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為什麼會有一個外國人的墓碑?答案讓人心酸

2020-12-05 夕陽下去旅遊

在中國南京有一個特殊的地方,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裡,有一個不同尋常的墓碑,這裡寫著一個外國人。在中國這是個很奇怪的事情,但只要聽到他的名字,你就知道,這不僅是應該,還是我們所有中國人都欠他一個恩情。他就是拉貝。

二戰時期,日本為了領土發動侵華戰爭,相比與德國不一樣的是,他所到之處都是屠殺和流血,但日軍的殘忍和禽獸行為連德過人都看不下去了,在南京大屠殺的時候,拉貝利用自己的身份和智慧,挽救了無數中國人。

1937年11月,侵華日軍進攻中國首都,他和幾十個外國傳教士,醫生,商人利用自己納粹黨員的特殊身份,多次阻止日軍對中國人民的罪行,曾經有日軍為了追捕難民,十幾個日軍到處殺人,拉貝挺身而出,雖然他是納粹黨員,但是也是他挽救了中國超過25萬人的性命。

在其住所周邊是德國在南京的一個安全區,在這個不足4平方公裡的地方,他不允許日軍踏進一步,多次與日本領事館交涉,在他租住的地方寫下了《拉貝日記》,是他的努力救著中國人,我們不會忘記日軍的仇恨,也不會忘記曾經的恩情。

相關焦點

  • 不說日語,是日本人來到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共識
    1988年8月,松岡環第一次登上了飛往南京的飛機,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每一年,紀念館也會接待不少外國友人,尤其是來此的日本人。笠原十九司是日本歷史學界著名的南京大屠殺史研究專家,收集了日本國內「否定派」否認侵華戰爭和南京大屠殺歷史的書籍,作為他的「研究靶子」。
  • 捷克總統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為何獲外交部「點讚」| 政解
    新京報快訊(記者顏穎顓)捷克總統澤曼16日前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進行悼念活動,成為第二位前往該館進行悼念活動的在任外國元首。他為什麼會想到參觀紀念館,此前還有哪些外國政要參觀過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水池變許願池 網友:30萬的冤魂魂歸何處?
    這本是一個讓人敬畏的地方,這本是一個提醒世人讓人牢記恥辱的地方,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座落在中國南京江東門街418號。該館的所在地,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江東門集體屠殺遺址和遇難者叢葬地。如今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已經深深印在了我們的腦海中,可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西側和平公園的水池成了遊客的「許願池」。
  • 南京大屠殺和我有什麼關係?答案值得每一個中國人深思
    因此,在知乎上,曾有這麼一個提問:我們總說要勿忘國恥,可「南京大屠殺」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嗎?你是一個獨立的人,獨立的個體。沒有任何人有權力可以把你與這類歷史事件綁架在一起,你完全可以選擇不關注,並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是你的自由。可是,南京大屠殺又和她有什麼關係呢?
  •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水池變許願池 網友:30萬的冤魂魂歸何處?(一)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水池變許願池 網友:我們應該怎樣去面對那段歷史?這本是一個讓人敬畏的地方,這本是一個提醒世人讓人牢記恥辱的地方,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座落在中國南京江東門街418號。該館的所在地,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江東門集體屠殺遺址和遇難者叢葬地。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獲贈120件二戰文物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獲贈120件二戰文物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3-17 17:17 來源: 新華社新華社南京3月17日電(記者 蔣芳)今年是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
  • 熊孩子拋鵝卵石打水漂,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發聲了!
    事件回溯4月30日,此前多次曝光「精日份子」挑釁行為的「上帝之鷹_5zn」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段視頻,視頻中幾名兒童把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地上的石頭扔入水池中。該視頻引發網友熱議。紀念館每年接待約800萬觀眾,絕大多數觀眾都能在參觀中保持肅穆莊嚴氣氛,但不可否認也有極少數人存在不文明行為。我們將進一步加強管理,加派人員在廣場固定值守,同時也呼籲觀眾文明參觀,保持紀念館莊嚴肅穆的參觀氛圍。紀念館的石頭,有何寓意?關於紀念館的石頭,網上有很多誤傳 。
  • 南京江東門紀念館追思張純如
    11月9日是美國華裔作家張純如的忌日,當天上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館內的張純如雕像前舉行「勇敢的天使」花語祭奠活動,用鮮花緬懷這位無法忘卻歷史的作家。  活動現場,代表張純如英文名Iris的鳶尾花和寄託哀思的白菊圍繞在雕像四周,紀念館館長張建軍帶領全館工作人員在雕像前默哀,並獻上菊花。
  • 南京大屠殺:也是一場文化浩劫
    13日上午10點,悽厲的防空警報聲響徹整個南京,全市各界人士悼念南京大屠殺30萬同胞遇難76周年儀式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舉行。  南京保衛戰,是1937年11月國民革命軍在淞滬會戰中失利後展開的保衛南京的作戰。
  • 南京的「渡江勝利紀念館」到底在哪裡?
    渡江勝利紀念館、渡江勝利紀念碑、挹江門城樓,南京的渡江勝利紀念館到底在哪裡呢?很多外地遊客來到南京,除了想看中山陵、夫子廟、總統府、大屠殺紀念館等地方外,還想看一個地方?特別是在看了總統府之後,就更想了解當年解放軍怎麼打進南京城的歷史,也就是渡江戰役和南京解放的館,但是地圖一搜發現好幾個點?因為南京的這個館,和淮海戰役紀念館、平津戰役紀念館不同,不叫渡江戰役館,合肥的才叫。叫渡江勝利紀念館。最早呢?南京紀念渡江和南京解放的點只有一個碑,1979年建立的,叫做渡江勝利紀念館碑,就在鼓樓區熱河廣場上。
  • 中國39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赴日本作證(圖)
    12月11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在展示新增的文物史料。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近一年的時間裡新增文物、史料816件。這些文物直接或間接地證明日軍侵華和在南京進行大屠殺的歷史。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只要活著,就要把這段歷史一直講下去
    那個陰冷的冬天,城牆在哭、南京在哭、中國在哭。12月13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之前,南京大屠殺的幾名倖存者向上遊新聞(報料微信號:shangyounews)記者講述了那段令人痛苦、難堪回首的過往。悲哀、控訴,心酸,不僅僅只屬於他們和他們的時代。
  • 39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證言證物卷宗首公布
    39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證言證物卷宗首公布 2014-12-10 10:59:38來源:南京日報作者:責任編輯:唐云云 他的父親被一小隊日軍帶走,從此音信全無,他的母親被日軍強姦……」昨天,南京市公證處首次公布了39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證物、證言的公證卷宗,這批以公證法律形式固定下來的證據,再次證實了當年那段慘痛的歷史。  「這39位大屠殺倖存者證言證物公證卷宗完成後就被存放進檔案室,至今已封存了17年。」公證處工作人員說,近期,他們對公證檔案進行重新整理,發現這批珍貴資料。
  • 南京大屠殺12名倖存者口述檔案中英文全球首發
    《現代快報 (微博)》供圖12月13日,南京冬日上空又一次響起悽厲的警報聲。在位於江東門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來自江蘇省暨南京市各界人士、駐寧部隊代表和專程來寧的中外和平友好人士共約5000人,舉行國際和平集會,悼念76年前在南京被侵華日軍血腥屠殺的30多萬遇難者,同時警策世人,永遠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
  • 朱成山22年為30萬冤魂吶喊 守護南京大屠殺歷史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22年為30萬冤魂吶喊——  他把守護南京大屠殺歷史當作崇高使命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的職業生涯中有許多個首次:首次帶領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赴日舉行證言集會;首次把南京大屠殺史實展辦到日本、美國、俄羅斯、丹麥、菲律賓等國;創辦首個南京大屠殺學術研究機構;參與策劃和組織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活動
  • 她為了替南京大屠殺30萬冤魂伸冤,受日本右翼威脅,精神崩潰自殺
    當張純如親眼看到那一張張充滿血腥黑白照片,看到那些中國男人被當木頭一樣的砍去,看到那些老人和孩子被日軍肆意的用刀挑槍殺,看到那些女人被毫無人性的日本人摧殘。張純如心頭湧起了各種各樣感覺。在這些強烈感覺中有噁心,有震撼,更多的是作為一個中華兒女看到同胞被殘害的深刻悲痛。
  • 南京舉行國家公祭儀式 祭奠大屠殺30萬冤魂
    中新網南京12月13日電 (記者 朱曉穎 盛捷)12月13日,十時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南京舉行。專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聚集了倖存者及遺屬、部隊官兵、學校學生、國際友好人士等各界人士。初冬晨曦中,人們裹著厚重的素色衣裝,披著白色雨衣,佩戴白色胸花,為反戰與和平的集會而來。
  • 歷史記憶與話語主權:構建南京大屠殺史實對外傳播話語體系的核心要義
    牛津大學中國中心主任拉納·米特(Rana Mitter)在其《中國,被遺忘的盟友》一書中指出,西方人了解很多關於二戰期間德國在歐洲、日本在亞太戰場的情況,甚至關於蘇聯反法西斯戰場的情況,但是,關於中國在二戰中的故事在西方就沒有真正被講述過。
  • 星雲大師:我就是南京大屠殺的受害者和見證人
    「佛教珍愛一切生命,為什麼大師讓一名畫家來畫血淋淋的大屠殺呢?」 「要畫!因為我就是南京大屠殺這場災難的受害者和見證人。」 20多年前,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和畫家李自健在美國洛杉磯的這番對話,促成了以「殺·生·佛」為主題的驚世巨幅歷史油畫《南京大屠殺》的誕生,從此開始了它在全世界六大洲30個國家和地區廣泛展出的旅程。
  • 《南京大屠殺》日文版譯者:讓日本人能了解真相
    2000年通過「亞馬遜」網絡購書,巫召鴻購得《南京大屠殺》英文原版,讀後大受震動。他慨嘆這是一本難能可貴的好書,身為中國人的心靈也受到了刺激。  巫召鴻解釋說,強烈的感受源於不同的社會立場。在日中國人與日本人立場不同,感受到戰爭的傷痛也不一樣:中國人可以看到日本人視而不見的東西,可以體會到日本人沒有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