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天擇創辦,歡迎關注~
戰神粟裕的背後(35)
上一節我們講到,面對國民黨軍的會剿,紅軍確立了「誘敵深入到赤色區域同他作戰」的作戰思想,全軍開始大踏步後退。第1縱隊第2支隊在支隊長肖克、支隊政治委員粟裕的帶領下撤離古田,隨主力紅軍開始向北撤退以誘敵深入,經連城入寧化,佔廣昌至東韶,與紅四軍2、3縱隊會合,並在寧都、永豐、東安一帶活動,擴大紅色區域,發展工農武裝。
當時向紅軍發動進攻的主力是7個旅12個團,分別是金漢鼎的3個旅、朱耀華旅、戴嶽旅、成光耀旅和唐雲山旅。
剛開始,朱毛將圍殲的目標瞄向了成光耀旅,因為這個旅的位置比較突出,而且為雜牌軍,這個人口碑不好,敵軍救援的積極性不高。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成光耀。
成光耀,1888年出生,原名光輝,字谷泉,湖南省寧鄉縣西衝山萬塘村人,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出身,但是這個人心狠手辣,還有陳勝、吳廣那種「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野心。
成光輝沒有受過什麼教育,在民國那個年代,除了農民沒有多少職業可供他選擇,而且亂世有槍桿子就有地位,所以他跑到長沙從軍,並遇到了兩個革命黨人焦達峰、陳作新。剛開始革命黨人一個主要的活動就是搞暗殺。
大家知道汪精衛參加革命黨後,因刺殺清朝的攝政王載灃而一舉成名。成光輝做事果斷、心狠手辣,有二愣子精神,一下子就被焦達峰和陳作新吸收成革命黨員,這兩個人經常把一些困難的刺殺行動交給成光輝,而每次他都能圓滿完成。
成光輝是個吃裡爬外的傢伙,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了一個潛力股譚延闓,於是便出賣了焦達峰和陳作新。在成光輝的幫助下,譚延闓誅殺了他的對手焦達峰和陳作新,成了湖南的老大,被任命為湖南省都督,成光輝成為了譚延闓的親信。
成光輝一下子名聲大起,譚延闓一想,你已經光宗耀祖了,就別叫成光輝了,你一個小馬仔叫啥光輝,就叫成光耀好了。就這樣,成光輝改名為成光耀。譚延闓是個知識分子,心想你這樣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也不行呀,於是讓他進長沙講武堂學習,這樣有個文憑用起來就更順當了,可以堵很多人的嘴。其實文憑在什麼時候都非常管用,所以各位讀者,能拿到文憑的時候一定要拿,說不定時候能派上用場呢!
譚延闓是個文人形象,民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書法家、組庵湘菜創始人,但一些偷雞摸狗、殺人越貨的勾當都讓成光耀去辦,成光耀成為譚延闓的核心小馬仔,並隨譚延闓投奔廣東革命政府,參加平定陳炯明叛變,因功升任陸軍第5師師長。
1926年,成光耀率部參加北伐,轉戰湖南、湖北、江西、江蘇等地,所向披靡。北伐軍攻克南京時,所部為先遣部隊入城。當時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見狀大怒,罵其不長眼,像攻佔南京這種大功勞,蔣介石肯定要留給他的親信,於是蔣介石令成光耀退出南京。
這下子令成光耀的二愣子脾氣上來了,不但不退出南京城,而且帶領部下登上了雨花臺,並揚言和蔣介石決一雌雄。
當時的蔣介石是北伐軍總司令,哪容得一個小小的師長如此放肆,便欲收拾他。這時他的主子譚延闓出面了,蔣介石看在譚延闓的面子沒有把事做絕,但是對他已心存芥蒂,借整編之際,將他降為148旅旅長,令其駐江西吉安、修水、萬載等地,參與對紅軍作戰。
有人要問,蔣介石為啥會給譚延闓的面子呢!這就不得不提到宋美齡。宋美齡從美國回來後,孫中山有意讓宋美齡做譚延闓的續房。因為譚延闓是老資格的同盟會會員,是孫中山的得力幹將,孫中山和宋慶齡結婚後不久,宋美齡便從美國留學歸國,孫中山讓譚延闓認宋的母親為乾媽,並和譚延闓挑明了此事。
孫中山的用意很顯,就是和譚延闓建立更緊密的關係為我所用。孫中山個子不高,但是拉關係的功夫可是一流的,他想用美人計將譚延闓拴緊拴牢,其實這還是封建思想,和聯姻的意思並沒有多少區別。當時的宋美齡風華正茂,然而譚延闓卻回絕了孫中山的好意,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是宋美齡年齡太小,而自己已是黃土及胸之人。
二是說亡妻有交代,不能續弦,並說「我不能背了亡妻,討第二個夫人」。
雖然亡妻的話沒有什麼法律的約束力,但是譚延闓是傳統的知識分子,受儒家學說薰陶多年,信守諾言是他心中不能撼動的信條。其實儒家還有「人者,食色性也」的說法,所以有人說譚延闓大可不必。
而譚延闓和蔣介石的關係也非常好,本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則,他將宋美齡介紹給了蔣介石。作為蔣宋結合的媒人,蔣介石對其一直非常敬重,所以譚延闓的話分量很重。
順便說一句,孫中山的這種思想也被蔣介石很好地學習接收了。譚延闓的小女兒譚祥是蔣介石做的媒,當時蔣有兩個人選,一是胡宗南,二是陳誠,蔣介石認為胡宗南更可靠,於是將譚祥嫁給了陳誠,以便讓陳誠死心塌地跟隨自己。
成光耀由陸軍第5師師長被降為148旅旅長後,蔣介石還不放心,於是讓他前去「剿匪」,想利用紅軍之手削弱成光耀的力量。成光耀心知肚明,但是胳膊擰不過大腿,只好隨大部隊進入紅軍根據地,並駐在江西吉安、修水、萬載等地,參與對紅軍作戰。
正是基於這些情況,朱毛確定首先圍殲的目標定為成光耀,具體戰法是先圍攻成光耀旅在吉安的部隊,成光耀旅裡的其他部隊必然救援,紅軍埋伏在路上將其一舉殲滅。而圍攻吉安城的任務交給了2支隊。
1930年2月上旬,粟裕接到上級命令,準備攻打吉安,粟裕非常高興,這一仗是古田會議後的第一仗,粟裕下決心一定要打出個樣子來。《孫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粟裕親自帶上偵察分隊化裝進入吉安。
這個成光耀作戰也不是很積極,也沒有多少防範,粟裕和偵察分隊將吉安守軍的情況摸得一清二楚,選擇了主攻與迂迴路線。正當他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時候,卻傳來了各部隊集結至富田待命的通知,粟裕大為掃興。
停止進攻的命令是毛主席下的,因為此時的敵情有了變化,朱毛將圍殲的對象重新調整為唐雲山。
唐雲山於1901出生,廣東省肇慶市西門人,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是從湖北調來「剿匪」的。相比較於圍殲成光耀,圍殲唐雲山更合適,主要有四個原因:
一是唐雲山遠道而來,屬於勞師遠徵,有利於我軍殲滅。
二是唐雲山已進至值夏、水南,位置比較突出,有利於圍殲。
三是唐雲山是蔣介石的嫡系,我軍圍殲時,雜牌軍可能會見死不救,即使救援,力度也不會大。圍殲中央軍的影響更大。
四是成光耀和蔣介石不對付,留著成光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蔣介石,加劇國民黨內的矛盾。
紅軍準備圍殲敵軍時為何毛主席下令停止進攻?粟裕當時不知道這些情況,後來了解情況後讚嘆毛主席的決定真高明。粟裕在解放戰爭孟良崮戰役中的思路如出一轍。
1930年2月23日,志大才疏的唐雲山旅孤軍深入到值夏、水南一帶,企圖進犯吉安東固。24日晨,紅軍從富田出發,兵分三路直插值夏、水南。紅六軍第1縱隊為前衛,攻打水南火燒橋,毛主席親率紅4軍從正面出擊,羅炳輝率紅六軍第2縱隊從萬福橋、崇福庵側面包抄。
當唐雲山的獨立15旅進到水南、值夏、富灘一線,埋伏在此地的紅軍突然發起攻擊,但中央軍的火力比雜牌軍的強是多,獨立第15旅依仗火力兇猛,拼死頑抗,戰鬥呈白熱化狀態。
紅4軍第一縱隊第二支隊擔任主攻,粟裕見幾次衝鋒均未能奏效,他奪過一挺機槍,就往上衝,戰士們紛紛跟了上來,終於把敵人火力壓住了。粟裕一時性起,大喊一聲:
「同志們,跟我衝啊!」
話音未落,一發迫擊炮彈在他身邊轟地一聲爆炸,粟裕只覺得眼前一片漆黑,便什麼也不知道了。
此役,斃、俘敵1600餘名,繳獲步槍2000餘支,機槍24挺,迫擊炮12門及大批彈藥輜重。唐旅幾遭全殲,旅長唐雲山被俘後化裝逃脫。
(天擇雜談原創:本文在史實的基礎上採用了一些文學手法,未完待續)
參考資料:《粟裕生平事跡》、《粟裕傳》、《戰神粟裕》、《名將粟裕珍聞錄》等。
天擇是作者的筆名,曾在國防大學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對歷史和哲學頗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