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正是因為遊戲本身是激動人的,推動人的,吸引人的,鼓勵人的,興奮人的,因此它們都含著一種競賽,含著一種興奮,含著一種智慧,更含著一種快樂。
人生存於宇宙之中,宇宙是永恆的存在,人的生命卻很短暫,在人與永恆之間似乎隔著無限的距離。但是人不甘於短暫,要尋求永恆。
【研究背景】
2017年12月18日,我來到葉斯力家,過「民族結親周」。葉斯力在霍爾果斯市絲路小學三年級5班就讀。家裡有4人,住金橋華府,爸爸做生意,媽媽是駐村工作幹部,家裡還有一個小弟弟努爾樂(在愛心幼兒園上小小班)。
今天是12月22日,還是從葉斯力回家做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單元卷(內容主要是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以及周長的計算)選擇的題目進行的。我先讓他自己做,實在不會的,由我來進行個別輔導。以下輔導過程中擷取的幾個片斷,以期對各位老師有所啟示。
【研究過程】
師:今天我們繼續進行糾正學習,請拿出我們的試卷。請看填空題的第10題(如下圖)。
師:對於上面這道題,我們繼續按照前幾次給你講的方法進行,也就是畫圖法。你先試著畫畫看看:8個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怎樣拼成長方形,再算算他們的周長。
葉:好的,我來試試——(下面是孩子畫出的示意圖以及算出的周長)
葉:我是這樣想的:我先畫的是兩排,每排4個正方形,這時它的周長是:(4+8)×2=14(釐米);如果把8個正方形排成一排也是一種不同的長方形,這時它的周長是:(16+2)×2=36(釐米)。老師我算得對嗎?
師:很好,通過上面幾次的糾錯輔導,你的進步不小,你做得很棒!下面一起來看看下面這道題,你是怎樣做的呢?能不能也畫畫圖,試著做一做呢?
(老師看到他有些不理解,於是進行了一點引導。接著,葉斯力就畫出下面的圖示,也說明他的審題、理解能力增強了不少。)
如果是長的一邊靠牆,則可能是下面的這個樣子的:
如果是長的一面靠牆,則可能是下面的這個樣子的:
接著,他順利地列出了算式(雖然寫的字不是太工整):
師:(並沒有滿足於此,進行了追問)三面籬笆,怎樣圍更加節省材料?把長作為籬笆?把寬作為籬笆?
生:從上面的算式可以看出來是第一種,用長的一面靠牆比較節省材料,只用了17米,而用寬的一面靠牆,要用19米(上面的寫得字不夠工整,看上去有點像14米了)。
【即時感悟】
從上面兩個問題的解答中可以看到,通過之前的「學好數學三句話」的引領,以及對「畫圖法」的指導,孩子們已經能夠知道在關鍵時刻運用「畫圖法」來解決此類實際問題了。在這個過程中,老師造成不能越俎代庖,一定要靜待花開,這樣花都能真正「綻放」出來。
師:現在我們來解答第三個重要的問題(指著試卷中下面的題目)36個小正方形圍成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怎樣圍周長最小?最小的周長是幾?
師:這道題,你開始的解答是錯誤的(如下圖,思維有些混亂)。現在我們來重新想想該如何解答呢?我們還是用什麼方法呢?
葉:畫圖法。
師:是的,畫圖法在這個時候還是管用的。你來畫圖試試吧。
(但是葉斯力還是覺得有點困難,於是我又把來了個「以退為進」。)
師:如果我們的正方形塊數少一點,你會不會畫呢?比如,如果用12個小正方形圍成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怎樣圍周長最小?最小的周長是幾?
(這時,葉斯力還真是動了一番腦筋,終於畫出了下面是示意圖,而且要老師的點撥下,畫出了三種情形。)
師:你來介紹一下,分別是什麼意思?
葉:第一種是排成1排12格;第二種是排成2排,每排6格;第三種是排成4排,每排3格,它們都是用12個方格拼成的。
師:它們的周長一樣嗎?分別算算看。
葉:第一種圖形的周長是(12+1)×2=26(釐米),第二種圖形的周長是(6+2)×2=16(釐米),第三種圖形的周長是(4+3)×2=14(釐米)。
師:很棒!現在越來越熟練了!現在我們再來看試卷上的題目,看看會不會做了呢?
葉:我來試試,應該差不多吧。
(下面是他畫出的圖形和計算過程。)
師:你來說說自己的想法吧。
葉:36個正方形,可以排成6排,每排6個。這時就是一個大的正方形,它的邊長是6釐米,周長就是6×4=24(釐米),這個周長是最短的。
師:你為什麼知道這個周長是最短呢?
葉:剛才在排12個正方形的時候,我就看出來了,圍成的圖形狹長,周長就越大,越接近正方形,周長就越小。這次可以正好圍成一個邊長是6釐米的正方形,所以它應該是最小的周長。
【總體感悟】
在上面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孩子糾錯的主動性我們要始終把它放在首位。只有孩子學會主動糾錯,才能養成良好的糾錯習慣與思維習慣。在最後一個問題的輔導過程中,我採用「以退為進」的輔導策略,滲透了「化歸法」的數學思想方法,為後繼學習與糾錯提供了鋪墊,這才造成孩子在解決類似問題時遷移能力的提高,從12個格子到36個格子,孩子的思維得以飛躍發展,最終解決問題的能力確定得到了大大提升,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的道理,相信一定會給青年老師輔導學生解決相關類似問題帶來重要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