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捲了全球,各行各業都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對教育領域來說,利用成熟的網際網路技術,實行網絡教育,在線授課,既能避免老師和學生集中到教室上課所帶來的防疫風險,又能使學生們的學習不停擺,是應對疫情的最佳手段。
可是,對於這個新生的事物,很多學生都適應不了,網課變成了網吧或網遊,家長無奈兼起了監考老師的角色。一位小學一年級的家長說,今天為了寫完作業,我把孩子打了3遍。家長哭著說,這些網課,讓我成了孩子最大的仇人。
相對於在學校的學習,網課的自由度更高,如何高效利用在家學習時間成了家長們關注的問題,網課對於年紀較小的低年級學生來說更是挑戰。
王婷是一所公立小學校的老師,她告訴記者,面對網絡授課這種全新的授課形式,起初她心裡也沒有底,畢竟她所教的學生才剛剛一年級,孩子們的自律性還不是很強。「以前線下授課,能看到每一位學生的上課狀態,現在線上授課,少了老師的監督,教學效果可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王婷說,網絡授課必須要求老師變身「網絡主播」,摒棄傳統的授課模式,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和學生交流互動。因此,在王婷看來,更加有趣味性,才能夠吸引學生的目光。
如果沒有趣味性,沒有新鮮感,是很難讓一個低年級的小孩子,坐在那裡聽你50分鐘枯燥的講話。家長不可能一直監控著,少了監控這個環節,孩子就會玩他想要玩的東西。老師卻毫無辦法知曉。
為此,本就幽默的王婷網絡授課更加生活化、幽默化,讓同學們在寓教於樂中快樂學習。
例如,王婷在教授觀察植物的方法時,不是一味說教,而是把自己家的「蘆薈」搬出來當道具,「蘆薈的生命力很頑強,掰斷了裡面是黏黏的透明汁液。」王婷一邊說著一邊真的去掰「蘆薈」。掰呀掰呀,學生們瞪著眼睛等啊等啊,卻一直沒有掰斷。王真擦了擦汗說:「對不起同學們,這不是蘆薈,這是劍蘭。實驗失敗!」說完王婷自己哈哈大笑起來:「所以,只有親自動手、動眼去觀察,才能真正了解一種植物,老師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啊!」頓時,評論區裡一片熱鬧騰騰。
王婷網絡授課豐富的表情還被同學們和家長截屏發在了班級群,於是多了個「外號」——「表情帝」。
「不在於要孩子學多少,而在於讓孩子從小逐漸養成自律的好習慣,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中不虛度每一天。」王婷說。
其實對於年齡比較小的學生,網課的目的也可以是個手段,通過這個過程讓孩子養成自律,自覺的學習好習慣。習慣培養好了,孩子的學習自然就不會讓家長操心了。
相對於教室裡的講課,受限於某些網上授課平臺技術條件,上網課最大的特點就是無法與學生直接面對面,老師們無法直接掌握學生在上課時的形態,為教學中的針對性和靈活性帶來了一定的限制。所以,老師在上網課的時候不能自顧自講完課程就結束,而是要加強與學生的課間互動,這對於老師及時掌握教學效果,糾正偏差,總結經驗,是十分重要的。
老師可以採取隨時提問的方式來與學生進行互動,提問內容可以是關於本節課的知識點,也可以是上一堂課的內容。提問本節課知識點可以了解本堂課的即時教學效果,又可以讓學生時時保持對課堂的關注。提問上一堂課的內容則可以考察學生對學過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便於進行針對性的關注。
上好一堂網課,不僅僅是要做好網課本身的事,還要做好網課之外的工作——網絡家訪。
由於老師和學生無法見面,即便是在網課中以提問的方式來與學生進行溝通,但也只能暫時掌握學生在上課時的情況,而對於學生在課後能否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狀態,則需要老師以「網絡家訪」的形式對學生和家長進行課後交流溝通。
網課同時也給我們一線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備好課,以學生為中心,設計的內容應少而精有趣味性,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網絡課的網件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之語言生動活潑學生才愛學。布置作業也要切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能太多,要精而有效。
家長呢也不要太焦慮,給孩子講講網課學習的重要性,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陪伴孩子學習,督促孩子按時交作業。
如何提高學生注意力?如何與學生高效互動?怎樣減小網絡的影響,帶給孩子更真實的課堂體驗?
以下是上好網課的一些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