學特點及學習方法
    原標題:高一數學特點及學習方法 高中一年級是數學學習的一個關鍵時期,從初中剛剛升入高中,多數高一學生反映高一數學難、上課聽不懂,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相比是有很大差異的,很多同學對高中數學的特點學不得法,從而造成成績滑坡。
  • 學生學習負擔重又怪老師和家長?其實並不是他們的錯,而是……
    我們理性地看待學生學習負擔重的問題,雖然老師和家長有一定的原因,但不能簡單地歸咎於老師和家長,老師和家長在這個過程中只是扮演了迎合性的角色,學生的學業負擔加重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學校要求老師成績,老師給學生打分。
  • 重點中學的「好學生」出現嚴重厭學情緒,有4種原因,分班佔一種
    「好學生」出現嚴重厭學情緒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四種:1.壓力過大,思想拋錨。重點中學的學生,大都有著較強的學習主動性;如果是重點中學的好學生,那麼這種學習主動性就更加強大。但是,由於競爭太激烈,課程太繁重,父母期待過高等原因,會給學生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
  • 這位老師寫給學生的寒假信,被家長保留了五年|一封來信
    - 這是好老師 2021 年的第12 篇文章 -老師,你的學校放寒假了嗎?對於這個特殊的假期,你對班裡的學生有哪些叮囑呢?有一位老師曾給班級學生寫的寒假信,被有心的家長保留了5年!今天,我們就來拆開這封真心、溫暖的信吧!時光走過了五個年頭,有心的家長還保留著當年寒假我寫給學生的信。寒意襲來,卻被這一真誠溫暖!
  • 高中數學有難度,高一新生適應高中數學學習,需要琢磨四個細節
    高中數學有難度,高一新生適應高中數學學習,需要琢磨四個細節高一是數學學習的一個關鍵時期。許多小學、初中數學學習成績的佼佼者,進入高中階段,第一個跟鬥就栽在數學的學習上。不了解高中數學的特點,學不得法,數學成績的分化是必然的,那麼成績落後的原因何在?
  • 新高考模式 學生如何科學選科
    12月29日,《河北省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和錄取工作實施方案》出臺,《實施方案》不僅為2021屆高三考生、家長詳細解讀了「新高考」怎麼考、志願怎麼填報等問題,也為高一學生即將面臨的科目選擇提供借鑑。高一學生選科在即,究竟如何科學選科?或者說高一學生在選擇科目時,有哪些因素、原則可以參考呢?
  • 高一學生獲信息學奧賽金牌保送北大 小學自製遊戲
    據NOI官網消息,50名學生獲得金牌併入選國家集訓隊。這50名學生中有4名學生來自廣東,其中廣州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廣大附中」)學生彭博名列其中,且是廣東學生中的唯一一名高一學生。目前,彭博入選IOI(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2021國家集訓隊,並已被保送北京大學計算機系「圖靈班」。高一就奪金保送北大,彭博的「成長密碼」是什麼?
  • 高中語文如何學習?語文老師:高一打好基礎,高三才會輕鬆一些
    而且,學生們在升入高三之後,需要的複習的科目會比較的多,尤其是一些需要大量刷題的科目,這個時候學生們最好把更好的時間留給這些需要大量複習和學習時間的科目,至於語文科目來說就不要佔用太多的時間了。但是,語文科目又不能丟分,所以,在進入高三之前,學生一定要打好語文科目的基礎,不及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其他的科目,還可以讓高三的時光相對輕鬆一些。
  • 高一數學沒有學好,高二就學不會?家長不要被孩子的藉口蒙蔽了
    孩子的這些個藉口,通常是不想學習造成的,跟基礎沒有太大的關係,作為家長的我們一定不要被孩子給矇騙了hello,這裡是尖子生數理化教育,很高興又在這裡跟大家見面了。最近很多家長來信,說自己的孩子跟自己說,自己高一的時候就沒有把數學學好,現在高二或者高三再去學習就來不及了。
  • 令人抓狂的「高二」現象,每位高中生都會遇到,一文教你如何應對
    令人抓狂的「高二」現象,每位高中生及家長都會遇到,一文教你如何應對熬到了期中考試,已經有不少高二的學生和家長表示了憂慮——就要上高三,高二這學期該有多關鍵。可是在這樣一個時期,怎麼樣的學習才是為高三的總複習做著最好的準備?
  • 新高考省份高一學生到底該不該選物理?一線教師告訴你:一定要選
    每年新高考省份的學生選科時,最讓學生和家長糾結的就是物理學科:知道選物理好報專業、好就業,但物理太難不敢選;不選物理吧,又覺得可惜。在山東省內,也有很多家長和學生多次諮詢過我關於物理選科的問題,今天吳老師就再和大家談談物理選科的相關問題。
  • 小學成績很好,初中成績下降了,就是老師太渣?線性思維惹的禍!
    一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小學時候成績很好,上初中後成績差了,於是,便斷定是初中老師太渣,教的太次,不如孩子小學老師。聽著這樣的話,我覺得這位家長很可憐,這好像不是一個成人說的話,像是一個孩子說的話。如果家長思維這樣簡單線性,差的不是老師,而是家長的思維質量。
  • 高一數學學不好,高二和高三還有希望嗎?聽聽老師怎麼說
    進入高中,老天爺似乎悄悄把學生分成了兩類:一類是學習數學幾乎不費力的學生,一類是再怎麼努力,也學不好數學的學生。有些學生,明明小學和初中數學不錯,但是到了高中,從高一開始,數學就直線下滑,最後一蹶不振,還直接或者間接影響了其他學科的學習,有的學生從學霸,很快變成了學渣,令人可惜。那麼,高一數學為什麼學不好?這個因人而異,因事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