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開發出CRISPR響應的智能材料

2020-12-04 科學網

科學家開發出CRISPR響應的智能材料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23 13:57:17

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James J. Collins及其研究小組開發出可編程的CRISPR響應智能材料。該研究於2019年8月23日發表於國際一流學術期刊《科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利用CRISPR相關核酸酶的可編程性來驅動含有DNA的水凝膠作為結構元素或側基的錨定物。通過嚮導RNA定義的輸入激活後,Cas12a切割凝膠中的DNA,從而將生物信息轉換為材料特性的變化。研究人員報告了四種應用:(i)釋放DNA錨定化合物的支化聚(乙二醇)水凝膠,(ii)包封納米顆粒和活細胞的可降解聚丙烯醯胺-DNA水凝膠,(iii)用作可降解電熔絲的導電碳黑-DNA水凝膠 和(iv)聚丙烯醯胺-DNA水凝膠作為流體閥操作,並具有用於遠程信號傳輸的電讀數。這些材料可在組織工程、生物電子和診斷中的一系列體外應用。

據悉,由生物信號激活的刺激響應材料在生物技術應用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附:英文原文

Title: Programmable CRISPR-responsive smart materials

Author: Max A. English, Luis R. Soenksen, Raphael V. Gayet, Helena de Puig, Nicolaas M. Angenent-Mari, Angelo S. Mao, Peter Q. Nguyen, James J. Collins

Issue&Volume: Volume 365 Issue 6455

Abstract: Stimuli-responsive materials activated by biological signals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biotechnology applications. We exploit the programmability of CRISPR-associated nucleases to actuate hydrogels containing DNA as a structural element or as an anchor for pendant groups. After activation by guide RNA–defined inputs, Cas12a cleaves DNA in the gels, thereby converting biological information into changes in material properties. We report four applications: (i) branched poly(ethylene glycol) hydrogels releasing DNA-anchored compounds, (ii) degradable polyacrylamide-DNA hydrogels encapsulating nanoparticles and live cells, (iii) conductive carbon-black–DNA hydrogels acting as degradable electrical fuses, and (iv) a polyacrylamide-DNA hydrogel operating as a fluidic valve with an electrical readout for remote signaling. These materials allow for a range of in vitro applications in tissue engineering, bioelectronics, and diagnostics.

DOI: 10.1126/science.aaw5122

Source: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5/6455/780

Science:《科學》,創刊於1880年。隸屬於美國科學促進會,最新IF:41.037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開發出新型X射線響應降解納米載藥系統
    介孔二氧化矽納米材料具有合成簡單、結構可控、化學剪裁性和生物相容性好等優點,是一種具有較好臨床應用前景的納米藥物載體平臺。圖1.Advanced Materials封面(未排版)科研人員針對腫瘤微環境中微酸、乏氧、高氧化還原等特徵,發展出多種響應腫瘤微環境內源特徵發生降解促發可控藥物釋放的智能介孔二氧化矽納米載體
  • 科學家開發隱形和超導材料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縱觀人類歷史,開發掌握新材料對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天然石材、青銅和鐵為整個時代命名。在20世紀20-30年代,聚合物時代開始了,從那時起,我們無法想像沒有塑料和橡膠的生活。幾十年後,矽技術脫穎而出,推動了電子和數位技術的最新發展。如今,科學家們正努力創造具有超自然特性的新型材料。
  • 一種能夠動態響應環境的新型雙聚合物材料開發出一套模塊化水凝膠...
    打開APP 一種能夠動態響應環境的新型雙聚合物材料開發出一套模塊化水凝膠組件 發表於 2019-04-03 16:13:23
  • bioRxiv:華人科學家開發出AIOD-CRISPR技術,可快速超靈敏地可視化...
    2020年3月30日訊/生物谷BIOON/---來自美國康乃狄克大學健康中心生物醫學工程系的研究人員一直在努力開發一種新的基於CRISPR的低成本診斷平臺,以便檢測包括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之前稱為2019-nCoV)在內的傳染病。
  • 新加坡開發出新型太陽能電池材料
    這就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科學家發表在《自然·材料》雜誌上的最新成果,他們開發出的下一代太陽能電池材料,不僅能把光轉化成電,電池本身還能按照需要發出不同顏色的光。  開發這種太陽能電池的材料來自鈣鈦礦,這是一種能製造高效廉價太陽能電池的關鍵材料。
  • 科學家開發出太陽能電池用新型聚合物材料
    科學家開發出太陽能電池用新型聚合物材料 發布時間: 2020-05-09 11:46:50   來源:科技部  作者:
  • 經典回顧|《Science》:CRISPR智能響應水凝膠!譚蔚泓院士點評
    CRISPR獲得諾獎是否又會掀起新一輪研究熱潮,今天一起來回顧一篇發表於2019年8月23日的文章,首次將CRISPR和高分子的交叉融合,設計出CRISPR響應智能材料。回顧經典溫度,光照,電磁場或pH響應性的材料可用作控釋劑,響應塗層,形狀記憶材料以及傳感器。而由於生物系統的多樣性,生物響應性材料(如病原體)需要更強的靶向性和多樣性設計。得益於DNA的高特異性,基於 DNA的響應性材料已被廣泛應用於生物傳感,藥物釋放以及基因治療。
  • 廣州大學林璟副教授團隊:智能響應抗細菌黏附增強技術
    近期,研究團隊進一步提出在金屬鈦板上構建了鈦基TiO2納米管陣列,然後再噴塗接枝自製的智能響應抗菌抗黏附高分子,以實現溫度和光響應增強抗細菌黏附性策略(圖1)。圖2揭示了構造一個內在的抗菌表面是殺死和阻止細菌繁殖的一個重要策略,純TiO2納米管對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分別只有52.37%和48.84%,而修飾了智能響應抗菌抗黏附高分子後的TiO2納米管的抗菌率增加至98.82%,表明抗細菌黏附高分子在抗菌中起主導作用,其抗菌機理如圖2C所示,抗菌材料通過靜電作用破壞細菌細胞壁,高分子的烷基鏈穿透細胞壁
  • 科學家開發出更綠色的聚氨酯材料
    但Phil Pienkos的職業生涯是研究生產生物燃料和材料的新方法。他說,人們越來越傾向於重新思考聚氨酯的生產方式。「目前的方法主要依賴有毒化學物質和不可再生石油,我們想開發一種新的塑料,它具有傳統聚氨酯的所有有用性能,但不會產生昂貴的環境副作用。」
  • 電子人造皮膚或可製造出真正的智能假肢和智慧機器人
    近日據外媒報導,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電子人造皮膚,可以像真實皮膚那樣對外界帶來的疼痛產生反應,通過模仿人體的即時反饋響應,可以 「複製」 人類皮膚感知疼痛的方式,並能以與神經信號傳送到大腦的相同速度對疼痛感覺做出反應。這項技術為更好的修復術、更智能的機器人以及皮膚移植的非侵入性替代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 多項研究開發出可增強基因組編輯範圍的新型CRISPR/Cas9工具
    在過去的十年裡,科學家們成功地利用這一自然現象,發現了細菌中的CRISPR蛋白--其中最廣泛使用的是Cas9酶。Cas9與嚮導RNA(gRNA)相結合,能夠靶向結合、切割和降解特定的DNA序列。CRISPR的應用範圍從治療遺傳疾病到農作物的營養功效,它已經成為最有前景的基因組編輯工具之一。然而,Cas9酶依賴特定的DNA郵政編碼來確定切割和編輯的位置。
  • 天大高水平高起點英文期刊《智能材料》(SmartMat)已於近日正式上線!
    《智能材料》(SmartMat)第一期發表了來自5個國家的10篇名家名作,包括4篇綜述、3篇研究論文、2篇述評以及1篇觀點文章,涵蓋了智能材料多個熱點研究方向。3篇研究論文分別聚焦在高能效吸附材料、刺激響應材料以及二維層狀材料的製備。
  • 科學家開發出可見光碟機動的分子馬達
    科學家開發出可見光碟機動的分子馬達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31 23:25:00 華東理工大學曲大輝等研究人員合作開發出可見光碟機動的分子馬達。
  • 科學家研發出可自愈的智能材料!
    我們在看到時候熱血沸騰,但是你們有想過,當這些金屬材料出現在現實當中,又會是怎樣的場景。當然,現代科技還無法造出液態機器人,但是已經研究出了可變形和治癒的3D材料。《終結者》T-1000即將問世?科學家研發出可自愈的智能材料!
  • 研究人員開發出超高性能金屬氧化物材料
    等離子體材料廣泛應用於顯微鏡、傳感、光學計算和光伏等領域。最常見的等離子體材料是金和銀。其他一些材料也表現出類似金屬的光學特性,只是在有限的波長範圍內表現不佳。近年來,人們在尋找除貴金屬以外的高性能等離子體材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 智能OLED螢光材料在外部刺激時改變發光顏色
    打開APP 智能OLED螢光材料在外部刺激時改變發光顏色 胡薇 發表於 2018-08-31 14:53:31 控制發光系統中,激發電子態仍然是螢光和磷光染料開發中的巨大挑戰。
  • 媲美D3O,蘇爾智能P4U材料有何特別之處?
    令人稱奇的紅色膠狀物體原來,這是由深圳市蘇爾智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爾智能」)開發的一種新型智能材料P4U。(蘇爾智能展位前被人們圍得水洩不通)工作人員介紹說,P4U智能材料是一種可對環境感知、響應,並且具有發現能力的材料,它是通過分子設計和有機合成的方法使有機材料本身具有生物所賦予的高級功能:如自修復與自增殖能力、認識與鑑別能力、刺激響應與環境應變能力等。
  • 《科學》:CRISPR竟然還有新功能!
    智能生物材料! 那這個材料能幹的事情就太多了~下可做載體靶向腫瘤DNA釋放藥物,上可聯合其他平臺做病原體檢測,研究者還開發出了當「保險絲」的用法,可以說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做不到~開發出這個大腦洞產品的是MIT的James Collins團隊,論文發表在《科學》上[1]。
  • 西安交大任曉兵團隊:「缺陷」讓材料更智能—新聞—科學網
    西安交通大學前沿院院長任曉兵團隊用一項歷時近十五年的研究成果告訴人們:缺陷,能夠讓材料更智能。 這個「基於晶體缺陷調控的鐵性智能材料新物理效應」項目,剛剛摘得2016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人類社會正在高速進入智能時代,智能材料正是實現各種智能化功能的基礎和載體,我們研究的就是其中的鐵性智能材料。」任曉兵介紹說。
  • Nat Commun:科學家開發出可再生口腔牙釉質的新型材料
    2018年6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生長礦化材料的新方法,這些材料或能再生諸如牙釉質和骨骼等硬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