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個滅掉羅馬的機會擺在漢尼拔面前,但他沒有珍惜?

2021-01-18 澎湃新聞

在古代地中海的歷史中,商業大國迦太基與農業大國羅馬的對決堪稱史詩級。發生在它們之間的三次戰爭,歷時一百餘年,史稱「布匿戰爭」。儘管「布匿戰爭」的最終結果是羅馬擊敗了迦太基,讓繁榮了近七百年的迦太基從地球上消失了,但在一百餘年的時間裡,戰爭的局勢風雲變化,雙方各有勝負,羅馬並非總是佔據上風。尤其是第二次布匿戰爭時期,天才統帥漢尼拔率軍翻越阿爾卑斯山,出其不意地從背後攻擊敵手,在名震義大利半島的羅馬軍中縱橫無敵十五年,數次進逼羅馬。但饒有趣味的是,與亞歷山大大帝、凱撒大帝齊名,被譽為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之一的漢尼拔,在完全佔上風之時並沒有乘勝追擊一舉進攻羅馬改寫歷史。這是為什麼?日本著名評論家森本哲郎在自己的《迦太基啟示錄:海洋帝國的崛起與覆亡》一書對這一謎題進行了分析。

漢尼拔的冒險

一提到布匿戰爭,最有名的將領可能要屬漢尼拔了。漢尼拔是少有的集戰略家、戰術家、政治家於一身的人,而且學識淵博,充滿個人魅力。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他完成了一般人無法想像的豐功偉業:他成功地帶領幾萬人和象隊,從西班牙出發,越過阿爾卑斯山,進軍義大利。撇開徵戰的路途遙遠不談,途中有庇里牛斯山,越過這條山脈到法國南部之後,還要面對水流湍急的羅納河,河的對岸又有險峻的阿爾卑斯山。漢尼拔的軍隊克服了這一切困難,成功地達到了義大利。

漢尼拔的軍隊並不是經過無人的荒郊野外,他們還得應對各地居民發起的遊擊戰。由西庇阿率領的羅馬軍曾做了萬全的準備,登陸馬賽,在那裡襲擊迦太基的軍隊。漢尼拔巧妙地甩開羅馬軍,並且對所經之地的居民採取鎮壓與懷柔雙管齊下的策略,最終到達阿爾卑斯山,可是阿爾卑斯山那裡仍然埋伏著許多與漢尼拔軍對立的山地居民,後者不斷地以遊擊戰攻擊漢尼拔的軍隊。

漢尼拔能一一克服這些困難,其手腕的確讓現代人感到驚訝與佩服。就拿大象來說吧!他如何馴服這些大象的?他是如何趕著大象翻越高聳的阿爾卑斯山的?所有這些問題都像謎一樣,今天的我們不得而知。

翻越阿爾卑斯山

公元前218年,漢尼拔將西班牙的防衛交給他的二弟哈斯德魯巴,率領九萬步兵、一萬兩千名騎兵,當然,還有著名的大象部隊從新迦太基城出發,開始由陸路進攻義大利。

愷撒渡過盧比孔河(位於義大利東北部)而改寫了羅馬歷史。同樣的,渡過埃布羅河的漢尼拔可以說操縱了世界史。他越過羅馬軍事界線埃布羅河,率領軍隊越過庇里牛斯山南端,於公元前218年7月底到達阿維尼翁(位於法國東南部羅納河河畔)。

然而,當時羅馬將軍大西庇阿所安排的山外高盧部隊早已在對岸等待。敵人在前,強行渡河等於羊入虎口,於是,漢尼拔另外派一組機動部隊從羅納河上遊渡河,並命令這支部隊從背後攻擊對岸的高盧部隊。漢尼拔利用這段時間全力調配渡河用的船隻和竹筏,以運載數量龐大的兵員。

第五天,狼煙在對岸升起,表示機動部隊已經擊潰高盧部隊。漢尼拔便立刻渡河。

當時由大西庇阿率領的羅馬部隊還駐紮在馬賽。高盧部隊的使者趕來馬賽向大西庇阿報告後,大西庇阿急忙率部趕往漢尼拔渡河的地點。四天後大西庇阿到達羅納河河畔,但為時已晚,漢尼拔早已渡過羅納河,進軍到阿爾卑斯山了。

三次會戰,羅馬軍幾乎每次都全軍覆沒

翻越峻險的阿爾卑斯山脈,迦太基與羅馬最初的會戰是在波河的支流提西努斯河河邊展開的。

得知漢尼拔越過阿爾卑斯山、入侵義大利的大西庇阿從馬賽回去後,主張馬上迎擊從阿爾卑斯山南下的迦太基軍隊,並提議在皮亞琴察布陣,從那裡出擊。

羅馬援軍未到,在兵力上顯然處於劣勢。攻下陶裡尼人的城市都靈之後,漢尼拔的軍隊士氣大振,傭兵們運用他們拿手的「努米底亞」戰術擊敗了羅馬軍,大西庇阿差點兒喪命。羅馬軍在第一次交手中便徹底地領教了漢尼拔的威力,這令他們非常頭痛。

羅馬軍退到波河南岸,過河後把橋給拆了,準備決戰。第二次兩軍隔著波河的另一條支流特雷比亞河展開會戰。此時,羅馬援軍陸續到達,兩軍兵力相等。漢尼拔眼看不能再等待下去,便巧妙地挑撥羅馬軍隊,讓他們急著展開決戰。

這一次,羅馬的總指揮塞姆普羅尼烏斯·朗戈斯從義大利半島趕來接替大西庇阿,但他完全中了漢尼拔的計。塞姆普羅尼烏斯率領軍隊渡過特雷比亞河,羅馬軍掉進作戰經驗豐富的漢尼拔軍設置的陷阱裡,陣腳大亂。結果羅馬又一次敗得潰不成軍,最後只剩下不到四分之一的士兵渡過特雷比亞河,結局非常悲慘。就這樣,漢尼拔在幾次戰役中大勝,成功地鎮壓控制了義大利北部。

已經收服義大利北部的漢尼拔,接下來的目標是越過亞平寧山,直搗羅馬首都。

羅馬派了兩位司令官,一個在亞平寧山東側鎮守亞得裡亞海沿岸的阿里米努(即今裡米尼),一個在亞平寧山西側鎮守阿雷提烏姆(即今阿雷佐),於兩地迎擊迦太基的軍隊。

漢尼拔得知情報後,把軍隊調往阿雷提烏姆西部。鎮守在阿雷提烏姆的將軍蓋烏斯·弗拉米尼烏斯率三萬士兵開始追擊,剛好中了漢尼拔的請君入甕之計。羅馬軍一進入特拉西梅諾湖北岸的狹谷——實際上是漢尼拔把他們引誘過來的——守在山崖上的迦太基軍隊馬上對羅馬軍予以痛擊。羅馬軍在縱谷裡進退兩難,無處可逃,最後潰不成軍。羅馬士兵戰死一萬五千人,剩下的士兵幾乎淪為俘虜,所以羅馬軍損失慘重;漢尼拔只損失了一千五百名士兵。羅馬再次嘗到慘敗的滋味,蓋烏斯戰死沙場。

之後,還有第三次會戰。在這三次會戰中,羅馬軍幾乎每次都全軍覆沒,所以羅馬開始不安起來,而此時,迦太基的軍隊再次逼進羅馬。

如果漢尼拔當時順勢直接進擊羅馬的話,他也許會改寫歷史。然而,漢尼拔做事謹慎。如果太著急,弄不好受羅馬影響的義大利同盟城市會拉他的後腿。所以,他認為當時最重要的事情是先離間這些同盟城市,再加以拉攏,除去後顧之憂後,再對羅馬發動總攻擊。

坎尼會戰:迦太基大勝羅馬

公元前216年,漢尼拔再次發兵,目標是坎帕尼亞地區的中心城市卡普亞。如果能夠拉攏這個曾與迦太基做過不少生意的卡普亞,坎帕尼亞的穀倉就歸迦太基所有了。

然而,這個義大利同盟城市中最強大的卡普亞並不像想像中那麼容易動搖。漢尼拔不得已放棄卡普亞,率領軍隊向亞得裡亞海沿岸的普利亞移動。

被選為獨裁官、負責總指揮的費邊並不急於和漢尼拔決戰,因為他早已洞悉漢尼拔的企圖。如果輕率與漢尼拔對決,搞不好會損失慘重,倒不如運用長期戰術,把迦太基拖到補給不繼,迦太基就會自行滅亡。

然而,羅馬市民把這種深謀遠慮看作是懦弱無能,尤其是只有副官地位的米努基烏斯早已迫不及待,他開始向羅馬市民要求指揮權。平民議會通過決議,允許米努基烏斯擔任獨裁官,這樣羅馬軍在費邊和米努基烏斯的指揮下一分為二。

這對漢尼拔來說又是一個有利的情勢。急功近利的米努基烏斯向漢尼拔正面挑戰,結果羅馬軍再次潰不成軍。根據李維的記載,如果費邊的軍隊沒有及時趕到的話,米努基烏斯的軍隊可能會全軍覆沒。

漢尼拔為了確保兵糧供應充足,能自由進出坎尼,便佔領了羅馬的物資貯藏地卡諾薩平原,如此一來,導致了雙方更大的衝突。

羅馬負責指揮的,是由元老院選出的魯西烏斯·埃米利烏斯·保盧斯將軍和由平民議會推選的蓋約·特倫提烏斯·瓦羅執政官。兩位司令官領兵八萬,漢尼拔領兵五萬,從兵員總數上來看,漢尼拔軍明顯處於劣勢。

漢尼拔用鉗形陣式,把步兵放在前線中央,誘敵攻來。敵人攻入這一陣地之後,己方騎兵從兩側圍攻殲滅敵人,這是他拿手的戰術。過去羅馬多次被這種戰術困住,慘遭敗北。沒想到這次坎尼之役,羅馬竟然又重蹈覆轍,掉入對方設的陷阱裡。

兩軍陣形可以說都是一樣的,步兵在中央,騎兵在兩翼。羅馬傳統上把主力放在中央的步兵團裡,組成強大的陣容,而漢尼拔則把重點放在兩翼的騎兵上。雙方的步兵是五萬對八萬,迦太基的比羅馬的少很多,但是雙方的騎兵是一萬對六千,迦太基佔優勢,而且這些騎兵都是努米底亞的精銳部隊。

羅馬仗著人多勢眾,準備靠步兵團取勝。漢尼拔於是讓自己人數處於劣勢的軍隊排成新月形,陣形中央突出,在前方等待羅馬主力部隊以此為目標攻打過來。當羅馬的主力部隊試著突破迦太基的中央部隊時,迦太基兩翼的勇猛騎兵乘機夾上來,擊散對方的騎兵,包圍對方的主力部隊。

在騎兵方面,羅馬終究不是迦太基的對手。在這次義大利半島最大會戰的坎尼之役中,羅馬又遭到重擊,潰不成軍。漢尼拔以五萬兵力殲滅八萬部隊的戰術,是一場能在戰爭史上留下特別紀錄的大勝利。聽說羅馬戰死人數將近七萬,司令官保盧斯也丟掉了性命。

為什麼不乘勝追擊滅掉羅馬

公元前216年8月2日夜晚,漢尼拔麾下的指揮官們主張應立刻進攻羅馬。乘勝追擊確實是一個有效的戰術,羅馬的燈火已經快熄滅了,不趕快把它吹掉,難道還要去做別的事嗎?如果漢尼拔當時採納他們的意見,馬上攻擊羅馬的話,也許羅馬就滅亡了。

可是,命運之神向羅馬露出了微笑,因為漢尼拔拒絕採納指揮官們的意見。他這麼做當然有他的理由,因為如果攻擊羅馬,羅馬必定誓死抵抗,而且迦太基人只能採取包圍戰術,而這會造成持久戰。漢尼拔害怕這樣一來,站在羅馬那邊的義大利同盟城市就會從背後攻擊迦太基的軍隊,腹背受敵的迦太基軍隊一定會被打敗的。

與其說是考慮戰術,倒不如說是因為迦太基人特有的想法阻止了漢尼拔進攻羅馬。原本為海民的迦太基人根本不關心領土的事,城市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經濟活動的據點罷了。徵服這些城市,佔領它們、統治它們,未免太費事,再也沒有比這更令人心煩的了。

換句話說,迦太基人的目的是追求財富,城市若能發揮這樣的作用,也就夠了。所以,迦太基人認為,到處去佔領城市,耗費精力去統治它們,簡直毫無意義。在漢尼拔髮動戰爭之前,迦太基人在西西里島與對手進行爭鬥的時候,也是如此。迦太基人只把西西里島當作經濟基地,從來沒有想過要佔領島上各地的城市。漢尼拔雖然有意拉攏義大利半島的一些城市,但絕對沒有想佔領和統治它們的意思。這也反映出迦太基人特有的態度。漢尼拔有足夠的能力攻下這些城市,然後統治它們,並在義大利半島擴張勢力,但他沒有這樣做。對漢尼拔來說,義大利的城市有必要拉攏,沒有必要去統治。

是乘勝追擊一舉進攻羅馬,還是慎重部署,等收服義大利南部之後再作打算?這是橫在漢尼拔面前的兩種選擇,他現在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必須做出選擇。而漢尼拔選擇了後者,這一選擇直接決定了迦太基最後的命運。

(以上選摘自重慶出版社2020年7月出版的《迦太基啟示錄:海洋帝國的崛起與覆亡》)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曾經有一份安全快速的海外充值擺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
    曾經有一份安全快速的海外充值擺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 2020-11-18 13:48
  • 漢尼拔,一位差點消滅古羅馬帝國的大將。你知道他有多厲害嗎?
    這導致了羅馬與迦太基發生了利益衝突。為爭奪地中海,羅馬與迦太基發生了兩次布匿戰爭。戰爭期間,迦太基的大將漢尼拔崛起。以創新的戰術,出奇的戰略擊倒羅馬。兩軍對壘之時,羅馬軍隊毫無還手之力。迦太基在漢尼拔的率領之下,勢如破竹,一直打到了羅馬城下。漢尼拔厲害之處在於,首先他有著軍事天賦,其次是他從小到大的刻苦訓練。
  • 不以成敗論英雄,漢尼拔的軍事指揮藝術
    概括起來說,漢尼拔在戰爭的前、中期總能在敵人預料不到的地點,依靠快速機動,實施猛烈的攻擊,從而牢牢掌握了戰略與戰役的主動權。善於組織周密的情報網,詳盡地掌握敵情,是漢尼拔作戰指揮的又一特點。「他組成了一個當代無雙的諜報系統一甚至在羅馬城內,他也經常派有偵探——所以他對於敵人的一切計劃,都能經常獲得情報。」這是一位西方史學家對漢尼拔的評價。
  • 建城以來最嚴峻挑戰,羅馬共和國如何艱難挺過漢尼拔危機?
    到了前238年,羅馬又藉助撒丁島發生僱傭兵叛亂的機會,將迦太基勢力逐出當地,並再度勒索賠款。這種排他性的進攻型現實主義戰略,使得迦太基的貿易進帳、甚至整個國家的生存完全仰仗敵人的「仁慈」,勢必無法為有識之士所容。所幸布匿人的希望之光尚未完全熄滅。哈米爾卡·巴卡(Hamilcar Barca)出身迦太基最有影響力的寡頭家族之一,是一位富有遠見的政治家和軍事統帥。
  • 《最強蝸牛》漢尼拔鴆毒酒杯怎麼獲取 漢尼拔鴆毒酒杯獲取方法
    導 讀 最強蝸牛漢尼拔鴆毒酒杯怎麼獲取,新貴重品圖鑑大全怎麼查看,想知道漢尼拔鴆毒酒杯有哪些效果,抽獎怎麼獲取漢尼拔鴆毒酒杯呢
  • 被羅馬士兵殺死的阿基米德,真的有點冤
    公元前212年,羅馬軍隊殺入了西西里島的敘拉古城。已經75歲的阿基米德正在家中畫幾何圖形,結果被一個闖進來的羅馬士兵幹擾了,阿基米德大手一揮,生氣的說:「走開,別動我的圖!」羅馬士兵一聽,生氣的拔劍殺死了他。
  • 《漢尼拔》第三季:他是否會被抓住?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娛樂英語>影視英語>影視資訊>正文《漢尼拔》第三季:他是否會被抓住? 2015-06-29 10:21 來源:人人美劇 作者:       兩季過後,《漢尼拔》的粉絲們一直在好奇他是否會被抓住。但現在我們在想他能被挽救嗎?
  • 《漢尼拔》首播 漢尼拔叔叔「人體美食」開張
    他的「怪僻」是社交障礙,而制勝「技能」是「移情」,或者按照更好理解的說法是「換位思考的想像力」,與兇手同步思考。這一點,讓漢尼拔對他「情有獨鍾」,甚至可以說,漢尼拔要「把謀殺獻給哥」。原來,血腥或驚悚都不是主題,新版《漢尼拔》的關鍵是「基情」。
  • 一人就阻擋了數萬羅馬軍隊,科學家阿基米德死得有多冤?
    有關阿基米德我們最為熟悉的就是他的浮力原理和槓桿原理,利用浮力原理他成功幫助赫農王測定了他的王冠裡有沒有摻假;利用槓桿原理使得阿基米德成為了可以撬動地球的人。
  • 馬格尼西亞大戰:羅馬這樣打爆希臘化的巔峰軍隊
    東方的部分省份也趁此機會發動了叛亂。阿凱耶斯率軍前去平叛之後,利用自己打下的土地自立為王,對安條克發動了叛亂。 安條克暫時沒有管阿凱耶斯,而是向西去對付自己的宿敵埃及。當時埃及的國王是「篤愛父親者」託勒密四世,這位瘋狂的國王,殺死了自己的全家,卻唯獨沒有殺死自己的父親,因此得了這麼一個諷刺性的名號。
  • 三世紀危機中,羅馬曾有短暫中興機會,一個阿拉伯小偷毀了一切
    堅強的小戈爾迪安可能從未想過,失去依靠的他怎能有機會登上羅馬皇帝的寶座? 在危機初年頻繁的帝位更替結束之後,羅馬帝國的皇位必須要有人繼承。戈爾迪安雖說並無特別過人的能力,也沒有家族成員能為他提供支持,但他特殊的貴族身份和看似「軟弱」的性格,引來了其他政治力量對他施加操控。
  • 《漢尼拔》復活?第四季漢尼拔和威爾關係更有趣
    雖然很期待漢尼拔會有第四季,但是想不出來劇情怎麼拍,結尾很明顯茶杯已經到了同化的邊緣了。劇裡的FBI仿佛一群憨憨,茶杯還站在那邊的時候就已經打不過漢尼拔了,要是兩個人聯手不就一直殺人吃人?這劇情也太反人類了,除非又有新角色出現?
  • 晏紹祥:羅馬興衰的歷史機理
    但是顯貴內部的競爭,讓羅馬人民的選票仍然具有意義:羅馬的官員一年一任,一般不得連任,而且在很長時間裡,所謂的榮譽階梯,迫使有心從政的羅馬顯貴不能不從最基層的財務官做起,之後歷經市政官、副執政官,最後到最高官職執政官。在他擔任財務官之前,他還必須服役10個戰季。從擔任財務官到最後擔任執政官,也必須有一定的間隔,因此即使他一切順利,等到他爬到執政官的職位時,也已經40多歲了。
  • 羅馬崛起為世界強國,既改變了義大利社會,也對國家制度進行改革
    曾經親身參與第一次布匿戰爭的格奈烏斯奈維烏斯曾創作了一部以該戰爭為題材的史詩,名為《布匿戰爭》(BellumPunicum)。之後,昆圖斯恩紐斯(Quintus Ennius,前239—前169)創作了民族史詩《編年史》(Annales),同時還給這部史詩配以數部取材於羅馬早期歷史和當時行軍徵戰的戲劇作品,用以登臺演出。
  • DNF:擠擠真的是不珍惜大馬猴給的機會,大碩有沒有上位的可能
    導語:DNF:擠擠真的是不珍惜大馬猴給的機會,大碩有沒有上位的可能旭旭寶寶真不愧是DNF裡面的第一人,希洛克團本剛開就已經完成了希洛克雙拖的成就。雖然有很多玩家在酸老吊,說什麼全是增幅高的原因,氪金母豬而已,但是不管怎麼酸,結果就在那裡,大馬猴是目前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雙拖希洛克團本困難模式的DNF玩家!再說大馬猴真的只是那麼不堪嗎?奮戰了一晚上,打到4點才結束,精力高度集中,氪金大家都看得見,可是大馬猴的努力有幾個人看見了!
  • 他率領僱傭軍,創造了深入敵後15年未嘗敗績的神話
    在看似一邊倒的戰爭中,誕生了一位被稱為戰神的人物,他就是第二次布匿戰爭中迦太基的統帥——漢尼拔·巴卡。漢尼拔的主要企圖,是利用中央步兵牽制羅馬軍隊的重裝步兵,趁機突破其兩翼,由此實現包圍羅馬軍隊。所以,他把最精銳的力量配置於兩側,並利用優勢的騎兵力量,從背後向羅馬軍隊發起攻擊。
  • 你,要有在奇怪生物面前保持cool的能力
    大約5.7億年前出現的埃迪卡拉生物群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恐龍百科》史前生物,是指大約從38億年前到大約公元前3500年,人類開始保留文字紀錄以前生活於地球上的生物體以一個正常的現代人角度來說,史前生物在屬於它們的年代存在過,但現在已經滅絕了。因此,何以指著一個光天化日下發現的現代小生命叫「史前生物」?不過,我們是理解這些新聞要表達的意思的。
  • 瓜迪奧拉語出驚人:加盟羅馬是一個錯誤決定
    義大利當地時間11月7日消息,今年夏天以自由球員身份由布雷西亞轉會到羅馬隊的西班牙中場球星瓜迪奧拉近日坦言,也許加盟羅馬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瓜迪奧拉2001年由西甲豪門巴塞隆納來到意甲賽場,並與布雷西亞俱樂部籤署了一個賽季的效力合同,其間他受到了服用禁藥事件的困擾並被停賽四個月,不過瓜迪奧拉在賽季後段解禁復出後在布雷西亞的表現有目共睹,因此今年夏天才被羅馬主帥卡佩羅相中。
  • 專訪矮人王阿米蒂奇:將在《漢尼拔》演連環殺手
    阿米蒂奇第一次來到北京,剛到機場就感動於在中國已經有那麼多人喜愛他,也許之前並沒有抱有太多預期,中國的魔戒粉絲讓他很吃驚。在聽說「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時候,他笑著說那就肯定要到長城證實自己是一條硬漢。角色:索林是一個真正的戰士網易娛樂:我們知道你也是託爾金的粉絲。在你第一次讀《霍比特人》的時候,你想像索林·橡木盾是怎樣一個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