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城以來最嚴峻挑戰,羅馬共和國如何艱難挺過漢尼拔危機?

2021-01-21 國家人文歷史

本 文 約 5500 字

閱 讀 需 要 16 min

迦太基大軍從羅訥河左岸翻越阿爾卑斯山、進入亞平寧半島西北部的那個冬天,世界歷史剛剛推進到公元前218年,秦王朝在中國的統治也只是稍稍初具規模。

和這一年已滿41歲的嬴政相比,即將在今天的義大利領土上展開廝殺的迦太基、羅馬兩方將帥大部分還是小字輩:漢尼拔·巴卡(Hannibal Barca)以及他的兩個弟弟小哈斯德魯巴、馬戈都不滿30歲,昆圖斯·法比烏斯(費邊)·馬克西穆斯38歲,日後成為扎馬會戰勝利者的大西庇阿更是只有18歲。以他們當時的年齡和見識,多半預見不到這將是一場決定西方文明前途之戰——究竟是篤信農耕、律法和公民軍隊的雅利安人成為古代地中海世界的主宰者,還是立足於商業、寡頭政體以及僱傭兵的北非閃族人(腓尼基人)徵服南歐、從此在歐亞大陸登堂入室,都取決於這場戰爭的結果。

《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1881,貝內迪·馬松,油畫,現藏尚貝裡美術博物館

不過,有一點卻是所有主角都很清楚的:自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亞歷山大帝國解體以來,地中海地區不穩定的均勢(Balance of Power)歷經一百多年發展,正在顯露出黎明將至的跡象。

羅馬人把迦太基人稱為「布匿庫斯」(Punicus),即希臘語「腓尼基人」的變體。發生在前264-前241年的第一次羅馬-迦太基戰爭,在後世史家筆下便被寫作「第一次布匿戰爭」。一度掌握西地中海制海權的迦太基,在這場戰爭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儘管羅馬人遠徵北非的行動最終歸於慘敗,但他們以第四次重建的艦隊為憑靠,成功孤立了迦太基在西西里島的重要基地德雷帕納,並摧毀了前來救援的敵方海軍主力。

迦太基人被迫在前241年接受城下之盟,不僅同意放棄西地中海重要的戰略據點西西里島,還必須連續十年支付巨額戰爭賠款。這對主要依靠關稅收入維持戰時財政的布匿人無疑構成了沉重打擊。到了前238年,羅馬又藉助撒丁島發生僱傭兵叛亂的機會,將迦太基勢力逐出當地,並再度勒索賠款。這種排他性的進攻型現實主義戰略,使得迦太基的貿易進帳、甚至整個國家的生存完全仰仗敵人的「仁慈」,勢必無法為有識之士所容。

所幸布匿人的希望之光尚未完全熄滅。哈米爾卡·巴卡(Hamilcar Barca)出身迦太基最有影響力的寡頭家族之一,是一位富有遠見的政治家和軍事統帥。作為第一次布匿戰爭後期西西里島戰線的主要指揮官,他對敵人的真實實力有著極為獨到的看法——從戰場表現看,羅馬軍團雖然擁有戰術方面的優勢,但其陸戰和海戰經驗並未比迦太基人高出太多。真正值得恐懼的是對方的戰略韌性,而這種韌性在相當程度上又來自「拉丁同盟」這一國際體系。

前237年,哈米爾卡帶著自己的女婿、「美男子」哈斯德魯巴以及三個年幼的兒子漢尼拔、小哈斯德魯巴、馬戈渡過直布羅陀海峽,在亞平寧半島側翼的伊比利亞建立了橋頭堡。隨後的八年多時間裡,他以西班牙的銀礦作為財源,建立起一系列港口、前進基地和兵營,並編練了一支實行原始徵兵制的土著軍隊。他還向三個兒子傳授自己的復仇計劃以及軍事韜略,並要求他們對神明發誓,「只要一息尚存,就絕不與羅馬人為友」。

《漢尼拔髮誓對羅馬復仇》,18世紀,詹巴蒂斯塔·皮託尼,油畫,縱45釐米,橫73釐米

在哈米爾卡死於戰場徵途中的同一年(前228),「美男子」哈斯德魯巴在伊比利亞半島東側的地中海海岸線上建造了宏偉的新城(Qart Hadasht),史稱新迦太基,即今天西班牙的卡塔赫納(Cartagena)。從這裡出發的船隻向西可以直出直布羅陀海峽,向東則可抵達北非海岸與地中海腹地。倘若派一支陸上大軍從新迦太基出發,連續翻越庇里牛斯山、西阿爾卑斯山兩道地理障礙,便能長驅直入波河平原,肆虐整個義大利。這個兼領海陸的基地,寄託了巴卡家族兩代人的雄心——過去以航海著稱的迦太基人,如今要在陸上打敗羅馬。

等待羅馬共和國的將是自建城以來最為嚴峻的一次政治-軍事考驗。

死神來了

前219年,厲行擴張主義政策的漢尼拔主動出擊,包圍了羅馬在西班牙的同盟城邦、由希臘化的伊比利亞人控制的薩貢圖姆(Saguntum)。此地位於埃布羅河以南,按照前226年的協定可以由迦太基人吞併。但羅馬人宣稱他們和薩貢圖姆的盟約系在更早時就已訂立(可能在前231年左右),依然向西班牙和迦太基本土派出了要求對方退兵的使節。漢尼拔以一項極富個人特質的決定作為回應:他拒絕羅馬使節的船隻靠岸,用8個月時間攻下了薩貢圖姆,屠殺了城中所有成年男女。羅馬隨即向迦太基宣戰,第二次布匿戰爭就此爆發。

《圍攻薩貢圖姆》,彩色版畫

前218年5月,漢尼拔親率9萬名步兵、1.2萬名騎兵和37頭戰象從新迦太基城出發,一路向東推進。渡過埃布羅河之後,他在庇里牛斯山以南的加泰隆尼亞地區留下了2.2萬名守軍,由二弟小哈斯德魯巴指揮保衛後方基地,隨後直取羅訥河谷地而去。據19世紀傑出的軍事歷史學家漢斯·德爾布呂克(Hans Delbrück)考證,到當年8月中旬抵達羅訥河左岸時,漢尼拔身邊還有3.8萬名步兵、8000名騎兵以及38頭戰象。由於事先已經聯絡好當地的高盧人部落,並且羅馬人在羅訥河谷並未設防,到這時為止,漢尼拔的進軍可謂順風順水。

《漢尼拔在大象背上翻越阿爾卑斯山》,1626,尼古拉斯·普桑,油畫,縱100釐米,橫133釐米

應當承認,漢尼拔雖然具備驚人的軍事天才,但畢竟不是登山專家。波利比烏斯等羅馬時代史家在著作中都曾提及,迦太基軍隊在翻越阿爾卑斯山時遭受的損失,部分是由於漢尼拔最初過於自信、選擇了不夠理想的路線。

然而,羅馬人顯然沒有意識到優勢在他們一方:按照元老院的原定構想,老西庇阿的部隊在冬天到來前應當已經在埃布羅河南岸站穩了腳跟,西西里島上的渡海部隊也囤積起了足夠的給養,待開春之後便可以向非洲發進。但11月初,「漢尼拔進入皮埃蒙特」的消息突然從北方傳來,羅馬人頓時陣腳大亂。在戰場轉移到亞平寧半島之後,再對非洲做隔山打牛式的遠徵已變得毫無必要。元老院匆匆決定取消遠徵,並通知老西庇阿經海路返回義大利、統兵北上禦敵。與此同時,漢尼拔的大軍正在今天的都靈一帶燒殺搶掠——通過這種方式,迦太基人獲得了過冬所需的物質,並向拒絕合作的山南高盧部落展示了悖逆自己要求的後果。阿爾卑斯山兩側的高盧人開始蠢蠢欲動,他們或者拒絕向羅馬效忠,或者直接充當漢尼拔的盟友:戰爭變得全面化了。

前218年11月下旬,漢尼拔和西庇阿這兩個布匿戰爭中最光輝燦爛的姓氏在提基努斯河(Ticinus)西岸首度遭遇。他可以打一場大打仗了。

通往坎尼之路

提基努斯河畔的挫敗,羅馬元老院最終下定決心放棄兩線作戰策略,將正在西西里島待命的執政官提貝裡烏斯·塞姆普羅尼烏斯·隆古斯及其麾下大軍調回義大利,前往北方的普拉森夏(今皮亞琴察)準備迎敵。在與老西庇阿的殘兵會合併接過指揮權之後,提貝裡烏斯麾下已經集結了1.6萬名羅馬步兵、4000名騎兵以及2萬名拉丁城邦盟軍。漢尼拔的總兵力與之相近,但4萬人中足足有1.1萬名騎兵,重裝步兵也有2.1萬人。

繪畫,漢尼拔在魯西諾(今魯西永)會見高盧酋長,要求通過高盧人的領地前往義大利

數量更多的騎兵意味著更好的機動性,這種機動性又賦予了漢尼拔展現他經典的側翼迂迴戰術的最大空間。由於獲得高盧部落的幫助,迦太基人現在可以提前打探到羅馬軍隊的情報,因之有能力選擇對己方幫助更大的戰場環境進行布局。前218年12月,漢尼拔與提貝裡烏斯在特雷比亞河(Trebia)平坦的左岸上相遇。迦太基統帥第一次原汁原味地展現了他的經典殲滅戰戰術:首先以重裝步兵引誘羅馬人從正面發動攻擊,當戰線中央陷入纏鬥時,輕快的努米比亞騎兵以及殺傷力巨大的戰象突然繞過對方側翼,迂迴到其背後發動猛攻。猝不及防的羅馬人陷入混亂,傷亡超過2.6萬人,而漢尼拔僅僅損失了戰線中央的不到5000名步兵。

風捲殘雲般的特雷比亞河會戰,揭開了漢尼拔在亞平寧半島肆虐15載的序幕。羅馬人第一次真正意識到了他們面前的對手竟如此可怕。

鑑於倫巴第的平原地帶明顯有助於迦太基人發揮騎兵優勢,羅馬元老院決心在冬季結束之後把戰場轉移到多山的義大利中部。但他們顯然無法確定漢尼拔會從哪裡穿越亞平寧山脈,因此在通向羅馬的東西兩條大路旁都安排了軍隊:新任執政官蓋烏斯·塞爾維利烏斯·格米努斯奉命進抵亞得裡亞海之濱的阿里米努姆(今裡米尼),另一位執政官蓋約·弗拉米尼烏斯則領兵到了阿雷特姆(今阿雷佐)。

漢尼拔的主要目標是後者,但他心平氣和地蟄伏在兩支羅馬大軍之間,直到前217年5月才現身,從科裡納附近翻過亞平寧山,並故意把側翼暴露在弗拉米尼烏斯面前。後者果然中計,尾隨著迦太基大軍鑽進了特拉西梅諾湖(Lake Trasimene)附近的一片狹長地帶。這裡位於兩山之間,寬度只有不到5公裡,大部隊難以展開。迦太基人在俯瞰平原的山上設下埋伏,趁著6月21日大霧朦朧的凌晨展開奇襲,僅用兩個小時就殲滅了羅馬人的全部3萬大軍。

特拉西梅諾湖會戰的慘敗是羅馬共和國歷史上最嚴峻的考驗之一。

漢尼拔在大勝之後並沒有直接向羅馬城前進,而是遊走於亞得裡亞海沿岸,大肆劫掠。他不斷對外宣稱:「我不是來與義大利人作戰的,而是要將義大利人從羅馬的主宰下解放出來。」

迦太基人準許義大利各城邦恢復其昔日疆界,同時釋放非羅馬人戰俘且不索贖金,希望以此削弱土著各邦對羅馬的向心力。但漢尼拔在這個問題上犯了想當然的錯誤——作為伊比利亞半島的徵服者哈米爾卡之子,他深刻理解土著人民對外來徵服者的憤恨,並揣測羅馬治下的情形也是如此。此前收服山南高盧各部落的經驗,也使得他對自己在亞平寧半島的政治攻勢成效估計過於樂觀了。漢尼拔以為,自己一旦舉起「自由」的大旗,同時繼續重挫羅馬軍隊,後者的盟邦必將接連投入迦太基麾下。

然而,羅馬與迦太基各自對待盟邦和附庸國的統治方式是大有不同的:羅馬較為寬厚,迦太基則極為苛刻。羅馬允許各城邦公民獲得羅馬外邦公民的資格,且絕不課以固定貢賦;迦太基則習慣於高高在上,橫徵暴斂。與羅馬的長期交往、甚而融合導致多數義大利城邦自視為羅馬的平等夥伴,迦太基人卻素有狡詐、不義、殘暴、野蠻的惡名。在義大利半島各邦眼中,迦太基人文化古怪、宗教迥異,乃是十足的野蠻人。漢尼拔的勸誘缺乏實質吸引力,以至於他在坎帕尼亞吃了一整年閉門羹。

馬背上的漢尼拔雕塑

歸根到底,兩個帝國的命運還是要在戰場上來決定。而費邊戰略的負面效應給漢尼拔提供了機會:羅馬民眾難以忍受戰爭曠日持久卻永無結果,指責費邊是避戰的懦夫。後者6個月的獨裁官任期屆滿後,特倫蒂烏斯·瓦羅和盧基烏斯·埃米利烏斯·保盧斯成為新任執政官,奉命統率16個軍團的空前龐大兵力與漢尼拔做最後決戰。

《保盧斯在坎尼之死》,1773,約翰·特朗布爾,油畫,現藏耶魯大學美術館

前216年8月2日,雙方最終在南方海濱重鎮坎尼(Cannae)遭遇。迦太基方面只有不到5萬人的兵力,其中約1萬人為騎兵,對手則多達8.64萬人,號稱羅馬歷史之冠。但就在這次會戰中,漢尼拔使出了罕見的「雙重包抄殲滅」策略:他以2.5萬名戰鬥力較差的高盧新兵和8000名重裝步兵構成戰線正面,吸引羅馬的三層重步兵深入戰線中央;正當此時,兩側的伊比利亞重騎兵和努米比亞輕騎兵乘機擊潰負責掩護兩翼的羅馬騎兵,隨後向中央迴旋,將羅馬人徹底包圍起來。

由於戰場被選在了奧凡託河畔一處狹窄的平原上,瓦羅在戰前執意縮短了步兵隊列正面的長度,導致迦太基騎兵可以輕易繞過其側翼、完成合圍。羅馬軍團在陷入包圍之後完全無法掙脫,最終全軍覆沒。死於此役的羅馬將士據信至少在4.82萬人以上,包括執政官保盧斯,另有1.93萬人被俘,而漢尼拔的全部損失不過是4000名高盧士兵和1700名騎兵而已。

「羅馬尚未滅亡」

對漢尼拔來說,坎尼一戰成為他軍事生涯最輝煌的頂點。羅馬人在一天之內損失了全國可用兵役資源的1/7,包括義大利第二大城邦卡普亞(Capua)在內的許多拉丁盟邦宣布歸降漢尼拔,馬其頓國王腓力五世以及西西里最重要的城邦敘拉古也與迦太基結盟,羅馬的權勢「似乎有在一年內全盤覆滅之勢」。無怪乎直到將近2000年後的19世紀,拿破崙和施裡芬依然奉「坎尼模式」為殲滅戰的經典,一再對其加以模仿。

但羅馬尚未滅亡。德爾布呂克在《戰爭藝術史》第一卷中感慨,羅馬到此時為止還能有效地維持經濟生活和財政管理,著實令人驚異,公民大眾的自信因此得到鼓舞和恢復。元老院同時還決定:暫時停止不必要的決戰,返回費邊戰略,消耗和遏制漢尼拔的軍隊。

被毀滅的坎尼古城遺址

公元前211年,坎尼會戰整整五年後,在繼續延宕與防禦漢尼拔主力的同時,羅馬軍隊重新攻下了卡普亞,大大動搖了漢尼拔在義大利倒戈城邦中的威望。此時,羅馬人部署在戰場上的總兵力已經達到25個軍團(每個軍團5000人),而漢尼拔的力量和他初到義大利之時幾乎相差無幾,攻守之勢發生重大逆轉。本著嚴謹的戰略分寸意識,羅馬元老院決定嚴酷地處置卡普亞,取消其獨立地位和城內民眾的公民權,改為由羅馬直轄。但對請求重返拉丁同盟的其他城邦,羅馬人依舊持寬容的態度,從而一舉改善了自身的外交處境。

更重要的是,羅馬元老院中新崛起的少壯派力量對費邊的拖延戰略做了重新評估。他們意識到,解決問題的最有效方法其實是出兵伊比利亞半島——漢尼拔遠徵軍的後備兵源和財源都集中於此地——一旦將其佔領,留在義大利半島的迦太基軍隊將陷入孤立無援狀態,只有撤回本土一途,危機自可迎刃而解。主動要求承擔這一使命的是25歲的普布利烏斯·科爾內利烏斯·西庇阿,即提基努斯之戰中那位孤身救父的青年勇士,他也是戰死於坎尼的執政官保盧斯的女婿。前206年,坎尼會戰後十年,大西庇阿徵服了整個伊比利亞半島。小哈斯德魯巴在統率最後一支迦太基生力軍東進義大利途中,被殲滅於梅託拉斯河畔。漢尼拔的喪鐘敲響了。

多年以後,羅馬史家波利比烏斯由衷慨嘆,就政體而言,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的迦太基已經過完了它的最好時期,而羅馬卻正處於頂峰:「他們(羅馬人)雖然遭受了嚴重的災難,但歷經審慎的商議,仍最終在戰爭中徵服了迦太基人。」

從戰爭過程看,羅馬的戰略設計集中體現了一切優良的國家大戰略的本質內涵——武裝力量、政治安排、財政規劃、外交操作、對外宣傳等各類手段及其資源基礎都得到充分動員和高度協調,以服務於保障國家生存、擊敗對手這一根本性戰略目的的規劃和部署。在漢尼拔這位傑出統帥個人才智的挑戰下,拉丁文明得以將其內在的制度優越性竭盡所能地挖掘出來,歷經跌宕起伏的波折後,最終轉危為安。

參考資料:

Hans Delbrück, History of the Art of War, Vol. 1;

Alvin H. Bernstein, The Strategy of a warrior state: Rome and the wars against Carthage;

特奧多爾·蒙森:《羅馬史》第三卷;

富勒:《西洋世界軍事史》第一卷;

時殷弘、惠黎文:《戰略、制度和文化的較量:第二次布匿戰爭中的羅馬與迦太基》等

*本文系「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讀者轉發朋友圈。

「果粒歷史」限時特惠

足不出戶暢讀

《國家人文歷史》雜誌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

享89元/年會員續費

168元/年新會員優購

把歷史私教裝進口袋裡

「在看」的永遠18歲~

相關焦點

  • 《我的世界》MC你們有沒有試過把信標建在海底?四個艱難的挑戰!
    《我的世界》MC你們有沒有試過把信標建在海底?四個艱難的挑戰!《我的世界》艱難的四個挑戰,你們有沒有嘗試過「黑夜模式」呢?在沙盒遊戲《我的世界》裡面,玩家們外出進行生存冒險的時候可以體驗到不一樣的遊戲樂趣,而玩家們有時候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生存挑戰!
  • 危機中的「上帝之城」
    目前我們印象最深的,恐怕是巴西成為全球確診新冠肺炎人數第二多的國家。若放在過去,人們印象中的巴西,肯定是巨星閃耀的足球王國,有一年一度的狂歡節盛會,也有電影《上帝之城》中的貧民窟與黑幫槍戰。這個遙遠的南美國家,幅員遼闊又讓人印象縹緲。我們這樣看巴西,那巴西人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國度的呢?
  • 《漢尼拔》首播 漢尼拔叔叔「人體美食」開張
    《名利場》稱《漢尼拔》是「該電視網相當一段時間內最吸引人的劇集」,《紐約郵報》稱其「很多場景簡簡單單卻能讓人屏住呼吸」,《芝加哥太陽報》稱「漢尼拔令人揮之不去,使人目不轉睛。」  讓重口味患者們期待的是「食人魔」漢尼拔醫生的「人體烹飪術」,簡直就是一檔優雅的人體美食節目。據該劇監製兼編劇布萊恩-福勒稱,他們為此特地邀請了世界名廚擔任「烹飪」顧問,「準備了一整套菜譜和廚具。」
  • 曾經有一個滅掉羅馬的機會擺在漢尼拔面前,但他沒有珍惜?
    但饒有趣味的是,與亞歷山大大帝、凱撒大帝齊名,被譽為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之一的漢尼拔,在完全佔上風之時並沒有乘勝追擊一舉進攻羅馬改寫歷史。這是為什麼?日本著名評論家森本哲郎在自己的《迦太基啟示錄:海洋帝國的崛起與覆亡》一書對這一謎題進行了分析。漢尼拔的冒險一提到布匿戰爭,最有名的將領可能要屬漢尼拔了。
  • 擊鼓催徵穩馭舟——深化對在嚴峻挑戰下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
    人民日報文章:擊鼓催徵穩馭舟——深化對在嚴峻挑戰下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綜述  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 人民日報1月9日文章:擊鼓催徵穩馭舟——深化對在嚴峻挑戰下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綜述  人民日報記者 劉志強 丁怡婷 邱超奕 谷業凱  極不平凡的2020
  • 《漢尼拔》復活?第四季漢尼拔和威爾關係更有趣
    劇裡的FBI仿佛一群憨憨,茶杯還站在那邊的時候就已經打不過漢尼拔了,要是兩個人聯手不就一直殺人吃人?這劇情也太反人類了,除非又有新角色出現?按電影三部曲盤出個跟老漢有過往的FBI偉光正的硬骨頭聖母女探員插足吃人基佬組滿世界搞追捕不香嗎,都是在FBI幹過的,年輕時指不定還能還聽過茶杯講課呢。我想像裡的漢尼拔要是站街,那他娘也得是高定西裝。
  • 朱光耀:2015年嚴峻外部環境的八個特點
    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出席並發表了題為「中國企業該如何適應當今經濟環境」的基調演講。他表示相關公司股票走勢,今年中國發展的外部經濟環境是2009年以來最為嚴峻和複雜的,主要體現為八個特點。  以下為朱光耀演講節選:  2015年應該說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形勢最為嚴峻和複雜的一年。也就是說在2015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是十分嚴峻和複雜的,突出體現為八個特點。  第一,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處於2009年以來的最低點,現在是11月,在這一年中,IMF四次下調了它對全球增長率的預測。從3.8%下調到3.5%,再下調到3.3%。
  • 凹臉蝠正在退出地球,它是世界上最小的蝙蝠,面臨嚴峻的生存危機
    另外,受多種因素影響,不少蝙蝠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危機,有的正逐漸消失。自2003年非典過後,蝙蝠已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然而17年後的2020年,蝙蝠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裡,人們對它們發出了嚴厲聲討,甚至有人叫囂著應該殺滅所有的蝙蝠,免得它們再次禍害人類。這是怎麼回事呢?為何10多年過後蝙蝠再次成為眾矢之的?
  • 擊鼓催徵穩馭舟 ——深化對在嚴峻挑戰下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
    這一年,嚴峻挑戰突如其來。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發,世界經濟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一些國家遏制打壓全面升級,外部環境帶來巨大挑戰。中國經濟遇到了世紀罕見的三重嚴重衝擊。這一年,輝煌成績舉世矚目。
  • 普京突遇挑戰?俄羅斯遠東城市掀起抗議活動,或與美國有關
    雙方不僅達成了在能源領域的交易,更是通過新的結算機制繞開美元,藉此來挑戰美國的霸主地位。在這樣的計劃有條不紊推進的同時,卻突然出現了一些不利因素讓這雙方感到頭疼。緊隨德國,俄羅斯境內出現抗議遊行本月1日,在德國首都突然掀起了一次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而參與到這場遊行中的德國民眾更是達到了足足兩萬人。
  • 專訪矮人王阿米蒂奇:將在《漢尼拔》演連環殺手
    在結束了《霍比特人》系列的拍攝之後,阿米蒂奇透露了自己隨後將加盟電視劇《漢尼拔》,並在其中飾演連環殺人犯「牙仙」。我其實一直能記得自己在小的時候對這個角色的印象,儘管隨著時間,我對他的理解並沒有太多變化,但他始終是我心目中的一個不屈的英雄,一個真正的戰士,他勇於挑戰,選擇了一條危險、艱難的道路。網易娛樂:在電影中,我們看到有一段時間裡索林和其他矮人的關係非常之緊張,不過後來他還是相信了比爾博。理察·阿米蒂奇:其實他也不相信比爾博。
  • 巨量火山灰跨過大西洋,美國火山的劇烈噴發促進了羅馬共和國滅亡
    我們最熟悉範例莫過於明末長達數十年的小冰河期災害,一年復一年的自然災害極大的消耗了明王朝的國力,加之積弊太多財政入不敷出,軍事上內憂外患,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之下結束了國祚。當然國外也不乏這樣的例子今年中旬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了一項成果,美國阿拉斯加的一座火山噴發,是如何促進了兩千年前的羅馬共和國的滅亡。氣候學家和歷史學家從世界各地冰原提取冰芯,尋找古代時期的氣象條件和大氣水平。
  • 不以成敗論英雄,漢尼拔的軍事指揮藝術
    漢尼拔的這些做法對尚未被迦太基佔領的地區影響很大,許多義大利部族紛紛投入反羅馬陣營,而佔領區的部族還給予漢尼拔許多人員及物資補充,漢尼拔離迦太基本土及西班牙路途遙遠,加上國內政敵的阻撓,得到的本國支援並不很多。在這種情況下,他能在義大利半島堅持作戰16年,主要是靠當地部族的支持。達成戰略、戰役的突然性,是漢尼拔軍事指揮藝術的突出特點。
  • 朱光耀:面對公共衛生危機的挑戰 人們在戰略思路上要有突破
    朱光耀表示,人們在思路上要更具戰略性,更具未來的、歷史的戰略視野,要最寬廣的覆蓋人類在面對挑戰方面,特別是在面對細菌、面對氣候變化挑戰方面,要有更加完整統一的戰略,戰略思路上要有突破。同時,要極具針對性。
  • 《最強蝸牛》漢尼拔鴆毒酒杯怎麼獲取 漢尼拔鴆毒酒杯獲取方法
    導 讀 最強蝸牛漢尼拔鴆毒酒杯怎麼獲取,新貴重品圖鑑大全怎麼查看,想知道漢尼拔鴆毒酒杯有哪些效果,抽獎怎麼獲取漢尼拔鴆毒酒杯呢
  • 七部不同題材的美劇,《漢尼拔》獲最愛,其他也都是經典
    美國英國拍出過很多出色的電視劇,相信大家不多不少接觸過。而英美劇在國外火爆的原因多數是因為他們的題材拍攝新穎,涉及廣泛,並且製作精良,往年間出過不少優秀的作品。《危機邊緣》08年的老劇,科幻題材的良心劇,融入了諸多科幻元素:時間,平行世界,科學研究等,也科普了許多科學知識,一集一個新故事,但都是劇情核心的線索,然後一個一個都能串起來。異於常人的FBI女主+IQ190的異世界男主+超前頭腦的神經科學家男主爸爸,這樣的組合無敵。
  • 《巨像騎士團》年度新版本今日上線 帶領新騎士挑戰新關卡
    物理攻擊型SSR 最帥蛋族哪吒亮相《巨像騎士團》全新傳說騎士哪吒的技能詳情和和天賦終於在今天揭秘。所以新騎士哪吒不僅是最帥的蛋族騎士,在戰鬥力方面也是十分能打,絕對值得擁有和培養!同時哪吒也是首批解鎖魂系系統的騎士之一!
  • 波蘭前國防部長:波蘭正經歷自波蘭第一共和國解體以來最嚴峻時刻
    波蘭前國防部長安東尼·馬切列維奇(Antoni Macierewicz,2015年至2018年在任)在接受波蘭「電臺-24」電臺採訪時說:「今天的波蘭正經歷著自波蘭第一共和國解體以來最嚴峻的時刻。我們在抵禦外敵入侵方面沒有任何問題,但我們的一些政客卻吃裡扒外。」
  • 如何挑戰自我
    我看到有人說,要想年輕必須挑戰自我,找一件從來沒做過的事情,不管多麼艱難要學會。這樣呢?思維活躍,調動肌體活躍起來,不畏懼年齡,不畏懼性別,可以使人年輕。我認為:挑戰自我,就是一定要選擇超出自己年齡、性別,一般人認定都不可能實現的事情來做。但是不能脫離實際,就是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盲目的蠻幹。比如我國的女航天員,她們隨著飛船上了太空,就是對自我的極大挑戰。