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邁雅河區域生態修復項目50畝樣板區完工
記者汪承賢 攝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6月15日消息(記者 黨朝峰 汪承賢)15日下午,站在海口江東新區江東大道二期路邊,放眼望去邁雅河區域生態修復項目,一塊已經基本完工的渚島上一朵朵美人蕉綻放出黃色的花朵。在十餘種花草苗木的映襯下,50畝樣板區顯得生機勃勃。6月15日,記者航拍邁雅河區域生態修復工程現場。
-
原創組圖|綠動海口江東:道孟河溼地公園、三江紅樹林溼地生態工程...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14日消息(記者 汪承賢)12月14日,記者走訪海口江東新區生態綠化升級改造工程了解到,目前,三江紅樹林改造基本完工,增加了1950畝紅樹林;芙蓉河、道孟河溼地公園建設也在有序推進。
-
山東聚焦海洋生態文明建設 累計修復海域2300多公頃
山東省海洋局副局長王仁堂在會上介紹稱,近年來,針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山東積極推進實施「藍色海灣」「退養還溼」等重大項目,累計投入各類資金50多億元(人民幣,下同),拆除清理垃圾廢棄物100多萬立方,恢復養護沙灘40多公裡,逐步建立起海洋生態修復長效機制。圖為山東港口日照港退岸還海項目海龍灣。
-
海口東寨港溼地生態修復工程完工
這是12月23日在海口三江紅樹林省級溼地公園拍攝的栽種好的紅樹林(無人機照片)。近日,記者從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東寨港溼地生態修復工程項目已經完工。12月23日,一隻翠鳥在海口三江紅樹林省級溼地公園的紅樹林休息。近日,記者從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東寨港溼地生態修復工程項目已經完工。
-
生態修復主旨探尋—國內十個生態修復設計案例介紹
如今生態文明繼寫入黨章後又寫入憲法,正是讓生態文明的主張成為國家意志的生動體現。而以憲法之名確立生態文明的重要性,無疑為將綠色發展理念更加廣泛而深入地植入人心、落實到行動上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在「生態修復」上升為國策的今天,到底什麼樣的設計算是「生態設計」?近年來國內已有不少相關研究實踐,在此列舉國內十個不同類型的生態修復案例,以求探尋各類生態修復設計的內容和主旨。
-
天津保護海洋生態推進海岸線生態修復 打造親水濱水看水生態環境
內容提要:今年以來,本市堅持「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生態修復理念,積極推進天津153公里海岸線生態修復,打造親水、濱水、看水的生態環境,讓人們享受到大海之美。記者從市規劃資源局昨天組織開展的「讓我們乘風破浪再出發」——守護最美海岸線沿海行主題活動中獲悉,今年以來,本市堅持「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生態修復理念,積極推進天津153公里海岸線生態修復,打造親水、濱水、看水的生態環境,讓人們享受到大海之美。「公園去年底完工後,我們帶孩子過來遛彎,近距離親海、看海,挺愜意的。」
-
《濱州市海岸帶生態保護與利用條例(草案修改稿一稿)》等...
第六條【部門職責】 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負責海岸帶功能區劃、保護與利用規劃,陸域內的濱海溼地和濱海保護林帶建設,自然資源調查與管理,生態保護與修復。海洋發展和漁業部門負責海岸帶範圍內海域使用管理,海島保護及漁業監督管理,優化海洋產業布局,提升自然岸線保有率,豐富海岸帶生物資源。生態環境部門負責汙染監督執法,規範入海排汙口設置,做好海岸帶環境保護工作。
-
中央財政支持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開始申報了!
2020年海洋生態保護修復資金重點支持「藍色海灣」綜合整治行動和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 (一)關於「藍色海灣」綜合整治行動項目。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紅樹林保護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重大國家戰略區域海洋生態修復工作部署,2020年「藍色海灣」綜合整治行動重點支持紅樹林保護和修復。
-
下潭尾紅樹林生態公園明年5月底前完工 市民可暢行4.2公裡長"海上...
,將於明年5月底前完工。市海洋局項目辦副主任餘炎烽介紹,公園一期種植了紅樹林近50萬平方米,二期36萬平方米的紅樹林也將於今年年底前全部種植完畢,屆時,公園裡紅樹林的總面積將達到85萬平方米,成為廈門乃至福建面積最大的人工重構紅樹林溼地生態公園。
-
關注江東新區生態修復系列報導︱海口邁雅河:魚塘退 渚島現 披綠被
關注江東新區生態修復系列報導之︱邁雅河(一)魚塘退 渚島現 披綠被看邁雅河新模樣江東新區明年將建成首個濱海生態休閒區邁雅河區域生態修復項目正在推進,攝於4月28日。開篇語提到邁雅河,除了生活在江東新區的當地人,很多海口人都不知道這條河流在哪裡。
-
對標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15個海岸段已有明確發展定位!
規劃對標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從「綠色生態、構建全域生態系統;活力共享、塑造多彩濱海生活;功能提升、優化岸帶產業布局;區域合作,推進灣區一體發展」等四個方面推進創建「世界級綠色活力海岸帶」。規劃提出將生態文明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構建全國首個全域陸海生態空間格局。並提出了強化民生共享,全線貫通環海綠道。未來將打造貫通深圳東西兩岸的全線環海綠道系統,環海綠道設計儘量在不破壞現有海岸線自然景觀基礎上,通過溼地小徑、海濱廣場、濱水綠道、港口後方公共小徑、沙灘漫步、登山眺望、叢林穿越等多種方式串聯,形成市民親海的公共空間。
-
系全省最大人工紅樹林生態公園
如今,已初具規模的下潭尾紅樹林溼地公園成了不少市民放鬆休閒的好去處。一個好消息是,隨著公園一期的完工,二期也將於明年5月底前全部完工。屆時,這裡將成為全市第一個以紅樹林為主題,同時也是全省面積最大的人工紅樹林生態溼地公園。
-
節假日期間家庭成員休閒遊憩推薦:廣州南沙大角山「海濱公園」
今天,部落則給大家推薦節假日期間休閒好去處:南沙大角山「海濱公園」,此公園位於南沙區大角山腳東側,地面積近80萬平方米,其中陸地面積606356平方米,公園依大角山、伴珠江、濱南海、浩瀚無涯、一碧萬頃、海陸共生,並與天后宮、蒲州花園沿海岸帶緊密相通。
-
浙江省生態海岸帶杭州錢塘新區示範段:濱江社區最宜居,要素激活最...
《方案》提出,要按照河口田園型、濱海都市型、濱海溼地型、山海兼具型四種示範模式,為全省生態海岸帶示範段建設提供模式路徑,發揮引領推動作用。「浙江發改」特推出「浙江省生態海岸帶示範段」系列文章,本期向大家介紹的是杭州錢塘新區示範段。規劃範圍 杭州錢塘新區海岸帶分東岸、西岸兩部分,涉及杭州錢塘新區下沙片區和大江東片區。
-
中國第一個海岸帶地貌國家地質公園12日正式開園
11月12日,中國第一個海岸帶地貌國家地質公園---大連濱海國家地質公園正式開園。大連濱海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遼東半島最南端、大連市東南沿海地帶,總面積216.42平方公裡,包括金石灘、大黑山、南部海岸和旅順口四大園區,是一座集地質科研、科普教育、觀光旅遊、休閒度假、避暑療養、獵奇探險於一體的綜合型城市海岸帶地質公園。
-
自貿港|打造生態新「名片」!海口江東新區邁雅河區域生態修復工程...
隨著邁雅河區域生態修復工程收尾,2200多畝的濱海生態溼地休閒區露出「真容」。海口江東新區堅決扛起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展示區的擔當,堅持規劃引領,注重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統籌實施溼地生態修復,打造江東生態的亮麗「名片」,讓邁雅河生態休閒區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濱海綠意空間。海口江東新區邁雅河區域生態修復景觀。
-
濱海新區有國家海洋公園啦
公園面積14203.29公頃,實現了沿海灘涂、牡蠣礁生境、遺鷗等珍稀鳥類棲息地的系統保護。 ■ 建立天津濱海國家海洋公園,以加強濱海溼地保育、生物資源生態修復,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維持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為目的,打造一個集保護管理、資源利用、科研監測、生態修復、宣傳教育、社區共管於一體,設施完善、科研領先、管理高效、功能齊全的國內領先的海洋自然公園。
-
2018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大會在魯東大學召開
大會以「保護自然,修復生態,共創海洋生態美景」為主題,圍繞海洋生態保護修復的技術方法、成功經驗、對策措施和工作建議等進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討。來自全國各地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的專家學者以及沿海省市的代表共600餘人參加大會。會議由魯東大學和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共同承辦。 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會長周茂平在會上致辭。
-
濰坊濱海大力推進鹽鹼地生態改良,實現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疊加
「我們堅持生態立區,實施『水、綠、建築』三個覆蓋,大力推進鹽鹼地生態改良,以自然之力恢復自然,依靠科學規劃、技術創新和拼搏實幹,將昔日的『不毛之地』初步建設成為一座美麗生態宜居新城,貫穿始終的濱海精神,化作了濱海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動能。」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張恆道說。
-
全球首個!亞太區鱟觀測站落戶北海溼地公園,護航「藍血生命」
12月30日,記者從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鱟專家組亞太區鱟工作組獲悉,為進一步改善中國鱟生存環境,促進中國鱟資源保護和種群數量恢復,亞太區鱟觀測站網絡計劃已於12月24日立牌啟動,廣西北海濱海國家溼地公園成為全球首個亞太區鱟觀測站。全球首個亞太區鱟觀測站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