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愛分享的小廝
◇名詞解釋
矮行星:又稱「侏儒行星」,指體積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圍繞太陽運轉,質量足以克服固體應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近於圓球)形狀的行星。
1930年2月18日,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天文愛好者湯博在對太陽系進行了一次非常仔細地觀察後,發現了冥王星。冥王星的命名,來自於羅馬神話中住在陰森地下宮殿裡的冥王普魯託。由於冥王星是目前太陽系中離我們最遠的行星,太暗太小,以至於在被發現60多年後,人們對它依舊知之甚少。太陽系的很多行星都曾被星際探測器近距離探測過,只有冥王星是太空飛行器未涉足過的死角。因此,有關冥王星的資料都相當不準確。
一開始,人們認為冥王星是一顆位於海王星軌道外的行星,但後來研究證明並非如此。冥王星軌道的偏心率、軌道面對黃道面的傾斜角都比其他行星大。當冥王星在近日點附近時,其距離太陽比海王星距離太陽還近。對於冥王星的質量,當年由於湯博的錯誤估算,得出冥王星比地球還大,因而冥王星被列入大行星的行列,然而經過數十年的研究觀測發現,冥王星半徑長度也不斷縮水。
近些年來,一些天文學家指出,冥王星的直徑大約2400千米,比月球直徑(3475千米)還小,在2006年8月舉行的第26屆國際天文聯合會上,冥王星被太陽從太陽系九大行星中除名,不再被看作大行星,而是被列入了矮行星的行列。
小夥伴們,學完冥王星的知識有什麼想說的就在下方評論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