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不同電磁波波段觀測下的銀河系

2020-11-30 cnBeta

現代天文學能讓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細緻地仰望夜空。倫琴X射線天文衛星、費米伽瑪射線空間望遠鏡和普朗克望遠鏡等天文望遠鏡使我們能夠在許多不同的波段下觀測宇宙。現在,一項新的天文測量揭示了天空在無線電波頻譜下的樣子。銀河系與河外星系全天默奇森寬場陣列(GLEAM)捕捉了30萬個星系在無線電波下的圖像。人類只能看到可見光下的一切,但可見光只佔了所有電磁頻譜的一小部分,事實上,電磁頻譜主要包括了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和伽馬射線,能量依次增加。

另外,人類只能看到三原色,GLEAM則能利用20種原色對星系進行了成像。

下面就是銀河系在各種不同電磁波波段下的樣子,是不是很震撼?

可見光下的銀河系

X射線下的銀河系

伽馬射線下的銀河系

紅外線下的銀河系

微波下的銀河系

無線電波下的銀河系

相關焦點

  • 不同電磁波下的銀河系:如此震撼!
    倫琴X射線天文衛星、費米伽瑪射線空間望遠鏡和普朗克望遠鏡等天文望遠鏡使我們能夠在許多不同的波段下觀測宇宙。 現在,一項新的天文測量揭示了天空在無線電波頻譜下的樣子。銀河系與河外星系全天默奇森寬場陣列(GLEAM)捕捉了30萬個星系在無線電波下的圖像。
  • 一文看懂電磁波的波段命名
    作者 | 小棗君我們這些搞通信的攻城獅,每天都在和電磁波打交道,經常看到例如C波段、L波段、Ku波段、Ka波段這樣的命名。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些波段名字,究竟是怎麼來的呢?話說,C波段、L波段、Ku波段、Ka波段等,都屬於我們常說的微波波段。微波,是整個電磁波的一部分。
  • 一文看懂電磁波的波段命名---C波段、L波段、X波段、S波段、Ku波段、Ka波段……究竟是怎麼來的?
    最早用於搜索目的的雷達,電磁波波長是23cm(後來改為22cm),英國人將其定義為L波段。L,是英文「Long」的開頭字母。L波段,也就是長波波段。後來,工程師們又搞出了波長為10cm的雷達,定義為S波段。S,是「short」的開頭字母。沒錯,S波段就是短波,比長波「短一點」的波。
  • 地球大氣層對天文觀測的影響及解決辦法
    天體輻射電磁波的波長範圍從長到短可以分為射電、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和射線。圖4 處於不同輻射波段的銀河系成像圖5 不同輻射波段的漩渦星系M812 地球大氣對天體輻射的影響在地球表面安裝天文望遠鏡探測宇宙天體輻射電磁波,需要考慮地球大氣的影響,地球大氣對天體輻射的影響主要包括四個方面:(1)蒙氣差:即大氣折射,它可以改變天體輻射的傳播方向
  • 地球大氣層對天文觀測的影響及解決措施
    圖3 太陽在不同輻射波段的成像結果圖4 處於不同輻射波段的銀河系成像圖5 不同輻射波段的漩渦星系M812 地球大氣對天體輻射的影響在地球表面安裝天文望遠鏡探測宇宙天體輻射電磁波,需要考慮地球大氣的影響,地球大氣對天體輻射的影響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 研究「銀河系」要從不同的波段去探究它的整體特性
    」就要從不同的對象、從不同的波段去探究它的整體特性研究「銀河系」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天文工作,因為我們的太陽系就在「銀盤」,下面為大家展示一下,在幾個不同波段看到的「銀河系」圖像:光學波段在光學波段看銀河裡的恆星是能夠被直接看到的,數量是非常少的,因為大部分恆星都淹埋在氣體和塵埃背後,所以看到的就是銀河系裡面表面很小的一個區域
  • 關於人類已知的銀河系和宇宙星空,你見過紅外波段下的銀河系嗎?
    我們在環境很好的夜晚能看到天空中有一條巨大的銀白色光帶,那就是人類眼中的銀河系,這條直徑有10萬光的光帶包含了人類能看到的25個星座,雖然銀河系中包含的恆星數量在2000億到4000億之間,但人們看到的這滿天星鬥只有6000多顆而已,隨著科技的發展通過望遠鏡看到的銀河系又是另一種模樣
  • 電磁波的頻譜(一)--概述
    圖1 ITU世界頻率分區  圖1為1959年日內瓦會議制定的將世界劃分為三個頻率分區示意圖。1區為歐洲和非洲;2區為北美洲和南美洲;3區為亞洲和澳洲。  國際電信聯盟的總部設在瑞士的日內瓦,其網際網路網址為:http://www.itu.int。
  • 通過全波段的觀測才能揭示天體的性質
    圖中給出了這4類不同的天體所產生的輻射的能譜,圖上面分別給出了黑色的線條,兩條豎線對應著可見光波段所對應的範圍,如果在可見光波段去觀察這些天體的話,最明顯得到它們的輻射是對應著正常恆星這些天氣的,因為輻射最強的地方恰好地落在了可見光的波段,但是對於比較冷的氣體雲和原恆星來講它的主要輻射的波段分別落在了射電波段和紅外波段和紅外波段,對於更高的天體來講它的輻射移到了紫外波段
  • 走出電磁波認知的誤區
    時下,圍繞推進軍事訓練向信息化條件下轉變,複雜電磁環境下的作戰與訓練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在全軍轟轟烈烈開展。針對一些報章中出現的:諸如「電磁波需要媒質才能傳播」、「電磁波的頻率從零到無窮大」等模糊甚至錯誤的概念表述,急需匡正視聽。
  • 國家天文臺研究員為你揭秘 人類首張黑洞照被「美圖」過
    只反映了黑洞周圍輻射空間分布問:黑洞照片有經過「美圖」嗎?答:這是肯定的,但是跟我們平常說的美圖不一樣,這是一個數據處理的過程。因為觀測是在射線波段,並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光學波段,所以要把這個不可見的電子射線波段轉化成肉眼可見的光學波段圖像,要經過一系列的轉換。
  • 為什麼我們沒有在銀河系中發現引力波?
    通過對黑洞環繞物質發出射線以及旋進、合併和鈴宕過程中產生的引力波的觀測,我們能夠察覺到宇宙中黑洞的存在或誕生。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在銀河系內探測到黑洞的合併。科學界有個非常了不起的進步,即我們已有能力探測引力波。
  • 光學科普 | 在可見光和紅外波段下,漫遊獵戶星雲
    在可見光和紅外波段下,漫遊獵戶星雲。其中可見光由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紅外光由斯皮策空間望遠鏡拍攝。
  • 中國天眼和哈勃望遠鏡都是天文望遠鏡,為何形狀大不同?誰更強大
    這裡必須先說一下光和電磁波,我們常見的物體都是因為它們發出或者反射了光線,才能被我們所看到並且感知它們的顏色和形狀等,但是我們所看到的所有的光線其實都是電磁波中範圍較窄的一段波段,如下圖:其中上面部分屬於電磁波的總波段,但是我們能看到的所有的光線,只是中間由紫色到紅色的極小一部分,下面部分是其放大的效果,可見我們所看到的所有可見光,只是電磁波段中範圍極窄的一小部分
  • 如果能看到整個電磁波段,會很酷嗎?抱歉,只會亂套!
    如果能看到全頻段電磁波,那很明顯是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但總也得有個分類吧,比如將可見光譜的顏色擴大到電磁波段!1、我們會看到所有能發射電磁波的設備都發這幽幽紅光,手機信號發射塔可能會偏一點點黃色,因為頻率比較高,而短波中波發射塔則發這紅光!2、我們世界中你能看到的所有物體的顏色將變成青藍色,因為根據光譜的顏色劃分,可見光波段位於整個波段偏高頻,那麼青藍色是肯定的!
  • 高性能S、C波段聲表面波微波延遲線
    1引言隨著晶片材料和半導體工藝技術水平的快速發展,本文作者通過扇型結構聲表面波換能器的拓撲設計,晶片材料和製作工藝流程的優化設計,研製出S、C波段聲表面波(SAW)微波延遲線,它比聲體波(BAW)微波延遲線的結構、生產工藝流程更加簡單
  • 為何是21釐米的電磁波?科學家:用它曾收集特殊信號!
    為何是21釐米的電磁波?科學家:用它曾收集特殊信號!為什麼是21釐米的電磁波電磁波是一個很好的信息載體,正是因為有了它的存在,地球上的通訊才會顯得如此容易。 它是溝通的最好橋梁,如果外星文明真的存在,他會向地球發出信號,那麼這種信號的形式,很大的有可能會是電磁波。科學家利用地球上的各種望遠鏡來觀測宇宙中的痕跡,通過這些電磁波,他們希望可以找到關於外星文明的痕跡。
  • 電磁波輻射有多可怕?
    損害中樞神經系統,頭部長期受電磁輻射影響後,輕者引起失眠多夢頭痛頭昏,疲勞無力,記憶力減退,易怒,抑鬱等神經衰弱症,重則使大腦皮細胞活動能力減弱,並造成腦損傷。三,電磁輻射是造成孕婦流產不育,胎兒畸形等病變的誘發因素。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女性和胎兒尤其容易受到傷害。調查表明,1-3個月為胚胎期,受到強電磁輻射,可能造成肢體缺陷或畸形。
  • 金屬級超強、耐高溫複合薄膜,出色的電磁波屏蔽效果!
    更重要的是,這種複合膜具有出色的電磁波屏蔽效果,可以消除> 99%的電磁波。在軍事、航空航天領域的電子設備中的實際應用以及可穿戴設備應用有很大前景。隨著電子設備的普及和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電磁輻射被視為一個嚴重的問題,不僅危害設備的正常運行和使用壽命,而且對人體健康也有害。因此,電磁屏蔽材料的研究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 波的科普 1-機械波與電磁波
    在A點,分子的密度也是隨時間有規律地變化,從此時密度最大的時刻到下一密度最大的時刻稱為周期,周期是由擾動的源(圖中為喇叭)決定的。波的頻率就是周期的倒數。聲音的傳播是有速度的,即波長除以周期。波長相當於密度最大點離開A點時,經歷一個周期後傳播的距離。可以想像一下,一個周期後,A點密度又回到最大,那麼此時原處於A的密度最大點正好傳播到了B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