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科學家開發出新型納米纖維素基載藥包封結構實現對藥物的可控...
1月8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獲悉,該所崔球研究員帶領的代謝物組學研究組和天津科技大學的相關科研人員合作,以水溶性廣譜抗生素——鹽酸四環素為模型藥物,基於前期對CNF和聚多巴胺(PDA)複合材料對改善藥物緩釋和促進傷口修復的研究,構築了一種新型的CNF基載藥包封結構,可實現對藥物的智能可控釋放
-
兒童腫瘤藥物開發存短板 新型載藥系統有望補位
2015年4月14日訊 /生物谷BIOON/ --隨著人們對腫瘤發生機制認識的深入,科學家們相繼開發出了越來越多的特效腫瘤療法最近他們發現了一種新型生物可降解納米顆粒SN38能夠靶向運輸抗癌藥物用於治療神經母細胞瘤。這種腫瘤類型常見於兒童群體中,是最為惡性的腫瘤類型之一。負責進行這一實驗的研究人員介紹說,這一納米載藥系統主要應用了一種名為EPR效應(通透性增強與滯留效應)的原理。
-
新型鐵蛋白納米酶載藥系統新藥研發的納麼美科技獲3000萬元天使輪...
南京納麼美科技有限公司CEO孫國明表示,本輪融資主要用於納麼美與中國科學院納米酶工程實驗室對鐵蛋白納米酶載藥系統的聯合開發,開展臨床實驗研究的持續投入,以及鐵蛋白納米酶載藥系統臨床批件的申請。 南京納麼美成立於2020年初,坐落於南京江北新區的生物醫藥谷,是一家從事新型鐵蛋白納米酶載藥系統新藥研發的高科技企業,公司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亞洲生物物理聯合會主席閻錫蘊。閻錫蘊院士的相關研究成果分別於2007年和2012年兩次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並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和Atlas國際獎。
-
蘇州納米所新型納米載藥體系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因此,新型納米載藥體系是目前納米生物醫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最近,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張智軍課題組在新型納米藥物載體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引起學術界的關注和興趣。他們通過化學修飾氧化石墨烯,實現了抗癌藥物阿黴素和喜樹鹼的可控聯合載藥和生物靶向遞送,其在體外實驗中表現出比單一載藥更高的抗腫瘤效應 (Small, 2010, 6, 537- 544),這項工作入選Small月度Top 10 most accessed articles。
-
新納米載藥系統成功用於惡性腫瘤治療
近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ACS nano和Biomaterials相繼報導了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製的新型納米載藥系統在惡性腫瘤治療及其生物安全性評價方面取得的新突破納米藥物載體可以增強藥物的抗腫瘤效果,並且降低藥物引起的毒副作用,大大減輕病人痛苦,延長生存期,為腫瘤治療帶來新的機遇。無機納米材料是生物醫學領域的後起之秀,具有獨特的理化性質、特殊的結構及高穩定性,可以克服有機納米材料的功能單一,可控性差等硬傷,在藥物輸送、醫學成像等方面顯示出巨大的應用前景。不過,對於將來的臨床轉化,無機納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一直是人們擔憂的問題。
-
納米載藥系統有了智能「開關」
納米載藥系統有了智能「開關」來源:《科技日報》2017-2-9 馬愛平8日,記者從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獲悉,由該研究生院、江蘇大學、蘇州大學等專家組成的合作團隊在介孔納米載藥系統領域取得突破,該系統擁有智能「門控開關」,可自控釋放藥物。
-
科學家開發出CRISPR響應的智能材料
科學家開發出CRISPR響應的智能材料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23 13:57:17 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James J.
-
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有望治療帕金森疾病的新型人工納米酶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no Toda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人工酶類,其能阻斷錯誤摺疊的α突觸核蛋白在大腦中的擴散,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幫助開發治療帕金森疾病的新型療法。研究人員所開發的人工酶類擁有較強大的抗氧化特性,該酶是鉑和稱之為PtCu的銅的納米級組合產物,其抗氧化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該金屬組合的組成。
-
我國科學家開發了3D列印的載藥神經康復繃帶
來自我國四川大學和廈門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了3D列印的自粘繃帶,能夠提供神經修復藥物。 該團隊製造的紗布包括兩個點擊激活的水凝膠層和一個內部區域,可以裝載再生藥物。我國科學家開發的3D列印繃帶被證明能夠存儲和釋放增強細胞的藥物有效載荷。
-
【行業動態】科學家開發出治療腦部疾病的納米顆粒給藥系統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Yun 導言:布萊根婦女醫院與波士頓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開發用於治療腦部疾病的納米顆粒藥物遞送系統,解決了科學家在將治療劑通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時面臨的挑戰。
-
阿帕替尼的新型給藥系統研究現狀
結果在 Balb/c小鼠皮下接種結腸癌CT26 細胞建立的動物腫瘤模型中,與單獨瘤內注射纖維蛋白膠遞送多西他賽膠束相比,口服 Apa脂質體並聯合瘤內注射纖維蛋白膠遞送多西他賽膠束的方案顯現出更強的抗腫瘤活性,可促進腫瘤細胞凋亡,抑制其增殖,減少腫瘤細胞血管生成。
-
「面向重大疾病治療的納米載體材料及診斷技術」取得突破
癌症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是醫療領域亟待解決的世界性難題,納米載體技術和檢測技術是重大疾病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納米生物醫學對人民健康、社會和諧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十二五」期間,863計劃新材料技術領域支持了「面向重大疾病治療的納米載體材料及診斷技術」主題項目。近日,科技部高新司在北京組織專家對該主題項目進行了驗收。
-
科學家開發出新的誘導型蛋白降解系統
科學家開發出新的誘導型蛋白降解系統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27 14:23:53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Elina Ikonen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深圳先進院等在納米載藥系統治療骨髓炎領域獲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人體組織與器官退行性研究中心王國成副研究員團隊與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許碩貴教授團隊,在納米載藥系統治療骨髓炎領域獲得新進展。在前期工作中,王國成研究團隊開發了多種含Si的骨修復材料,均具有較好的生物活性(Biomaterials, 2020, 232, 119645;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5, 7, 23412;Biomaterials, 2013, 34, 13, 3184;Colloids and Surf.
-
新型體溫響應智能水凝膠產品通過臨床試驗前研究
在863計劃「再生醫學前沿技術與應用研究」重點項目的支持下,我國科學家對引導組織再生的新型體溫響應智能水凝膠進行了系列研究,並取得重要進展。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楊惠林教授領銜下的研究團隊採用可體內植入的聚乳酸(PLA)和聚乙二醇(PEG),設計並構建具有體溫響應的可注射生物材料系統,聚外消旋丙交酯-聚乙二醇-聚外消旋丙交酯(PDLLA-PEG-PDLLA)水凝膠(圖1)。
-
杭師大謝恬教授團隊發明鍺烯納米水凝膠藥物遞送系統,用於腫瘤手術...
此外,響應性釋放載藥技術可以實現藥物按需控釋,也是一種很有前景的手術輔助聯合治療策略。在PTT納米材料的和藥物遞送系統中,二維單元素材料(2D Xenes)(如石墨烯、黑磷、銻烯等) 由於其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被認為是PTAs的理想材料;其獨特的易修飾、易代謝、易降解的特性有利於多功能設計、生產和臨床轉化應用。
-
上海矽酸鹽所在多糖基響應型藥物遞送系統及其腫瘤聯合治療研究中...
腫瘤在生長惡化過程中,常伴隨產生乏氧、低pH值、失衡的氧化還原狀態等一系列具有異常特徵的微環境,這些微環境特徵為開發更加智能的響應型藥物遞送系統提供了可能。多糖類物質具有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可化學修飾基團豐富等優勢,在抗菌、醫用敷料等領域被廣泛應用。
-
上海矽酸鹽所在多糖基響應型藥物遞送系統及其腫瘤聯合治療研究中獲進展
腫瘤在生長惡化過程中,常伴隨產生乏氧、低pH值、失衡的氧化還原狀態等一系列具有異常特徵的微環境,這些微環境特徵為開發更加智能的響應型藥物遞送系統提供了可能。多糖類物質具有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可化學修飾基團豐富等優勢,在抗菌、醫用敷料等領域被廣泛應用。
-
科學家:正在開發量子X射線顯微鏡
因此,X射線顯微鏡會曝光膠片或使用電荷耦合器件(CCD)檢測器來檢測穿過樣品的X射線,是一種對比成像技術。X射線顯微成像技術在醫學、生物學、材料、安全檢測等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美國布魯克黑文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現在開始在國家同步加速器光源II(NSLS-II)上構建量子增強X射線顯微鏡。
-
2018年我國納米材料市場規模,納米材料醫學領域應用前景廣闊
納米材料有著更強的力學性能(如強度和韌性等),對納米陶瓷來說,納米化可望解決陶瓷的脆性問題,並可能表現出與金屬等材料類似的塑性。資料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近年來,我國納米材料製造行業發展迅速,在國家戰略的指引下,納米材料和納米技術在能源、環境、資源和水處理等產業應用出現了良好的開端,例如納米淨化劑、納米助燃劑、納米固硫劑、用於水處理的納米絮凝劑等新型產品相繼開發成功,納米材料的應用範圍正在逐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