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蘇聯紅軍對德軍十次打擊的第七次打擊

2020-11-30 大家讀史

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1944年8月20日-8月30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爭中,烏克蘭第2、第3方面軍與黑海艦隊和多瑙河區艦隊協同,實施的戰略性進攻戰役,是蘇聯紅軍1944年對德軍十次打擊的第七次打擊。

1944年春天開始,蘇軍連續發動了6次大規模進攻戰役,展開了對德軍的強大反擊,除庫爾蘭半島外,在各個方向都進展到1939年國境線。德軍在這一系列打擊中遭到嚴重損失,德國的政治經濟及兵力都漸入困境。

面對日益接近崩潰的戰局,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保加利亞等僕從國為求自保開始各尋退路,羅馬尼亞因為英美拒絕了其退出戰爭的條件,加上德國給其提供了更多的武器、只好將沒有希望的戰爭繼續下去。

蘇軍的戰役企圖是粉碎德軍雅西-基什尼奧夫集團,解放摩爾達維亞,迫使羅馬尼亞退出與德國合夥的戰爭。同時,奪取對德國至關重要的普羅耶什蒂油田,動搖德國繼續戰爭的能力。

參加此役的蘇聯紅軍為烏克蘭第2方面軍、烏克蘭第3方面軍、黑海艦隊和多瑙河區艦隊,計10個合成集團軍、1個坦克集團軍、2個空軍集團軍,約125萬人、火炮1.6萬門、坦克和自行火炮1870輛、由最高統帥部代表、蘇聯元帥鐵木辛哥協調兩個方面軍的行動。

當面之敵是"南烏克蘭"集團軍群,轄德軍第8、第6集團軍,羅軍第3、第4集團軍,德軍獨立第17軍,總兵力為90萬人,火炮7600門,坦克和強擊火炮400餘輛。航空第4隊和羅馬尼亞航空兵軍各一部共810架飛機對其實施支援。

蘇聯紅軍計劃合圍雅西-基什尼奧夫集團後,烏克蘭第3方面軍的任務是向列尼、伊茲梅爾總方向發展進攻,不使敵退到普魯特河、多瑙河對岸。空軍第5、第17集團軍支援陸軍的行動。黑海艦隊的任務,是以火力支援烏克蘭第3方面軍濱海翼側軍隊,破壞敵人近海海上交通線,對敵海軍基地實施航空兵突擊。

8月20日,兩個方面軍在猛烈的炮火準備後開始進攻,烏克蘭第3方面軍還進行了航空火力準備。烏克蘭第2方面軍在第一日即突破敵防禦戰術全縱深,推進16公裡。坦克第6集團軍中午就已在第27集團軍地帶進入突破口。日終前,其所屬兵團進抵沿馬雷嶺構築的敵軍第三防禦地帶。

烏克蘭第3方面軍20日從基茨坎登陸場向胡希方向實施主要突擊,由德涅斯特河灣向阿克爾曼實施輔助突擊,突破德軍主要防禦地帶;次日粉碎德羅聯軍的反突擊,向縱深推進30公裡,切斷德軍第6集團軍與羅軍第3集團軍的聯繫;23日進至列烏舍內地域和列奧沃地域的普魯特河渡口。

至此,蘇軍完成對"南烏克蘭"集團軍群主力的合圍。同日,羅馬尼亞爆發反法西斯起義。24日,摩爾達維亞首府基什尼奧夫解放,羅馬尼亞退出軸心國軍事同盟並對德宣戰。爾後,烏克蘭第3方面軍主力和烏克蘭第2方面軍一部奉命在合圍的對內正面作戰,27日殲滅德軍被圍集團,其餘部隊向羅馬尼亞內地推進,27~29日先後佔領福克沙尼、蘇利納、布勒伊拉、康斯坦察等市。30日,戰役結束。

此役,蘇軍消滅德軍22個師,幾乎擊潰羅軍全部,迫使羅馬尼亞倒戈,如此重創敵軍,導致蘇德戰場南翼德軍防禦的崩潰,改變了巴爾幹整個軍事政治形勢。羅馬尼亞人民反法西斯武裝起義取勝的有利條件已經形成。

相關焦點

  • 二戰東線戰場蘇軍十次史達林突擊,消耗德軍數百萬,收復全部失地
    4方面軍和葉廖緬科大將指揮的獨立濱海集團軍,在黑海艦隊和亞速海區艦隊的配合下,為解放克裡木實施的進攻戰役,同時也是蘇軍對德軍十次打擊的第三次。 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1944年8月20日--9月) 希特勒對蘇
  • 蘇聯紅軍戰鬥在維也納:坦克和大炮在街頭與德軍「拼刺刀」
    在柏林戰役打響之前,蘇聯紅軍還進行了一場很重要的戰役---「維也納攻勢」,這場戰役自1945年3月16日開打至4月15日徹底解放維也納為止。「維也納攻勢」勝利結束後,就形成蘇聯紅軍與盟軍對德國柏林形成包圍之勢,二戰基本上已走到了尾聲。
  • 蘇聯衛國戰爭:德軍突襲挑起戰爭 經歷5大著名戰役
    蘇聯去前線的紅軍戰士  據新華社消息,應俄羅斯聯邦總統普京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5月8日至10日出席在莫斯科舉行的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慶典並訪問俄羅斯。蘇聯衛國戰爭是蘇聯人民為反對法西斯德國及其盟國而進行的正義戰爭。本組珍貴的老照片將向您講述這場戰爭的歷史過程。
  • 德軍包圍莫斯科勝利在望,為何卻突然潰敗?蘇聯靠天氣反敗為勝
    蘇軍第5、第21、第37、第26集團軍大部,第40、第38集團軍之一部被殲滅,共有65萬名紅軍被俘虜。後來德軍又想趁著在嚴寒來臨之際,再攻破莫斯科,因為莫斯科不但糧食儲備十分豐厚,還是重要的交通軍事要塞。德軍面對這巨大的誘惑一路北上,一共殲滅了蘇聯130多萬人。雖然基輔城曠日持久的戰爭,讓蘇聯紅軍損失慘重,但這也為蘇聯紅軍的勝利埋下了伏筆。
  • 史達林格勒戰役時二十三名蘇聯戰士在一座大樓上堅守58天
    1942年7月,保盧斯上將指揮的德軍第6集團軍對史達林格勒展開了瘋狂的進攻,德軍統帥部不斷增加該方向的兵力,先後參加會戰的還有第4裝甲集團軍、第2集團軍,匈牙利第2集團軍,羅馬尼亞第3、第4集團軍和義大利第8集團軍。而蘇聯方面僅有12個師16萬人,共有火炮和迫擊炮2200門、坦克約400輛、飛機454架。
  • 盤點二戰十大著名經典戰役
    戰爭在1941年10月12日以德國的失敗告終,由於損失過多的戰機和飛行員,又無法取得英倫海峽的制空權優勢,更無法通過空中打擊的手段來瓦解英國的地面和海軍力量,德國不得不放棄入侵英國的作戰計劃,轉而制定入侵蘇聯的作戰計劃。
  • 此武器是蘇聯研發,曾重創德軍和美軍
    此武器是蘇聯研發,曾重創德軍和美軍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誕生了很多讓人懼怕的武器,比如納粹德軍手中的「希特勒電鋸」MG42機槍,該槍結構緊湊布局合理,射程、射程、威力都極其的強悍,最為瘋狂的是它的持續火力輸出能力,密集的子彈讓敵人沒有任何可以衝鋒的可能性,用人海戰術都沒有用,蘇德戰爭時期,倒下MG42下的蘇聯士兵沒有百萬也有幾十萬。
  • 從一場本不該發生的慘烈戰役,來看有信仰的德軍是多麼可怕
    ,一度還與蘇聯人民相處融洽。隨後,為了鞏固佔領區,盟軍發動一系列大規模戰役,意圖奪取諾曼第地區最大的城市卡昂。為了使計劃一舉成功,英軍統帥蒙哥馬利將軍親自參與作戰計劃制定。按照原計劃,英國第2集團軍借道直逼卡昂城,不過,意料中的意外發生了,他們在半路上碰到一支德國部隊。然而,當英軍準備與敵人作戰時卻頗感意外——對方竟然是德國SS第12裝甲師。
  • 戰局幾度反轉的羅茲戰役:德軍與俄軍在戰術上的博弈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有這樣一個局面幾度反轉的戲劇性戰役,羅茲戰役。這場戰役是如何戲劇性的?我們且往下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作為同盟國要在西部戰線牽制英法兩國,另一面要支援在東部戰線鏖戰俄國的「好兄弟」奧匈帝國。
  • 蘇聯英雄用生命重新定義,德軍王牌部隊在此折戟!
    蘇聯英雄用生命重新定義,德軍王牌部隊在此折戟!第二次世界世界大戰期間,550萬法西斯德國軍隊向蘇聯發動突然襲擊,準備不足的蘇聯在戰爭初期接連敗退,德軍憑藉局部地區的優勢兵力和先進的戰術長驅直入,在明斯克、肌膚等地發動鉗形攻勢,蘇聯軍隊損失慘重。
  • 德軍士兵在莫斯科成片成片凍死,他們為什麼卻不去搶劫蘇聯人
    而在二戰期間也發生了許多著名的戰役,比如蘇德戰爭就是其中之一。,很難有國家的軍隊能對他們造成打擊。德軍也因此士氣大振,認為自己就是無敵的,所以也並沒有將蘇聯放在眼裡,但他們卻忽略了蘇聯的天氣。對此,也有人很好奇,德軍士兵在莫斯科成片成片地凍死,為何他們卻堅持不搶劫蘇聯人呢?原來,這是因為當時蘇聯的領導者史達林下了一道命令。
  • 今非昔比,二戰蘇軍大縱深戰役理論的回歸
    然而在史達林格勒戰役和「天王星」行動後,蘇聯人早已積累了足夠的此類稀缺資源,能集中力量優化兵力結構、升級自己的理論構想。經過1942—1943年間的測試,以及在1944—1945年的完善,新的紅軍已經迅速發展到了可以實施其理想中的大縱深戰役的地步。哪怕到1945年仍會錯誤不斷,但在此時,「錯誤」也只不過是一些從戰爭本質上講就不可避免的問題而已。
  • 擊落六十二架德軍的戰機,蘇聯絕對的主力戰機拉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世界各國都被蘇聯那及其強悍的陸軍力量所折服,但是殊不知,當時蘇聯的空軍力量也是非常強大的,特別是二戰中後期蘇聯空軍的主力戰機拉5戰鬥機,更是當時世界上最傑出的幾款戰鬥機之一。拉5戰鬥機是蘇聯在一九四一年就開始設計研製的一款戰鬥機,這款戰鬥機的機身長度為8.71米,其翼展為9.68米,機身高度為2.9米,空重為265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為3400公斤,所使用的發動機是氣缸噴射式氣冷發動機,能夠提供一千八百五十馬力的動力,最大飛行速度為六百五十公裡每小時,最大航程為九百九十公裡。
  • 近百萬蘇軍全軍覆沒,基輔戰役為何成為二戰時最大的圍殲戰
    基輔戰役是蘇聯與德國在二戰前期發生的一次大型戰役,這場戰役蘇軍慘敗,大量有生力量被德軍殲滅,60多萬蘇軍被德軍俘虜。德軍也因為此戰的勝利,佔據了烏克蘭大片地區,並在蘇聯西南戰場佔據了主動權。 有一種說法認為基輔戰役,是二戰時期眾多大型戰役當中最大的圍殲戰,據說這種說法是來自於希特勒。
  • 庫爾斯克戰役中的鋼鐵的碰撞,激戰普羅霍羅夫卡,蘇德坦克大決戰
    庫爾斯克突出部,蘇聯紅軍190萬大軍死守著這裡,力求遏制德軍從南北兩個方向發起的鉗形攻勢。 雙方的指揮官,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元帥和埃裡希·馮·曼施坦因都焦急的看著戰況的發展。因為他們知道,這將是決定東線主動權的戰役。無論誰取得勝利,都必然掌握之後的戰爭主動權。
  • 史達林格勒戰役有多慘?半年多傷亡350萬人,存活10分鐘算幸運
    而野心龐大的德軍同時將目標對準了國土廣袤的蘇聯,同樣對其實施快速吞併政策,直至兵臨城下,迎來了如今公認二戰轉折點的史達林格勒戰役,那麼這場戰役到底有多慘呢?德軍集結了190個師共計200萬人,裝備坦克裝甲3000輛以上,空中戰機更是達到5000架,另外還有200艇軍艦,可以說海陸軍三軍齊頭並進。1942年7月,德軍開始集中力量進攻史達林格勒。舉世聞名的史達林格勒會戰由此開始。9月中旬,德軍從西面和南面逼近史達林格勒。堅守史達林格勒的蘇聯紅軍進行了殊死抵抗,與德軍展開了每一條街、每一座房子、每一層樓的爭奪戰。
  • 二戰德軍的特種部隊布蘭登堡部隊到阿登戰役的特殊150裝甲旅
    而其實要說特種作戰德軍也不比英國人晚,1939年波蘭戰役期間德軍特種部隊布蘭登堡部隊已經組建了,雖然當時只有六百人,為當時波蘭戰役而服務的,他們潛入當時波蘭西裡西亞地區該區域屬于波蘭工業重鎮,當時波蘭全國最頂尖的工業設備都在哪裡,包括波蘭坦克的製造工廠等,德軍布蘭登堡部隊第一戰就打出了特種作戰最該有樣子,他們先是在波蘭的西裡西亞地區製造混亂,讓趁機攻佔通往波蘭縱深地區的橋梁
  • 蘇聯衛國戰爭著名戰役
    戰役是指軍隊為達到戰爭的局部目的或帶有全局性的目的,根據戰略賦予的任務,在戰爭的一個區域或方向,於一定時間內按照一個總的作戰企圖和計劃,進行的一系列戰鬥的總和。據統計,在1941年至1945年的蘇聯衛國戰爭期間,共發生大小戰役100餘次,其中以列寧格勒會戰、莫斯科會戰、史達林格勒會戰、庫爾斯克會戰和柏林戰役等最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