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文工作者拍攝到「天宮一號」

2020-12-02 環球網

日本天文工作者使用富山市天文臺的望遠鏡拍攝到了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

環球網記者朱盈庫報導,據日本共同社10月8日報導,日本富山市天文臺的工作人員林忠史日前使用望遠鏡拍攝到了9月下旬發射的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從照片上可看到「天宮一號」的太陽能電池板。

據悉,林忠史的拍攝時間為7日下午5點許。林忠史利用美國某網站公布的軌道數據計算出了「天宮一號」飛過富山上空的時間,使用天文臺直徑1米的反射式望遠鏡連續數分鐘對飛行軌跡進行了追蹤。

林忠史表示:「雖說發射成功,但真正看到過它飛行的人應該不多。照片中甚至能分辨出類似電池板的結構,很令人吃驚。」

責任編輯:聶魯彬

相關焦點

  • 倩影追蹤:海澱圖強二小兩位教師拍到天宮一號
    兩位專家指導參加培訓的科技教師,支起了天文望遠鏡,架起相機,進行天文攝影練習時捕捉到了天宮一號的倩影。  當時一級火箭剛剛墜落,二級火箭還在天宮一號尾部燃燒  當天宮一號發射時間臨近時,一些惦記此事的教師趕回房間收看電視直播,只留下三四位教師和寇文、曹軍在原地等候。「今天講課時就有人問我,能不能觀測到天宮一號?
  • 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天宮一號發射時間利於觀測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發射進入倒計時之際,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接受媒體採訪,權威解讀「天宮一號」與航天天文的有關情況。        主持人:天宮一號發射的準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全國各地的網友也非常的關注。今天我們有請到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來為我們網友解讀有關天宮一號和天文之間的一些關係。
  • 天宮一號已然墜落,東方紅一號衛星48年後卻仍在飛行
    由於此次是非受控再入,所以天宮一號的最後航程受到了全球各國的關注。在天宮一號墜落的同時,有航天愛好者放出了一副在軌太空飛行器的軌道圖,其中1970年發射升空的中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赫然在軌!而天宮一號還和東方紅一號擦肩而過!圖片:中國第一枚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
  • 專家:肉眼能觀測到天宮一號 速度比慢速流星慢
    與國際空間站軌道同一量級符觀測低軌太空飛行器一般規律  「天宮」或為人所見  本報記者 徐瑞哲  此前,國內天文愛好者曾從地面上多次觀測國際空間站、哈勃太空望遠鏡等人造天體,我國神舟系列飛船也有地面觀測先例
  • 背景資料:從神舟一號到天宮一號
    新華網北京9月29日電(記者鞏琳萌)從神舟一號到天宮一號,一圈數字輪迴的背後,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一個戰略階段的跨越。短短12年間,中國,正在以令世界驚詫的「中國速度」飛向太空。
  • 天宮一號墜落前畫面(組圖)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官網報導,天宮一號預計北京時間4月2日再入大氣層,屆時它「不會像科幻電影中描述的那樣,惡狠狠地砸向地球,而是在奔向地球的過程中,化成一身絢爛,划過美麗星空」。圖為德國弗勞恩霍夫高頻物理及雷達技術研究所拍攝到的天宮一號畫像。
  • 天宮一號究竟發生了什麼?
    伴隨著系統不斷經歷極端的過熱和過冷「折磨」,天宮一號上的供電系統徹底完了。問題四:這種狀況是否可以避免,天宮一號故障時的狀況如何?答:可以,理論上能夠從地面遙控強制開啟熱控系統,地面信號擁有全系統最高權限。
  • 我國決定「天宮一號」延遲發射
    本報訊(記者商西)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昨日表示,因受「實踐十一號04星」發射失利影響,任務總指揮部決定對天宮一號發射計劃作相應調整,具體發射時間將據失利火箭故障調查結果確定。
  • 天宮一號墜落了,但具體在哪兒?
    差不多同一時間,美國聯合部隊太空司令部(JFSCC)發布簡報:天宮一號已經再入大氣層,墜落區域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該監測結果由美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法國、義大利、日本、英國聯合進行,採用空間監視網絡傳感器及軌道定位分析系統確認。
  • 天宮一號月底墜落地球:殘骸落入指定海域
    作為我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未來空間站的雛形,天宮一號已經完成歷史使命,即將墜入地球大氣層。根據天文愛好者的測算,天宮一號正在以每周6千米的高度降落,預計將在3月底墜回地球。天宮一號是為中國太空實驗室計劃設計的8.5噸重的實驗性軌道飛行器,任務是作為其他飛行器的接合點
  • 「天宮一號」踏上歸途,那些憂慮不值一提
    在「天宮一號」圓滿完成預期任務後,狀態一直保持很好,在地面人員精心照料下,它在高度約370-400公裡的軌道上繼續運動,成功延長壽命2年。  2016年3月16日,「天宮一號」終止了數據服務。因此,通行的做法是「受控墜落」,即在太空飛行器運行到一個合適的軌道區段內,地面主動操控其變軌,使其墜落在無人區域。南太平洋有一大片空曠海域被認為是理想的「衛星墳場」。2001年3月23日上午長約87米,重達120噸的「和平」號空間站就是這樣結束其榮耀的一生的。  重量僅8.5噸的「天宮一號」在「和平」號空間站、「禮炮-7」空間站、「ATV-1」等這些老大哥面前,實在是嬌小得很。
  • 追憶天宮一號:歸去來兮
    1時02分,神舟八號的對接機構緩緩推出,向天宮一號張開了雙臂。  1時28分,神舟八號對接環觸到天宮一號。我們的「牛郎」「織女」,穿越迢迢天路,終於來到了「鵲橋」。  此時,測控通信系統總設計師錢衛平才把視線從面前的屏幕上收了回來,長出了一口氣。而與錢衛平指揮席位相隔不遠的天宮一號總設計師楊宏和神舟八號總設計師張柏楠,則開始凝重起來。
  • 歸去來兮——追憶天宮一號
    天宮一號總指揮尚志一字一句反覆品味著這短短的45個字,一股暖流頓時湧遍全身。    天宮一號的控制系統、能源系統、動力系統,從裡到外、從大件到細節,使用了超過80%的新設備新技術,遠遠高於新研航天飛行器採用量不超過30%的慣例。    這是一個全新的飛行器,首發必須成功,還要穩定運行兩年,否則後面的交會對接試驗都談不上。
  • 科技日報解讀天宮一號墜落 :被碎片砸到概率低於萬億分之一
    德國弗勞恩霍夫高頻物理及雷達技術研究所上周拍攝到的天宮一號在270公裡高度畫像。視覺中國 圖在太空飛行了6年半的天宮一號回來了。8次火箭總檢查,234種故障預案處置演練,在不到20天裡全部一次性順利通過……這才有了當天21時36分,天宮一號的準確入軌。天宮一號的控制系統、能源系統、動力系統……從裡到外、從大件到細節,使用了超過80%的新設備新技術,遠高於新研航天飛行器不超過30%新技術的慣例。
  •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
    6月13日拍攝的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屏幕顯示,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對接,顯示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的模擬畫面。,神舟十號(上)正在接近天宮一號(下)。新華社 劉潺 攝 6月13日拍攝的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屏幕顯示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自動交會對接過程
  • 美媒抹黑中國稱「天宮一號」將墜落日本地區,將覆蓋數百公裡
    >這一消息本來就已經夠聳人聽聞了,可是,還有一條更讓日本人感到可怕的消息是:日本產經新聞1月24日報導,中國的天宮一號實驗性空間站預計將在今年3月左右降落地球,其最有可能墜落的三片區域中,包含了日本北海道南部和東北方向。
  • 天宮一號vs天宮二號
    天宮一號vs天宮二號  天宮二號被稱為是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是在天宮一號基礎上研製的太空飛行器,兩者外形完全相同,但卻承擔著不同的任務。  天宮一號主要是和載人飛船配合完成空間交會對接實驗任務,而天宮二號則是我國第一個具備太空補加功能的載人航天實驗室,要第一次實現航天員中期駐留、第一次試驗推進劑太空補加技術等重要的科學實驗。
  • 天宮一號完美謝幕
    這是結束了長達7年太空之旅返回地球的中國天宮一號。  北京時間4月2日上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消息: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  天宮一號謝幕了,而中國航天已進入空間站時代。
  • 天宮一號:完美謝幕 輝煌永駐
    航天專家說,天宮一號沒有「像科幻電影中描述的那樣,惡狠狠地砸向地球,而是在奔向地球的過程中,化成一身絢爛,划過美麗星空」。  從升空到銷毀的2378天裡,天宮一號見證和親歷了中國航天事業的許多輝煌時刻: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上天;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中國首次太空授課……    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上天  2011年9月29日19時,在甘肅酒泉,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升空。
  • 天宮一號發射成功!
    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03秒07毫秒,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乘著長徵二號FT1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首次自動點火。21時39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常萬全宣布: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