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這樣減肥會上癮,甚至可能產生抑鬱傾向!

2021-01-10 網易

2020-12-26 16:43:48 來源: 25小時網

舉報

  英國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發表全球成年人體重調查報告,中國肥胖人口的數量超越美國位居首位。報告顯示,中國男性肥胖人數為4320萬人,而女性肥胖人數則高達4640萬人。

  

  「減肥風」在社會上颳起

  「無任何副作用」、「綠色安全」

  「絕不反彈」、「一天瘦一斤」等

  減肥宣傳廣告隨處可見

  這些減肥產品真的能減肥嗎?

  小美160cm,55公斤的身材,按標準來說,不見得有多胖,但她經常用肥胖來形容自己的身體,覺得再少十公斤肉,才是完美身材。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小美節食、健身、運動、練瑜珈,購買各種電視廣告裡出現過的減肥產品和器材,就差沒直接從身上割肉,但效果都不明顯,還出現低血糖等症狀。

  偶然的機會,她在朋友圈看到有微商在推薦一款進口網紅減肥藥,於是心動了,立刻出手購買了一個月的藥量。剛吃藥的第一個月,效果確實非常明顯,對美食失去了興趣,一周就掉了幾斤。

  如此減肥神效,小美不知道有多高興,導致她自動忽視這些藥的副作用,例如情緒亢奮、頭暈噁心、失眠等。但吃了兩個月,小美發現問題了,只要停止吃藥,體重就會迅速反彈,並且情緒非常低迷,甚至有抑鬱傾向。

  小美雖然起了疑心,但在微商以不要輕易停藥,堅持使用才能長期有效的忽悠下,又購買了一個月的藥量。然而,小美在繼續服用的過程中,問題依舊存在,並且人越來越激奮,脾氣開始變得暴躁,有時候甚至還產生了幻覺。

  不僅如此,小美發現,這種減肥藥跟吸毒一樣,癮越來越大,而出現的問題,也非常符合吸冰毒之後的症狀表現。後來證明,小美購買的這種減肥藥的確添加了國家明令禁止的違禁成分。

  湖南邵陽28歲女子,服用網紅減肥藥後,兩個月體重下降近15斤,但出現了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隨後開始產生幻覺,經醫院檢測後,發現是因為長期腹瀉導致有效循環血量減慢,心排出量減少,導致組織灌注量不足,從而引起了腦梗塞。

  

  長沙一名女白領連續兩個月狂吃減肥藥,雖然迅速瘦身了,但也患上厭食症,最終倒在宿舍,後經醫院全力搶救無效死亡。

  

  大部分人在朋友圈購買的

  減肥藥都是三無產品

  甚至加入了「毒品」成分

  一些來路不明的「減肥藥」,多含有我國管制的精神藥品,其危害不容小覷。

  比如,安非拉酮刺激下丘腦神經中樞,使人有飽腹感,可控制食慾減少食物攝入量,但會提高身體興奮性,莫名情緒波動或失眠、情緒亢奮等;芬特明作用於擬交感神經,控制食慾或鎮靜,隨著服藥劑量的增加,會出現認知和精神障礙。

  靠「減肥藥」來實現減肥

  一不小心就會踏入「毒區」

  悔恨終身

  減肥還是要管住嘴、邁開腿

  有空就多去運動健身吧

  

  編輯 | 25小時網編輯部

  來源 | 東莞禁毒

  聲明:部分圖片、視頻內容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抑鬱傾向的人,4句話常掛嘴邊,不要認為很正常
    可能有的人對於這一組數值沒有什麼概念,要知道歐洲的發達國家,德國人口不足9,000萬。由此可見,抑鬱症困擾著很多人的生活,甚至在我們的身邊都可能存在輕度抑鬱患者。如果出現了輕度抑鬱症,除了人的思想有所改變之外,身體也可能會悄然發生以下幾個異常的表現,不妨時常觀察一下,但願你全都沒中。
  • 科學表示大麻會上癮,是真的!
    隨著加拿大娛樂大麻合法化的逼近,對於大麻到底會不會上癮,存在很多的說法。大多數人,尤其是很多大麻使用者,可能會認為大麻不會上癮。但有研究表明,不是所有人都不會上癮。Edwards說:「雖然青少年和成年人都有可能發展成使用大麻依賴症,但成年人往往不會像青少年那樣,會產生更多的長期負面影響。」「對於青少年來說,這有點可怕,因為他們更有可能濫用其他藥物。」
  • 科學現場調查:食物也會「上癮」
    隨著體重增加,為了對抗那些誘人的外部信號,人體會分泌更多的食慾抑制激素(如瘦素和胰島素),然而這些激素的效果卻會逐漸打折扣,因為人體會對這些激素的作用產生耐受性。當嗎啡注射到大鼠的紋狀體時,即便已經吃飽了,大鼠們依然會大吃大喝。這種反應表明,嗎啡和其他鴉片製劑與內啡肽這樣的神經遞質(大腦中傳遞神經信號的化學物質)作用相似。不同的是,內啡肽是大腦中自然產生的、刺激進食行為的神經遞質。在某種情況下,過量進食和毒品成癮有共同的核心表徵。類似的情形,也出現在另一種基本的神經遞質上,那就是多巴胺。
  • 美研究發現使用多個社交媒體平臺與抑鬱傾向有關
    從2014年起,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對1787名19歲到32歲的美國人進行了問卷調查,研究他們對包括臉書、推特和優兔等時下最受歡迎的11家社交媒體的使用習慣以及對他們產生的影響。  結果顯示,在平衡了諸如種族、性別、婚戀狀況和收入等影響因素後,受訪者中使用7到11個社交媒體平臺的人,出現抑鬱症狀的機率是僅用兩個以下平臺人的3.1倍。
  • 為什麼對糖、性、遊戲、菸草、毒品、酒精上癮?快樂也會傷害自己
    而對某些東西上癮,會危害身體,比如說:糖、遊戲、菸草、毒品、酒精,它們讓人迷戀、陶醉,體驗一種「極致」的快樂。 最嚴重的吸毒,可能會讓人沒了人形,最後傾家蕩產,一旦對毒品上癮,可能完全失去理智和道德。
  • 手機藍光不僅傷害眼睛:還有可能增加抑鬱機率
    出處:萬維家電網 作者:海星 有人做過這樣的統計:每天長達五六個小時盯著手機看,相當於把一生中太陽光對我們眼睛輻射的藍光,在幾年之中全部讓眼睛承受。而這樣的後果也是嚴重的:過度的藍光輻射,會造成近視;還有可能引發視覺模糊,導致視覺疲勞;激發褐色色素使皮膚產生雀斑;甚至還有可能導致失明。藍光對人身體的危害一直被人反覆提及,勸青少年少玩手機類電子產品的做法是正確的。值得警惕的是,最近有研究表明,藍光不僅對人身體有危害,對人情緒也有影響,藍光有可能提升抑鬱機率。
  • 2020職場抑鬱情緒傾向人群報告:中重度人群佔比超40%,女性高發...
    50-59,是快要接近退休的年齡,抑鬱傾向人群佔比較少,心理相對健康。在家庭結構中,懷孕的女士抑鬱傾向較為嚴重,佔六成。 「在疫情初期,有家庭的人群出現情緒低落、焦慮抑鬱失眠等應激反應比較多,可能擔憂家庭的情緒比較多,單身人群好一些。」劉忠純表示,結果疫情結束之後反過來了,有家庭的人、已婚人群對於抑鬱是一個保護因素,「跟經濟也有關係,很多單位績效、獎金都降低了,房貸、購物、消費等,年輕人的壓力可能會更大一些。」
  • 所有的上癮,可能只是迴避痛苦
    很多人都用大麻做過實驗,但只有9%產生了依賴性。絕大多數喜歡喝酒的人也沒有變成酒鬼。賭博也不一定會讓你產生毒癮,做愛也不會讓你產生性癮。我們對數碼設備的使用也是一個道理。然而,如果人們上癮是因為能從中找到快樂,那麼為什麼這麼多癮君子似乎完全沒有體驗到快感?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希望自己停止使用那些他們以為能從中收穫快樂的東西? 可以確定的是,的確有一些人會對像化妝品和廁紙這樣看似沒有致癮性的居家用品上癮。另一方面,每100個服用阿片類藥物的人中也只有個位數會對此上癮。
  • 玩遊戲時人體產生的2種物質,不僅讓你上癮,還讓你產生熱戀感覺
    儘管很多孩子和父母保證,玩遊戲只是為了娛樂一下,不會上癮,然而科學證明,玩遊戲時人體的確會產生2種主要的物質,讓孩子對遊戲上癮,無法自拔。實體經濟及貨幣設計領域學者 Ramin 表示,玩家所以會對玩遊戲的過程感到興奮並樂此不疲,是腦內分泌物——負責傳達快樂信息的「多巴胺」影響下的結果。
  • 我們為什麼會抑鬱?在抑鬱時,我們能找到什麼方法來挽救自己
    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才是頭?這樣活著還有意義嗎?無數糟糕的感覺在心裡積壓,讓我們的世界沉淪於陰暗之中,這些「喪」的東西如果沒有得到緩解和釋放,最後會醞釀成一頭名叫抑鬱的魔鬼!抑鬱不應該被輕視,這種負面情緒對我們的影響極大,不僅僅是破壞我們的心情,它還能干擾我們對事物的正常判斷,更嚴重的甚至會轉化成抑鬱症這一類精神疾病,對我們的生活造成極大的摧殘。
  • 讓人產生迷幻,並上癮的音頻毒品(I-Doser)真的存在嗎?
    如果有人跟說,聽一段音頻,不僅能人非常興奮,還能產生類似於吸毒導致的迷幻感覺 ,聽久了還會上癮,你相不相信?我肯定不相信,因為現在耳朵還在受這種音頻的折磨,還不包括之前循環聽的幾十遍。你要問是什麼效果,我會告訴你,如果不是為了寫這樣的文章,打死也不會要耳朵受這種折磨。當然,據網上並不靠譜的數據調查顯示,這種音頻只對35%的人有效,想必我就是屬於無效群體。
  • 警惕!新型毒品偽裝成茶葉交易,吸毒人員易產生嚴重幻覺致自傷自殘
    因這種毒品容易混在食物當中,如不慎誤食毒品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後果。珍愛生命,遠離毒品。相關報導:新型毒品偽裝成茶葉 警方:警惕恰特草含興奮物質卡西酮喝茶是不少廣東人都有的習慣,但有些「茶」可不能亂喝,裡面裝的可能不是茶葉,而是可怕的新型毒品。
  • 長期抑鬱會給人留下「人格傷疤「|什麼樣的人更容易誘發抑鬱症?
    關於抑鬱,有些你或許知道但並不了解的,我們想要講給你聽—— 一、抑鬱症 ≠ 「傷心」或「矯情」 可能你失戀了,心痛的感覺揮之不去,眼淚會不受控制地流個不停。你也許會有這樣的擔心:「我這麼難受,該不會是得抑鬱症了?」
  • 最新研究發現:抑鬱了這麼吃,效果超級棒
    目前對抑鬱症採取的治療方式主要還是藥物和心理諮詢,這樣的療法,大約三分之一的患者有一定的緩解。 有些藥物還可能會加重病情,服藥可能提高自殺的傾向。 1921年,梅奧診所的羅素懷爾德博士(Russel Wilder)發現,禁食期間會產生酮體。
  • 曬太陽也上癮?研究稱這可能是「冒險」基因的鍋……
    近日,科學家發現,人們對曬太陽、吸收陽光的渴望可能是遺傳在起作用。研究人員發現,基因與上癮、行為和大腦功能有關,而這些都與對日光浴的嗜好有關。這5個「冒險」基因也是導致人們嘗試吸毒、吸菸甚至多個性伴侶的基因。這項研究發表在《皮膚病學研究雜誌》(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上,研究了超過25萬人的基因,揭示了他們的遺傳易感性。由於基因的作用,在由過度的陽光照射造成的危害方面,不是每個人都有相同的風險。
  • 毒品吸一點不會上癮嗎?
    3.古柯鹼:使用後會產生欣快感、思維活躍、健談等,但過後會出現頭痛、出冷汗等不良症狀,嚴重時會導致性無能、精神紊亂,大劑量會抑制心肌而引起心力衰竭,導致抽搐,最後死亡。4.大麻:通常吸食的是指「印度大麻」,使用後會產生愉悅感,改變心境以及對事物的主觀感受,損傷思考及問題解決能力。而大劑量下可造成幻覺、妄想、精神失常,還會導致免疫系統抑制和神經疾病等不良症狀。
  • 過度減肥的副作用有哪些 盲目減肥可能會出現哪些後果
    核心提示:說到減肥相信很多人都有話要說,而減肥的方法也非常多,甚至很多人都選擇使用五花八門的方法來減肥瘦身。但實際上減肥並不是可以隨隨便便亂來的,很多人盲目追求骨感的身材,久而久之身體就開始出現一系列的異常情況了。
  • 長期焦慮和抑鬱會引發帕金森?關鍵還是早發現早治療!
    人到老了就期盼有個好身體,害怕患上這樣那樣的疾病,不但給自身帶來傷害,也怕連累家人孩子。老年人如果了帕金森,這個體驗宛如生活在「地獄」般,肢體僵直,行動緩慢,起身、轉身行走需要他人協助,有的脊柱前屈、側彎,常常有陣發性的劇烈腹痛,面部表情減少,如同面具臉,就連聲音,可能都被扭曲。
  • 毒品為什麼會讓人上癮?
    毒品為什麼會讓人上癮?2018年06月20日 10:51作者:科普中國網編輯:網絡 毒品為什麼會讓人上癮那麼,從科學層面上說,毒品為什麼會讓人上癮,又為什麼難以戒除? 據國家禁毒委員會專家李建華介紹,事實上對於這樣的問題,科學界也仍然在探索之中,並沒有統一確切的最終答案。不過,大家一致的看法是,吸毒成癮是一種腦疾病。 人腦中有一種物質叫多巴胺,這種化學物質能夠傳遞興奮及愉悅等信息,因此它又被稱作「快樂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